你好,我是黄勇。在上一讲中,我们学习了如何制定 OKR 的技巧,那么当你完成 OKR 制定后,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进入 OKR 的执行过程。
在逐步推动其执行的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一些阻碍,比如,由于 OKR 在执行过程中缺乏刷新和同步,因此导致进入 OKR 评估环节时就会出现评分过低的尴尬情况。
接下来,我来讲讲所谓的“刷新”,它是指 OKR 不是恒久不变的,而是需要不断地进行更新,它所能更新之处包括:O 和 KR 的内容、KR 的进度、KR 的信心指数等;而所谓的“同步”,则意味着当你对 OKR 做出刷新时,需要及时将信息通知相关的伙伴。
其实,推动 OKR 执行也是有方法和技巧的,这一讲中我将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你逐一分解如何推动 OKR 高效执行的操作步骤。
为何 OKR 在执行过程中会遇到困难?我们今天先从这里开始讨论。
## 为何 OKR 制定容易,执行难?
OKR 制定过程在时间周期上一般不会太长,比如,组织目标一般每年制定一次,团队和个人目标一般都是每季度制定一次,不论是哪个层级的目标,制定过程都能在一周左右完成。
但后续的执行过程往往比较漫长,比如,组织目标的执行周期一般为一年,团队和个人目标的执行周期一般为一个季度。而每一段漫长的时间里,都非常考验大家对 OKR 的理解程度,我们刚开始使用 OKR 时,就遇到了执行困难的问题。
记得我们第一次正式在团队中使用 OKR时,曾经花了一周的时间,将团队和个人的目标分别制定完毕后,将 OKR 内容逐一提交到公司内部文档库中。
可是,过了一周时间,却也没看到有人再打开过文档,更没看到有人做过任何更新。原以为团队成员工作太忙,在追踪 OKR 这件事情上没怎么投入时间。但是,半个月过后、一个月过后、两个月过后,只看到有少数人在做更新。
直到一个季度结束后,进入 OKR 评审阶段,才发现有些同事先前制定的 OKR 中有些 KR 竟然得了 0 分!
由于 OKR “公开透明”的沟通机制,因此我们就应该将OKR 评分的“成绩”向团队公开。而对于一些评分不高的同事,我能感觉到他们情绪上是明显有些低落的,随后在复盘本季度 OKR 执行情况时,就有评分不高的同事提出疑问。
其中,有位评分较低的工程师就提出:“我当初在制定个人目标时,信心满满地写下了3 个目标,但发现自己这个季度,工作压力太大,其中有 2 个目标完全没实现,所以评分非常不理想,这类问题要如何解决呢?”。
还有位开发经理也说道:“我的个人目标是向产品经理对齐的,因为我是对他的工作提供支持,但我发现他的目标不知何时竟然修改了,但我的目标是始终没变的,评分时显得非常尴尬。他人修改目标后,是否应该及时通知我呢?”
接着也有其他几位同事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和 OKR 刷新和同步有关。我作为在团队中 OKR 的“首席布道师”,遇到此类问题时,我绝不能回避,此时必须体现自己的技术领导力,现场就要给出有效的方案,必须快速做出决策,并与团队达成共识。
## 如何最大化发挥你的领导力?
当我面对团队的不满甚至吐槽时,作为一名领导者,我必须立即思考,快速做出决策。我心平气和地对大家说:“我非常理解大家的心情,OKR 是我们团队所认同的工作法,只是我们第一次尝试用它后,可能还没有完全掌握它的使用方法。针对大家提到的这些问题,我先给出几条解决方案,大家讨论一下看是否可行。”以下是当时我给团队提出的具体方案:
1. 建议我们做到“每天更新、每周回顾、每月优化、每季复盘”。具体来说就是,每天更新自己的 OKR 完成进度,每周对自己的 OKR 做一次回顾,每月对自己的 OKR 做一次优化,每季对团队和个人的 OKR 分别做一次复盘,逐渐养成习惯。
1. 建议在周会上每个人向团队同步一次自己的 OKR 执行进度,让彼此之间能看到各自的 OKR 在往前进行,每个人充分享受成长和贡献所带来的快乐。
1. 建议每月我们开一次 OKR 交流会,在会上允许对自己的 OKR 内容进行更新,若其他人的 OKR 可能受影响时,我们就在这次会上进行探讨。
至此,大家的想法达成一致,接受了我的方案。接下来,我们在下个季度中一直严格按照以上方案来执行,最终,我在文档库中看到了大家对OKR 的更新频率,确实得到了提升。
在第二个季度的 OKR 复盘会上,关于 OKR 刷新和同步的问题已不明显,也没再看到有评分极低的情况。不论如何,我们每个季度都要复盘一次,经过几个季度后,大家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少,对 OKR 工作法的理解,也越来越深。
通过不断实践、不断复盘,经过一年左右的OKR 实践,我们也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 OKR 执行方法,那么就如何推动团队高效执行的问题,这是我们要继续思考的。
## 如何推动团队高效执行OKR?
通过在团队中执行 OKR一段时间后,对于团队与个人 OKR 而言,我们也都沉淀出自己的一些心得,我将其整理并归纳为了以下三点:
1. OKR 需要设一个固定的执行周期,我们可以将此周期定为 3 个月。
1. 将 OKR 制定完毕后,必须定期对它的内容、进度、信心指数进行更新和同步,这样才能最大化避免 OKR 更新不及时,从而导致信息不对称的风险。
1. 只有将 OKR 与自己的日常工作任务关联起来,并通过任务去驱动 OKR 完成,才能提高执行效率,达到高效。
为了便于你更好地理解,就以上三点我所归纳出的结论,下面我将对其进行详细说明,供你在推动团队执行 OKR 时能够有所参考。
先来说第一点,**OKR执行周期为何要固定下来?**其实,这一问题涉及到我们日常习惯的养成,我觉得工作推进上必须要有一个固定的节奏。作为领导者,想要在团队中执行 OKR,一定非常希望 OKR 工作法可以成为团队里的工作习惯,那么就必须将此执行周期进行固定。
那么,比较行之有效的实操方法是:将一些 OKR 例会安排到团队日历中加以备忘,让大家都能看到这个事件,也可以请一位团队伙伴来单独组织一些相关会议,比如,每个月的 OKR 交流会,以及每个季度的 OKR 复盘会。
另外,周期为何要 3 个月呢?因为时间太短的话,对于有挑战的目标而言往往无法得以实现,如果时间太长,往往会将更多的目标塞入 OKR 中,而这两个极端都不是我们想要的,最合理的周期就是 3 个月,当然,也可以对应一个自然季度。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团队和个人目标而言,以季度为周期;对于组织目标而言,执行周期是一年。但这些都只是建议,你仍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灵活选择,不妨先接受这样的建议,并在实操过程中逐步优化。
再来讲讲第二点,这一点我要强调的是 **OKR 更新也需要有固定周期,而且更新完毕后还需要做及时同步**,这样才能有效避免陷入后面所存在的一系列“坑”,比如,他人目标发生变化,导致自己的目标评分过低。
如果你无法做到每天更新,那么至少要做到每周更新,你可以不修改任何内容、进度、信心指数,但一定要做一次查看和思考。
另外,每次更新时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比如,是否 O 的内容需要调整?是否每个 O 所包含 KR 的内容需要调整?是否有些 KR 产生了新的完成进度?是否有些 KR 的信心指数有所下降或提升?
我的建议是,O 最好不要调整,对于 KR 允许每月更新一次,但需要在 OKR 交流会上跟大家同步更新。
不过,如果你刷新了自己的 OKR,此时你一定要向团队公开说明你的变更。尤其需要注意目标对齐,不排除有些人会基于你的目标来制定他自己的目标,你若不及时同步,他可能就会踩坑,问题也会层出不穷。
最后,第三点我要说的是 **OKR 这套工作法要与现有的工作流打通**,比如,团队每周开周会时,大家会轮流向伙伴们介绍自己本周做了什么、下周要做什么、遇到过什么问题。
此时,除了向大家介绍以上三方面内容以外,只需增加第四方面内容,即本周哪些工作让你的 OKR 进度有所推进,具体推进了多少,以及影响了你的哪个 KR 和哪个对应的 O。
只需增加这一个动作,你就能将 OKR 工作法无缝地整合到你的团队工作流中,还能非常容易地将你的任务与 OKR 建立关联。这里面的**核心秘诀在于:将任务与 OKR 之间看成是一个“二级驱动”关系,即任务驱动 KR 的完成,进而促使KR 驱动 O 的达成。**
我的经验是,当任务与 KR 发生强关联时,可有效驱动 OKR 的执行,换句话说,你需要将日常工作任务与你的 KR 建立联系,这样才能让你的工作变得更加聚焦,也更有价值。
补充说明一下,以上我提到的“任务”,泛指“待办任务”或“行动计划”,在一些 OKR 英文资料中通常会用 Task、Action、Plan、Initiative 等词汇来表达。
据我所了解,业界有些团队都是由于无法推动 OKR 执行,进而导致大家对 OKR 失去信心,最终选择放弃使用 OKR 的。
就以上三点关于OKR 的使用技巧,都是我曾经所亲身经历而积累下来的 OKR 实践心得,希望对你在团队中推动 OKR 执行,能够有所帮助。
## 总结
今天我想表达的核心观点是,OKR 制定容易,执行难,踩坑在所难免,需要及时复盘。OKR 缺乏内容刷新或信息同步,将带来落地及执行中难以想象的问题。执行 OKR 一定要和日常工作相结合,否则容易被忽略,甚至放弃使用。
除此以外,我们应该在执行 OKR 过程中不断锻炼自己的领导力。以下三点总结与你分享:
1. **执行力有多强取决于领导力有多强,而领导力需要在立即作出决策时发挥作用。**
1. **无论使用多么先进的工作法,缺乏有效的过程跟踪,就是在给自己挖坑。**
1. **在团队中引入新的工具,一定要和原有工作流相结合,新工具才能顺利落地。**
OKR 执行虽难,但是掌握并领会了它的精髓,就一定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 思考时间
实施 OKR 贵在执行,你在执行 OKR 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呢?欢迎在下方留言。
最后,如果这篇文章让你有所收获,请把它分享给你的朋友,我们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