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黄勇。今天我想借这篇文章,对落地 OKR 过程中一些常见的“坑”进行归纳和总结。很“自豪”地说,这些坑我几乎都踩过,现在也总算摸索出来了一些“避坑”技巧,我将在这篇文章中为你呈现。
接下来你需要做的是,拿出一张纸和一支笔,请在看这篇文章时,记录自己曾经踩过的坑。我很期待能在评论区中看到你的踩坑经历,希望探讨后的解答可以给你更多帮助。
在分享我所归纳出的“OKR 十大坑”之前,我想稍微解释一下为何 OKR 会有这么多的坑。对于从未踩坑的你而言,以便于让你有所心里准备,不过你可以放心的是,深入理解本文所讲的内容,这些坑对你而言,一定如鱼得水。
## 为何 OKR 会有这么多坑?
首先,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你在写代码过程中,有坑吗?坑多吗?”
一定会有些高手说:“我可以写出 0 Bug 的代码!”,甚至还有一些“大仙”号称自己写的代码可以兼容各种异常情况。
真的是这样吗?
不管你信不信,作为一名 10 多年的“码农”,我是不信的。
在写代码时,我们的感受往往是这样的:
- 先要搞清楚实际业务需求是什么,才能知道如何通过代码来实现,需求不明确,写代码这项工作几乎无法入手。
- 当我们理解了实际业务需求,开始着手写代码时,代码高手们往往会沉醉在代码的快乐世界中,然而对于初级选手而言,却在各种编程技巧和 API 用法上花时间。
- 在代码编写过程中,有些工程师会自己写单元测试,并做到测试驱动开发,但大多数人都期望自己写的代码可以一次性编译通过,在自行测试一下,没问题就尽早提交代码。
- 当完成了代码编写,责任心强的工程师会检查代码注释,让注释更加全面,便于其他工程师阅读,当然也有一些工程师不写任何注释,时间长了,都看不懂自己曾经写过的代码。
可见,代码只是工具,我们能掌握的是使用它的方法,但代码却没有告诉我们,如何正确使用它来完成我们的目标,即实现业务需求。**
OKR 就如同代码,当我们初步接触 OKR 时,它只是工具,它并没有告诉我们如何正确地使用才能完成我们的目标,**而且每个人的用法或多或少都不大相同,至于是否能将 OKR 用对,并真正地实现目标,那就更不好说了。
因此,**OKR 的坑就像你在写代码留下的 Bug,早期发现这个 Bug,还能及时修复,如果代码上线了才发现 Bug,那问题就更严重了。**
那么,OKR 都有哪些坑呢?且听我逐一为你道来。
## OKR 十大坑,你踩过几个?
这些年我亲自实践 OKR,并结合自己身边接触到的企业所使用 OKR 的情况,总结了落地 OKR 过程中最容易踩的 10 个坑。
你的纸笔都准备好了吗?请记录你所踩过的坑,或者你认为最容易踩的坑。
### 一号坑:将 OKR 用于绩效考核
我最担心的一件事情就是,领导对大家说:“KPI 不太适合我们,所以下一步我们就用 OKR 来做绩效考核。” 随后,用 OKR 绩效考核的成绩,来决定员工的绩效奖金和薪资涨幅。
将 OKR 与个人利益直接挂钩,这是落地 OKR 时最容易踩的坑,也是最大的坑,你千万不要踩。
### 二号坑:用 KPI 思维做 OKR
很多领导都能快速理解 OKR,它包括 O 和 KR,O 是一个明确的目标,KR 是支撑这个目标的关键结果。
但是,这些领导仍然停留在 OKR 的概念层面,并没有深入理解到 OKR 的思维层面。他们往往会将 OKR 用成 KPI,将绩效指标放入 KR 中,只抓最后的结果,却忽略了中间的过程。
### 三号坑:O 数量太多,不够聚焦
OKR 不是目标管理工具吗?那么它就应该管理好我们希望达成的目标,于是将我们能想得到的目标都列出来,数了数发现才 10 个,太少了,我们一个季度只做 10 件事情,如何向老板汇报呢?怎么说也得再来 10 个吧。经过一番讨论后定稿,15 个目标。一个季度后,完成了 1 个。
### 四号坑:KR 不够量化,无法评估
如果 KR 无法评估,将对 OKR 落地带来阻碍。然而,不够量化却是 KR 无法评估的典型表现。
比如,提高产品性能、增强系统安全性、改善代码质量等,这些都不是 KR,因为它们都不够量化,无法做出合理的评估。
### 五号坑:将 KR 当成行动计划或待办任务
你会将自己下一步的行动计划(或者说是待办任务)放入 KR 中,期望完成这些行动就能实现 O 吗?
比如,你的 O 是“成为一名优秀的架构师”,此时却将该 O 对应的 KR 写为“本周输出一幅系统架构设计图”,或者写为“每周为团队做一次代码评审”,显然你已坠入此坑。
### 六号坑:KR 不够具有挑战性或不切实际
不够具有挑战性和不切实际,它们分别是制定 KR 时常会出现的两个极端。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往往更愿意选择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不愿意尝试更高难度的挑战,因为担心挑战失败,可能让自己失去信心。当然也有部分过分自信的人,他们更愿意相信,以自己的能力就能改变整个世界。
### 七号坑:忽略 OKR 向上对齐和水平对齐
按照 OKR 基本原则,认为 O 明确了,KR 可度量了,OKR 就算制定完成了,殊不知却忽略了将自己的目标与团队或组织对齐,或者忽略了自己的目标与团队伙伴或协作团队对齐,这些都是不稳定因素,会产生后续一系列隐患。目标不对齐,将无法吸收 OKR 给我们所带来的聚焦力量。
### 八号坑:忽略 OKR 更新和复盘
OKR 制定完毕后,一周过后,没有任何进度更新;一月过后,没有任何问题反馈;OKR 评分完毕后,不经过任何复盘,直接制定下一阶段的 OKR。整个 OKR 体验感是“为了 OKR 而去 OKR”,OKR 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价值呢?似乎没有人可以讲得清楚。
### 九号坑:忽略 OKR 评分环节
时间过得飞快,眼看本季度就结束了,该季度的 OKR 执行情况似乎也不太好,再做 OKR 评分的意义也就不大了,直接开始制定下一季度新的 OKR 吧。这样的操作方法,将对 OKR 执行过程产生致命性伤害,忽略 OKR 评分,也就意味着“有始无终”。
### 十号坑:认为 OKR 可取代 KPI
认为 OKR 可以胜过 KPI,因为 OKR 比 KPI 更加人性化,更能激发出人的内驱力,因此得出结论:我们应该抛弃 KPI,拥抱 OKR,进而认为 OKR 是取代 KPI 的产物。
其实,OKR 的出现并非是为了取代 KPI,而是为了更加科学且高效地管理我们的目标。
以上便是“OKR 十大坑”,你在落地 OKR 过程中千万不要去踩。因此,你需要理解 OKR 的真正意义,这样才不至于坠入坑中。那么,你应该怎样正确地理解 OKR 呢?
## 如何正确理解 OKR,不再踩坑?
经过多年的 OKR 实践,我才逐渐学会 OKR 的正确使用方法,能让这套方法变得简单易行并卓有成效的关键之处,其实在于自己是否正确理解了 OKR 的本质。
我认为,落地 OKR 要做到不踩坑或尽量少踩坑,你需要从本质上理解 OKR,以下 10 句话就能把 OKR 讲明白。
1. **OKR 不与绩效考核相关,不与奖金或薪资直接挂钩。**
1. **OKR 必须向上对齐,一起努力实现组织目标。**
1. **OKR 是动态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灵活调整。**
1. **OKR 是公开透明的,每个人都能看到所有人的 OKR。**
1. **OKR 需要具备一定挑战,是通过努力才能达成的。**
1. **OKR 要有评分,评分不是越高越好,越高说明挑战越不够。**
1. **OKR 目的在于让事情变得聚焦,在正确的轨道上做出努力。**
1. **OKR 重在沟通,通过沟通达到目标的理解一致性。**
1. **OKR 是工作法,也是管理方法,它能激励团队取得成功。**
1. **OKR 需做出承诺并付出行动,它是思想,也是文化。**
请深刻理解以上“OKR 十句话”,它将有效地帮助你避免“OKR 十大坑”。
## 总结
OKR 其实没有所谓的“最佳实践”,别人用得非常成功的经验和方法,对于你而言也不一定有效果。一旦落地 OKR 没效果,往往是坠入了坑中。
因此,在 OKR 落地过程中,大家都在想办法尽量少地踩坑。今天我所分享的内容,主要想表达的三个观点如下:
1. **使用 OKR 就像写代码一样,一不留心就会写出一个 Bug 来,因此 OKR 也需要有规范。**
1. **如果你能避开“OKR 十大坑”,顺利落地 OKR 绝不是一件难事。**
1. **在 OKR 落地过程中容易踩坑,其实是由于没能深入理解“OKR 十句话”。**
总之,你对 OKR 理解得越深刻,越容易知道它的坑在哪里,越容易顺利落地 OKR,越容易从 OKR 中获取价值。
## 思考时间
也许 OKR 的坑不止十种,如果让你选择其中一种的话,你认为 OKR 最容易踩的坑是什么呢?
最后,如果这篇文章让你有所收获,请把它分享给你的朋友,我们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