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朋友做政企类的产品,他非常尴尬地说,他们唯一的优势是有政府关系背景,产品没优势;
有个朋友在做教育类产品,他们在该细分领域已经是第一了,却认为和竞品比功能都差不多,没什么优势;
还有个朋友做大众消费类产品,总说产品品质一般,也觉得自己没优势……
比如宜人贷的营销定位三级大炮:炮身是行业领军企业、雄厚的风控实力;炮弹是额度高;炮弹最易击中的人群是二线城市用户。
事实上,很多老板或者高管比较清楚炮身,但是却搞错了炮弹或目标,因为他们平时一般不会接触到执行细节。而一线的工作人员虽然经常接触炮弹和目标,但由于对炮身了解的不够深入,可能选择了并不匹配的炮弹。
拿宜人贷来说,一开始老板期望面向的用户是一二线城市的白领,而通过长时间的运营,实际用户却和预期的有所偏离。
与此同时,一线的运营人员认为放款快和额度高、平台靠谱等都是我们的优势,摸不准哪个才是最长板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去做营销,力量注定是分散的,难以产生最好的效果。
这就是我们前面需要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做用户调研的原因,就是为了找到最合适的炮身、炮弹、目标组合,形成强有力的增长基础。
## 帮产品找到“最佳人设”
找到营销定位三级大炮,算是组装出了增长的底座。接下来我们需要在它的基础上盖上华丽的幕布,把它巧妙包装成讨巧的“人设”。
说起“人设”大家都不会陌生。
我听过一个朋友抱怨:为什么我的朋友圈点赞的人这么少?另一个朋友说:因为你没有“人设”。
的确,没有“人设”的人,别人是记不住你的。这对个人、对明星、对产品来说都是这样。
现在的当红明星,大多都有很固定的“人设”,比如“老干部”“吃货”“好爸爸”“少女感”等等。很多年纪大的人记不住明星的名字,但是只要一提起来就会说:“哦,我知道,是不是那个特别能吃还长不胖的姑娘?”
看,有了“人设”,是不是大家就更容易记住你了?这不就是营销的目的吗?
那么怎么帮自己的产品找到“最佳人设”呢?
一方面,我们需要结合产品核心优势与目标群体的关注点;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了解产品目前处在什么样的发展阶段,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最合适。
可以参考下图的营销4F模型。
一般来说,当用户对一种产品模式还不够熟悉的时候,从“事实”角度去宣传比较好,比如“在线一对一英语教学”。
当用户对产品已经很熟悉,但是不知道你和竞品的差异时,从“功能”角度宣传比较好,比如“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
当你的产品已经基本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你可以从情感角度打动用户,比如“照亮你的美”。
当你的产品已经处于垄断地位,或是做企业内部宣传时,可以从概念的角度宣传,比如“用心引领”一类的宣传语。
拿宜人贷举例:
- 从事实角度看,我们的核心优势是可以提供用户更高的额度帮助他筹到足够的钱;
- 从功能角度看,我们更专业、更便捷;
- 从情感角度看,我们的用户在意家人、渴望自由、充满梦想;
- 从概念的角度看,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爱……
显而易见,就当前的阶段来看,从事实层面宣传是最合适的。
因为专业、便捷听起来不够有差异,让人记不住;情感角度宣传让人感觉太虚。而额度高听起来让人眼前一亮,既和北极星指标相关,又能够占领市场空缺位置,所以它是一个合适的宣传点。
## 用户调研知识地图

## 思考题
你目前负责的产品的营销三级大炮是什么?你认为当前阶段最合适的宣传表达方式是什么呢?
欢迎把你的思考和疑问通过留言分享出来,与我和其他同学一起讨论。
如果你觉得有所收获,也欢迎把文章分享给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