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
CategoryResourceRepost/极客时间专栏/左耳听风/性能设计/59 | 性能设计篇之“异步处理”.md
louzefeng d3828a7aee mod
2024-07-11 05:50:32 +00:00

13 KiB
Raw Blame History

在弹力设计篇中我们讲过,异步通讯的设计模式有助于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容错能力。其实,异步通讯在分布式系统中还可以增加整个系统的吞吐量,从而可以面对更高的并发,并可以从容地利用好现有的系统资源。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试想一下,在你的工作中,有很多人会来找你,让你帮着做事。如果你是这种请求响应式的工作方式,那么本质上来说,你是在被动工作,也就是被别人驱动的工作方式。

当你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如果有别人来找你做其它事你就会被打断而要去干别的事。而如果你可以统筹安排这些事情本来五件事只需要2个小时如果不能或者老被别人打乱思路那你可能就要花5个小时。异步处理任务可以让你更好地利用好时间和资源。利用好了时间和资源性能自然就会提升上来。

这就好像邮递业务一样,你寄东西的时候,邮递公司会把大量的去往同一个方向的订单合并处理,并统一地调配物流交通工具,从而在整体上更为节省资源和时间。

在分布式架构中,我们的系统被拆成了很多的子系统。如果想把这堆系统合理地用好,并更快地处理大量的任务,我们就需要统一地规划和统筹整体,这样可以达到整体的最优。本质上,这和邮递公司处理邮件一样,是相同的道理。

在计算机的世界里到处都是异步处理。比如当程序读写文件时我们的操作系统并不会真正同步地去操作硬盘而是把硬盘读写请求先在内存中hold上一小会儿几十毫秒然后对这些读写请求做merge和sort。

也就是说merge是把相同的操作合并相同的读操作只读一次相同的写操作只写最后一次而sort是把不同的操作排个序这样可以让硬盘向一个方向转一次就可以把所有的数据读出来而不是来来回回地转。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硬盘的吞吐率。

再如我们的TCP协议向网络发包的时候会把我们要发的数据先在缓冲区中进行囤积当囤积到一定尺寸时MTU才向网络发送这样可以最大化利用我们的网络带宽。而传输速度和性能也会变得很快。

这就是异步系统所带来的好处——让我们的系统可以统一调度。

另外,我举上面这两个例子是想告诉你,我们可能会觉得异步通讯慢,其实并不然,我们同样也可以把异步做得比较实时。

多说一句,就算是有延时,异步处理在用户体验上也可以给用户带来一个不错的用户体验,那就是用户可以有机会反悔之前的操作。

异步处理的设计

之前,我们在弹力设计中讲的是异步通讯,这里,我们想讲的是异步任务处理。当然,这里面没有什么冲突的,只不过是,异步通讯讲的是怎么把系统连接起来,而我们这里想讲的是怎么处理任务。

首先,我们需要一个前台系统,把用户发来的请求一一记录下来,有点像请求日志。这样,我们的操作在数据库或是存储上只会有追加的操作,性能会很高。我们收到请求后,给客户端返回“收到请求,正在处理中”。

然后我们有个任务处理系统来真正地处理收到的这些请求。为了解耦我们需要一个任务派发器这里就会出来两个事一个是推模型Push一个是拉模型Pull。

所谓Push推模型就是把任务派发给相应的人去处理有点像是一个工头的调度者的角色。而Pull拉模型则是由处理的人来拉取任务处理。这两种模型各有各的好坏。一般来说Push模型可以做调度但是它需要知道下游工作结点的情况。

除了要知道哪些是活着的还要知道它们的忙闲程度。这样一来当下游工作结点扩容缩容或是有故障需要维护等一些情况发生时Push结点都需要知道这会增加一定的系统复杂度。而Pull的好处则是可以让上游结点不用关心下游结点的状态只要自己忙得过来就会来拿任务处理这样可以减少一定的复杂度但是少了整体任务调度。

一般来说我们构建的都是推拉结合的系统Push端会做一定的任务调度比如它可以像物流那样把相同商品的订单都合并起来打成一个包交给下游系统让其一次处理掉也可以把同一个用户的订单中的不同商品给拆成多个订单。然后Pull端来订阅Push端发出来的异步消息处理相应的任务。

事件溯源

在这里我们需要提一下Event Sourcing事件溯源这个设计模式。

所谓Event Sourcing其主要想解决的问题是我们可以看到数据库中的一个数据的值状态但我们完全不知道这个值是怎么得出来的。就像银行的存折一样我们可以在银行的存折看到我们收支的所有记录也能看得到每一笔记录后的余额。

当然,如果我们有了所有的收支流水账的记录,我们完全不需要保存余额,因为我们只需要回放一下所有的收支事件,就可以得到最终的数据状态。这样一来,我们的系统就会变得非常简单,只需要追加不可修改的数据操作事件,而不是保存最终状态。除了可以提高性能和响应时间之外,还可以提供事务数据一致性,并保留了可以启用补偿操作的完整记录和历史记录。

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如果我们的代码里有了bug在记录状态的系统里我们修改bug后还需要做数据修正。然而在Event Sourcing的系统里我们只需要把所有事件重新播放一遍就好了因为整个系统没有状态了。

事件不可变,并且可使用只追加操作进行存储。 用户界面、工作流或启动事件的进程可继续,处理事件的任务可在后台异步运行。 此外,处理事务期间不存在争用,这两点可极大提高应用程序的性能和可伸缩性。

事件是描述已发生操作的简单对象以及描述事件代表的操作所需的相关数据。 事件不会直接更新数据存储,只会对事件进行记录,以便在合适的时间进行处理。 这可简化实施和管理。

事件溯源不需要直接更新数据存储中的对象,因而有助于防止并发更新造成冲突。

最重要的是,异步处理 + 事件溯源的方式,可以很好地让我们的整个系统进行任务的统筹安排、批量处理,可以让整体处理过程达到性能和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关于Event Sourcing一般会和CQRS一起提。另外你可以去GitHub上看看这个项目的示例以得到更多的信息。

异步处理的分布式事务

在前面的《分布式系统的本质》一文中我们说过对于分布式事务在强一致性下在业务层上只能做两阶段提交而在数据层面上需要使用Raft/Paxos的算法。但是我想说在现实生活中需要用到强一致性的场景实在不多不是所有的场景都必须要强一致性的事务的。

我们仔细想想现实生活当中的很多例子。比如,我们去餐馆吃饭,先付钱,然后拿个小票去领餐。这种情况下,把交钱和取货这两个动作分开,可以让我们的餐馆有更高的并发和接客能力。如果要做成两阶段提交,顾客锁定好钱,餐馆锁定好食材,最后一手交钱一手交餐,那么这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

是的,你可以看到,我们的现实世界中有很多这样先付钱,拿小票去领货的场景,也有先消费,然后拿一个账单去付钱的场景。总之,完全不需要两阶段提交这种方式。我们完全可以使用异步的方式来达到一致性,当然,是最终一致性。

要达到最终一致性我们需要有个交易凭证。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事务需要做A和B两件事比如把我的钱转给我的朋友首先先做扣钱交易然后记录下扣钱的凭证拿这个凭证去给我朋友的账号上加钱。

在达成这个事务的过程中,有几点需要注意。

  • 凭证需要非常好地保存起来,不然会导致事务做不下去。
  • 凭证处理的幂等性问题,不然在重试时就会出现多次交易的情况。
  • 如果事务完成不了,需要做补偿事务处理。

异步处理的设计要点

异步处理中的事件驱动和事件溯源是两个比较关键的技术。

异步处理可能会因为一些故障导致我们的一些任务没有被处理,比如消息丢失,没有通知到,或通知到了,没有处理。有这一系列的问题,异步通知的方式需要任务处理方处理完成后,给任务发起方回传状态,这样确保不会有漏掉的。

另外,发起方也需要有个定时任务,把一些超时没有回传状态的任务再重新做一遍,你可以认为这是异步系统中的"对账"功能。当然,如果要重做的话,就需要处理方支持幂等性处理。

异步处理的整体业务事务问题,也就是说,异步处理在处理任务的时候,并不知道能否处理成功,于是就会一步一步地处理,如果到最后一步不能成功,那么你就需要回滚。这个时候,需要走我们在弹力设计中说的补偿事务的流程。

并不是所有的业务都可以用异步的方式,比如一些需要强一致性的业务,使用异步的方式可能就不适合,这里需要我们小心地分析业务。我相信绝大多数的业务场景都用不到强一致性,包括银行业务。另外,在需要性能的时候,需要牺牲强一致性,变为最终一致性。

在运维时,我们要监控任务队列里的任务积压情况。如果有任务积压了,要能做到快速地扩容。如果不能扩容,而且任务积压太多,可能会导致整个系统挂掉,那么就要开始对前端流量进行限流。

最后,还想强调一下,异步处理系统的本质是把被动的任务处理变成主动的任务处理,其本质是在对任务进行调度和统筹管理。

小结

好了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分享的主要内容。首先我介绍了异步通讯它在弹力设计中的作用是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容错能力而其实我们还可以在异步通讯的基础上统筹任务来提高系统的吞吐量。接着我讲了异步通讯的设计包括推拉结合的模型。异步处理配合事件溯源一起使用将大大简化bug修复后的数据恢复也能用于实现存储的事务一致性。

我将餐馆吃饭作为比喻,介绍了异步处理的事务一致性一般不是强一致性,而是最终一致性,这样才能取得高的吞吐量。最后,我指出了异步处理的设计要点。下篇文章中,我们讲述数据库扩展。希望对你有帮助。

也欢迎你分享一下你的异步处理过程是怎样统筹安排来提高执行效率的?异步事务又是怎样实现的?

文末给出了《分布式系统设计模式》系列文章的目录,希望你能在这个列表里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 弹力设计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