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commit is contained in:
louzefeng
2024-07-09 18:38:56 +00:00
parent 8bafaef34d
commit bf99793fd0
6071 changed files with 1017944 additions and 0 deletions

View File

@@ -0,0 +1,104 @@
<audio id="audio" title="12 | 静态实践:如何做图书的视觉笔记?" controls="" preload="none"><source id="mp3"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audio/a8/3c/a8a60f58c9f3882f913b0eb03fcbf73c.mp3"></audio>
你好,我是高伟。欢迎你继续跟我学习视觉笔记。
今天我们正式进入实践篇,这里主要是以实践为主,我会告诉你我做视觉笔记的思路,你可以先跟着我试试,了解这个过程后,再慢慢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
这一节课主要告诉你如何进行静态信息的呈现,我在[第3节课](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228490?utm_source=web&amp;utm_medium=geektime&amp;utm_campaign=306-presell&amp;utm_content=pc0420&amp;utm_term=pc_interstitial_249)中说过动态信息和静态信息的区别,静态信息就是固定的文字信息,而书籍就是典型的静态信息载体。
那这一节课,我们就拿一本书来举例子。当然了,因为一本书的内容太多,为了便于你理解,我会节选一部分出来。
我选的是中信出版社最近出版的一本新书——[《深度影响》](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5003046/),作者是崔璀。这里不是为这本书做什么广告,只是举个例子,因为我认为“影响力”也是你将来应该具备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特质。
这里你需要注意一下,千万不要逼着自己去画一本书的视觉笔记。要做图书的视觉笔记时,最好选你愿意读、愿意学习的内容,不要为了画而去画,兴趣永远都是最好的老师。
接下来我正式开始分享我自己的在做静态信息呈现时的一个思考方法和行为模式,有选择文章、框定内容、粗读看面、细读看点、连点成线、搭建构图、实施呈现七个步骤,仅供参考。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ad/43/adf9b79ebe27bb53c41f0d0751101743.jpg" alt="">
在做视觉笔记之前我们还是要进行物料准备我准备了笔记本、常用的勾线笔和马克笔还有便利贴我用的是3M的品牌纸质、黏性都不错
## 第一步:选择文章
选书或者文章是很重要的,如果你没有兴趣的话,做不出好的视觉呈现,因为**做视觉笔记的过程其实是要你去感受作者的逻辑**,才能有更好的呈现。
可以说,给文章做视觉呈现,其实是以另外一种形式继续传播内容。所以,你需要去考虑以下几个内容:
1. 为什么:是给自己看,还是给他人去看?是自己的读书笔记还是要传播?
1. 画什么:是在画自己的理解和诠释,还是在试图还原作者的事实观点?
1. 如何画:选择视觉元素是否有在帮助特定的人群去理解内容?
确定好这些问题的答案,你才能确定自己该如何去表达内容。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31/d7/31d11762bf8889b35b960bd74ab45bd7.jpg" alt="">
## 第二步:框定内容
第二步就是框定你要呈现的内容有多少,是整本书,还是其中的一个篇章,还是一段文字。框定内容其实是**为你的工作划分了一个边界**。
但是,当你选定一部分内容后,千万别以为上下文就此与你无关了。如果你选的内容是一本书的中间部分的话,我建议你最好还是了解一下上下文在讲什么。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了解这部分内容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也更容易搞清楚自己该如何呈现这部分的内容。
## 第三步:粗读看面
还记得之前的[答疑篇](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230208?utm_source=web&amp;utm_medium=geektime&amp;utm_campaign=306-presell&amp;utm_content=pc0420&amp;utm_term=pc_interstitial_249)吗?里面有提到一个点,就是**带着问题去读**,把阅读过程中自己产生的问题全都记录下来。
这个点需要你注意,由于这个问题的提出者是我们自己而不是作者,所以,我们在“粗读看面”这一步里不仅要考虑自己的问题和自己的理解逻辑,还需要回到作者的维度,去感受作者写这些部分的初衷。
粗读不需要很细,我们可以快速地去读,读的时候是去看整篇文章的大面,也就是大的模块。这个时候,你可以拿一支亮色的笔,感受到跟问题相关的信息时,直接标注或者圈定(自己的书才可以这样做,如果是别人的书或者借来的书,可以先用笔记下来)。
做完第三步,你就对内容中大的模块有个了解了。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33/6f/33805fea51796b34d32e1ef2e62cda6f.jpg" alt="">
## 第四步:细读看点
细读的目的是为了找到视觉笔记的“剧本”也就是需要呈现的内容一般这个时候我就会直接用笔记本去记录这些信息或者是用小的便利贴。比起直接记录可以随时移动位置的便利贴是超级棒的修改起来很方便。如果你有iPad也可以在绘图软件中对内容进行框选和移动。
记住,**每一个你觉得重要的内容都要记下来**,一个便利贴记一个点就可以。这里我需要做个提示,不是去写你理解或者诠释的语言,而是用作者原来的话语,尽量不要擅自作主进行加工改动。这一步我们要尽可能地做到穷尽,把你觉得重要的点都写下来。
这一步是你将所有内容进行解构、打散的过程。
## 第五步:连点成线
你在细读的过程中,已经把你觉得重要的点给列举出来了,也就是已经将作者内容解构完成了。那么,在第五步,你就需要梳理自己的逻辑了。也就是说,你要试着把这些散点的内容进行一个逻辑关系上的建构。
在这一步,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排布知识点的位置,把便利贴贴在大白纸、墙上、桌子上都行,这一步其实就是为你的剧本“排演走位”了。你需要在这一步中用箭头去串联内容点之间的逻辑,根据前面粗读时候的大模块进行归类,划分模块。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b4/1e/b4d549b8a8694d1cc0dd6dc4d807441e.jpg" alt="">
## 第六步:搭建构图
“搭建构图”这一步其实跟上一步的“连点成线”是紧挨着,点与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建构好,就要去思考接下来如何在一个页面里去呈现了,也就是根据页面比例,进行构图的处理。
在第六步,你需要考虑很多问题:什么内容放在哪里?内容内容之间的主次怎么体现?用什么容器装起来?用什么视觉元素去体现这个内容?……
如果你是第一次做视觉笔记,我建议你先构思一个草图,再进行实际创作,这样可以保障你最后的呈现质量,毕竟我们还是追求美观的。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56/da/56388e1dfa0cfd873aee1b0d54c08dda.jpg" alt="">
>
提示:熟练了以后这一步可以省掉,直接开始画。
## 第七步:实施呈现
最后一步就是开始画了,我在[答疑篇](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230208?utm_source=web&amp;utm_medium=geektime&amp;utm_campaign=306-presell&amp;utm_content=pc0420&amp;utm_term=pc_interstitial_249)中说过,很多人看到的都只是一个结果,“实施呈现”这一部分就是结果的出现过程,细分一下有六个要点:
1. 标题&amp;作者:内容是属于作者的,我们只是换了一个方式去呈现和传播,所以,文章标题和文章的作者都必须要写上。
1. 模块标题:在写正式知识点之前,我们先来写好每个模块的标题。我们已经在前面梳理清楚了文字的逻辑和构图,所以,我们在这里直接根据排好的位置来写就行了。这个部分重要的内容可以写得醒目一些,也可以换一个你喜欢的主色来写。
1. 具体内容:模块标题确认后,我们可以开始根据前面的草图进行各个部分内容的呈现。
1. 视觉优化:因为考虑到视觉图像跟文字的关系,我建议容器和视觉元素要同时进行补充。
1. 结构完善:最后是用箭头来进行一个逻辑的串联和解构内容的构建。
1. 收尾:签名完工,你可以在这一步中签上你在字体篇中自己设计的名字。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72/6c/72c008ac7890853acb935c1da855f26c.jpg" alt="">
这几步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我用iPad对整个呈现过程做了录屏你可以在视频中看一看我是如何绘画和调整的。
<video poster="https://media001.geekbang.org/2ed933374c56478db0b3e6d933be4a9c/snapshots/3706adab0a4842fd935912c59c554748-00005.jpg" preload="none" controls=""><source src="https://media001.geekbang.org/customerTrans/7e27d07d27d407ebcc195a0e78395f55/7cd1c84-172228c6ac3-0000-0000-01d-dbacd.mp4" type="video/mp4"><source src="https://media001.geekbang.org/2ed933374c56478db0b3e6d933be4a9c/947eb5ec0ec441f898f67137143db8ae-af314eaf7a1dac581d4d144d9520715c-sd.m3u8" type="application/x-mpegURL"></video>
## 动手练习
今天的作业就不再分级了,你可以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为某个特定的章节做一个视觉笔记(精力够的话可以为整本书做视觉笔记)。
如果你有任何疑问可以在留言区提问。同时,欢迎点击下面的“交作业”图片链接,去部落分享你的练习成果,期待看到你的作业。

View File

@@ -0,0 +1,96 @@
<audio id="audio" title="13 | 动态实践:如何做语音信息的视觉笔记?" controls="" preload="none"><source id="mp3"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audio/a2/eb/a2d4d9a6449fde4fa0f10e0035c7c8eb.mp3"></audio>
你好,我是高伟。欢迎你继续跟我学习视觉笔记。
这是实践篇的第二节课,也是我们《视觉笔记入门课》的最后一节课。这些年我一直都在推广视觉语言,我希望“视觉化”这个能力可以变成你能力的一部分,在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起到正向的影响。
当你掌握了视觉笔记这个技能,你的视觉化之路才刚刚开始,这一门课是视觉语言基础中的基础。我也只是在这里为你打开了一扇门,我希望你可以推门进来,探索未知,最终收获一份自信。
我会在这一节课中帮你解决“如何在听语音信息(动态信息)的时候做出一个视觉笔记”的问题。这一节课的难度在于“边听边记”,破局的关键是你是否会聆听对方,并同步地理解对方。接下来,我会根据我的经验给你一个方法论。
我选了一席出品的一段视频《[我其实对新闻不是特别感兴趣](https://www.yixi.tv/zhiya/19/40)》来做动态实践的例子,讲述者是何力,他是《经济观察报》、界面创始人。
## 前期准备
相关物料的准备我就不再重复了,讲到现在你一定都清楚,纸和笔是必须的。
如果你要进行的是一次会议的记录,那么,你完全可以先去跟开会者了解一下会议进行的流程,包括这个会议的主题、会议的目标、会议的发言内容等等。如果你有机会,最好去跟发言人沟通一下他要讲什么,这一点更为重要。
前期的沟通其实就是让我们心中有一个内容的大概脉络,也就是你要知道你等一下要呈现什么。提前了解背景,可以帮助你在脑海中预先建构一个画面,也可以让你对内容在整个页面中如何布局有一个大概的预设,以免出现纸张不够或者虎头蛇尾的情况。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3b/22/3bbc99b395cab864b6524430b2bddc22.png" alt="">
准备阶段除了沟通内容之外,就是要赶紧把标题和演讲者都写好、画好。
## 开始实施
“动态实践”也就是说,会议开始的时候,你也就该开始记录了。具体的实施有四个步骤:聆听内容、记录信息、整理逻辑、视觉美化。
步骤看起来都很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就不是看起来这么容易了。
### 1.聆听内容
这里的聆听就是你要学会去听对方在讲什么?听起来是不是很简单?但其实你并不一定会“听”。
想要在听到信息的同时做笔记,就要求你的耳朵不能只是一个接收器,而必须像是一个过滤器才行。“学会聆听”真正的意义在于,你在听到信息的同时,不仅要听懂对方在讲什么,还要学会去过滤掉不重要的信息,也就是**你要去听对方讲话的重点信息**,因为这些信息才是你要记到笔记本上的。
那么具备哪些特征的信息才是重要的信息呢?我从自己的经验出发给你举几个例子:
- 高响度:对方以比较大声的方式去表达的信息;
- 有重复:对方重复讲了两遍以上的信息;
- 有结构:对方讲话中出现的“首先、其次、然后、最后”等关键词后面的信息;
- 有提纲:对方在讲话开始的时候就提到了“我今天会讲三个点”之类的信息。
这类信息都是你在聆听时要特别注意和记住的。
### 2.记录信息
在听到了重要信息以后,你要做的事情就是把信息写下来。这里还是要特别注意这几个点:
- 先文字,后画画;
- 用原话,不阐释;
- 关键词,要写全;
- 重点内容,要突出;
- 文字之间,要留白。
做语音信息的视觉笔记时,时间是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们一定要先以文字的形式把信息写下来,而不是先去画画。因为,画画会让你分心,无法专注于聆听,可能你一个视觉元素没有画完,演讲者都已经讲了很多内容了。
我们还是要以内容为王。等文字内容记下来以后,先给内容找个容器装起来就可以,时间允许的前提下再去补充视觉元素。
而且,笔记体现的文字信息最好就是对方讲话中的原话,而不是自己的诠释和理解。自己的阐释和理解不仅容易对原文内容的意思产生影响,还会影响你的记录速度,因为你的思考也是要花时间的。
同时,你还要把关键词写全(形成一个短语或一句话),如果你的视觉笔记是想分享出去给别人看的,就尤其需要注意这一点。如果你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关键词做了一些删减、更改,很容易让不了解内容的人看不懂。
记录文字内容的时候,还要特别注意要突出重要的内容,你可以把重点内容的文字写得明显一些、大一些。当然,也要兼顾文字信息之间的留白,把相关的内容记在距离较近的地方,更方便你在后期进行视觉元素的补充。
### 3.整理逻辑
所谓整理逻辑,说白了其实就是要把你记录的内容点模块化和逻辑化,让它们有个合适的构图呈现。最终目的是让自己和看到视觉笔记的人,能够看懂内容之间的逻辑。
动态信息的记录中**最简单的逻辑就是线性的时间关系**,就是讲述者先讲了什么,后讲了什么。你的每一步记录,都是在处理后面讲的内容跟前面讲的内容之间的关系。还记得容器篇的内容吗?当时我们利用对话框来做动态信息的记录,只用人物和对话框再加上箭头串联就可以完成整个逻辑链。
由于动态信息的逻辑可能需要边听边去梳理,这也就更加凸显了留白的重要性。我们先把每个要点的信息捕捉下来,再去看每个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整理逻辑最好是在内容记得差不多的时候进行,这样你才不容易使“听”和“记”混乱起来。我们聆听的时候,其实是在了解对方的逻辑,梳理对方的逻辑;而记录的时候,我们是在用自己的逻辑试着去重现对方的逻辑。整理逻辑的这个过程是两个逻辑的集合。
### 4.视觉美化
逻辑构图都整理好后,我们就可以进行视觉的美化了,这一步你可以趁休息时间或者是结束以后进行。
你需要在这一步中根据内容绘制一些“演员和道具”来诠释内容,让内容更加丰富。涂色也是在这个阶段完成的,具体的颜色搭配你可以去参考[色彩篇](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234249)的内容。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91/e3/91e4f498a6e69804876faa172d1d43e3.jpg" alt="">
最后,别忘记签上你的专有姓名和日期,表示作品完成。
虽然聆听内容、记录信息、整理逻辑、视觉美化这四个步骤看似很简单,但是真正操作还是有难度的,它需要你不断地进行练习。
<video preload="none" controls=""><source src="https://media001.geekbang.org/customerTrans/7e27d07d27d407ebcc195a0e78395f55/214cc00a-1722c5569a1-0000-0000-01d-dbacd.mp4" type="video/mp4"><source src="https://media001.geekbang.org/03446200a9a945e7b5162d2581a85145/ced76bbc493d43429769696d592e64f2-5bb03933eba714bb0629c6fed4613389-sd.m3u8" type="application/x-mpegURL"></video>
我在文章中插入了我在做《[我其实对新闻不是特别感兴趣](https://www.yixi.tv/zhiya/19/40)》视觉笔记时候的一个录屏视频,你可以感受下这几个步骤,因为我的绘画速度很快,所以很多时候我都是视觉图像和内容同步进行记录的,但是你可以慢慢来,不用着急。
## 动手练习
今天的作业是自己对一段演讲或者一次会议进行实时视觉笔记的记录。
如果你有任何疑问可以在留言区提问。同时,欢迎点击下面的“交作业”图片链接,去部落分享你的练习成果,期待看到你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