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ror of
https://github.com/cheetahlou/CategoryResourceRepost.git
synced 2025-11-16 14:13:46 +08:00
del
This commit is contained in:
91
极客时间专栏/geek/项目管理实战20讲/常识篇/01 | 角色转换:程序员做项目管理的三大误区.md
Normal file
91
极客时间专栏/geek/项目管理实战20讲/常识篇/01 | 角色转换:程序员做项目管理的三大误区.md
Normal file
@@ -0,0 +1,91 @@
|
||||
<audio id="audio" title="01 | 角色转换:程序员做项目管理的三大误区" controls="" preload="none"><source id="mp3"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audio/f5/67/f56062c26ec55138580f9f403a342d67.mp3"></audio>
|
||||
|
||||
你好,我是雷蓓蓓,今天是专栏的第1讲,主题是从程序员到项目管理的角色转换。我会结合自己的经历,跟你聊一聊在这条赛道切换之路上,容易进入的三个误区。
|
||||
|
||||
在成为一名专业的项目经理之前,我曾做过四年的“程序媛”。在那时的我看来,程序员是个很有意思的职业,一个人敲代码的日子,现在回想起来,我依然觉得有很多乐趣。我喜欢用代码尝试各种效果,折腾新的技术和语言,从图书馆背回来厚厚的《设计模式》,一边学,一边在我的项目上应用实践。
|
||||
|
||||
那时的我,不怎么需要跟人交流,一天到晚对着屏幕,只要跟我的代码在一起,就觉得自己可以上天入地,玩得不亦乐乎,真当是“代码在我手,天地任我游”!
|
||||
|
||||
尽管当一个很牛的程序员是一件很酷的事情,但是我却很早就意识到,做技术大概不是我一生的饭碗和追求。当我开始成为这个岗位上的“熟练工”之后,我发现自己开始有了更多的渴望。
|
||||
|
||||
直到有一天,摆在我面前的路,出现了新的转折。那时,组织中成立了新的项目管理部,于是,我通过内部转岗,顺利地成为了第一名全职的项目经理。从此,项目管理的世界向我敞开大门,带领我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人生轨道。
|
||||
|
||||
美国电影中经常有句话说,Great power means great responsibility(能力越强,责任就越大)。项目管理这个岗位,让我从管好自己的事,到开始操心别人的事,责任范围一下子扩展开来。这种责任范围的扩大,极大地锻炼了我的全局分析能力、统筹规划能力、以及沟通协调能力。
|
||||
|
||||
但由于并非天生适合跟人打交道,刚开始时,我丝毫体会不到什么power,反倒经常感觉有劲儿使不出来,被新的责任压得喘不过气来。正是这段经历,让我对想要从程序员转做项目管理的同学,有了更多的同理心和体谅。
|
||||
|
||||
结合我的经历,我把这个转换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归纳为以下三大误区:
|
||||
|
||||
## 误区1:凡事恨不得事必躬亲
|
||||
|
||||
当我做程序员时,我的工作是高度可控的,我可以把每天的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但在做项目管理之后,我发现自己的产出全部依赖别人的工作,于是我会经常性地陷入一种抓狂的状态,着起急来,甚至会忍不住冲上去,替别人做好人家本该做好的事情。但是,后来我慢慢地意识到,对于团队长期的发展而言,这种行为的效率是最低的。可当时的我,跟自己直接去做相比,**想办法影响他人去把事情做好,要难得多**。
|
||||
|
||||
那么,如何影响他人去做好一件事呢?在不断地反思之后,我总结出了**成功施加影响的三个层次,分别是让人知道要做(Awareness)、有动力做(Desire)和有能力做(Ability)**。
|
||||
|
||||
我曾经跟一位产品总监合作,他交待工作非常言简意赅,团队只知道最终输出的指令和结论,但完全不清楚背景,更不用说明白他的思考过程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了。有一次,他的下属跟我说:“老大昨天晚上突然给我打电话,让我马上把就要上线的活动停掉,不要再做了。”他非常困惑,因为团队已经投入了一个月的精力,马上就要见到成果了,但没等他问为什么,老大就直接把电话挂了。
|
||||
|
||||
这样的团队,听上去应该执行力不错,老大的指令都会被立马执行,可事实却并非如此。我发现他们完全谈不上有做事的动力,很多时候都只是照章办事,出了问题也不敢去问,结果往往导致执行效果与预期相差甚远。
|
||||
|
||||
对照刚刚我们所讲的三个层次,这应该只是第一个层次。**单方面的工作交待和告知,停留在浅层次的信息传达上,只是让人知道要做,但并不足以让人产生动力,去促成有效的行动。**
|
||||
|
||||
事后我了解到,这位总监之所以着急叫停,是为了规避短期的政策风险。在我和他沟通之后,他主动找来这位下属,讲明了自己的意图。随后,他们一起制定了一种合理的策略,经过调整之后,这个活动还是如期上线了。
|
||||
|
||||
这个例子告诉我,在把工作授权给别人时,对于动力(Desire)的关注尤为重要。**讲清楚为什么要做,为什么要现在做,获取理解及认同,激发团队的动力是项目经理成功授权工作的关键。**
|
||||
|
||||
在动力的基础上,你还要确保你所选择的人有相应的能力来做到这件事情。如果现阶段的团队都没有对应的能力,该怎么办呢?**项目成功关键路径上的核心能力缺失,是你作为项目管理人员,要当作最高优先级的风险管理的事项。**
|
||||
|
||||
从外部引入相应的人才,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除此之外,你还可以去积极争取**短期借调、内部转岗**等。从长期来看,你还需要有意识地发现和投资那些团队中最有潜力的人,给他们安排相应的工作辅导,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等,帮助项目组成员发展相应能力,让事情真正落地。
|
||||
|
||||
以上,就是授权工作时,**成功施加影响的三个层次,从让人知道要做、到有动力做,再到有能力做**。
|
||||
|
||||
## 误区2:追在别人屁股后面做监工
|
||||
|
||||
在我做项目管理的第一年,经常会有种“赶鸭子上架”的无奈。通常情况下,我会在心里设定一个目标,然后费尽心力地把大家往一处赶,但往往我赶得越是卖力,鸭子们就越是跑得到处都是。
|
||||
|
||||
其实,项目经理最该做的,不是每天逐个人逐条事项的监督,而是**要明确目标,建立机制,并让这个机制运转起来,最终在项目组形成一种良性的秩序。**
|
||||
|
||||
比如,项目经理要带大家一起开启动会,清晰愿景目标,定义阶段里程碑和完成标准,接着制定分段执行的计划,把事情的所有环节从头到尾捋顺了;项目经理要建立上下游协同的流程规则,明确各个角色在整个过程中的职责,获得大家的认同和共识;项目经理还要建立站会、周会等制度和模版,让进展和风险通过这些良好设计的信息渠道汇聚,借助规则和工具来达到监控的目的。
|
||||
|
||||
我会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把我的经验系统化、分步骤地传递给你。这里你需要记住的是,项目管理并非要让你成为监工,**要始终依靠流程和规则来约束大家的行为**。当成熟的秩序在团队中形成之后,从日常琐事中解放出来的项目经理,就可以集中精力去做愿景驱动、激励团队等更高层面的工作,真正做到变“赶”为“引”。
|
||||
|
||||
## 误区3:拿着锤子,看哪里都是钉子
|
||||
|
||||
我曾经见过一位新官上任的项目经理,可能是因为终于得到施展的空间了,一上来就左突右攻,恨不得把十八般武艺全都套上去,结果激起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开站会也好,电子看板也罢,本来都是好工具,但是如果引入过程不当或时机不对,会让团队产生抵触心理,最终拿不到好的效果。
|
||||
|
||||
看到项目中的问题,哪里都很想修理一下,这种心情我非常能理解。但是,你要知道的是,每个项目的现有执行方式,都有它本身的背景和成因,不管现有方法是否先进,都是更加适应本土环境的。
|
||||
|
||||
在这个课程中,我会跟你分享很多新的方法和工具。但我担心的是,越是好学生,越有马上上手实践的冲动:“看到好的东西,我就想马上在自己的实践中尝试一下。”
|
||||
|
||||
如果你也是这样,那么,我要提醒你,先不要急,你要与项目中的重要干系人加强沟通,理清前因后果,多想想自己的项目现阶段到底最需要什么,这对项目管理方法的成功推进至关重要。每个项目都有它独特的情境。你可以试着问自己几个问题:
|
||||
|
||||
- 在你的项目组中,时间、成本、质量、范围这几个因素,到底哪个更重要?哪些是允许有一定调整空间的?
|
||||
- 各个角色目前的痛点在哪儿?哪些是最先需要解决的?这些问题背后潜在的原因是什么?
|
||||
- 团队对于这个痛点的改进是否有真实需要?需求的迫切程度如何?
|
||||
- 你的老板或项目发起人对于项目管理以及你本人的定位是怎样的?关于这些问题与可能的改进,你是否与其沟通过并达成了一致?
|
||||
- 如果你打算引入新方法或工具,更适合用怎样的路径进行,是自上而下地全面推广,还是自下而上地一步步优化呢?最有可能从哪个问题切入?
|
||||
|
||||
这些问题能够帮助你理清思路,从项目和团队当前的真实痛点出发,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
||||
|
||||
回到刚刚说到的那位新官上任的项目经理,在我和他对照着以上这五个问题分析完之后,他终于明白了问题到底在哪儿。在他的项目中,时间绝对是第一要素,拖延一天交付都是直接损失。在这样的情景下,团队对变更的容忍度很低,最头疼的就是客户的需求变更又很频繁……实际上,变更的背后是对客户需求管理的失控,大家对这个痛点的改进要求非常迫切,项目发起人也很是头疼。
|
||||
|
||||
之前他看哪儿都是问题,眉毛胡子一把抓,现在经过梳理之后,他意识到自己应该找准变更这个切入口,让大家看到切实的效果,其他的改进一步一步来。说干就干!他和发起人沟通了自己改善变更的思路和方法,很快就得到了认可,而通过这些有效的改进,团队对他的信任也与日俱增了。
|
||||
|
||||
## 总结
|
||||
|
||||
最后,我们来小结一下。从程序员走向项目管理,是从“左手习惯”到“右手习惯”的转变。其中,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的转变,远比学会使用那些工具方法要有挑战得多。从管好自己的事,到管好别人的事,你需要有意识地避免3个误区。
|
||||
|
||||
第1个误区是凡事都要亲力亲为。遇到事情时,你不要自己直接去做,而是要想办法驱动他人去做好事情。在授权工作时,有三个层次,从让人知道要做,到让人有动力做,再到有能力做。你需要**讲清楚为什么要做,为什么要现在做,获取理解及认同,激发团队的动力,同时为每个任务选择能力匹配的授权对象**。
|
||||
|
||||
第2个误区是追着别人做监工。做项目管理,不是要你变成监工,而是要你带领团队明确目标,建立机制,并让这个机制运转起来,**要始终依靠流程和规则来约束大家的行为。**
|
||||
|
||||
第3个误区是拿着锤子看哪里都是钉子。每个项目的现有执行方式,都有它本身的背景和成因,你要与项目中的重要干系人加强沟通,理解前因后果,**从项目和团队当前的真实痛点出发**,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
||||
|
||||
如果你已经走上了项目管理之路,在开始系统学习之前,你最好整体梳理一下自己所在项目组的背景情况,这将会为你之后的学习和实践找到方向。
|
||||
|
||||
## 畅所欲言
|
||||
|
||||
现在,请你对照自己的日常行为,结合以上三个误区完成一个自检。了解自己的行为倾向,并结合你的项目情境,回答误区3中的五个问题。
|
||||
|
||||
你可以在留言区写下你的回答,我们一起讨论。同时,我也会在后续的课程中,尽可能结合你的项目情景来组织讲解,期望能为你带来最大的帮助。
|
||||
|
||||
|
||||
132
极客时间专栏/geek/项目管理实战20讲/常识篇/02 | 十大领域五大过程组(上):程序员必须要了解的项目管理常识.md
Normal file
132
极客时间专栏/geek/项目管理实战20讲/常识篇/02 | 十大领域五大过程组(上):程序员必须要了解的项目管理常识.md
Normal file
@@ -0,0 +1,132 @@
|
||||
<audio id="audio" title="02 | 十大领域五大过程组(上):程序员必须要了解的项目管理常识" controls="" preload="none"><source id="mp3"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audio/b0/f3/b08a60f97f7682e6191dac2ccf95ecf3.mp3"></audio>
|
||||
|
||||
你好,我是雷蓓蓓。在上一讲中,我给你分享了程序员做项目管理的三个误区。在留言区,我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想转岗做项目管理,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呢?”
|
||||
|
||||
其实,想要做项目经理,并没有太多硬性条件的约束,**好的项目经理不问出身**。在我的团队中,那些非常优秀的项目经理,不仅经历、知识背景各不相同,性格特质也都不一样。实际上,理论、经验、知识背景都是可以后天培养的,而意愿是第一位的,其次就是持续不断的学习和刻意训练。
|
||||
|
||||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项目管理常识。古人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掌握了项目管理的理论常识,就相当于拥有了一幅鸟瞰全局的知识地图。我会花两讲的时间,带你初步领略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框架。
|
||||
|
||||
项目管理是一门古老的科学,既包含工程技术、管理技术,又与组织行为学息息相关,比如系统科学、行为科学、心理学等,同时还涉及金融、会计等经济学范畴,逐渐发展成为了一门多维度、多层次的综合性交叉学科。
|
||||
|
||||
## 项目管理的历史
|
||||
|
||||
1917年,美国一位名叫亨利·甘特的机械工程师,发明了著名的**甘特图**,就是一张标明计划与实际完成情况的图表。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和管理学会曾经专门设立亨利·甘特金质奖章,并把第一枚授予了已故的甘特,当时他所享有的盛誉可见一斑。
|
||||
|
||||
时间切换到1957年,美国的路易斯维化工厂。他们把检修流程精细分解后,竟然发现,只要缩短最长路线上工序的工期,就能够缩短整个检修的时间。这就是至今项目管理工作者还在应用的“**关键路径法**”,简称CPM。
|
||||
|
||||
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举世瞩目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更是让项目管理方法从此风靡全球。进入90年代后,项目管理逐步标准化,国际上逐渐形成了三大项目管理的研究体系,分别是欧洲的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和英国的PRINCE2体系。我要介绍的十大领域五大过程组,就是出自在国内普及度最高的美国PMI标准体系。
|
||||
|
||||
## 什么是项目管理?
|
||||
|
||||
要登上月球,光有宏大的想法可远远不够,你还需要让这个想法成为现实的大量资源,以及一套科学严谨的落地方法。
|
||||
|
||||
**“项目管理就是变理想为现实,化抽象为具体的一门科学和艺术。”**
|
||||
|
||||
这是我听到过的对项目管理最为精辟的总结。
|
||||
|
||||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这本大部头可以说是项目管理领域的圣经,它的第一版是由PMI组织了200多名世界各国项目管理专家,历时四年完成的,目前已经演进到第六版,可以说是集世界项目管理界精英之大成了。
|
||||
|
||||
现在,就让我带你去看看这本书中对项目以及项目管理的官方定义。
|
||||
|
||||
>
|
||||
项目是为创造独特的产品、服务或成果而进行的临时性工作。
|
||||
|
||||
|
||||
>
|
||||
项目管理就是将各种知识、技能、工具与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以满足项目的要求。
|
||||
|
||||
|
||||
具体来讲,项目管理就是指把各种系统、方法和人员结合在一起,在规定的时间、预算和质量目标范围内,完成项目的各项工作,对组织资源进行计划、引导和控制。
|
||||
|
||||
由于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过于庞大,PMI把它分为项目管理五大过程组和十大知识领域,共49个子过程。今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项目管理的十大领域。
|
||||
|
||||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c8/26/c8520ed1bfa559f04ce91d18aea3a426.png" alt="">
|
||||
|
||||
## 项目管理的十大知识领域
|
||||
|
||||
项目管理的十大领域,将项目管理的工作内容划分为:整合管理、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干系人管理、风险管理和采购管理。
|
||||
|
||||
其中,进度、成本、质量、范围是4个核心领域,风险、沟通、采购、资源、干系人管理是5个辅助领域和1个整体领域,如下图所示:
|
||||
|
||||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0f/09/0fed5d63487e80ae207ef8df16fa5809.png" alt="">
|
||||
|
||||
学会了这些过程方法之后,不管你做什么,都可以按照项目管理的框架和方法去做。我们来借助一个实际场景,帮助你更好地理解。
|
||||
|
||||
比如,你的部门最近有大量新员工入职,同时业务发展涉及越来越多的跨部门合作,领导希望你组织一场跨部门的篮球竞技活动,让大家以最快的速度熟悉起来。
|
||||
|
||||
接到这个任务以后,如果你熟悉项目管理十大领域,就可以尝试从以下十个角度,快速地进行完整而有效的分析思考。
|
||||
|
||||
**1.干系人管理:如何管理干系人?**
|
||||
|
||||
首先,你要弄明白一件事:在这个活动中,哪些人会是你的干系人?项目发起人对活动的预期效果是什么?比如说增进团队的协作,提升凝聚力等。
|
||||
|
||||
除此之外,这个项目是否存在更多的潜在干系方,可以助力到活动的成功举办呢?比如,经过一番了解,你发现HR部门最近刚刚成立了团建组,很愿意为活动提供赞助,那么,这时你需要思考,如何拿到这笔赞助?HR总监对于活动的诉求又是什么?
|
||||
|
||||
最后,分析完干系方之后,你要思考一下,如何更好地管理干系人的期望和影响?活动过程中的各类决定,都需要谁来拍板?干系人要以什么样的方式参与?
|
||||
|
||||
**2.范围管理:做什么?**
|
||||
|
||||
分析完各方干系人的诉求,就可以进一步来划定项目交付的范围了。在这个过程中,你的主要任务是搞清楚到底要做到哪些事,才能更好地达成各方的期望。
|
||||
|
||||
比如,这次篮球赛的预期目标具体是什么?是更关注活动的参与度和投入度、部门之间的合作交流,还是活动的对外影响力?你要**确保围绕着预期目标来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然后再进一步确定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分别要完成的具体工作。
|
||||
|
||||
**3.进度管理:花多长时间?**
|
||||
|
||||
把理想变为现实,你需要一步一步来。进度管理,就是说你**要规划好阶段性步骤,同时明确每个里程碑的目标成果和时间安排**。
|
||||
|
||||
比如,活动的总工期是一个月,那么你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来进行:
|
||||
|
||||
- 第一阶段,启动项目并确认概要方案设计;
|
||||
- 第二阶段,规划并落实人力和各项资源的投入;
|
||||
- 第三阶段,确定具体的活动流程和详细分工,完成活动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
||||
- 第四阶段,做好活动当天现场的统筹和运作。
|
||||
|
||||
**4.成本管理:花多大代价?**
|
||||
|
||||
你要思考一下,活动预算有多少?资金什么时候到位?如何使用?你要去关注整个预算中成本最高的开销是什么,比如是一笔价格不菲的教练费,然后,你要判断这笔投入可能带来的收益,也就是说钱是否用到了刀刃上?总之,你要从全局视角去思考,如何更有效地管理项目的各项投入,以达到更加匹配目标的预期效果。
|
||||
|
||||
**5.质量管理:达到什么要求?**
|
||||
|
||||
从这个角度来说,你需要先确定这次活动圆满成功的标准是什么,是现场参与人数、参与者满意度、管理者的满意度,还是对外传播效果?然后,以终为始,思考一下,你需要引入哪些必要的流程和方法,以保障活动效果的达成。
|
||||
|
||||
**6.资源管理:有多少内部资源?**
|
||||
|
||||
你要知道,公司内有哪些核心资源是可以使用的?比如,宣传渠道、设计人员和经费支持等。另外,公司内部有哪些人可以作为支援活动的志愿者呢?公司可以提供活动所需的哪些物品?
|
||||
|
||||
**7.采购管理:有多少还要买?**
|
||||
|
||||
确定了可以使用的公司资源以后,你要接着思考,还有哪些是需要外部采购?有哪些工作需要外部人员支持?如果经费受限,是否可以通过交换资源的方式,来获取更多的外部支持?
|
||||
|
||||
**8.沟通管理:如何管理沟通?**
|
||||
|
||||
从这个角度出发,你需要考虑的是,活动策划团队、执行团队分别通过什么方式来进行项目沟通?与发起人和赞助方的沟通方式和频率是怎样的?你如何保持团队内外项目信息的高效传递,使用什么方式来同步进展?
|
||||
|
||||
**9.风险管理:如何应对风险?**
|
||||
|
||||
你要弄清楚哪些风险可能会妨碍这次篮球赛的成功举办,比如天气因素、场地因素、交通管制、赞助方经费紧张、物料供应延期、公司内外政策变化导致活动被喊停、业务压力大导致兼职志愿者流失等等。**你需要提前做好系统性的风险识别,分等级制定应对策略**。
|
||||
|
||||
**10.整合管理:如何实现整体最优?**
|
||||
|
||||
整合管理是要告诉你,作为这个活动的大内总管,你该如何去统筹全局,整合并协调各个环节的利益冲突和工作安排,在不断变化的情境下,根据活动的目标“裁剪”出合适的过程、方法和工具,进行有效管理,从而达到全局的最优效果。
|
||||
|
||||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e2/31/e28d7100d4d65d079da2f070802cb931.png" alt="">
|
||||
|
||||
看到这里,你应该会发现,即使只是一场简单的团建活动,想要真正把它做好,其实并不容易,你需要多方位的思考框架来指导落地实践。
|
||||
|
||||
有同学给我留言说,自己同时并行着很多项目,一头雾水,不知道从哪里着手。我刚刚介绍的这十大领域,就提供了十个有效的思考角度,包含了你能想到的项目运作的方方面面。不管是多难多复杂的项目,所包含的要素无非就是这些,你都可以借鉴我们刚刚使用的框架进行拆解,逐个梳理,快速理清头绪。
|
||||
|
||||
**总结**
|
||||
|
||||
我们来回顾下今天的内容。首先,我给你简单介绍了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以及项目管理的官方定义。接着,借助实际案例,我们对项目管理的十大领域进行了层层拆解。
|
||||
|
||||
实际上,项目管理工作的涉及面非常广。关于项目管理的职责定位,不同组织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给出的定义各不相同。我所在的网易杭研项目管理部,将我们多年的实践经验提炼总结成了12个字:保目标,助决策,提效能,促协作。
|
||||
|
||||
在下一讲中,我会为你介绍在实战过程中,我们团队对互联网项目及项目管理职责的理解和定义。同时,我会带你从项目动态演进的过程维度进行拆解,继续为你介绍项目管理的五大过程组。
|
||||
|
||||
**畅所欲言**
|
||||
|
||||
给你留一个小作业:请你基于这十大知识领域的框架,对照着自己的项目进行思考,并用脑图的方式完成拆解,以便让自己快速建立起项目全局观。
|
||||
|
||||
最后,我想请你来谈一谈,针对我们刚刚讲到的十大领域,你最想了解哪个领域?你遇到的典型问题有哪些?欢迎你畅所欲言,我在留言区等你!如果你觉得文章对你有所帮助,也欢迎你把文章分享给你的朋友。
|
||||
|
||||
|
||||
112
极客时间专栏/geek/项目管理实战20讲/常识篇/03 | 十大领域五大过程组(下):程序员必须要了解的项目管理常识.md
Normal file
112
极客时间专栏/geek/项目管理实战20讲/常识篇/03 | 十大领域五大过程组(下):程序员必须要了解的项目管理常识.md
Normal file
@@ -0,0 +1,112 @@
|
||||
<audio id="audio" title="03 | 十大领域五大过程组(下):程序员必须要了解的项目管理常识" controls="" preload="none"><source id="mp3"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audio/d2/da/d2776c282d551250d11407a2301fb3da.mp3"></audio>
|
||||
|
||||
你好,我是雷蓓蓓。在上一讲中,我给你介绍了项目管理的十大知识领域,今天,我会接着来讲五大过程组。同时,我还会结合在网易的项目实战经验,给你分享一下我对互联网项目管理的理解。
|
||||
|
||||
很多人应该都听说过PDCA循环,它最早来自于质量管理领域,意思是做任何事情,都要经过规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行动(Act)这四个步骤,又称戴明环。可以说,这四个步骤提供了一个简易的思考和做事框架。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循环并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了,而是周而复始、螺旋上升的。别看它很简单,实际上,越是简单的东西,就越是普适!
|
||||
|
||||
戴明环的应用非常广泛,其中就包括项目管理领域。PMI遵循PDCA的法则,将所有的项目管理活动分成了五大过程组,分别是启动过程组、规划过程组、执行过程组、监控过程组和收尾过程组。如下图所示:
|
||||
|
||||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85/bc/85a371a880b4ceec3210b641a34eecbc.jpg" alt="">
|
||||
|
||||
## 项目管理的五大过程组
|
||||
|
||||
**1.启动过程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
|
||||
**启动过程组意味着正式开始一个项目,或者是开始一个项目中的新阶段,包括识别干系人和制定项目章程两个子过程**。识别干系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会在第4讲中跟你具体分享一下,今天我们先来说说制定项目章程。
|
||||
|
||||
启动过程组是最容易被忽略的过程组之一,越是持有结果导向的人,就越容易马上直奔主题去做,根本不管什么项目章程。
|
||||
|
||||
最近我的一个项目经理,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他的团队中来了一位新的负责人,新官上任之后,立马开始快速推进一个新的战略项目。这位负责人总觉得进度太慢,就整天抓着这位项目经理不放,让他反复催着大家每条事项要结果,弄得他苦不堪言。
|
||||
|
||||
在了解了具体情况之后,我发现,这个项目之所以推进困难,是因为大家的配合意愿不高。尤其是那些涉及上下游衔接合作的环节,很少有人会主动推着往前走。究其根源,这是因为大家对这个项目有很多疑问,比如,这个项目的整体愿景是什么?做这些任务,是为了达成什么目标?怎么才能把这些任务和现有的工作安排得很协调呢?他们看不到项目整体,只是在完成一条条的具体任务。
|
||||
|
||||
这位项目经理非常有责任心,总是各个节点反复不断地去催,一个一个环节去推动,但他越是卖力,越觉得推进困难。我跟他说:“你这样看似很努力,但其实这就像是拿着小铲子推土,效率太低。就算你晚上都不睡觉,恐怕也只能这样。”
|
||||
|
||||
那么,更有效率的方式是什么呢?其实,我们在启动一个新项目或新阶段时,首先要建立项目章程,并且通过启动会去公开确认。启动会的作用,就好比一个大型的推土机,是面对项目组全员,**正式宣告一个新项目或新阶段的开始,公开确认项目章程,包括明晰各方干系人的期望和诉求,设定愿景目标和重要里程碑,确定责任分工和沟通机制等**。
|
||||
|
||||
很多程序员刚开始做项目经理时,思维没有转过来,一拿到项目,就会立刻进入分析、设计、写代码的状态,却没有意识到,如果在启动会上把这些问题交待清楚了,就会省去非常多的后期沟通成本。
|
||||
|
||||
如果涉及到跨部门的项目,启动会就更加重要了。项目经理要积极创造一个场合,邀请更高的管理层出面,讲清楚项目的背景、目标和重要性。除此之外,启动会也是项目管理人员获得公开授权的有效方式,可以让你之后的推进工作更容易开展。
|
||||
|
||||
**2.规划过程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
||||
|
||||
规划过程组可以说是项目管理工作中最为繁重的一个环节了。如果说启动是要明确目标,那么,**规划就是要把愿景目标转化为可落地的行动方案和工作路线**。对规划过程组进行有效管理,可以更容易地获取干系人的认可和参与。
|
||||
|
||||
你需要根据预期目标,明确项目范围,确定项目的里程碑阶段目标,为项目的执行做好各项准备。
|
||||
|
||||
对于一个复杂项目来说,规划通常是一个渐进明晰的过程,近期的规划往往是最具体的,需要拆分到具体版本和工作项(如下图所示),而远期的规划则相对比较模糊。随着收集和掌握的信息逐渐增多,规划也要进一步动态细化,不断更新。我会在第5讲中着重讲一讲规划的常见问题,给你分享一份常见的避坑指南。
|
||||
|
||||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b9/c4/b93e7e9b14e9a7039e3d8847fe1d96c4.jpg" alt="">
|
||||
|
||||
**3.执行过程组(言出必行,行之必果)**
|
||||
|
||||
规划做好之后,就是考验执行力的时候了。这个阶段重在整合资源,推进项目落地,完成项目管理计划中确定的工作以实现项目目标。
|
||||
|
||||
如果在启动和规划环节做好了,到了执行环节,项目经理反而会轻松一些。这就好比汽车在高速上跑起来之后,如果你设定了100码的定速巡航,汽车自己就会执行运转。这时,你的工作更侧重于确保项目一直在正确的轨道上,确保各个环节按照规划进行,并且能够真正做到位。
|
||||
|
||||
那么,怎么来判断是否做到位了呢?这就要讲到监控过程组了。
|
||||
|
||||
**4.监控过程组(审时度势,沉着应变)**
|
||||
|
||||
执行并不意味着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一成不变。当外界环境或内部要求发生变化时,项目管理者也要审时度势,沉着应变,适时地调整各方,以更好地实现目标。
|
||||
|
||||
为了做到这一点,你需要定期对项目的进展、范围、质量等进行跟踪和监控,识别目前的进度与计划之间的偏差,从而快速准确地采取办法进行纠正和调整。在专栏后面的内容中,我会跟你介绍一下,如何通过一些大盘或报表,有效地监控项目中的各项信息。
|
||||
|
||||
**5.收尾过程组(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
||||
|
||||
收尾过程组是五个过程中的最后一个,而头和尾都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所以我要重点强调一下。在这个阶段,你要交付项目成果,组织团队的回顾复盘,归档所有文档等组织过程资产,正式结束一个项目或阶段。
|
||||
|
||||
就像刚刚结束一场大考一样,项目发布上线之日,就是项目经理的解放日,项目经理可能会想:“管它是死是活,我都不想再看第二眼了。”这种心情我非常能理解,但虎头蛇尾其实是最应该规避的毛病。
|
||||
|
||||
所谓慎终如始,则无败事。重要的事说三遍:“复盘!复盘!复盘!”**不管项目成功与否,“趁热”复盘都是极为重要的一步。**
|
||||
|
||||
就我们团队而言,我们不光会复盘正常结束的项目,对于那些中途被叫停的非正常“死亡”项目,我们会格外重视,并立即复盘。我把这种复盘会称为“验尸会”。这样的复盘通常会带给我们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和启示,比如哪些致命风险需要在一开始就被很好地管理和应对,再来一次的话,我们该怎么做。
|
||||
|
||||
## 互联网项目管理的职责定位
|
||||
|
||||
五大过程组是非常经典的项目管理模型,但是从互联网类业务的情境来看,我们往往会觉得很迷惑,因为项目与项目之间的边界相互交叠在一起,产品需求就如同海浪一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大浪中夹杂着小浪。除非产品下线,否则“造浪机”在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中根本就不会停息,看不到哪里是尽头,又哪来的启动和收尾呢?
|
||||
|
||||
事实上,对于大多数互联网产品而言,研发期和运营期是交织在一起的,并非像传统软件那样,有个清晰的项目交付目标和时间周期。这样海浪式迭代演进的过程,给追求确定性和控制感的项目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
||||
|
||||
不过,我们需要承认的是,从项目管理的方法层面来看,经典方法仍然是通用和普适的,只是你需要基于你的场景,找到对应颗粒度下的PDCA闭环管理方法。
|
||||
|
||||
那么,把我们所讲的十大领域五大过程组,放在互联网的实战场景中,项目经理到底在做什么呢?我们说,项目管理有着天然的无边界属性,这也就意味着,放眼全局你能看到的地方,你什么都得操心、什么活都得干。所以,要搞清楚这件事,其实是很难的。别的角色都有自己的输出、自己的作品和固定的职责,但是好的项目经理却是融于无形的,整体项目团队的产出就是项目经理的作品。
|
||||
|
||||
你还记得我在上一讲的最后提到的我们团队总结提炼的12个字吗?“保目标、助决策、提效能、促协作。”这12个字看上去简单,却真的是我们团队整体智慧的结晶,它不仅体现在项目管理的日常工作中,更体现在项目经理的绩效考核、晋升答辩等过程中,是指导项目管理实战工作的基本纲领,下图是这个基本纲领的总览:
|
||||
|
||||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c4/29/c44d728a748bb462b99ea26e935de329.png" alt="">
|
||||
|
||||
我们先从纵向来看,在从战略到执行的过程中,项目管理的两项职能是保目标和助决策,这形成了一个围绕目标驱动的闭环。
|
||||
|
||||
把业务最顶层的战略意图,清晰地反应在每个人每一天的执行中,其实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需要一层层地进行拆解。首先,你要围绕组织绩效目标,定位出核心的3~5件要事,即关键战役,再把关键战役进行规划分解,拆到可交付可验收的里程碑,最后落地到版本/迭代的工作安排中。
|
||||
|
||||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13/ed/137821e7ffe3cd8f7da0a98a7cec9ded.png" alt="">
|
||||
|
||||
接着,你还要通过清晰而系统的反馈机制和平台,把执行中的进展状态、变更、风险等集中呈现,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进行优化和调整。比如,结合产出进度来调整业务策略,通过里程碑状态信息来调整目标和规划的节奏,根据人力投入的分布,来优化整体的资源配置。
|
||||
|
||||
这些就是保目标、助决策的部分。
|
||||
|
||||
然后,我们从横向去看,提效能和促协作,本质上都是工作在上下游跨角色协同的这条线上,链条越长,协同就越是复杂。
|
||||
|
||||
- **提效能是要去关注和消灭团队中的低价值工作所引发的效能痛点**。举个例子,假如测试环境的部署耗时很长,这已经成为了整个团队的瓶颈,那你就要想办法通过技术的手段实现自动化,从而为整条链条提速。
|
||||
- **促协作则是着眼于使用各种项目管理方法和工具,让高价值工作者可以更好地合作**。比如,建立清晰有效的信息渠道和沟通机制,积极推动各角色达成共识等,实现全局价值的最大化。
|
||||
|
||||
总结一下,保目标、助决策是要打通从战略到执行的闭环,提效能、促协作则是打通上下游协同的闭环,这12个字就是我对于互联网实战中项目管理职责定位的理解。关于它们在实战中的具体应用,我会在专栏后面的内容中详细地为你介绍。
|
||||
|
||||
## 总结
|
||||
|
||||
好了,讲到这里,项目管理的常识我就都介绍完了。十大知识领域和五大过程组,代表了整个项目管理知识领域中的一横一纵两条主线。这个知识地图,为我们后续的学习提供了一套标准框架。
|
||||
|
||||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79/3b/794008c28830250ddff2bc6af0cf3d3b.jpg" alt="">
|
||||
|
||||
你需要对这些知识有整体的认知,这些基础理论可以给你的实践提供专业科学的指导。不过,你没有必要一一记得,在第二模块“硬技能篇”,我会从这几个过程组和知识领域出发,结合实践中的常见痛点,给你介绍更多实用的方法。
|
||||
|
||||
你要知道,项目管理是一门实践科学,并不会有什么一招制胜的银弹,但是,只要你跟着专栏进行系统地学习,认真思考,谨慎实践,就必定会在项目管理领域有所成就。
|
||||
|
||||
## 畅所欲言
|
||||
|
||||
十大领域五大过程组的内容纷繁复杂,专栏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好在专栏是个互动性非常强的学习形式,你的每条留言,我都有认真去看,你的问题会成为我的动力,我会竭尽所能地为你答疑解惑。最后,我想请你来谈一谈:在你的应用场景中,你对哪个过程组更为关注?你最想学到哪个过程组的方法呢?
|
||||
|
||||
欢迎你畅所欲言,我在留言区等你,也欢迎你把文章分享给你的朋友,我们下一讲再见!
|
||||
|
||||
|
||||
Reference in New Issue
Block a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