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ror of
https://github.com/cheetahlou/CategoryResourceRepost.git
synced 2025-10-21 01:13:45 +08:00
mod
This commit is contained in:
165
极客时间专栏/大厂晋升指南/面评技巧/12 | PPT框架:标准的晋升PPT长什么样子?.md
Normal file
165
极客时间专栏/大厂晋升指南/面评技巧/12 | PPT框架:标准的晋升PPT长什么样子?.md
Normal file
@@ -0,0 +1,165 @@
|
||||
<audio id="audio" title="12 | PPT框架:标准的晋升PPT长什么样子?" controls="" preload="none"><source id="mp3"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audio/bc/63/bc57f19e1033dae16ec2ec5164b4d463.mp3"></audio>
|
||||
|
||||
你好,我是华仔。
|
||||
|
||||
从这一讲开始,我们进入到课程的第三部分,面评技巧。
|
||||
|
||||
## 面评技巧导学
|
||||
|
||||
你可能会认为,“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只要自己能力达到了,晋升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毕竟评委的眼睛都是雪亮的,经验又丰富,自然能够看出你的闪光之处。
|
||||
|
||||
然而现实情况并不是这样,你的能力到底强不强,在评委的眼中可能没有那么明显。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充分地考察你,只能通过不到2个小时的**面评**对你做出判断。
|
||||
|
||||
所谓“面评”,就是评审阶段的当面交流,包括写PPT(前期的材料准备)、讲PPT(晋升自述)、答辩(回答评委问题)等环节。你需要介绍证据,回答提问,向评委证明自己达到了目标级别的要求。
|
||||
|
||||
可以这么说,你的面评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晋升结果。而如果我们把影响面评表现的因素做个排名的话,你的能力占比是50%,而面评技巧可以占到30%。(你还记得剩余20%是什么吗?温馨提示:想不到的话可以回顾一下[第2讲](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313540)。)
|
||||
|
||||
虽然在你能力不行的情况下,面评技巧无法帮助你通过晋升;但是如果你光有能力,却没有掌握面评的技巧,很可能还是会晋升失败。
|
||||
|
||||
所以在面评技巧部分,我会针对面评中的几个关键环节,帮你提示常见误区、总结实战经验。学完这一部分,你就能充分地展现自己的能力,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
||||
|
||||
这一讲,我们就先来看看标准的晋升PPT长什么样子。
|
||||
|
||||
## 晋升PPT的常见误区
|
||||
|
||||
晋升PPT是你用来向评委展示自己能力的关键性材料,非常重要。但是怎么才能写好晋升PPT呢?大部分人都没有什么经验。我在做评委的时候发现,即使是申请晋升P8的人,PPT可能也写得让人不是很满意。
|
||||
|
||||
根据我的观察,申请者准备晋升PPT的时候,经常陷入一些思维误区当中。
|
||||
|
||||
### 误区1:晋升PPT的形式越炫酷越好
|
||||
|
||||
有些人以为PPT就是要做得漂亮、做得炫酷,所以采用了大量的图表和区块,明明简单的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事情,也要用区块占一整页PPT,甚至还专门加一些动画效果。
|
||||
|
||||
事实上,PPT的漂亮和炫酷程度并不是关键,有时候反倒会成为累赘,因为评委可能会觉得你的PPT是“内容不够,形式来凑”。
|
||||
|
||||
### 误区2:晋升PPT列的事情越多越好
|
||||
|
||||
有些人在总结自己能力的时候,以为列的事情越多,就越能证明自己的能力很强,于是干脆把做过的事情全部罗列出来,逐个介绍。
|
||||
|
||||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申请晋升P7的Java服务器开发同学,他把自己做过的6个项目、处理过的5个线上问题、写过的3篇文章以及4次担任新员工导师的经历全部列了出来,甚至连在团队内部用Python做了一个小工具都没有放过,每件事情都花1~2页PPT来介绍。
|
||||
|
||||
最终的结果自然是没有通过,因为评委无法判断哪些能力才是他的核心能力,产生一种他“啥都会但又啥都不精”的感觉。参加过面试的朋友应该都知道,一旦面试官对你形成了这种印象,多半是要凉的,其实晋升答辩也是这样。
|
||||
|
||||
### 误区3:晋升PPT的内容越详细越好
|
||||
|
||||
有些人虽然知道PPT不要列太多事情,而是要挑几件主要的来讲,但是对于挑出来的这几件事,介绍得特别详细,什么细节都不放过。他们这么做可能是担心因为紧张而漏讲一些事情,也可能是因为不知道评委会关注什么,以为只要都讲,总能踩到“得分点”。
|
||||
|
||||
这个误区有两种表现形式。第一种是虽然页数少,但是每一页的内容特别多,密密麻麻的全是区块和文字,简直要把人逼出“密集恐惧症”。
|
||||
|
||||
站在评委的角度,不管是看你的PPT,还是直接听你讲,都很难把握重点。你自以为讲了7~8个点,但是很可能他们听完以后只能记住3~4个点,而且也不知道其中最重要的点是什么。
|
||||
|
||||
另外,因为不同的评委可能记住了不同的点,在后续的答辩环节中,他们问的问题也会比较散,你无法通过一个回答在多位评委那里同时加分。
|
||||
|
||||
第二种表现形式是虽然每一页内容相对少一些,但是页数很多,讲PPT的时候翻页翻得飞快。
|
||||
|
||||
站在评委的角度,他们无法把连续几页PPT的内容整合成某个主题相关的完整内容,可能看到后面就忘了前面。
|
||||
|
||||
比如我曾经遇到过一位同学,他在介绍某个项目的设计方案的时候,第1页讲业务需求,第2页讲数据库表设计,第3页讲缓存,第4页讲并发设计,第5页讲业务效果,第6页总结一下。
|
||||
|
||||
本来1页的内容就不少,6页合起来就更多了,再加上其他晋升事项也都是这么写的,为了能讲完,他只能把语速提得非常快。
|
||||
|
||||
这样6页讲下来,时间只用了3分钟,但讲的内容又很多,评委记不住他讲的内容,也无法抓住他要讲的重点,自然也就没办法对这个方案做出准确的总体判断。
|
||||
|
||||
## 标准的晋升PPT框架
|
||||
|
||||
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晋升PPT的常见误区,但是光知道误区还不足以写出好的PPT。比如我们知道了晋升PPT的内容不是越多越好,但是到底写多少才合适呢?你肯定希望有一个明确的可以衡量的标准。
|
||||
|
||||
那么,在评委眼中,什么样的PPT是好的晋升PPT呢?简单来说就是,内容好才是真的好,具体要求如下:
|
||||
|
||||
1. **结构清晰**:比如用金字塔原理或思维导图来讲解思路,用时间线模型来讲解发展历程,用架构图来讲解系统,用流程图来讲解业务,用UML类图来讲解代码等。
|
||||
1. **重点突出**:在PPT上,将核心内容提炼成3~5点,让评委能够快速理解你要讲的内容范围。无论是总体上要讲的事项还是每个事项的亮点,都应该遵循这个思路。
|
||||
1. **与实际讲述内容匹配**:你要讲什么,PPT就配合呈现什么,最忌讳的就是讲的内容和PPT内容不相符。
|
||||
|
||||
接下来,我就分享一下自己这些年摸索出来的晋升PPT标准框架和写作技巧,供你参考。
|
||||
|
||||
一个标准的晋升PPT应该由三个部分构成,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
||||
|
||||
### 第一部分:自我介绍
|
||||
|
||||
第一部分是1~2页的**自我介绍**,包括三块内容:
|
||||
|
||||
一是**基本信息**,也就是你的姓名、所在团队和业务、当前级别、申请晋升的级别等信息。
|
||||
|
||||
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是逐级晋升。但也有跨级晋升的情况,这种情况在跨越式职级体系中比较罕见,而在阶梯式职级体系中,同级别内的跨级晋升还是比较常见的,所以你要注明一下。
|
||||
|
||||
二是**当前职责**,也就是你当前主要的职责,比如参与或负责哪块业务、是否带团队、团队规模多大、担任了什么关键岗位(比如项目负责人、系统owner)等。
|
||||
|
||||
三是**工作经历**,也就是以前在哪里待过,做过哪些重要项目。
|
||||
|
||||
首先是前公司的经历,格式是:
|
||||
|
||||
在职时间/公司名称/最高职位
|
||||
|
||||
比如:
|
||||
|
||||
>
|
||||
2004~2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高级软件开发工程师
|
||||
|
||||
|
||||
如果你参与了一些关键项目,也可以把这些项目的名称写上,但不要超过3条。
|
||||
|
||||
当然,要是你换工作比较频繁,公司名气不大,项目又没有什么亮点,这部分也可以不写。
|
||||
|
||||
其次是现公司的经历,如果你在现在的公司待的时间比较久,中间换过几个业务线,这部分也需要写上,参考格式如下:
|
||||
|
||||
在岗时间/业务线/最高职位/关键项目
|
||||
|
||||
比如:
|
||||
|
||||
>
|
||||
2010.09 ~ 2013.05 支付宝 技术专家 支付宝App无线化项目
|
||||
|
||||
|
||||
### 第二部分:自述材料
|
||||
|
||||
第二部分是10~15页的**自述材料**,用来向评委展现自己能力。
|
||||
|
||||
自述材料总体的写作指导思想就是**金字塔原理**,围绕“我达到了xx级别的要求”这**1个中心主题**,设计**3~5个核心论据**,每个论据分为背景、任务、行动和结果**4个部分**展开。整个结构就像金字塔一样,中心明确,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
||||
|
||||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47/18/47a18ae196fafdb747615bd1eb4a5c18.jpg" alt="">
|
||||
|
||||
因为这一部分是晋升PPT的核心内容,篇幅最长,地位也最重要,不是两三句话就能完全说清楚的,所以我会在下一讲继续展开,为你详细介绍利用金字塔原理写自述材料的具体方法。
|
||||
|
||||
### 第三部分:辅助内容
|
||||
|
||||
第三部分是1~3页的**辅助内容**,包括两部分:
|
||||
|
||||
一是**自我总结**,用能力矩阵或者区块的形式,把你的核心能力再提炼总结一下,让评委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
||||
|
||||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提炼要和前面讲的内容呼应,不能前面重点讲了某项能力,结果在总结里面看不到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核心能力3~5项最合适,不要列出来10项核心能力,这样就体现不出“核心”了。
|
||||
|
||||
二是**发展规划**,结合自己的发展目标(比如这次由P6晋升P7之后,还想继续晋升到P8)、业务的发展趋势、自己的不足等情况,设定一个综合的发展方向和路径。
|
||||
|
||||
你可能会担心,把缺点也列出来,会不会导致评委给自己打低分呢?其实正好相反,这样做恰恰证明你对自己的能力有清晰的认知,并且对职业发展有长远的规划。
|
||||
|
||||
反倒是如果一个你通篇都没有谈到自己的任何缺点,评委很可能会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考察你对自己的认知是否全面,比如“你觉得自己目前的主要缺点或者不足的地方在哪里”。
|
||||
|
||||
需要注意的是,列出来的一定是自己想清楚的缺点,不能为了列缺点而随便写几个凑数,因为评委有可能会真的对这部分也展开提问。
|
||||
|
||||
另外还有一点也需要注意,你欠缺的能力不能是目标级别的核心要求,而应该是更高的要求,不然就是自己打自己脸了。
|
||||
|
||||
比如你是Java服务器开发人员,现在申请晋升P7,那么评委实际上是按照P7-来评估的,你可以看看P7和P7+的要求你有哪些做得还不够。
|
||||
|
||||
这种情况下,你就不能说自己对JVM的垃圾回收这种基础的原理和技术还不熟悉,但是你可以说“希望在晋升P7之后,能够带5人以上的团队负责xx项目,锻炼自己的管理能力”。
|
||||
|
||||
## 小结
|
||||
|
||||
这一讲,我为你介绍了晋升PPT的常见误区和标准框架,相信现在你已经学会怎么从整体上展现自己的能力和亮点了。
|
||||
|
||||
现在,我们再回顾一下这一讲的重点:
|
||||
|
||||
1.写晋升PPT的时候有3个常见误区,分别是形式越炫酷越好,列的事情越多越好,内容越详细越好,这些都是我们要注意避免的。
|
||||
|
||||
2.好的晋升PPT有3点要求,分别是结构清晰,重点突出,与实际讲述内容匹配。
|
||||
|
||||
3.标准的晋升PPT框架可以分为3个部分,首先是1~2页的自我介绍,其次是10~15页的自述材料,最后是1~3页的辅助内容。其中自述材料最重要,总体的写作指导思想是金字塔原理。
|
||||
|
||||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a7/87/a7dace5d9c30bebf0f60240ee0330887.jpg" alt="">
|
||||
|
||||
## 思考题
|
||||
|
||||
这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留一道课后思考题给你吧。既然晋升无论是对公司还是对个人,都非常重要,那么为什么不让晋升者把PPT多写一些、多讲一些呢?这样不是能够更加全面地考察人才吗?
|
||||
|
||||
欢迎你把答案写到留言区,和我一起讨论。相信经过深度思考的回答,也会让你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
||||
|
||||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8f/25/8f98c4bb6ccb39073550431a0d5abd25.jpeg" alt="">
|
227
极客时间专栏/大厂晋升指南/面评技巧/13 | PPT写作:怎么写才能展现自己真正的实力?.md
Normal file
227
极客时间专栏/大厂晋升指南/面评技巧/13 | PPT写作:怎么写才能展现自己真正的实力?.md
Normal file
@@ -0,0 +1,227 @@
|
||||
<audio id="audio" title="13 | PPT写作:怎么写才能展现自己真正的实力?" controls="" preload="none"><source id="mp3"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audio/63/21/6379f6fdf0f683e5a61debb18d3cdd21.mp3"></audio>
|
||||
|
||||
你好,我是华仔。
|
||||
|
||||
上一讲我们学习了晋升PPT的标准框架,这个框架里最重要的内容是自述材料,而自述材料总体的**写作指导思想**就是**金字塔原理**。
|
||||
|
||||
根据金字塔原理,我总结了自述材料的标准模型,这个模型就像金字塔一样,中心明确,层次分明,逻辑清晰,一共包括3个层级。
|
||||
|
||||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47/18/47a18ae196fafdb747615bd1eb4a5c18.jpg" alt="">
|
||||
|
||||
顶部是**中心主题**,自述材料的中心主题很明确,就是向评委证明你的能力达到了目标级别的要求。
|
||||
|
||||
中间是**论据**,也就是你用来证明自己的能力确实达到要求的依据,常见的论据包括:你负责或者参与过的项目,你带过的团队,你负责的系统或者业务。
|
||||
|
||||
底部是**STAR**,也就是Situation(情景)、Task(任务)、Action(行动)和Result(结果)4个部分。
|
||||
|
||||
接下来,我就基于这个标准模型,谈谈具体的自述材料写作技巧。
|
||||
|
||||
## 技巧一:把PPT当成提词器
|
||||
|
||||
很多人因为没什么演讲经验,担心自己因为紧张而忘记要讲的内容,所以就干脆把要说的话全部贴在PPT上。这种做法有两大坏处,一是满屏充斥的信息会把评委逼出“密集恐惧症”,二是会让评委在潜意识里产生“浪费时间”的感觉。
|
||||
|
||||
为什么评委会觉得“浪费时间”呢?因为他们看PPT的时候其实是在扫读,比你讲话的速度快多了,等他们看完了,你还没念完,这段时间就相当于一个“信息真空期”。他们得不到更多有用的内容,自然就会感到烦闷,有些评委甚至会直接打断你,说“不要再念PPT了”。
|
||||
|
||||
所以说,评委最不喜欢的就是照着PPT念。如果你在晋升答辩的时候踩了这个雷,会非常吃亏!
|
||||
|
||||
那么我们该怎么写呢?有效的做法是**把PPT当成“提词器”,而不是讲话稿**。换句话说,PPT上面展示的内容不是给你念的,而是用来**提示**你要讲的内容范围的。
|
||||
|
||||
一方面是**提示你自己**,这一页PPT应该讲哪几个关键点,至于具体的详细内容,不用放上去,只需要从你的嘴说出来就行了。
|
||||
|
||||
另一方面也是**提示评委**,告诉他们你将要讲什么,这样评委就能够快速收集自己头脑中跟这些内容相关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一边听你讲,一边理解并形成初步判断。
|
||||
|
||||
## 技巧二:围绕能力要求提炼论据
|
||||
|
||||
论据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核心论据**,和目标级别的能力要求**强相关**,并且能够让评委眼前一亮,一般需要提炼3~5项。
|
||||
|
||||
提炼核心论据是有套路的,你可以回顾一下第5讲的COMD模型,根据目标级别的能力要求去找相关的复杂度高的工作。这些工作往往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持续时间长、规模大、不确定性高、有一定挑战性或者创新性等,找起来并不难。
|
||||
|
||||
第二类是**辅助论据**,从侧面说明你的能力,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不用太多,只要1~3项就行。
|
||||
|
||||
它的价值在于,如果你和另外一位申请者在核心论据上的表现差不多,但是你准备了辅助论据而他没有,或者你的辅助论据更加亮眼,那么评委很可能给你更高的评价。
|
||||
|
||||
整理辅助论据也不难,一些常见的辅助论据包括参加业界技术大会(证明自己主动拓宽技术视野)、在业界技术大会上演讲(证明自己有一定的业界影响力)、发表文章、出版书籍、承担一些虚拟组织的组长(比如学习小组和交流小组)以及参与开源项目等。
|
||||
|
||||
## 技巧三:用STAR方法来描述论据
|
||||
|
||||
提炼好论据之后,具体要怎么向评委描述,才显得有理有据呢?
|
||||
|
||||
经过摸索和实践,我推荐你使用**STAR方法**,也就是**Situation-Task-Action-Result**。你可能在准备简历和面试的时候用过STAR方法,但其实它在晋升答辩的时候也很管用。
|
||||
|
||||
STAR方法的具体介绍如下:
|
||||
|
||||
**1. Situation(背景)**
|
||||
|
||||
首先是描述事情的背景。注意,不要把项目Word文档里的内容直接贴上去,而是应该**提炼1~3条关键内容摘要**。
|
||||
|
||||
比如某资讯类项目的背景是:
|
||||
|
||||
>
|
||||
随着行业自媒体的发展,大量质量参差不齐的内容涌现,如何让优质内容快速到达目标用户成为一个很大的挑战。
|
||||
|
||||
|
||||
这么一大段话放到PPT上显然是不合适的,最好提炼为:
|
||||
|
||||
>
|
||||
自媒体内容推荐
|
||||
|
||||
|
||||
不过你在讲的时候,还是应该说“随着……挑战”那段比较长的话。
|
||||
|
||||
**2. Task(任务)**
|
||||
|
||||
其次是描述你在这件事情里面的角色和负责的任务。
|
||||
|
||||
这里要特别注意,不要把整个项目的任务写上去,因为评委关注的是“**你在项目中发挥的作用**”,而不是“**整个项目有多牛逼**”。
|
||||
|
||||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申请晋升的同学,他在介绍项目的时候贴上了系统架构图,然后花了2~3分钟时间来讲解架构。
|
||||
|
||||
然后评委问了一句:“**这个架构是你设计的吗?**”
|
||||
|
||||
他回答说:“不是,我只是参与其中XX子系统的开发。”
|
||||
|
||||
结果,这部分讲解不但没有加分,反而起到了负面作用,因为评委们认为他对自己的能力和职责认识不清晰。
|
||||
|
||||
**3. Action(行动)**
|
||||
|
||||
然后是行动,你要讲清楚自己做了什么,展现了哪些能力,这是最关键的部分。你需要注意3点:
|
||||
|
||||
第一,不要把Word文档的内容直接贴到PPT上,PPT只要展示你提炼的3~5个核心点就行了,其他内容得靠你自己讲出来。尽量用架构图、流程图、类图和思维导图等形式来展现,然后提炼几个关键内容用文字展现出来,其他详细内容自述的时候讲出来即可,有点像游戏中的那个梗“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我们不能编内容,而应该是“开局一张图,内容主要靠说”。
|
||||
|
||||
第二,PPT上只要写“**做了什么**”,用不着写“**为什么这么做**”。因为评委肯定会在答辩环节问到这一点,而且跟你进行多次的交流探讨。但是你无法预知评委究竟会怎么问,自述时间又很宝贵,所以不可能提前把背后的思考过程全都写上。
|
||||
|
||||
**4. Result(结果)**
|
||||
|
||||
最后是讲述事情最终的结果,这是最不容易写好的部分。
|
||||
|
||||
大部分人在这个环节犯的错误就是太“虚”,只有定性的描述,没有定量的描述。
|
||||
|
||||
正确的做法是 **“虚实结合”**,而且重点在“实”,所有事情的结果都应该围绕**效率、效果、质量和成本**这4个维度进行**量化评估**。
|
||||
|
||||
### 量化评估的原则
|
||||
|
||||
所谓量化评估,就是把要评估的内容转化成可以量化的数据来呈现。
|
||||
|
||||
那么,要怎么做这个量化呢?根据我的经验,呈现的数据要遵循以下3个原则:
|
||||
|
||||
**1. 先有基数后有比例**
|
||||
|
||||
比例数值要有基数说明,因为只有把基数和比例结合起来才能完整地评估结果。
|
||||
|
||||
比如A和B两个项目都是“渗透率从20%提升到30%”,其中A项目的日活用户是1000万,而B项目的日活用户只有10万,那么从评委的角度看,A项目的结果和价值明显要优于B项目。
|
||||
|
||||
**2. 用绝对值而不是相对值**
|
||||
|
||||
比例数值要用绝对值而不是相对值,因为相对值很好的原因可能是之前做得太烂。
|
||||
|
||||
假设A项目是“渗透率提升200%”,B项目是“渗透率提升50%”,单纯看相对值的话,肯定是A项目更好,但如果用绝对值来描述,结论可能就不一样了。
|
||||
|
||||
比如A项目是“渗透率从2%提升到6%”,B项目是“渗透率从20%提升到30%”,那么从评委的角度看,A项目的结果和价值就不如B项目了。
|
||||
|
||||
**3. 将数值转换为“钱”**
|
||||
|
||||
在前两个原则的例子中,我们都是单纯地根据量化数据的大小来判断结果,但实际上只做这样的对比是不够的。
|
||||
|
||||
就算A项目是“渗透率从2%提升到6%”,B项目是“渗透率从20%提升到30%”,A项目仍然有可能大大优于B项目。为什么呢?因为可能A项目的功能重要性远远大于B项目,或者A项目的渗透率提升难度远远大于B项目。
|
||||
|
||||
这就引出了我们的第3条原则:要将数值转换为“钱”。这里的钱可以是收入、支出、成本和人力等。
|
||||
|
||||
比如A项目是“渗透率从2%提升到6%,增加广告收入3000万”,B项目效果是“渗透率从20%提升到30%,增加会员收入30万”,那么从评委的角度看,A项目虽然数值低,但业务价值明显更大。
|
||||
|
||||
当然,并不是每件事情的最终结果都能够转换为“钱”,所以这条原则只要尽量满足就行了,实在没办法转换的也可以不写。
|
||||
|
||||
在下面这个表格中,我举了一些通过量化评估实现虚实结合的例子,供你参考:
|
||||
|
||||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4d/df/4de87e759e6b1d57a756b5c65da722df.jpg" alt="">
|
||||
|
||||
特别提醒一下,之前我一直强调,PPT只需要写提炼出来的重点和关键词,详细内容要靠你自己讲,但展示结果的PPT是个例外,你一定要完整写出来。也就是说,你的PPT里不要写这个表格里“Result(虚)”这列的内容,而要写“Result(虚实结合)”这一列的内容。
|
||||
|
||||
### 分配页数的方法
|
||||
|
||||
我在上一讲提到过,自述材料的总页数是10~15页,所以单个论据建议不要超过3页,否则内容总量很容易超标。
|
||||
|
||||
那么对于一个论据来说,STAR的4个部分,要怎么分配页数呢?一般情况下,你可以把背景、任务和结果放在第1页,然后把行动单独放在第2页;如果行动**比较复杂**,也可以分成2页,这样总页数就是3页。
|
||||
|
||||
如果某个论据真的**特别牛逼**,3页确实不够,也一定不要超过5页。这4~5页PPT怎么分配呢?一般是背景和任务放第1页,行动放中间的几页,结果放最后的1页。
|
||||
|
||||
如果**每个行动相对独立**,没有什么关联,那么每个行动和对应的结果放在同一页来讲,这样能更方便地把行动和结果对应起来。
|
||||
|
||||
比如论据是Android App性能优化,行动 1是优化内存,行动 2是优化网络,那么优化内存的方法和结果放在同一页PPT,优化网络的方法和结果放在另外一页PPT。
|
||||
|
||||
## 常见疑问处理
|
||||
|
||||
现在你已经掌握了自述材料的基础写作技巧,但在实际写作的时候,你可能还是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让你不知道到底是写还是不写,或者不知道怎么写。
|
||||
|
||||
接下来,我就针对4个常见的疑问,和你分享一下相应的应对策略。
|
||||
|
||||
**第1个疑问是,业务背景很庞大,介绍起来很费时间,那还要不要先介绍一下业务背景呢?**
|
||||
|
||||
之所以会有这个疑问,是因为如果不介绍背景,一上来就讲具体内容,你担心评委理解不了;如果介绍背景,又要花很多时间,你担心评委可能觉得你啰嗦。
|
||||
|
||||
我的建议是,要介绍业务背景,但是要根据不同的级别采取不同的方式来介绍。
|
||||
|
||||
如果你要晋升P8/P9,大概率会遇到跨业务线的评委,介绍背景能让他们对你接下来讲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认知。
|
||||
|
||||
这时,你可以根据**产业链图**对整个行业的背景做一个概要的介绍,时间控制在1分钟以内。
|
||||
|
||||
比如,你做的是游戏直播业务,可以借助下面这张图来介绍整个游戏直播行业。
|
||||
|
||||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54/5b/54dafc8895f5bb430ba17298b874ef5b.jpg" alt="" title="游戏直播行业产业链图">
|
||||
|
||||
除了晋升P8/P9的时候可以用产业链图来介绍**行业背景**外,晋升P7/P8/P9的时候都可以用**业务大图**来说明你负责的业务范围,这能让评委(无论是否跨业务线)对你的职责范围和所做事情的复杂度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
||||
|
||||
以支付中台为例,如果你负责的是会员中心,可以用下面张图来统一说明。
|
||||
|
||||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14/6a/14b65ed1716652182fedec22e4eae36a.jpg" alt="">
|
||||
|
||||
注意,这样的业务架构大图可以在PPT里展示,但是在讲解的时候,对于不是自己负责的部分,在整体介绍时简单带过就行了,重点放在自己负责的部分上。还是以这张图为例,我建议按照以下顺序讲解:
|
||||
|
||||
1. 先整体介绍支付中台架构,从上往下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个大区块的基本作用,包括业务层、收银台、开放平台、13个XX中心等。
|
||||
1. 点出自己负责的是“会员中心”,然后介绍会员中心的4个子项,每个子项最好也分别用一句话概括。
|
||||
1. 如果有评委问到其他区块,知道多少就讲多少,不知道也可以直接说“暂时没有深入了解”。
|
||||
|
||||
**第2个疑问是,某个项目的技术难度很高,但是最终的结果不好,可不可以讲呢?**
|
||||
|
||||
这里要分情况讨论。毕竟评委也知道,并不是所有项目都一定可以拿到好的结果,最终结果会受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影响。
|
||||
|
||||
如果结果不好的原因是**你不可控的因素**,比如业务调整、市场变化、国家法律政策变化等,那么是可以讲的。讲的时候注意实事求是,不要掩饰也不要回避,分析结果不好的原因,说出自己的思考和总结。
|
||||
|
||||
如果结果不好的原因是**你自己导致的**,比如过度设计、错误选型以及采取了虽然先进但是你还掌握不了的技术等,这类项目就不能讲。
|
||||
|
||||
事实上,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你是没有资格申请晋升的,早在前面的提名和预审阶段就应该被刷掉,不太可能走到评审阶段。
|
||||
|
||||
**第3个疑问是,某个项目的技术难度不高,但最终结果特别好,可不可以讲呢?**
|
||||
|
||||
我建议就不要讲了,因为晋升PPT自述材料的**中心主题是向评委证明你的能力达到了目标级别的要求,而不是展示绩效。**
|
||||
|
||||
比如你做了一个优化项目,把日志存储耗费的机器从100台减少为20台,结果似乎非常好,但这个优化项目做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对日志进行了压缩。评委看到的时候不会认为你的能力有多牛逼,只会觉得以前做得太差了。
|
||||
|
||||
**第4个疑问是,做了10件事情,但是却没有1个特别出彩的,可不可以讲呢?**
|
||||
|
||||
这时候还是得分情况讨论。
|
||||
|
||||
如果你负责的核心工作都是这个样子,那晋升就比较危险了,评委会认为你“只有苦劳,没有功劳”。
|
||||
|
||||
如果出现这种问题的不是核心工作,而是辅助类的工作,还可以补救。我建议你从整体上提炼亮点,比如从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担当等方面来展现,同时你需要提炼出一些对别人有借鉴意义的经验或者教训。不过这不能作为核心论据,只能作为辅助论据。
|
||||
|
||||
比如你在P6阶段带了5个新员工,其中有1个甚至没有通过试用期转正,但只要不是你的原因,你就可以提炼出“新员工主力导师”这样一个论据,然后展现你带的新员工结果——“4个转正,1个不通过”,并且提炼出作为导师的3条经验和2条教训。其实这样的论据也是能得到评委的认可的,可以作为晋升加分项。
|
||||
|
||||
## 小结
|
||||
|
||||
这一讲我跟你分享了晋升PPT自述材料的写作技巧,指导思想是金字塔原理,核心技巧是STAR方法。
|
||||
|
||||
现在,我们回顾一下重点内容:
|
||||
|
||||
1. 写作技巧主要有三个,一是把PPT当成提词器,二是围绕目标级别的能力要求提炼论据,三是用STAR方法来描述论据。
|
||||
1. 和能力要求强相关的核心论据要提炼3~5项,侧面说明能力的辅助论据提炼1~3项,每项论据一般不超过3页,特别牛逼的论据也不要超过5页。
|
||||
1. STAR的结果部分要做量化评估,通过数据来呈现,需要遵循的原则有三个,一是先有基数后有比例,二是用绝对值而不是相对值,三是将数值转换为“钱”。
|
||||
1. 特殊情况灵活处理,牢记一点,自述材料的中心主题是向评委证明你的能力达到了目标级别的要求。
|
||||
|
||||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89/e7/8927f45647cb3767379fa6ce65aaeae7.jpg" alt="">
|
||||
|
||||
## 思考题
|
||||
|
||||
这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最后留一道课后思考题给你吧。就算你没有写过晋升PPT,也一定写过简历吧。结合这一讲的内容,你觉得你在写简历或者晋升PPT的时候,踩过哪些坑呢?
|
||||
|
||||
欢迎你把答案写到留言区,和我一起讨论。相信经过深度思考的回答,也会让你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br>
|
||||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24/e4/249d9e64507dfac7cb3a973852dd5ee4.jpeg" alt="">
|
130
极客时间专栏/大厂晋升指南/面评技巧/14 | PPT讲解:怎么讲才能让评委印象深刻?.md
Normal file
130
极客时间专栏/大厂晋升指南/面评技巧/14 | PPT讲解:怎么讲才能让评委印象深刻?.md
Normal file
@@ -0,0 +1,130 @@
|
||||
<audio id="audio" title="14 | PPT讲解:怎么讲才能让评委印象深刻?" controls="" preload="none"><source id="mp3"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audio/b2/9c/b2932beb54e119db6f926568cc7f309c.mp3"></audio>
|
||||
|
||||
你好,我是华仔。
|
||||
|
||||
前两讲我介绍了晋升PPT的标准框架和自述材料的具体写法。
|
||||
|
||||
虽然写PPT已经是很大的挑战了,但其实讲PPT的难度还要更大。因为大部分人平时都缺少这方面的锻炼机会,不知道怎么讲才好。讲太少了担心没讲透,讲太多了又担心显得啰嗦,或者增加出错的机会。
|
||||
|
||||
所以很多人对于讲PPT是有一定畏惧心理的,也有很多人把自己晋升失败的原因归结为不会讲PPT。
|
||||
|
||||
这一讲,我就来跟你分享一些讲晋升PPT的经验,让你不再因为这个原因错失晋升的机会。
|
||||
|
||||
## 经验一:做一个演讲者,而不是一台复读机
|
||||
|
||||
上一讲我分享过一个写PPT的技巧,把PPT当成提词器,而不是讲话稿。同样的道理,在讲PPT的时候,你要做一个演讲者,而不是一台复读机。也就是说,你不要照着PPT念,而应该根据PPT上的关键词和语句,适当地展开说明。
|
||||
|
||||
比方说在我们介绍过的咨询类项目的例子中,PPT上写的只有几个字——“自媒体内容推荐”;而你要讲出来的却是一大段话—— “随着行业自媒体的发展,大量质量参差不齐的内容涌现,如何让优质内容快速到达目标用户成为一个很大的挑战。”<br>
|
||||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97/62/975f23a56ca4351ed620833107345662.jpg" alt=""><br>
|
||||
另外还有一个小技巧,讲的时候要结合PPT的布局,根据从左向右、从上往下的顺序。因为评委看PPT的时候是按照这个顺序来看的,你不要跳着来讲,不然会增加评委理解的负担。
|
||||
|
||||
## 经验二:有效页1~3分钟,总时间20~30分钟
|
||||
|
||||
不管是晋升PPT还是各种技术会议的演讲PPT,你都可以根据**有效页**的数量来估算时间。什么是有效页呢?它是指去掉封面、所有目录页、Q&A、鸣谢页、封底、广告页、二维码页等过渡类和引导类页面之后,剩余的内容页。
|
||||
|
||||
一个有效页的讲解时间建议是1~3分钟,平均控制在2分钟左右。为什么是这个时长呢?因为如果时间再短一些,讲完后评委没什么印象;时间再长一些,讲完后评委只知道你讲了很多,但具体讲了什么就记不住了。
|
||||
|
||||
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时间参考值来合并或者拆分PPT。如果某个有效页的讲解时间不到1分钟,可以合并到其他页;如果某个有效页的讲解时间超过3分钟,可以拆成2页。
|
||||
|
||||
晋升自述的时间在20~30分钟这个范围内,可以适当超时3~5分钟。但是超时太多的话,评委可能就会直接打断,或者请提醒你加速,因为评委一天可能要评5~6个人,时间安排是很紧凑的。
|
||||
|
||||
根据这个总时间,我们就知道晋升PPT有效页的标准页数是10~15页,太多就需要裁剪,太少就需要补充。
|
||||
|
||||
## 经验三:自述讲What,答辩讲Why
|
||||
|
||||
在面评的时候,自述环节的时间是比较短的,答辩环节才是重头戏,评委主要是在答辩环节通过问答的方式来考察申请者的能力。
|
||||
|
||||
所以,我们不要在自述环节就把内容全部讲完了,一是因为时间不够,二是因为不知道评委到底关注哪部分内容。如果我们讲了一大堆,评委都不感兴趣,反而浪费时间。
|
||||
|
||||
合理的做法是什么呢?自述环节主要讲What,也就是事实部分,我们做了什么;答辩环节再根据评委的问题来讲Why,也就是这样做的原因,一般是你对技术原理的理解、你对业务的思考以及你过去总结的经验教训等。
|
||||
|
||||
我在上一讲介绍的用来写自述材料的STAR方法,讲的就是What。那么针对这些What,常见的Why有哪些呢?我总结在了下面这个表格里,供你参考。<br>
|
||||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3a/a1/3a3edabc61c508b8869a33b6f0c890a1.jpg" alt="">
|
||||
|
||||
## 经验四:无论多忙都要安排模拟面评
|
||||
|
||||
这是最重要的经验,也是效果最好的经验。
|
||||
|
||||
能够参与晋升评审一般都是优秀的员工,本身肯定也承担着比较重的工作任务。在时间不够的情况下,很多人都选择先完成工作任务本身,而把晋升相关的事情一直拖着。我见过很多申请者,晋升PPT一直拖到答辩前两天才匆匆忙忙开始写,写的时候也是东拼西凑,写完就直接拿去用了。
|
||||
|
||||
其实这样做是非常亏的。除非出了线上的重大事故,否则对于申请人来说,晋升的优先级是最高的,毕竟2~3年才参加一次晋升,我们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
|
||||
|
||||
产品没有经过测试,你肯定不敢直接发布吧?那么晋升PPT没有经过测试,你怎么就敢直接拿去讲呢?俗话说得好:“临阵磨枪,不快也光。”无论多忙,我们在参加面评之前都要模拟一下,上战场之前把枪再磨一磨。
|
||||
|
||||
具体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自己试讲**,你找一个会议室(实在没有会议室也可以在自己座位上),打开PPT演示模式,试着讲几遍。
|
||||
|
||||
试讲的时候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发出声音,不要在心里默念;二是计时,如果试讲的时候发现时间太长,就要调整PPT内容或者减少某些内容的讲解时间了。
|
||||
|
||||
一般来说,自己试讲3遍以上,才能讲得比较流畅。
|
||||
|
||||
第二种方式是**内部模拟面评**,协调部门内的高级别人员扮演评委的角色,对你进行一次模拟面评,流程和正式面评一样,你先在自述环节讲PPT,然后在答辩环节回答问题。
|
||||
|
||||
内部模拟面评有三个好处:
|
||||
|
||||
首先,你可以感受到面评的氛围,提前适应压力,等到了真正进行面评的时候就不会那么紧张了。
|
||||
|
||||
其次,内部高级别人员曾经参加过晋升,甚至可能担任过评委,知道评委可能会关注哪些点,能够帮助你提前发现遗漏和疏忽的地方。
|
||||
|
||||
最后,你也可以通过模拟面评发现PPT或者讲述内容中的一些错误。
|
||||
|
||||
另外还有一点需要注意,这毕竟只是模拟面评,内部高级别人员的关注点不一定就和评委的关注点完全一致,不能因为内部模拟面评感觉不错就放松警惕,多做点准备总是没错的。
|
||||
|
||||
## 一些常见的疑问
|
||||
|
||||
最后,针对申请人问得比较多的常见疑问,我也在这里一并解答。
|
||||
|
||||
**1. 面评的时候是用自己的电脑来讲PPT吗?**
|
||||
|
||||
有的公司采取的方式是,申请人把晋升PPT发给面评现场负责的HR,使用公司准备的电脑来讲。
|
||||
|
||||
这种情况下,对于一些不方便直接写在PPT里,但是评委可能会在答辩阶段问到的内容,建议整体打包发给HR,方便现场展示给评委,比如你发表的文章链接、你在技术大会上演讲的PPT和你写过的设计文档等。
|
||||
|
||||
有的公司是让申请人自己带电脑,这样在展示相关材料的时候比较方便。
|
||||
|
||||
但是你也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把相关材料整理到统一的地方,避免答辩的时候在电脑上到处找;二是答辩前给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充满电,并且关掉无关的应用,保证电脑性能。
|
||||
|
||||
这个注意事项听起来有点多余,甚至有点好笑。但是我当评委的时候真的遇到过好几回,有的人讲的过程中电脑没电了,有的人电脑卡死了,现场一阵手忙脚乱。
|
||||
|
||||
这种失误既浪费了所有人的时间,又打断了你的思路,还会让你因为害怕这件事给评委留下不好的印象,变得更加紧张,所以一定要注意避免。
|
||||
|
||||
**2. 坐下来讲还是站着讲?**
|
||||
|
||||
一般建议坐着讲。因为答辩的地方就是公司普通的会议室,空间不会很大,站着讲也不太方便来回走动。而且评委都坐着,你站着的话,讲的时候更容易紧张。
|
||||
|
||||
当然,如果你具备了演讲技巧,并且非常自信,那么站着讲看起来会更有气势一些。
|
||||
|
||||
**3. 要不要和评委拉家常套近乎?**
|
||||
|
||||
有的人喜欢在开场的时候来一段客套话,比如“评委们一天要评这么多,应该都很辛苦,非常感谢你们的付出”之类的,其实没有必要。
|
||||
|
||||
还有的人更夸张,看到某个评委自己比较熟,上来就说“XX大神,想不到您竟然是我的评委呀,太幸运了!”这样会让所有的评委都尴尬,跟你熟的评委会担心别人觉得他故意放水;跟你不熟的评委可能会想:“难道我们让你感到不幸了吗?” :)
|
||||
|
||||
**4. 讲的时候突然卡住了怎么办?**
|
||||
|
||||
其实关系不大,如果超过3秒你还没想起来,就不用想了,直接跳到后面能想起来的地方接着讲。关键是不要紧张,别搞得后面的内容也讲不好。
|
||||
|
||||
因为即使你卡住了没有讲,如果评委关注的话,后面的答辩环节还是会问的;如果评委不关注,那么不讲就更加没什么影响了。
|
||||
|
||||
**5. 讲的时候被评委打断了怎么办?**
|
||||
|
||||
这种情况说明评委觉得你太啰嗦了,没有讲出重点,比较浪费时间。所以你需要立刻调整讲法,对于还没有讲的页面,翻到之后不要急着开口,留3秒左右的时间想想,在这一页的内容里,评委想听的重点是什么。
|
||||
|
||||
当然,最好的方式是在内部模拟面评的时候就识别出来,提前规避掉“耗时太长,讲得太啰嗦”的问题,把PPT和自己讲述的内容调整到最佳状态。
|
||||
|
||||
## 小结
|
||||
|
||||
这一讲我跟你分享了讲解晋升PPT的四条经验。你只要对照这些经验多练习几次,那么到了正式面评的时候,一定能够以自信的姿态,给评委留下很好的印象。
|
||||
|
||||
现在,我们回顾一下这一讲的重点:
|
||||
|
||||
1. 做一个演讲者,而不是一台复读机,对照PPT上的关键词或者语句,适当展开说明。
|
||||
1. 按照有效页数量控制时间,一个有效页1~3分钟,总时间20~30分钟。
|
||||
1. 自述环节讲What,告诉评委你做了什么,结果如何;答辩环节讲Why,告诉评委你做事的依据,背后的思考、逻辑、方法论、经验和教训。
|
||||
1. 无论多忙,正式面评前都要安排内部模拟面评,提前适应并规避问题。
|
||||
|
||||
## 思考题
|
||||
|
||||
这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留一道课后思考题给你吧。如果自我感觉PPT没讲好,是不是晋升就基本没戏了?如果你认为没戏,理由是什么?如果你认为有戏,那么如何翻盘?
|
||||
|
||||
欢迎你把答案写到留言区,和我一起讨论。相信经过深度思考的回答,也会让你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br>
|
||||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71/1f/713c887fba9500a5b26c6505e742511f.jpeg" alt="">
|
184
极客时间专栏/大厂晋升指南/面评技巧/15 | 答辩技巧:回答评委提问有哪些技巧?.md
Normal file
184
极客时间专栏/大厂晋升指南/面评技巧/15 | 答辩技巧:回答评委提问有哪些技巧?.md
Normal file
@@ -0,0 +1,184 @@
|
||||
<audio id="audio" title="15 | 答辩技巧:回答评委提问有哪些技巧?" controls="" preload="none"><source id="mp3"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audio/db/22/db25a5822222f891902dda97e80ed622.mp3"></audio>
|
||||
|
||||
你好,我是华仔。
|
||||
|
||||
面评主要分为三个环节,准备、自述和答辩。前三讲我已经介绍了准备环节写PPT的技巧,以及自述环节讲PPT的技巧,这一讲我接着来介绍答辩环节回答评委提问的技巧。
|
||||
|
||||
## 答辩很重要,但是别害怕
|
||||
|
||||
在正式开始之前,我必须先强调一点,**答辩环节才是直接决定你能否通过晋升的关键**。因为即使你在写PPT和讲PPT的时候表现不那么好,答辩环节还是可以弥补的;反过来就不行,如果你的PPT写得很漂亮、讲得也很有条理,但是答辩环节表现不过关,那么还是无法通过晋升。
|
||||
|
||||
很多在答辩环节表现不好的人,都会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于口才不行或者压力太大。
|
||||
|
||||
其实以我多年的经验来看,口才不行很少成为晋升失败的原因,因为**绝大部分评委都会尽力去挖掘你的亮点**。
|
||||
|
||||
这有点像一个段子说的:“如果你在大学的考试中考了60分,很可能不是你努力的结果,而是老师努力的结果。”晋升评委也是这样,如果你第一次回答的时候没讲清楚,他们会觉得可能是因为你没听懂这个问题,通常都会换个问法,再给你一次机会。
|
||||
|
||||
当然,如果换了两次你都回答不到点上,他们就会被认为你确实没有掌握相关的技能。
|
||||
|
||||
不过,压力太大有时候真的会导致晋升失败。我想你可能也有过这样的经历,评委问到某个问题,你答不上来,感觉整个人就蒙了,甚至等到切换成别的问题的时候,你还没有回过神来。
|
||||
|
||||
提高抗压能力没什么诀窍,就是平时要多锻炼,比如内部模拟面评、给别人培训、向高级别的管理人员汇报以及在技术大会上做演讲等。
|
||||
|
||||
因为决定答辩表现的核心还是平时的积累,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光靠“临时抱佛脚”突击一下,很难侥幸过关。具体怎么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积累呢?我会在后续的**学习方法**和**做事方法**部分详细讲解。
|
||||
|
||||
但是,因为答辩时间只有40~60分钟,就算你平时有足够的积累,想要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充分地展现出来,也是需要一些技巧的。
|
||||
|
||||
## 技巧1:明确问题类型,回答关键内容
|
||||
|
||||
回答评委提问的时候,有两个很常见的错误。
|
||||
|
||||
一是**急于回答**,评委提问话音未落,你就赶紧开始回答,以为这样可以体现出自己在这方面了解得很清楚。
|
||||
|
||||
但是评委可能不这么看。如果你确实答到点子上还好;但是如果没有,评委会认为你没有抓住重点,对问题相关的内容掌握得不太好。
|
||||
|
||||
二是**越多越好**,评委随便问个问题,你都要说好几分钟,甚至非要等到评委打断才能收住。
|
||||
|
||||
这么做一方面导致你能回答的问题不多(因为总时间有限),无法充分利用这个环节展现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会让评委认为你抓不住重点,对工作的理解不够深刻。
|
||||
|
||||
正确的做法是,不要急于回答,先明确问题属于哪种**类型**,想想评委的**关注点**是什么,然后整理这方面的**关键内容**,最后再组织语言开口回答。
|
||||
|
||||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74/d2/7437c467771523920877388a92d977d2.jpg" alt=""><br>
|
||||
常见的问题类型和它们对应的关注点和关键内容,我整理在了这个表格里,接下来我们逐一拆解。
|
||||
|
||||
### 1. What类问题
|
||||
|
||||
What类问题关注的是**结果**,回答的关键内容是“**做了什么事情** + **拿到什么结果**”,其中事情部分最好用3句话能够描述清楚,结果部分尽量用数据来描述。
|
||||
|
||||
What类问题问得比较少,因为大部分内容你已经在自述环节讲过了。评委问这类问题,一般是发现了你遗漏的内容,或者对某些细节感兴趣,希望更全面地了解一些信息。比如你在PPT里写了某个业务的日活数据,评委可能会进一步问月活和新用户留存等数据。
|
||||
|
||||
这类问题,你用几句话就回答清楚就行了,不要展开长篇大论,把时间控制在30秒以内。你也不需要为了避免评委问这类问题,就在PPT里面把所有的数据都列出来,因为那样会让PPT显得没有重点。
|
||||
|
||||
### 2. How类问题
|
||||
|
||||
How类问题关注的是**过程**,回答的关键内容是“**做事情的方法** + **实施的步骤**”,其中方法部分要点出**关键词**,也就是评委提问的引子,而步骤部分要有**逻辑**,常见的时间逻辑、空间逻辑和业务逻辑等都可以。
|
||||
|
||||
比如你在晋升PPT里写的是“采用微服务重构系统”,并且给出了拆分前后的架构图,然后介绍说:“我们采用微服务的方法将原来耦合的业务系统拆分成4个微服务子系统……”
|
||||
|
||||
那么评委可能会问:“你们的微服务落地过程,具体是怎么做的?”
|
||||
|
||||
在这个例子中,方法部分的关键词就是**微服务**,步骤部分的逻辑则可以是**业务优先级**,按照优先级从低到高的顺序进行拆分,第一步拆分A服务,第二步拆分B服务,第三步拆分C服务,总共拆分成4个服务(原有服务 + A + B + C)。
|
||||
|
||||
然后,你再补充一下在拆分服务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挑战和困难,分别是怎么应对的,这样就回答得差不多了。
|
||||
|
||||
How类问题比较常见,因为自述环节不会展示太多过程的信息。为了全面了解你的能力,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事情,评委一般都会关注具体的落地步骤,以及落地过程中你具体负责了哪些工作,然后再针对这些工作进行考察。
|
||||
|
||||
如果你在PPT里已经将步骤列出来了,评委可能就会直接针对具体步骤进行考察。
|
||||
|
||||
通常情况下,How类问题用1~2分钟来回答比较合适。
|
||||
|
||||
### 3. Why类问题
|
||||
|
||||
Why类问题关注的是**原因**,回答的关键内容是“**技术<strong><strong>原理 + 思考**</strong>过程</strong>”。具体来说,Why类问题可以再继续细分。
|
||||
|
||||
**第一类是技术相关的Why类问题**,一般回答相关原理,包括技术理论、技术原则和技术方法论等,比如高可用的CAP理论、网络编程的多路复用、浏览器渲染原理等。
|
||||
|
||||
举个例子,评委如果问:“为什么Netty性能高?”你就需要回答和Reactor网络编程模式和零拷贝等原理相关的内容。
|
||||
|
||||
这类问题从回答技巧上说,比较简单。因为技术原理都是业界公认的,你能不能回答好,关键在于平时有没有积累,毕竟现场编也编不出来。
|
||||
|
||||
**第二类是决策相关的Why类问题**,一般回答决策背后的思考,包括分析过程、分析方法、分析框架和决策标准等。
|
||||
|
||||
举个例子,你做了一个创新的旅游业务,支持**互助旅游**。什么是互助旅游呢?就是你来我的城市,我带你玩;等到我去你的城市的时候,你再带我玩。在这个业务里,你选择了从大学生群体开始试点。
|
||||
|
||||
评委如果问:“为什么你要从大学生群体开始试点呢?”
|
||||
|
||||
你就需要从大学生的特点、业务的目标和最终决策的标准等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比如你可以这么说:
|
||||
|
||||
“首先,目前中国的在校大学生,包括研究生在内,总共有XX万人,这是一个不小的规模,而且他们都有一定的消费能力。
|
||||
|
||||
“另外,大学生群体喜欢尝试新事物,学业压力没有高中那么强,有比较多的个人时间来探索世界,而他们的高中同学往往又分散在不同城市上大学,本身就有比较强的探望和旅游需求。
|
||||
|
||||
“总的来说,不论是从群体数量和消费能力考虑,还是从潜在需求方面考虑,大学生都满足我们的创新项目在初创期进行快速尝试和验证的要求,所以我们选择了大学生作为我们的业务试点用户。”
|
||||
|
||||
以上回答内容仅仅作为示例,可能并不完善。如果你是讲自己真正做的业务的话,只要你平时有这方面的思考和积累,其实是可以回答很多内容的。
|
||||
|
||||
这类问题是比较难回答的,因为思考没有统一的标准,同样一件事情要怎么思考,不同公司和团队的要求可能都不一样,有的要求快速尝试和验证,有的要求仔细分析和论证,没有哪种方法是绝对正确的。
|
||||
|
||||
但有趣的地方在于,即使我们平时没有积累,现场也能够说上几句,甚至说一大段。这很容易给我们一种错觉,以为自己每个问题都能回答一大串,晋升应该没问题,结果却往往是晋升失败。
|
||||
|
||||
为什么呢?很可能是因为评委并不认可我们的思考。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思考得到评委的认可呢?答案就是,在平时的工作中积累相关的经验,比如:
|
||||
|
||||
1. P5/P6参加需求评审的时候,除了关注需求要做什么,也可以多听或者多问,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
||||
1. P7/P8给高级别人员汇报的时候,学习他们的分析框架、重点关注的地方和思考过程。
|
||||
1. 参加项目或者业务总结会议的时候,看看各方如何评价做得好的和做得不好的,如何分析背后的各种原因。
|
||||
1. 采用后续课程即将介绍的 “3C做事法”“4D总结法”“5W分析法”等做事方法来提升自己思考的系统性和深度。
|
||||
|
||||
你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要突破团队已有的成熟的方法,是需要有特别的思考和充分的准备的,不然就会面临被几个评委轮番轰炸的风险。
|
||||
|
||||
**第三类是综合类问题,跟技术和决策都有关系**,你的回答既要包括原理,也要包括思考。
|
||||
|
||||
比如评委问:“为什么你们选择Memcache,而不是Redis?”
|
||||
|
||||
你既需要回答Memcache和Redis在技术上的核心差异,也需要回答在具体业务选择Memcache的原因。
|
||||
|
||||
那么你可以这样说:“我们的业务需要做文本和图片内容缓存,数据结构简单,但可能会出现几百K大小的缓存对象,在缓存内容比较大的时候,Redis的单进程模式会存在多连接IO操作互相影响的问题,性能不如Memcache的多线程模式。”
|
||||
|
||||
Why类问题是答辩环节的核心,可以占到问题总数的50% ~80%,而且级别越高,占比越高。原因在于,评委需要通过Why类的问题来考察到底是你自己达到了某个等级的要求,还是说你只不过是完成了别人安排的任务。
|
||||
|
||||
这也是评委需要把你的绩效和能力分开来看的原因。你拿到好的绩效,也不能说明能力一定有提升,可能只是因为你的主管很牛逼,而你主要是服从安排,按照他的要求完成任务;也可能只是因为你的运气比较好,正好碰到上升的业务。
|
||||
|
||||
通常情况下,Why类问题也是用1~2分钟来回答比较合适。
|
||||
|
||||
就算你能回答的内容很多,也不要一上来就滔滔不绝,而是每次都应该回答几个要点。如果评委有兴趣,就会继续问下去;如果评委认为你已经达到要求了,就不会再问了。
|
||||
|
||||
同样以Netty为例,如果评委问:“Netty高性能的原理是什么?”
|
||||
|
||||
你可以回答Reactor网络编程模式和零拷贝等原理。
|
||||
|
||||
评委如果还有兴趣,可能就会继续问:“Reactor网络编程模式性能为什么高?”
|
||||
|
||||
这时候你再回答多路复用和多线程等内容就行了。
|
||||
|
||||
## 技巧2:答不上来就想办法回到熟悉的领域
|
||||
|
||||
不管你的能力有多强,答辩的时候都有可能遇到自己不会的问题。
|
||||
|
||||
但是有的人很害怕遇到这种情况,担心一旦某个问题答不上来,晋升就会失败,于是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强行回答。
|
||||
|
||||
而且评委的很多问题,我们平时可能在某些场合听到过或者看到过,也不能算完全不知道,所以有些“口才好”的人,甚至还能装作很懂的样子说上好几分钟。
|
||||
|
||||
这样做表面上是回答了问题,实际上是给自己挖坑。因为在评委看来,首先你表现了能力上的缺陷,其次你还暴露了态度上的问题。他们只要愿意,稍微追问几个问题,就可以把你问得哑口无言。
|
||||
|
||||
遇到不会的问题,正确的做法是,**不要编、不要蒙,老老实实承认不会,然后引导评委关注自己其他的技能,回到自己熟悉的领域**。因为晋升的时候,**你根本不用着证明自己全知全能,只要向评委展示出你的核心能力就够了。**
|
||||
|
||||
比如你可以说:“抱歉,这部分我没有深入研究,但是我在XX技术上花费了比较多的时间,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
||||
|
||||
当然,引导评委关注的技能必须是你真正有信心的,不要随口一说又给自己挖坑。如果实在不知道怎么引导,那就干脆不要引导,承认对这个问题不懂就行了。
|
||||
|
||||
## 技巧3:发生争执就及时终止话题
|
||||
|
||||
答辩环节还可能出现的一种特殊情况,就是你和评委关于某个问题的答案产生了争执,谁也说服不了谁。
|
||||
|
||||
这个时候,千万不要继续吵下去。因为就算后来证明你是对的,在答辩环节跟评委争论也没有任何好处。
|
||||
|
||||
首先,大部分评委都会为了证明自己,不断地抓住这个问题跟你一直辩论下去,这样一来你就没有时间回答其他评委的问题,展示你的其他能力了。
|
||||
|
||||
其次,一般来说,评委的工作经验比你丰富,对技术的理解比你深刻,所以你出错的概率要高于评委出错的概率。
|
||||
|
||||
最后,就算最后证明你是对的,评委是错的,也不可能重新来一次答辩或者修改晋升结果,因为这样相当于直接打评委的脸,影响很不好。
|
||||
|
||||
所以如果遇到产生争执,你可以这样说:“这部分内容我可能还没有研究透彻,后面我自己再深入研究一下。”
|
||||
|
||||
和技巧2不同的是,这里尽量不要引导说“我对XX技术有深入的研究”,避免跟你争执的评委为了面子,抓住下一个问题继续穷追猛打。
|
||||
|
||||
## 小结
|
||||
|
||||
这一讲我跟你分享了面评答辩环节的几个有用的技巧。核心的思想就是,你不需要证明自己什么都会,只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分地展现自己的核心能力就行了。
|
||||
|
||||
现在,我们回顾一下这一讲的重点:
|
||||
|
||||
1. 不要急于回答问题,也不要长篇大论,先想清楚问题类型,然后回答到点子上,这才是最有效的。
|
||||
1. What类问题关注结果,需要回答“做了什么事情 + 拿到什么结果”,时间在30秒以内;How类问题关注过程,需要回答“做事情的方法 + 实施的步骤”,时间1~2分钟。Why类问题关注原因,需要回答“技术原理 + 思考过程”,时间1~2分钟。
|
||||
1. 答不上来的问题不要编,直接承认不会,然后引导评委回到你熟悉的领域来提问。
|
||||
1. 跟评委发生争执的时候尽快“认怂”,及时终止话题,千万不要继续吵下去。
|
||||
|
||||
面评技巧部分到这里就讲完了。再次强调一点,虽然这些技巧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表现自己,但实际的专业能力和抗压能力还是需要平时在学习和工作中慢慢积累的。<br>
|
||||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2e/85/2e87yy8733c03fc4be37658aa6613285.jpg" alt="">
|
||||
|
||||
## 思考题
|
||||
|
||||
这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最后留一道课后思考题给你吧。既然答辩环节这么重要,是不是可以把以前参加这个级别晋升的人遇到的答辩问题,整理成类似“Java面试宝典”这样的内容?假如有这样的“晋升答辩宝典”,你觉得它能让你更加容易地通过答辩吗?
|
||||
|
||||
欢迎你把答案写到留言区,和我一起讨论。相信经过深度思考的回答,也会让你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br>
|
||||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ca/d2/ca643abdfcd8fff0491c68da7eef4fd2.jpeg" alt="">
|
Reference in New Issue
Block a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