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commit is contained in:
louzefeng
2024-07-11 05:50:32 +00:00
parent bf99793fd0
commit d3828a7aee
6071 changed files with 0 additions and 0 deletions

View File

@@ -0,0 +1,89 @@
<audio id="audio" title="结束语 | 艺术之旅,没有终点" controls="" preload="none"><source id="mp3"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audio/c3/48/c33c8b386370f997f589ce50965cf648.mp3"></audio>
你好!我是罗桂霞。
今天,我们这场短暂的艺术之旅就到终点站了。虽然一路上我们欢声笑语、高歌猛进,但是天下无不散的宴席,我们最终还是来到了结束语,感觉时间飞逝,意犹未尽。非常感谢你这一路的追随,让我同你一起在艺术探索中成长。
还记得我们说过为什么这门课叫作“如何看懂一幅画”吗?**因为“一幅画”可以是一幅画,也可以是一个世界**。在看不懂和看懂之间,有你对艺术知识的了解,还有你对艺术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和对世界的态度。现在,你对这件事是不是有了更深的体会?
你还记得吗?我们通过**九个大<strong><strong>维度**</strong>、三位艺术家、五个拓展点</strong>,以不同的视角,也以不同的模式打开了《如何看懂一幅画》这个专栏的每一讲。每一讲我们所看到的一幅幅作品,都让我们见到了、体会了其背后的大世界和小时代、大人物和小感情。
## 唤醒审美意识
我们这个专栏讲了不少理论性的、知识性的东西,也讲了很多宗教和神学的典故、有意思的故事以及许许多多有趣的人。浅层次的目的是想让你了解艺术家、看懂一幅具体的画。
但是,深层次的目的是希望你在欣赏画的过程中提高与培养你的艺术修养,让你在潜意识里有**对比<strong><strong>和**</strong>比较</strong>的概念,让你的眼界变高,有独立的思考能力,而非是随大流。
只要你有了这个意识,之后你就能主动地去留意、去注意很多东西,慢慢地就会积少成多,形成一种审美修养。大到艺术品的好与坏,小到生活中的小细节,你都会游刃有余。比如说,选礼物是买爆款、网上推荐的,还是去提前留意对方的喜好,根据自己的审美送出一份心意。
**其实,很多事情结果的不同,其区别就在于:有与没有(审美意识)之间。**
不过,很公平的是,每个人的审美意识都不是与生俱来的,都是需要培养的。可是,**培养的前提就是我们得先知道我们应该培养意识**。我还记得我刚来意大利的时候,我出国只带了三套运动衣。不管是上课、放学还是参加活动,我来来回回就是那三套。
但是后来我出入的场合越来越多,参加的活动越来越多,我留意到身边很多人的打扮都会根据场合的不同而改变,慢慢我也开始购置不同的衣服。
比如,出席晚宴的是比较正式点的连衣裙;普通聚会是比较轻松点的小裙子;野餐以休闲装为主;参加酒会或听歌剧都是很正式的礼服,首饰要佩戴得隆重一些,妆容也得大方和干净。
后来我发现,这种习惯既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我自己的尊重,不会让大家徒增尴尬,也不会让我显得那么突兀。所以从那以后,我就格外注意自己的仪态,并非是那种只穿大牌的攀比,我选择衣服的标准就是**得体<strong><strong>与**</strong>合身</strong>
我得当的打扮也让我在各种场合收获了很多赞赏和朋友,我的朋友有王族后裔、教皇的孙女、伯爵、大贵族和许多公主,都是因为他们觉得我是一个得体有趣的人。
得体是因为我在每个场合的着装打扮都没有让我显得很古怪,或者很不合规矩,他们自然就对我有了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而**有趣这点则和我们这个专栏密切相关,那就是因为我很懂艺术**。
在国外社交时,大家一般会探讨的话题就是**天气、政治和艺术**。一般天气与政治都是普通社交会用到的,再高端一点的社交一定离不开艺术,因为这是他们的一个社交标准。
在一个圈子里,大家都会相互攀谈最近看过的展览或者收藏的作品,以此来划分一个人的思想高度,一般真正的贵族都是大的收藏家。所以,艺术话题可以作为能进入到他们圈内部的一个钥匙,我一般会在和他们聚会的前夕画很多新作品,因为有时候吃一顿饭就能卖很多画!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4e/c3/4ebb21f0c905df36fabc7c6fe7b652c3.jpg" alt="" title="《我是一条金鱼》[br]罗桂霞">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a9/a8/a9963645937e8b61bfd933039a9065a8.jpg" alt="" title="《我看见你了》[br]罗桂霞">
所以,你们学的这些看似没用的“如何看懂一幅画”知识,不仅会让你在进博物馆时不再尴尬,还会让你有目的地去唤醒审美意识,让你在一些高端场合不会成为话题终结者。
## 从点滴改变开始
学完这个专栏,不知道你是否开始留意身边的小细节了呢?看到某个设计会不会不自觉地开始分析构图或用色?在做设计的时候有没有用上互补色或者对比色?
有没有开始反思家里的布局颜色该怎样搭配?是不是已经开始注意着衣的配色?在看电影时有没有考虑电影情节为什么这样安排?是不是有点后悔没有好好欣赏之前去过的博物馆里的作品?
**也许,你自己都没有发现你的改变,但是改变却实实在在地发生了。**
是的,审美这个东西就是潜移默化的,是不断积累的。我们常说生活需要仪式感,如果所谓的仪式感只是拍照时有仪式感,周围的生活却是一团糟的话,这种生活不叫优雅,也不叫有仪式感。
**这种所谓的仪式感只是一种形式,真正的优雅一定是由内而外的。**
这个专栏的每一讲、每一幅画、甚至每一个句子,我都希望能成为你优雅人生的开始,成为你精致人生的基石,让你今后有意识地去享受美的东西、去留意未曾关注的感动、去细细品味经典、去追求生活品质、去注重一切内在。
我感恩我的父母给了我这个机会,让曾经那个懵懂的我来到了意大利,在这个随处都是经典的国度学习艺术。这里的每个街角都是大师的手笔,数不清的教堂、看不完的雕塑、品不完的壁画。
我更高兴的是我们能在极客时间这个平台相遇可以让我把这美好的事情与你分享。我特别开心的是直接和我分享的人群是一批可爱的IT工程师、程序员和理工男。
世人觉得你们无趣、没情商、死板,理性过头,实际上,你们认真、严谨、有逻辑且很可爱,**只不过<strong><strong>你们**</strong>少了一把感性的钥匙</strong>,可能是因为你们一直没有机会接触油画、接触艺术、接触审美。
希望这个专栏恰到好处地给你提供了这个机会,让你在学习的时候多了一个了解社会另一面的窗口,给你的生活多了一种选择性,让你在严谨、认真和符合逻辑的情况下变得更有仪式感、更有情趣、更优雅。
我就是第一个受益者。众所周知我的男朋友是一位IT工程师我一直很感恩能遇到这么优秀严谨的他。他在遇到我之后的改变也很大情商明显有所提高虽然是求生欲迫使的思维也比之前活跃了而且还注意穿搭了特别的不容易啊我真的觉得我们俩超级搭配。
同时,我也希望理工科的小伙伴们都能找到一个学艺术的男朋友或者女朋友。
## 艺术之旅,没有终点
在此,我们就要说分开了,有些不舍。每次看到留言区里认真的留言,我都会特别的感动,我看到了很多人丰富的情感和不一样的见解,而且我会从每个人的新视角收获很多新东西。
**艺术也是一门严谨的学问,但是感情的确是一匹脱缰的野马**。美好的日子总是很短暂,不过我希望你可以温故知新,把每一讲不懂的地方,或者特别想知道的地方留言给我,我们加餐见。
在最后要结束的时候我想特别感谢一下负责我的专栏的编辑洋洋是她的认真整理才让你们看到了一篇篇结构清晰的文章。因为有时差洋洋经常陪我改文章改到深夜甚至是凌晨洋洋辛苦了。在这里我也感谢所有幕后为专栏上线的IT工程师们。
还有每一个看到这里,也许我在现实生活中并不认识的你。
就是这样,没有所谓的偶然,能通过专栏和你相识也算是我们的缘分。不管缘深缘浅,我们都一起走到了最后,希望你能把这个专栏分享给下一个有缘人。
**今天只是专栏的结束,但却是你的开始。因为,我们每个人的艺术之旅,都没有终点。**
再见!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38/94/383eb163db337b108db04d9996d79494.jpg" alt="">
《如何看懂一幅画》课程结束了,这里有一份[毕业问卷](https://jinshuju.net/f/BHFslH),题目不多,希望你能花两分钟填一下。十分期待能听到你说一说,你对这个课程的想法和建议。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48/69/484373ef96058577bfb1f9aa3f514c69.jpg" alt="">](https://jinshuju.net/f/BHFslH)

View File

@@ -0,0 +1,148 @@
<audio id="audio" title="编辑手记 | 开一朵在技术石块里生长的小花" controls="" preload="none"><source id="mp3"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audio/96/7a/9665477ae0e8108d5267fc64c3aa267a.mp3"></audio>
你好,我是丁洋洋,是油画专栏的编辑。
《如何看懂一幅画》这个专栏已经结课两周了,不知道在这段已经告别的时光里,你有没有再回过头去看我们一起走过的路?你有没有怀念我们这场很独特的艺术之旅?
专栏从7月22日上线到9月9日完结我们一起旅行了60天。罗老师笑着说我是这场旅行的检票员但是我觉得我和你一样也是一名乘客。
但是我这名老乘客的时间更长一些从4月9日到9月9日我在艺术的世界里整整度过了五个月的日子。
是的,专栏从筹备到打磨花了五个月的时间。**历经150天它才有了你现在见到的样子**。
还记得专栏上线的第一天,我在激动和兴奋之余,看到了一位用户的留言:
>
这门课让我仿佛在都是技术课程的石头缝里发现了一朵美丽的小花。
这个比喻是多么的美丽呀!你会感觉好像真的看见了在许多技术石块里,有一朵小花在顽强地开着,它不因自己与周围的世界格格不入而感到局促和紧张。因为,它只有一个目标,就是生长。
可是,出世容易,成长不易。那么,开一朵这样的小花到底有多难呢?
## 艺术小白的蜕变
作为极客时间的编辑,我和你一样,平时看的最多的就是各种技术老师的代码。刚开始决定要做油画专栏的时候,我本以为会是一件简单而又快乐的事情,充满了期待和憧憬。
毕竟,不是每段代码都能看懂,但是看一幅画还不容易?
后来,当我看到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的作品时,我想回去继续研究代码之美了。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10/b6/103f1ccca9012yy32402c00b5591a3b6.jpeg" alt="">
是的,在接触油画专栏之前,和大部分人一样,我是个艺术的门外汉。倒不是说我现在的水平有多高,现在可以看懂多少作品,只是那时候我真的追着罗老师问了很多“傻问题”。
比如说,抽象画是画家瞎画的吗?这幅画也太丑了,怎么还那么有名?一幅画不是画得像才显得有水平吗?等等。**也许,你在专栏里看到的某个问题,就是我最初稚嫩的印记**。
>
<p>我:老师,你刚给我发的那张图片,画得好像呀!像照片一样。<br>
罗老师:那个就是照片。</p>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和罗老师几乎每天都在通话,每次通话基本都在两个小时以上,有的时候甚至是六个小时。罗老师开玩笑说我简直成为了她每天煲电话粥的情人。
你可能想问了,我们通话是做什么呢?其实是上课。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b3/9f/b333f531cd3f5d01079cf3f44937d99f.jpeg" alt="" title="学习笔记">
罗老师对我展开了疯狂而又密集的培训和训练,从流派、艺术家到每一幅画,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之后,我再将内容大纲讲给我们的团队,大家一起做内容评估和筛选。
甚至,我们还专门开了一场油画专栏的品鉴会,邀请了公司内部的很多小伙伴。有设计部门的小哥哥小姐姐,还有学过油画的同学。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8c/24/8c99f48104b2c04800f13b7f87e38a24.jpeg" alt="" title="油画专栏品鉴会">
再之后,就是我讲给其他的编辑,身边的朋友。我发现,大家对艺术都不反感,都有一定的兴趣,只是这份兴趣还没有被触发。**一旦触发,也许你就发现了自己在艺术方面的潜力**。
一开始的我,是个流派和画家分不清楚的小白,现在看见一幅画,也能简单地说上几句。
罗老师和我说,只有你学会了,你对内容的理解才能深刻,你才会知道我们该怎么做这门课。于是,作为罗老师在极客时间的首席大弟子,我愿意扛起这面传播人类艺术优秀成果的大旗。
## 看看画就能提高审美?
其实,油画专栏最初不叫油画专栏,叫审美专栏。因为我们一开始想做一个审美的课程,可是,你也知道,审美二字本就虚无缥缈,再加上“课程”二字,听起来就像一门玄学。
**于是,我们决定从罗老师最专业的领域出发,讲油画鉴赏**。但是,那时候我们心里始终有一个疑问,看看西方油画就能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吗?
我想,这个疑问在你发现这个专栏的时候也会有,看看油画就能提高审美?看油画有什么用?艺术这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学科,对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意义吗?
但是,我还是带着这个疑问,忐忑又胆怯地踏上了这条传播艺术和启发审美之路。
有一次在“上课”的时候,我们谈到了外国人都很有个性这个话题。老师说,外国人是很有个性,不会在乎别人的眼光,是因为他们活得很自信。而**这种自信是因为他们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会人云亦云,如果他们也一直活在主流审美的牢笼里,那么很多人都会不快乐。
于是,我们从主流审美聊到了皇权制对审美的影响,从土味视频聊到了家居装修,从伪个性审美聊到了何为真正的独立思考能力,从古到今,从中到外,我们就好像阔别多年的老朋友,谈天说地。
也是这次通话让我相信了艺术和审美之间是有联系的,**我们可能还没有发现这种联系,但是它润物无声**。
因为,你看,在艺术这条长河里,那些追求创新和不畏世俗的艺术家们,那些无论经过多少岁月雕琢都被称为经典的艺术作品,**他们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你的思想**。
后来,专栏上线后,我收到了很多人的反馈:
- 朋友:我说我男朋友今天衣服这么好看,我后来发现是用了互补色(我认为是狗粮);
- 同事:我昨天换个微信头像都考虑了配色和构图,三分构图法真的百搭;
- 领导昨天看了个电影里面有一幕是《维纳斯的诞生》我瞬间就get到了
-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3f/b7/3f262ae30f9ab3a0f0fd510598abbdb7.jpeg" alt="" title="生活的一角">
同时,我也看到了很多用户留言,更让我坚定地相信艺术和审美之间是相通的。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62/17/6234yyffe4d2f1ee58eca1a541032e17.jpg" alt=""><br>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e2/11/e2c8129749d02356c5aa15267e951111.jpg" alt=""><br>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88/a5/88f5046d28df945a71946cc5yy1191a5.jpg" alt=""><br>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8a/af/8ac4635e960dac8722e5yy61a9a59daf.jpg" alt="" title="用户留言">
虽然变化有大有小,但是正如我们一开始说的,这种变化来自于意识的改变,而意识的改变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了。当我们越来越发现其中的美和乐趣,我们就愿意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 记忆中的时光
所以,你现在知道了,开一朵在技术石块里生长的小花并不容易。而且有的时候,即使它开出来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喜欢它,去称赞它的顽强和独立。
专栏刚上线的时候我几乎以一分钟10次的频率去刷后台留言不停地关注着用户的反馈。当然了即使告诉自己不用在乎也会在乎地看几眼的那个销量的数字。
我知道作为一个纯艺术类的专栏在技术类课程里难有立足之地。就在我还想着怎么去安慰一下罗老师的时候就连IT工程师也发消息问我要不要安慰一下罗老师。
罗老师给我发消息告诉我,专栏销量蛮多呀!我一时语塞,想着是不是她没有看到其他专栏的销量。
后来,我们发现罗老师是真的骄傲和开心。她知道做这个专栏有多难,但是她仍旧选择做了,她知道专栏的销量暂时还不高(是的,暂时),但是她说**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
>
<p>我:我现在对梵高感触很深,咱们的课就跟梵高的画一样,哪怕有阻力,也要努力做。<br>
罗老师:是的,我们也像卡拉瓦乔,要做技术圈里的一道光。<br>
我:那我们按照目录顺序,就该自由引导人民了。<br>
罗老师:这个寓意好呀,我喜欢。<br>
我:不过接下来就是呐喊。<br>
罗老师:好了,我们重新排课程表吧!</p>
罗老师是真的热爱艺术,热爱心中的艺术家,尤其是梵高。
>
<p>我:罗老师,你嗓子怎么了?<br>
罗老师:我昨天录梵高那篇,录了二十多遍才录好(咳~咳~<br>
我:啊?二十多遍?是我们的稿子不通顺,很难读吗?<br>
IT工程师是你们罗老师录一遍哭一遍哭了二十多次才录完。</p>
提到IT工程师他作为一个技术人自然就成为了我们这个专栏的第一个目标用户。我和罗老师会向他询问许多意见和建议而他也是十分乐意毕竟他终于也可以给别人提需求了。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72/2f/7264d2105315306be12264947e57f92f.jpeg" alt="" title="IT工程师=学习委员">
回想起那些与罗老师一起深夜改稿的时光,虽然我们隔着六个小时的时差,但是我们总在一起通话,不厌其烦地确认稿子里的知识点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词语是否恰当。我不仅收获了很多艺术知识和见解,也在孤独的深夜里吃到了不少狗粮。
回首这五个月的时间轨迹,每一步都不简单,每一个足迹都很珍贵。
所以,感谢罗老师,在身体状况不好、专栏一枝独秀的情况下,还能与我们极客时间平台共同创作优质的课程内容。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5d/95/5d68e89b4db806d3175c794268de9e95.jpeg" alt="">
**就是这样在一天又一天里,我们打磨了一讲又一讲,和你一起走过了一站又一站。**
现在,我们都下车了。未来,我们会奔赴新的不同的旅途,会遇见更多精彩的人和风景。不过,我们也有可能在某个节点久别重逢。那时的你和我,我们应该都不一样了吧!
最后,希望《如何看懂一幅画》专栏可以成为你日复一日生活中的调味剂,成为你审美感知力开启的机关,成为你崭新生活的一个分水岭,成为你脑海里一段宝贵的回忆。
你可能从未去过意大利,去过欧洲,也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在罗马上一节艺术课,但是,现在你却有了机会学一堂这样的油画课。历史裹挟着艺术,向你缓缓走来,伴随着一幅幅历史中的经典作品,你好像在艺术这条长河里游荡着,地中海的阳光也仿佛在温暖地照耀着你。
**愿你心中时时刻刻都有一朵在石块里生长的小花。**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a9/23/a9fc4526a4e8a634f7ca02b5f50dd723.jpeg" alt="" title="致敬那些等待专栏更新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