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commit is contained in:
louzefeng
2024-07-11 05:50:32 +00:00
parent bf99793fd0
commit d3828a7aee
6071 changed files with 0 additions and 0 deletions

View File

@@ -0,0 +1,62 @@
<audio id="audio" title="101 | 高效沟通Talk和Code同等重要" controls="" preload="none"><source id="mp3"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audio/b1/a5/b1b38a75a3597ee816da3d29915907a5.mp3"></audio>
**Talk is cheapshow me the code**,是我们技术人常说的一句话,也是技术社区中经常用的一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些光说不练的人说一句是很简单的,而写代码的人则会为一句话付出很多很多的精力,其表明,一个看上去再简单的东西,用一行一行的代码实现起来,并能让其运转起来也是一件很复杂很辛苦的事。说得容易,做起来难!
这句话是Linus说的也是我引入到中文社区的然而逐渐地大众对这句话的解读开始有点变味了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他们觉得代码才是最重要的甚至其中有些人开始觉得真正的技术人员是只用代码说话的
似乎这个世界上总是会有一些人当他们看到一个观点的时候在他们的脑袋里只有两个答案一个是true如果不是true那就是false。就好像只要一个人犯了个错误这个人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坏蛋如果一个人是个好人那他要在所有的地方都是优秀完美的。
对于技术人员来说其实Talk和Code是同样重要的 Talk是人对人说的话而Code也不仅仅只是人对机器说的话也更是另外一种人对人说的话因为Code需要易读和易维护就需要让人读懂。可见无论是Code还是Talk其实都是要和人交流的Code是间接交流Talk则是直接交流。在公司中工作需要了解公司的意图与团队一起做项目调研客户的需求设计出用户易操作的界面……你会慢慢地发现其实Talk并不cheap而Code才是其中比较cheap的这是站在了另外一个角度
一个好的程序员,需要有好的学习能力,这样你才能成为技术专家,但是,你还要有好的沟通能力,不然,你的技术能力完全发挥不出来。就像一棵大树一样,学习能力能让你的根越扎越深,无论遇到什么狂风暴雨,你都可以屹立不倒,而沟通能力则是树杆和枝叶,它们能让你伸展到更高更远的天空。
所以,与人沟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软技能,我们应该刻意训练和培养自己这方面的能力。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技术人如何高效沟通”这一话题。我会分享很多我的工作经验,以及我这么多年来积累和总结的一些沟通技巧。它们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望同样能给你一些启发。
我特别想对技术人员强调一下我的观点:**有效的沟通是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不管你的目标是成为一名卓越的管理者,还是成为某个领域的技术牛人,你都应该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
# 沟通的原理和问题
想要获得高效的沟通,我们首先需要知道,什么是沟通以及其背后的原理。简单来说,沟通是指运用语言、文字或一些特定的非语言行为(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把自己的想法、要求、信息等内容传递给对方。而沟通的原理跟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有些类似。我在大脑里面将要表达的内容根据通信协议(比如中文)进行编码,发送出来,你接收到中文信息,但它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这时就需要去解码。
然而,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情况是,我这句话是这个意思,但却被对方理解为其他意思,即“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究其原因,其实是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编码器和解码器完全不匹配造成的,这也是沟通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0b/8c/0be757d85fd76da34894ed2e28a94b8c.png" alt="">
那我们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来想象一下,在计算机世界中,遇到这个问题都是怎样解决呢?也就是出现编码器和解码器不一样的情况,怎么办?我们通常可以通过一些**约定**来解决这个问题。对应到沟通这个场景下,“约定”仍然是个好办法。我在一些国外公司工作过,基本上入职之后的第一件事都是,被告知公司里面有很多术语,在描述对应的事物时要用统一的术语。就好像江湖中的黑话一样,这就是我们的通讯协议的标准化,这样可以简化很多沟通的成本。
此外,**反馈**也是个很好的方式,你把你理解的东西说给我听。如果有偏差,我再给你解释一下,直到双方达成**共识**。这就好像TCP协议一样为了保证对方收到了就需要接收方发出确认包。因为发送方和接收方的解码器不一样所以接收方把其解码的信息再编码后传回来发送方这边再解码看看是不是同样的数据于是就可以保证编码器和解码器中的信息是一致的了。这又叫“双工通信”你看我开始用到术语了文科生听不懂了嘿嘿不要小看“双工”这事儿它是有效沟通的前提。反之则会有鸡同鸭讲、对牛弹琴的意味了。
当然,就算是我们统一术语并且有反馈机制,人与人的沟通依然还是有很多的问题。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成长背景不一样,经历不一样,知识储备不一样,所以对相同事物的理解难免会存在一定的偏差。
日常沟通可能还好一点但涉及到一些专业领域中术语的表达沟通不畅的问题会变得更为严重。比如我在讲一些计算机术语而那些没有计算机方面知识储备的人是完全听不懂的。即便他能听懂我说的每一个字但还是理解不了我在说什么。所以这个世界上有一些“教6岁孩子学习XXX”的文章这种方式其实就是想把一些高级的知识通过低级知识来表达出来以便可以让小孩子都能听懂也就是所谓的科普。相信我如果你能做到这点你一定是这个行业的专家级人物了。
就像那本相当经典的图书《[从一到无穷大](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7182584/)》其实它在讲的是高阶物理知识其中有非常难以理解的爱因斯坦相对论然而这本书却被作者写成了中学生都可以读懂的科普书。能把深奥的物理知识写得这么通俗易懂只有真正的专家才可以做到。这本书的作者是乔治·伽莫夫George Gamow美籍俄裔物理学家、宇宙学家、科普作家热大爆炸宇宙学模型的创立者也是最早提出遗传密码模型的人。
信息在传递中的损失也不容忽视。相信很多人都玩过一个类似“传话”的游戏:一个人将一句话偷偷说给站在队首的人听,然后他把自己听到的内容传给第二个人,依次传下去,直到队尾。最后由队尾的人大声说出听到的内容。很多时候这个最终的结果都会令人哭笑不得,因为在传递的过程中,最初的信息已经完全变了样子。
因为,每一次信息的传递都是由不同的编码器和解码器完成的,而传递信息所使用的协议(人类的语言)是很难准确地携带所有的信息的,所以每一次编码和解码都会有信息的丢失和失真。还有一些人会在其中有意无意地“加油添醋”,甚至加入“谣言”,导致整个信息传递过程被黑!
与之对应的,如果一个公司层级越深,那么执行力一定越差。为什么呢?因为老大的“旨意”一层一层往下传递,传到最下面其实信息早就变了样儿。基本的模式都是,我听我的领导讲了,自己理解了一下,然后对下面的人讲。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最高层老板讲,我要的是这个,但最终员工交付的却是另外一个东西。信息传递的渠道越多,损失也会越大。所以,会有下面这张经典的图。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cc/41/ccbd8bba1fd6c2de2f9ec25dd7a99d41.png" alt="">
另一方面,在职场里,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有些领导不想直接把自己上级的话对自己下属去讲。一方面,要把其变成下属能理解的语言去讲,他们觉得这样会更有效率,下属不用管公司或是别人要什么,只管好自己要干什么就好。
而另一方面也有政治上的原因,他们把一些信息阻断了,甚至修改了,以此来达到控制别人的目的。通常来说,只要有等级存在,职场中的管理层就会对上粉过饰非,对下盘剥利诱,这就是职场的生存法则,尤其是大公司更是这样。所以,公司大了后,如果管理跟不上,听之任之,上层和下层脱节基本上来说是必然的。
对我而言,不管以前做公司管理层,还是现在经营自己的公司,我一直都秉承的原则是,将信息源头的信息原模原样分享出去,而不是我“嚼过的”。因为,我认为后者的信息损失会非常大,而且产生的不良后果也会很大。真正的团队管理,不应该屏蔽信息,信息应该是公开透明的,因为我相信团队成熟到可以面对各种信息,并且是可以一起找解一起找出路的。
# 小结
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在文章伊始我先强调了我的观点Talk和code同样重要有效的沟通是你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随后介绍了何为沟通及其背后的原理。我认为沟通原理跟计算机世界中的通信原理有些类似。由于编码器和解码器的不同会造成理解的偏差。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约定和反馈来解决也就是要先达成共识然后基于共识来进行沟通。最后我阐述了一些沟通问题以及应对这些问题的方法。
下篇文章中,我将分析一下形成各种沟通问题的主要阻碍。敬请期待。
下面是《高效沟通》系列文章的目录。
- [Talk和Code同等重要](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28550)
- [沟通阻碍和应对方法](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32619)
- [沟通方式及技巧](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32796)
- [沟通技术](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32902)
- [好老板要善于提问](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33112)
- [好好说话的艺术](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41008)

View File

@@ -0,0 +1,102 @@
<audio id="audio" title="102 | 高效沟通:沟通阻碍和应对方法" controls="" preload="none"><source id="mp3"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audio/e9/1d/e919d416c41194962f07108b1a0cda1d.mp3"></audio>
了解了沟通原理和相关问题之后,我们来系统地分析一下哪些因素会成为沟通中最主要的障碍,并给出应对方法。
# 信息不准确
对照我们在沟通原理中提到的沟通模型可以看到如果被编码的信息本身是错误的或是你的编码器中有bug把信息编辑错了那么无论是你有多牛的沟通技巧采用多有效率的沟通方式都不可能表达清楚。用词不当词不达意添油加醋断章取义歪曲事实……都是这类沟通方式最糟糕的表现。
针对这类情况,我给出的建议是,在沟通之前,首先要想清楚沟通的目的是什么,然后整理自己的措辞。如果是一些比较重要的沟通,最好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然后放一会儿,再回过头来看,想象一下如果是别人对自己讲这些话,自己会怎么理解。
在实时交谈的过程中时,面对一些容易让人产生误解,或是自己感觉没有表达好的信息,你需要停下来,思考一下,换个方式,重新再来一次。我也经常这样。我会停一下,告诉对方,让他等一下,给我一点时间来组织语言和逻辑,或者说,对不起,我没表达好,我换个思路重新说……
而当别人没有表达清楚的时候,你要及时打断对方,跟对方说,你没有听懂,你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是否可以重新澄清一下,等等。这都是我们日常沟通中惯用的手法。而如果你明明知道你不懂却不好意思问的话,这就是沟通中最大的阻碍了,沟通就是要来来回回的确认。
这里的关键点是,在信息不准确时,节约时间已经没有意义了。**沟通效率的关键不在于快,而是准确**!要做到这些,你需要不断地练习,多有几次准确表达自己、成功沟通的经历,就会驱使你的沟通表现越来越好。在《程序员面试攻略》中,我还分享了另一个方法,就是多看多写,养成写博客的习惯。当你越来越能把复杂的事情写清楚的时候,你的表达能力就会越好。
# 信息太多
信息太多就等于没有信息。有些人在交流的时候,会先说一些无效信息或者与主题无关的干扰信息。比如:
<li>
害怕别人可能不能理解,就进行大量的前期铺垫和背景描述;
</li>
<li>
害怕得罪别人,先花大量的时间进行解释和免责;
</li>
<li>
想把所有的东西都告诉对方在做PPT的时候放入了大量的文字而让人get不到重点
</li>
<li>
怕别人听不进去,唠唠叨叨,车轱辘话来回说;
</li>
<li>
用各种各样的比喻来说明一个事,但就是不直接说明这个事,把大家搞得云里雾里的;
</li>
<li>
枝节太多,跑题,东拉西扯,抓不住重点;
</li>
<li>
……
</li>
我以前团队有个下属来跟我来说,“我最近工作很累,压力很大……”当时,听他这么说,我虽然表面故作镇定,但心里面却是不安的,我的直觉告诉我他可能接下来就要和我说离职了。然后,我开始安慰他,再把话题偏到和他分享我以前遇到相似的情况时我是怎么怎么做的。结果换来的是更多的解释,他跟我表达更复杂的情况,于是我又在帮他想办法……
这样你躲我闪的沟通持续了三十分钟之后,我才搞明白他其实是只是想休假。他想请一个星期以上的长假,害怕申请不下来,所以,先给我解释这么多,而我以为他要离开。于是,在我俩各自“心怀鬼胎”的环境下,沟通变得越来越复杂了……
其实,如果他第一句话就说:“我想请一周的假,想休息休息”,我觉得有点长了,自然会问他原因的,如果我不觉得长,我就马上给答案了。但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不会像我以为他要离职这么复杂。
是的,**不要绕弯子,有话直说,这是最高效的沟通方式。这既是对对方的一种信任,也是一种对自己的尊重。这样沟通,事情往往能得到更好的解决**。
# 没有交互
没有交互的沟通是一种有些令人沮丧的交流方式,这相当打击积极沟通的一方。尤其是面对程序员,开会也好,分享也好,我经常一个问题出去(比如:想听听大家有什么意见,我这么做有问题吗?等等),没有任何的回应,一片寂静,本来注视着你的眼神一下子都低下了头,相当令我沮丧,甚至有些令我不知所措。
于是,沟通成了单向灌输,沟通中的一方或者双方喋喋不休地说,而且是只说不听,各说各的。这样不仅会把双方都搞得很疲倦,而且问题一点儿也没有解决。这样的沟通可以说是完全失败的,只是在浪费时间。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学会止损。也就是,一旦意识到这样的情况发生,就委婉终止这样的谈话,想办法脱身。而且还要反思自己和对方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然后寻找有效沟通的方式和技巧。
这里多说一句,有时候,领导太过于威严,或是太过于强势,不听别人的观点,就会导致别人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是觉得表达出来也没什么用。时间一长,就造成了没有交互的沟通。
不要觉得这样“发命令式”的沟通很好,效率很高。实际上,你把你的员工当成不会思考的机器的话,他们也就真的成为了不会思考的机器。有一天,你需要你的员工为你分担压力,帮你贡献一些想法的时候,你会发现你这堆员工简直就跟机器一样没有差别。
**找到对方的兴趣点,降低表达自己真实想法的门槛,培养让大家畅所欲言的自由环境,把自己的答案变成问题,让其它人有参与感,这样才可能有好的沟通,也能够有好的结果**
# 表达方式
沟通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一是沟通的内容,二就是表达方式和态度了。同样的沟通内容,以不同的表达方式说出来,实现的效果也会大相径庭。很多场景下,人们以一种平等且互相尊重的态度进行交流的时候,沟通一般都能得到顺利进行。
试想如果一方态度不好,或者带着某种情绪,用听起来轻蔑且粗鲁的方式跟你说话的话,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人们有时会为一些琐碎小事儿而争论不休。我们要尤其意识到,很多时候沟通失败,不是沟通内容出了问题,是表达方式、谈话的态度出了问题。后面讲述沟通技巧的时候,我会详细讲述这个问题。
老实说,我有时候也会有这样的问题(就是那种情商为零的情况),我也在努力克服,努力改善中。要做到这些可能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了……
# 二手信息
由于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会自然损失的特性,导致即便在没有人为主观去篡改的情况下,很多二手信息内容的准确度也是不够的。这跟上面提到的“信息不准确”有些类似。通常来说,二手信息都是变味的信息,这些变味的信息在很多时候是会是影响人的判断力的。像道听途说、以讹传讹之类的二手信息,可能会让你做出严重的错误判断。流言止于智者,流言之所以能止于智者,不是因为智者聪明,而是智者会到信息源头上去求证。
在网上有很多关于我的传闻和一些八卦故事,而且这些八卦是非常有生命的,里面那些所谓的“当事人”把一些事描述得活灵活现的,却基本没有人来找我求证是否真的是那样的?我怎么想也想也不明白:是我死了无法对证了,还是现在的人喜欢看八卦喜欢到已经不关心事实了?
**到信息的源头,向当事人去求证,会让这个世界更加和谐,也会让你变得更有智慧**
# 信道被黑
我们做计算机的人都知道,如果在网络通信的时候,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被有恶意的人修改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这就是信息不对称,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人喜欢玩信息不对称的游戏,因为信息不对称了,轻则可以牟利,重则可以控制人的思想和行为。挑拨离间、散布谣言、假传圣旨、捏造事实、欺上瞒下……就是这方面的示例。所以,你应该知道信息平等是有多重要的一件事了。
虽然有时候信息是负面的,隐瞒可以让你获得短暂的宁静,但是纸包不住火,一个谎言需要用更多的谎言去弥补,一旦被识破,你得到的将是信用的破产和大众报复性的结果。所以,在面对负面信息的时候,最好的方式不是隐瞒,而是公开以及给出解决方案。
要解决信息被黑这个事,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让信息公开透明,将没有被“嚼过”的信息,完整一致地传递给别人,让大家用自己的想法去理解它。尤其是在公司宣布一些变化的时候,千万别嚼完了再告知下属。但有些管理者会觉得,信息公开透明之后就不好做管理了,因为开启民智了。这些人的想法是:我就喜欢愚民,员工傻一点我好管。我让你加班你就加班,我让你朝东你就朝东,不会问我为什么朝东,为什么不朝西。
但是,我想说,信息不对称只有短期利益,没有长期利益。短期来看,团队成员听话,团队好管理。但长远来看,这么做无疑是在剥夺员工自我成长的机会,从而无法培养员工的自驱性和创造力。当一个团队没有创造力,不会思考的时候,你还能走多远呢?
# 小结
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在这篇文章中,我介绍了最主要的六种沟通阻碍:信息不准确、信息太多、没有交互、表达方式、二手信息和信道被黑,给出了各种阻碍所带来的沟通问题,同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希望能够启发你的思考,并给你提供帮助。
下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行之有效的沟通方式和技巧。敬请期待。
下面是《高效沟通》系列文章的目录。
- [Talk和Code同等重要](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28550)
- [沟通阻碍和应对方法](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32619)
- [沟通方式及技巧](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32796)
- [沟通技术](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32902)
- [好老板要善于提问](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33112)
- [好好说话的艺术](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41008)

View File

@@ -0,0 +1,108 @@
<audio id="audio" title="103 | 高效沟通:沟通方式及技巧" controls="" preload="none"><source id="mp3"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audio/ae/e9/ae8c777f51442ee35584b45c3985b0e9.mp3"></audio>
# 沟通方式
好的沟通方式有很多种,我主要介绍最常用的三种:尊重、倾听和情绪控制。
## 尊重
尊重对方在高效沟通中非常重要,也是一个很关键的前提。这里你需要记住以下两个原则。
<li>
**我可以不同意你,但是会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即便在你不认同对方观点的情况下,也要尊重对方的表达,认真聆听,这个时候有可能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东西,从而改变自己最初不准确的认知。
</li>
<li>
**赢得对方的尊重需要先尊重对方**。在你对他人表现出足够的尊重之后,同时你也能够赢得对方的尊重,他会更乐于跟你交谈,而且交流的内容也会更为细致和深入,从而实现良好的沟通效果。此外,在这样的背景下,当你和对方出现观点不一致的情况时,对方也会更乐于聆听你,并顺着你的思路去思考。
所以可以说,尊重对方并赢得对方尊重的沟通方式,通常会进行得比较深入,沟通效果也会很不错。
</li>
注意,尊重并不代表要低三下四、随声附和,做一个墙头草可以让别人很容易和你相处,但要赢得对方的尊重,这还远远不够,**你一定要和对方有观点上的交互,甚至是碰撞。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附和对方,而是产生一种更完整更全面的认知**。只有当双方都愿意接受不同的观点时,此时的沟通才会迸发出更多的火花,而这一切都需要发生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
## 倾听
《沟通的艺术》一书中将“倾听”定位为至少与“说”同等重要的沟通形式,足以见其重要性。作者认为,倾听与听或者听到有很大不同,它是解读别人所说信息的过程,包含听到、专注、理解、回应和记忆五大元素。
上面的说法有点高大上,我们还是实在一点。我们之所以要倾听,就是因为倾听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信息,对对方有更多的了解。倾听能让对方感觉到自己被尊重,所以才会跟你分享更多的信息。这其实是沟通中的高级技巧,因为当你掌握了对方很多信息时,你就可以了解这个人,也就对你越有利。所以,面试的时候,一般来说会面试的面试官基本上都不多说话,都是在听你讲,你讲的越多,他就了解你越多。那些电视里访谈类节目中的主持人都是很厉害的倾听高手,因为他们要挖到被采访人更多的信息。
你一定要学会倾听,掌握到更多的信息,因为掌握不了足够的信息就会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就会做出错误的假设。尤其是在谈判的时候,你觉得他的利益点是这个,而实际上他的利益点可能是另外一个。所以,倾听其实不仅仅只是听,还要思考,要思考更深层的原因,不要被表象所迷惑,才会有更高效率的沟通,这才有助于你做出正确的决定。
## 情绪控制
能否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对于沟通效果来说至关重要。如果动不动就生气或者心怀戒心通常会令沟通很难进行更不用说实现高效沟通。如果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时刻保持理性思考这不仅会使所沟通问题得到顺利解决而且能给对方留下好的印象进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都会说某个人的EQ比较高并不是说这个人很会说话很会说话、有随机应变能力的人通常都是IQ高EQ高的人一般都是可以控制自己情绪的人。
具体该怎样做呢?我建议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li>
**不要过早或者过度打岔和反驳**。倾听对方,即便有不同意见,也要耐心地听对方说完,不要打岔或反驳。断章取义是件非常可怕的事儿,因为当你听对方完整讲述完之后,很多时候会改变自己在聆听过程中的某些想法或者看法。此外,打断别人说话,是很不礼貌的事儿,次数多了,会给对方留下坏印象。
</li>
<li>
**求同存异,冷静客观**。每个人的知识储备不同,生长环境不同,经历和性格等也不同,所以看待和理解问题时,自然会有很大差异。所以,要懂得尊重这些差异,客观公正地思考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和看法。
**切莫在冲动之下,说出很多一些过分或过激的话,因为言语的力量是巨大的,杀伤力有时难以预估**。举一个有些极端的例子。假如你和铁哥们儿吵架了,对方一气之下,打了你两拳,你很有可能过两天就忘记了。但是如果对方说了几句伤你心的话,这种伤心则有可能会持续很久很久,甚至你们可能会因此而绝交。
</li>
人是有情感的动物,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控制得住自己的情绪的,尤其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有时候我会自己告诫自己情绪是自己的不是别人的不应该被别人hack了**。所以,无论发生什么事,自己才是自己心情的主人,而不是别人。话虽这样说,但是要做到并不容易。有时候,我也不能很好控制我的情绪,到今天都还不行,这也是我要用一生去成长的事……
# 沟通技巧
掌握了上面的沟通方式,下面来看几个我经常用的沟通技巧。
## 引起对方的兴趣
第一是**引起对方的兴趣**。如果对方没有兴趣的话,那么他是不愿意跟你沟通的。但你要怎样引起对方的兴趣呢?我现在也在创业。我出去跟客户谈,我技术好,是没有用的。只有利益,才能引起对方的兴趣。
举一个真实的例子,为了找一家银行谈合作,我找了一堆关系,给我介绍了某个银行的副行长。见面的时候我的着装有些随意,而周围的人都穿着衬衫和西裤,很正式。估计要不是别人介绍的,他一眼都不想看我,几句话就能把我打发了。
他一开始就问我:你是谁?你们公司叫什么名字?没听说过。注册资本多少?哎呀几十万呀……我被这几个问题搞得非常地狼狈和不堪,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往下继续。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你是我你会怎么办呢?该怎样吸引他的兴趣呢?
真实情况是我只用了20分钟时间就搞定了这件事。我分享一下我是怎么做到的。
首先我见他之前做了一些功课收集了一些信息。银行和金融业今年下半年整个形势都是很糟糕的银行贷款都办不了。国家货币在紧缩还有P2P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儿。于是我就跟他说我这边有一个客户这个客户的现金流比较大一天的流水大概是3-5个亿……
还没等我讲完,他就打断了我,立马说:哦?!请坐,那个谁,过来倒点儿水……当一个人对你有兴趣了以后,后面的事就比较好谈了。当然,我并不是在忽悠他,我做的技术项目本来就是为大规模并发的场景而生的,所以,能用得上这些技术的用户基本上来说都是有一定的业务量的,也是有相应的现金流的……
## 直达主题,强化观点
第二是**直达主题,强化观点**。要做到这点你需要做的是过滤信息简明扼要地表达。信息不要空泛笼统而要可以准确执行。亚马逊要求员工都有一个技能叫做deal with ambiguity。ambiguity就是歧义的、模糊的不知道怎么执行的。工程师的情结通常是我写出来的代码1就是10就是0。
但很多时候产品需求都是很模糊的。而且很多时候,整个世界都是模糊的、有歧义的。有的人这么说,有的人那么说。你都不知道自己该信谁。所以亚马逊要求员工有一个能力就是,你一定要有把模糊的理解变成准确理解的能力,因为如果不这样,你是写不出代码来的。
这种过滤掉无用或者非关键信息的能力很重要。**确定自己的目标,学会抓重点,知道自己要什么和不要什么,这样你要的才会更鲜明。当一些事情变得简明和鲜明起来时,你才会表现出有力量的观点和话语。而这些被强化过的观点和话语,只需要一句,就会在对方脑子里形成一个小爆点,要么击中了对方的软处(扎心),要么会让对方产生深度思考。**只有这样,你的信息才算是真正地传达过去,并在对方的脑子里生根发芽,这就是所谓的影响力!
要有这样的能力,你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来获得。在表达之前,要想明白自己表达的目的是什么,先组织一下自己要表达的内容,然后结合自己的表达目的反思这些信息中,哪些是有用信息,哪些是无用信息。留下有用信息之后,思考是否有更加简单明了的表达方式,是不是可以一句话就行。当你开始把大量的信息提炼浓缩成“金句”的时候,你就真正开始成为沟通的高手了。
这里有个小技巧是换位思考,假设你自己获取到这样的信息会怎样理解和执行,甚至可以尝试多维度来理解,自己跟自己“互搏”,逐渐修正,直到令自己满意。这个过程需要花不少心思,也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锻炼。你要对自己有信心。
## 基于数据和事实
第三是**用数据和事实说话**。你跟别人沟通,要尽量少说“可能、也许、我觉得就这样”等字眼,你最好通过数据和证据,通过权威的引用和证词,通过相关的实例和亲身的事例来让你的观点有不可被辩驳不可被质疑的特性。当你的信息出现了这样的特性时,接收信息的人,基本上来说,就会无条件地相信。别人会无条件地相信你说的话,你想想这是一种多么牛的沟能方式!
我记得我在亚马逊的时候,产品经理整天在数据仓库里做各种的统计和分析,然后拿着数据来说服老板和开发人员开一个新的项目。当那些数据和事实放在你面前时,你真的是只有认命的份儿了。
所以,在很多时候,我们要在沟通之前注意收集相关的数据和事实,多做一些沟通相关的功课,你的沟通会更有效率。基本上来说,数据、事实、证据和权威是沟通中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 小结
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简单来说,在沟通过程中,你要牢记三大沟通方式:尊重对方、倾听对方和情绪控制,从今天开始,你就可以在和别人沟通的时候刻意练习这几大沟通方式了。然后我还和你分享了几个对我帮助很大的沟通技巧。
<li>
一是沟通之前,你要想方设法引起对方的兴趣,这里面你要思考对方最关注什么,你可以帮到他什么。
</li>
<li>
二是直达主题,强化观点,要做到这一点,你需要过滤信息,简明扼要地表达。也就是说你要明确自己的沟通目的,然后围绕目的不断迭代自己的表达内容。同时,你可以用换位思考法来进一步确保自己的表达能够准确无误传递给对方。
</li>
<li>
三是用数据和实例说话。沟通的时候,你应该尽量少用“可能”、“也许”之类不确定的话术,转而使用数据和实例等确定性的语言来夯实你的观点,当然,这中间你要学会如何积累“实例”。 这三样东西不仅可以帮你解决绝大多数问题,而且可以把你的沟通变得简单粗暴、直接有效。
</li>
采用这样的方式和技巧我想你基本上可以解决80%-90%以上的沟通问题了。还是那句话,我能做到的,你一定也可以。加油!
下篇文章,我将分享我常用的一些沟通技术。敬请期待。
下面是《高效沟通》系列文章的目录。
- [Talk和Code同等重要](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28550)
- [沟通阻碍和应对方法](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32619)
- [沟通方式及技巧](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32796)
- [沟通技术](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32902)
- [好老板要善于提问](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33112)
- [好好说话的艺术](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41008)

View File

@@ -0,0 +1,88 @@
<audio id="audio" title="104 | 高效沟通:沟通技术" controls="" preload="none"><source id="mp3"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audio/4a/20/4aef2d3a17fe0d8237c254edf6841920.mp3"></audio>
上篇文章中我分享了一些常用的沟通方式:尊重、倾听和情绪控制,并给出了几个我认为很不错的沟通技巧,比如:引起对方的兴趣;过滤信息,简明扼要地表达;用数据和实例说话。这篇文章中,我来分享几个关键的沟通技术,相信掌握了这几大沟通法宝,你的沟通水平会大幅提升。
# 逻辑
你的逻辑能力一定要强。因为中国人从小就不学逻辑学,所以讲话不注重逻辑,而我们理科生尤其是学过数学的程序员是懂逻辑的,所以,对于我们程序员来说,我们是可以用缜密逻辑疯狂地碾压别人的。
逻辑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数学。谁是谁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或充要条件,以及有没有关联关系,有没有因果关系等,这些东西你要做到心中有数,当对方的表达中出现逻辑错误时,你可以随时指出来。比如,这两个事儿没有因果关系,我们不要把它们放在一起谈。
有一次我就跟一家公司的产品团队PK了一下。这家公司的产品有一个视频下载功能但他们统计数据发现有大约40%的用户下载到一半就取消下载操作了。于是他们就想提高用户的下载体验解决办法是模仿微信的绿色进度条的做法让进度条的90%嗖地过去然后最后的10%则对应实际剩下的下载进度。
我们通过逻辑分析不难发现这样做是不能赢得用户的。他们的逻辑是“用户看到已经下载90%了然后会想那10%很快就能下载好所以会愿意多等一会儿。而不是下载10%就让用户等了半天,那他就不想等了。”这里的前置条件是用进度条欺骗用户,后置条件是用户愿意等待下载。
但是不是进度条这样设计了以后,用户就真的愿意等到下载完成呢?不是的。不需要试验,我们脑补一下,当我们的微信打不开网页,或者打开速度超过我们的心理忍受限度时,无论那个进度条是多少,我们都不会等的。有这么一个逻辑在这里卡着。
基于这种逻辑我跟他们说这种进度条设计会导致更低的下载率。因为视频通常比较大下载的总时间是很长的绝大多数用户对这个速度是没有概念的。打开网页的时间是很短的90%的网页在3、4秒内就打开了只有少数偶尔需要5秒到10秒才能打开因为移动网络的问题
这时我可以通过这种“就快完”的手段把用户多留下来一会儿。但是视频下载无论怎样优化至少需要半分钟才能下载下来。此时如果进度条不能反映真实进度的话用户对总的打开时间是没有合理预期的90%的进度提前到了剩下的10%花那么久,很容易让人认为是下载卡死了,从而放弃,乃至在多次重试无果后对应用和平台都失去兴趣。
所以这样的进度条设计只是用户愿意等一小下15秒以内的充分条件还不一定是必要条件并不是用户愿意等待直到视频下载完成的充分条件或必要条件。
在这样的逻辑面前,产品经理立马取消了这个功能的排期,说还需要想一想。你看,你可以用你的一些逻辑推理去分析问题的前因后果和条件,然后用这个条件来说服他。
在逻辑层面说服对方,是一种非常高级的手段,就像懂微积分的人来解数学题一样,那些不懂微积分的只有被碾压的份儿了。
# 信息
信息要全面、准确。这里重点提一下X/Y问题。X/Y问题是一件非常讨厌的事情。有时候我们拿着Y问题去找别人问到一半才知道我们原来要问的是X问题。
Stack Overflow上有个问题问的是“怎么截取一个字符串的最后三位”大家给了一堆答案。突然有个人问“你为什么要截取字符串的后三位”他说“我要找文件的扩展名”。实际上文件的扩展名不一定是3个字符而且有专门的函数干这个事儿不需要自己写。这里取文件的扩展名这叫X取文件名的最后3个字符这叫Y。他想知道X但不知道该怎么说于是就说成了Y导致别人都去解决一个不存在的问题。这叫X/Y Problem。
我可以告诉你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X/Y问题。有些公司找我说我们要做分布式架构我们要做大中台我们要做线下线上融合……这些问题都是Y问题。我都要反问你为什么要做分布式架构为了大规模营销为了稳定性还是为了加快开发速度做大中台你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打通各个业务线为了快速开发还是为了技术输出等等。要解的真实问题才是X问题手段都是Y问题。只有你真正了解了X问题你才能真正明白整个事。
当你了解了X问题后你就要到源头来质疑或是改良他的Y问题甚至提出Z方案而对方会陷入被动被你牵着鼻子转。
# 维度
我们想一下,人与人不同都是细节上的不同,比如:身高、体重、手机号等,人与人的相同点都是在宏观上相同,比如:国籍,性别……这告诉我们,如果你要找不同就要到细节上去,如果你要找共同,就要到大局上去。
所以,在和人争论时,如果要反驳,那一定是低维度反驳,越细节越好。而在说服对方时,则要在高维度说服对方,越宏观越好,比如从公司的大目标出发。高维度讲究的是求同存异。你跟别人相同的东西一定是高维度的,这就是大同,而你跟别人不同的一定是非常细节的东西。大同的东西,更容易让人产生共鸣,从而容易达成默契和共识。
因此,**能够站在更高的维度来沟通是我们需要努力的目标**。我们经常会听到类似的话:“哎呀,大家都没有恶意。我们虽然争论成这样,但是大家都是为公司好,只不过我们的路径不对。”或者“我们的目标是一样的,但是我们的方式不一样。”能感觉到吧?气氛一下子就缓和了好多。
站在更高的维度上讨论问题,可以让你有大局观,对方就会显得很小气,导致对方也会不好意思,于是就会出现“六尺巷”的故事中所描述的那种场景。
# 共同
这里讲的是共情,共享,共利,共识以及换位思考。如果你能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那么你所想的问题以及所想沟通的内容,一定会跟只想自己有很大不同。同时,你会神奇地发现,换位思考能帮助你更为全面地理解并解决问题。
寻找“共同”的过程,其实也可以理解成为化“敌”为“友”的过程。我们不妨想象一下,沟通双方剑拔弩张,随时一触即发的情况,和沟通双方有共同的目标一起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状态,哪种更能获得更好的结果。而共同该怎样找,跟我们在维度中提及的很相似,就是从高维度,寻找共同之处。
首先是共情,跟对方相互分享各自的情感,这是一种拉近距离最有效的手段,然后是相互共享自己的观点,在观点中寻求双方共同的利益点,然后不断地循环,一点一点地达成共识。
# 三本书
此外,我还想强调一点,**无论干什么,你一定要有一个非常犀利的观点,也就是金句**。如何得到这些金句呢?一定要多看书。你到那些公众号或者知乎里面看一些抖机灵的内容是没有用的。抖机灵的金句没有用。一定要是有思想深度的金句,才有力量。推荐你看三本书《[清醒思考的艺术](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871359/)》、《[简单的逻辑学](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4754537/)》和《[重来](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5320866/)》。
我是先被《重来》洗脑了,这本书帮我开拓了眼界,打破了我既有的思维模式,让我反思过去习以为常的每一件事。同时书中给出了实用、可操作的建议,让我头一次从心底感受到,原来世界还可以如此不同。
然后我看了《清醒思考的艺术》这本书作者以显微镜般的观察发现人们常犯的52个思维错误并一一列出。帮人们认识到错误的思维是如何发生从而避免掉入思维陷阱中。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思维方式在被重新构造。
随后是《简单逻辑学》。逻辑学是很枯燥的但这本书的作者以其简练而又充满趣味的笔触将逻辑学活化为一种艺术从它的基本原理到论证到非逻辑思维的根源再到28种就发生在人们身边的非逻辑思维形式带领我们进入这个精彩无比的逻辑世界体会妙趣横生的思维交锋跨过无处不在的逻辑陷阱让人沉醉其中欲罢不能。
这三本书对我影响很大,也建议你好好读读,能改善你的思维,炼就你的火眼金睛。你会发现自己跟和别人不在一个频道上,你能看到事物更多的侧面,在阐述观点时,会比别人更加深刻、犀利和有见地。一些金句也会在你跟人互动交流时,随机地冒出来。你自己都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气场要比其他人足。
# 小结
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我们讲了沟通的四大关键技术:逻辑、信息、维度和共同。
有逻辑的表达,更容易说服对方。信息全面准确,更有利于让沟通的双方清楚定位问题,从而更高效地解决问题。
维度是个很有趣的事儿,有的时候要站在高维度去碾压对方;有的时候要站在低维度去碾压对方。如何把握这个度很重要。如果站在客户的角度,最好用高维度。但如果站在技术细节的角度,这是低维度。高维度容易拉拢对方,而在低维度更容易说服对方。只不过低维度容易爆发冲突,要恰当地控制好度。
最后一点是共同,其实寻找共同的过程就是化“敌”为“友”的过程,帮助大家在共赢的大思路和环境下,共同思考问题的解,从而实现高效沟通。此外,我强调了金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获得这些金句。答案是没有捷径可走,唯有多读书,多思考,才能慢慢获得。
下篇文章,我们将进入《高效沟通》系列文章的实践部分,分享一下该如何与员工沟通。敬请期待。
下面是《高效沟通》系列文章的目录。
- [Talk和Code同等重要](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28550)
- [沟通阻碍和应对方法](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32619)
- [沟通方式及技巧](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32796)
- [沟通技术](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32902)
- [好老板要善于提问](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33112)
- [好好说话的艺术](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41008)
编辑乱入:耗子叔推荐的图书现已上架“极客商城”,价格比其他电商平台更美丽哦~现在订购,请从“极客时间发现页”下滑进入“极客商城”,即可选购耗子叔推荐图书。

View File

@@ -0,0 +1,104 @@
<audio id="audio" title="105 | 高效沟通:好老板要善于提问" controls="" preload="none"><source id="mp3"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audio/e2/63/e2c8cb640fb152f6c18b3cf2c7219063.mp3"></audio>
前面的几篇文章中,我分享了一些通用的沟通方法,如尊重、倾听和情绪控制等。接下来的几篇文章中,我将从如何与员工沟通、如何与客户沟通,以及如何与老板沟通这几个角度,和你聊聊这些沟通方法具体应该如何应用。
作为一名团队Leader你首先应该学会如何与团队成员进行有效沟通因为它是实现管理效果的必要手段和有效途径。但如何拥有这个基本功呢我来分享一下我的经验。
# 引导
我在汤森路透工作的时候,曾经参加过一个管理上的培训课程。这个培训课程的第一课就是教这些管理者如何在沟通中引导员工,而不是给员工灌输自己的想法。课程里强调,管理者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员工自己思考问题,想出答案;而不是灌输,什么事儿都是自己在想,自己讲给员工听。员工不想,你怎么说,他都很难把你的话理解到位,也就是说你一定要让他自己把事情想出来。
这有点儿像电影《盗梦空间》说的,你应该在思想里埋下一个种子。我们要干的就是在员工的思想里埋一个种子,让它生根发芽。但这要怎样实现呢?
答案就是管理者要学会问问题,问员工怎样做。假如员工给出了一个方案,但不巧,可能由于他考虑得不全面,或者由于他不知道某些情况,不是你想要的答案。这时,该怎么办呢?
你可以说,如果这么做的话,会有一个什么问题,而这个问题很重要,如何解决?然后,他会给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但这么做又会带来另一个问题,直到把他逼到你想要的答案上去。
如果每次遇到问题,都让他自己想答案,次数多了以后,他会觉得自己的参与感越来越多。最后,他会觉得是他用他的观点说服了你。尽管这就是你想要的答案,但你还是要假装被说服。这样他会很开心的,会有一种参与感。然后,在执行这件事儿的时候,也会更加卖力,更加有激情。他会觉得自己在实现自己的想法,而且自己的想法是对的。
作为Leader你要记住**永远不要给员工答案,要让员工给你答案,而且不要只给一个答案,一定要给多个答案**。然后让他们比较这些答案,促使他们深入地进行思考。这不是在让员工做问答题,其实是在给员工成长机会,促进他们的成长。
永远不要跟员工说,我给你一个任务,这个任务两星期完成。要让他来说,这个任务需要多久能完成。并要求员工提供多种执行方案,不要只给一个时间。你快点做怎么做,慢点做怎么做,是否还有其他方案。一定要员工自己去做计划,去思考。反之,如果你什么都想了,只让员工去执行,那么他就不思考了,而且有时还会生出一些怨念。比如抱怨领导这样安排不合理,那个执行方案有问题等。带有情绪的执行,势必会产生不够好的执行结果。
但根据我的观察喜欢给答案的管理者还是挺多的他们总是习惯性地给员工答案而不善于挖掘员工的实力和潜力。我觉得这是世界上最Low的管理模式了是家长式、保姆式的管理。实际上你的员工都是专业人才你应该充分信任他们并且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发挥自己的能力积极地为你贡献答案从而保持团队的活力和创造力。
# 倾听
倾听意味着在听他人讲话的时候,不让自己的想法扭曲别人传递的信息。你要做到毫无偏见,才能全面理解对方的信息。倾听不只是听或者听见,需要你用心聆听别人讲话,而不是只听自己想听到的内容。如我在《沟通方式及技巧》一文中提到的,倾听可以让员工感觉到自己被尊重,所以他们会乐意分享更多的信息。
学会倾听不仅可以帮你拉近和员工的距离,还可以让你更加了解员工。我在汤森路透工作的时候,团队里有两个刚毕业的小伙子。一个来自农村,一个来自城市。来自农村的小伙子是家里老大,家里条件不太好,不仅要挣钱还自己的助学贷款,还要帮家里还外债。而那个来自城市的小伙子是家里老五,上面是四个姐姐,家里条件也相对比较好。不用去想人物性格,从这个背景里,就能大致猜出这两个人的差距。果不其然,有四个姐姐的小伙子,抗压能力相当低,觉得什么活儿都有难度,什么都适应不了。
而要还外债的小伙子抗压能力相当高,没事儿就来跟我说,你把什么任务都给我,我什么都能搞定。经过几年的努力,他终于把家里的外债还干净了,然后特别高兴,请我吃饭。我说,你不用感谢我,要感谢你自己,是你自己做得多。通过这个例子,我想说明,通过倾听更多地了解员工,了解他们的生长环境和背景,可以帮你对每个员工建立更加合理的预期,从而更好地进行任务分配和人员管理。
所以,外企一般都会要求经理和员工有周期性的一对一交谈,就是为了及时了解员工的各种动态和想法。
# 共情
共情,又被称为同理心,或者换位思考,它指的是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问题的一种方式。换句话说,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你需要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
比如,有团队成员要辞职了,你要怎样跟他谈呢?你肯定要找他谈感情。我们一起共事这么久,你要走了,我们一起回忆回忆过去。然后说,没关系,你看你要离开了,有没有什么我可以帮你的?不要强行让对方留下来,要多谈感情,多回忆一下,多听听对方的诉说。当他回想起过去一起同甘共苦的日子,难免会心生留恋,也许会回心转意的。当然,如果你并不能把他留下来时,不如大度一些,帮他看看他要去的另外一家公司是否是正确的选择,而且你还可以给他介绍更好的地方。既然留不下来,就索性为他介绍更好的地方。这样做至少还能引发他一些思考,“我都要离开了,我老板对我还这么好,我以后能不能找到这么好的老板?”
这里的关键是,当对方开始想离开你了,你千万不要指责和教育对方,而一定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理解对方,真心对对方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 高维
员工来跟你聊的,通常都是细节问题。这时,你可以耐心地跟员工沟通,并共同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但有的时候涉及到公司的一些问题时,你自己也解决不了,那么你该怎样跟员工聊呢?比如,公司因为战略方向调整,想要砍掉你负责的业务,你和你团队都需要转到新的业务线上。
你肯定不能跟自己的“弟兄们”说,公司混蛋,把我们这么好的业务给砍掉了。作为管理者,你应该知道,没有完美的公司,任何公司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你需要有更高的维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来给员工做出解释,让他们既能理解公司的决定,又能保持动力转到新的方向上。
对于这样的问题,你首先应该肯定员工过去的努力以及取得的成绩,明确说明虽然业务被砍,但是我们的技术积累还在,这是我们谋求未来发展的基石。同时,帮助员工看清公司新的战略方向会给全公司的人带来什么前景,新的业务方向如何更能发挥出大家积累的经验和能力。在成功安抚人心的同时,引发大家对新业务方向的兴趣,从而更有利于帮助团队后续过渡到新业务方向上。
当然,在讲这个事情的时候,千万不要太过了,还是要跟员工共情一下,也要表达出自己的不满,这样让员工觉得你是跟他们站在一起的,而不是跟公司站在一起的,后者无疑会引发你和大家的对立。这里的沟通思路是这样的:“公司的这个决定,我也有点难理解,我们这么辛苦做了这么多,没想会这样……但是我们做的事是很牛的,我们这个团队是强大的,强大到对于这样的打击都是没有问题的。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不完美,但是我们还是要去奋斗,不然就更不完美了……接下来,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要一起扛!” 也许,这么说也没什么用,但至少,在困难到来时,你可以让大家的心更近了。
# 反馈
反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沟通形式对于确保团队的正常运转十分关键。但有时候员工没有反馈的意识或者不愿意反馈你应该怎么办这时你应该建立一些反馈机制。比如在我目前的团队里面就在用“1-2-3反馈机制”。
<li>
不管你遇到什么问题,如果自己在那儿憋一个小时找不到解决方案,或者说没有任何思路,就要反馈到高级工程师这边来。
</li>
<li>
如果跟高级工程师在一起两个小时内找不到任何解决方案或者没有思路那么就要反馈到一线leader。
</li>
<li>
如果一线leader、高级工程师花了三个小时依然找不到方案那么这个事就可能是个大事了要向上级反馈了。
</li>
这么做,就是为了确保一个大问题,在一天之内能够上升到管理层。然后管理层可能会寻求更牛的人或是从外界获取帮助,以使得问题尽快能够得到解决。
这个反馈机制不仅能确保问题及时被反应出来,并及时得到解决,而且能够帮团队节约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团队来说是种很好的正向鼓励,属于正反馈。
之前我一直强调,正反馈的重要性。在这个场景下,无疑也是如此。试想一下,你和你的“兄弟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路凯歌的样子,是不是很酣畅?这便是反馈机制的威力了,它会潜移默化地在团队中形成一种“解决问题”的文化,让我们在发现问题的第一时间正视问题,拼尽全力来解决问题,并能从中享受到“搞定问题”的成就感,从而形成正向循环。
除了对工作中问题的反馈,反馈还可以存在与很多其他方面,你完全可以结合团队的实际需求拟定出各种合适的反馈机制。对于任何反馈机制的建立,你只需要记住两点:一是及时反馈;二是能够形成正向循环。
# 小结
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我分享了我与员工沟通时经常用到的几大法宝:引导、倾听、共情、高维和反馈。
<li>
引导,用提问的方式,“倒逼”员工找到答案,从而提高员工的参与感和成就感。
</li>
<li>
倾听,心态平和,毫无偏见,全面接收和理解对方的信息,而不是只听自己想听的信息。
</li>
<li>
共情,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和处理问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li>
<li>
高维,提升自己的格局观,能从全局利益、长远利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li>
<li>
反馈,建立反馈机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正向循环。
</li>
下篇文章中,我将继续就如何与员工沟通这个话题进行讨论,主要探讨如何进行一对一会议、如何做绩效沟通、如何定位性格特殊的员工、如何挽留离职员工、如何辞退员工等问题。敬请期待。
下面是《高效沟通》系列文章的目录。
- [Talk和Code同等重要](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28550)
- [沟通阻碍和应对方法](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32619)
- [沟通方式及技巧](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32796)
- [沟通技术](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32902)
- [好老板要善于提问](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33112)
- [好好说话的艺术](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41008)

View File

@@ -0,0 +1,208 @@
<audio id="audio" title="106 | 高效沟通:好好说话的艺术" controls="" preload="none"><source id="mp3"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audio/39/89/399c1ebfe6bbc2cf6998c1767dfaa189.mp3"></audio>
# 跟员工沟通
在跟员工沟通部分,我将主要讨论令管理者头痛的五大难题:怎样进行一对一会议;员工绩效不好时,如何沟通;怎样“搞定”特立独行的员工;怎样挽留离职员工;如何劝退员工等。首先,我们来看看一对一会议。
## 一对一会议
一对一会议one-one meeting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管理手段它能拉近管理者与员工的关系。但你要记住好的一对一会议是以员工为中心的而不是以管理者为中心的。**一对一会议时,管理者需要做的是倾听,而非“喋喋不休”地教育**。
我待过的几个外企里,一对一会议基本都是标配,频率是每半个月一次。会议重点涉及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li>
**工作状态**,主要想了解员工的工作状态,因为人的状态是变化的,不是稳定的,或多或少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这个环节主要了解影响员工状态的细节,为员工进行疏导、激励和优化,并和员工一起对过去几周的工作做出得失总结,一起进步。
</li>
<li>
**个人发展**,员工的个人发展是员工和公司的头等大事,所以,你需要了解员工的兴趣、爱好、擅长做的事儿,以及缺点和不足,并结合公司的目标和实际项目需求,为员工创造更有挑战的工作,让员工更好地成长。
</li>
<li>
**公司组织**,让员工聊聊对公司有什么看法,觉得公司哪儿做得好,哪儿做得不好,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建议。如果公司非常大的话,可以请员工来聊聊自己所在的部门或者团队的一些情况。目的是了解员工是否认可公司的目标和方向,这其中可能会有一些误解,或者意见上的不统一,需要跟员工说明白。
</li>
<li>
**Leader自己**。也就是,请员工聊聊对自己的看法。放平心态,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都用平常心看待。如果被员工指出哪里有不足,可以请员工给自己一些建议,或者请他来谈谈他认为怎样做会比较好。这个环节很重要,对管理者来说是个很好的反思和学习的过程。
</li>
一对一会议的时间通常为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时间不要太长。一对一会议中,我的核心沟通原则是将心比心。这其中的诀窍是让员工畅所欲言,不要有任何的忌讳,能够讲出最真实的想法,哪怕想法是很偏激很不中听的,只要是真实的都应该获得尊重。(作为管理者,你一定要明白,那些“直言不讳”的员工是不错的,因为他们的心思不用让你“猜”。“真言”虽然不中听,但相比那些中听的“谎言”来说,其实是会降低你的管理难度的。)
另外,一对一的沟通都是直接跟下属聊,你的直接下属跟他的直接下属聊。此外,你还可以跳过层级直接跟下属团队中的骨干成员聊。骨干的意思是,特别被重视的人,是那些团队不愿意失去的人。跟骨干聊是很有必要的,这样能够体现出你对他的重视,对员工来说是一种认可的方式。
## 绩效沟通
绩效沟通对于管理者来说可能是最难的一个事了,尤其是跟那些绩效不好的人沟通一年的绩效结果,可能是管理者们最不愿意去做的事。
我曾经的团队里发生过一件事儿令我至今记忆犹新。有一个从别的团队转岗过来的女孩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我和她原来团队的负责人来一起来review她的绩效。她原来的负责人上来就说“你原来是做流程工具开发的但是我们觉得你程序写得不好……”话没说完这个小女孩就直接跳起来了反问道“我程序写得不好你当时为什么不跟我说。你跟我说哪里做得不好我马上改。可是你接受了就说明我的绩效至少达标了……”不难想象这场绩效沟通会议就是一个“翻车现场”
那时候我刚做管理两个月这事儿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很是震撼。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不管员工出什么问题我都会立马给出反馈明确告诉团队成员他工作的不足之处以及改进方案。比如你这段代码太松散了这里的代码写得不够好。你最近好像状态不是很好老出Bug。这样的低级错误为什么会发生哪里有问题等等。是的**沟通一定要放在平时,不要搞成像秋后算账一样!因为你是管理者,不是地主监工**。
如果员工实在能力欠缺,难以达标,其实“帮助”过程中,他自己也是知道的。基本上,等不到年底,这样的员工也会自己离职走人,因为这样玩下去对他自己不利。
**但要注意的是,反馈的过程中,不是我在指责员工,而是我在帮助员工。一定要有帮扶的态度,这样员工会更容易接受**。此外,说话的维度要高一点儿,要共情,不要激起员工的情绪,引发不必要的矛盾。在反馈和帮扶的过程中,你能够让员工感受到你的关注和重视,对员工来说是种很好的正向鼓励,有利于员工,乃至团队的进步和成长。
## 特立独行的员工
做过多年管理者的你,一定遇到过一些“特立独行”的员工,他们很自我,不服管,喜欢按照自己的思路做事儿。该如何对这类员工进行管理和沟通,想必会令你头痛不已。尤其是当你感觉到某些“特立独行”的员工天赋异禀的时候,你更希望能够将其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为团队创造更大的价值。这里,我就来谈谈我的想法和经验。
这里, 我们只讨论有很强能力的人(因为能力不强还特立独行的人最好劝退),对于这类员工,我有两个方法。
<li>
第一个方法是给他找到匹配的人,要么是比他牛的人,要么是跟他旗鼓相当可以在一起共事儿的人,跟他一起工作。有能力的人,一般都受不了一群猪队友的,因为他们会觉得老是被问一些好无聊的问题,被问得很烦,而且有很多很简单的事,要讲半天,对方却还听不懂。是的,聪明的人都是这样的,很多聪明人都是特立独行的人。
</li>
<li>
第二个方法是给他一些独立的工作把他隔离出去。让他做一些相对独立和有挑战的事情。在微软等很多公司里面都有一个工种叫IC Individual Contributor。把他们隔离出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li>
但是话说回来,有些人还是很难办的,以上两种方式可能对他都不起作用。我也遇到过这样的员工,能力很好,但是特别挑剔工作。任何事情都非常矫情。这个时候你要多找他聊一下,你需要直截了当,明确没有二义地说明他需要做的工作,以及岗位对他的要求。注意,一定要非常地明确!如果不行,那就只有分手了。
这里有个原则你要记住:**当你在一个人身上花的精力和时间成本,大于你到外面找一个更好的人或者能力相当的人来替代他的时候,你就要坚决地把他替换掉**。
## 挽留离职员工
如果一个员工离职,而你又希望他留下来,怎么办?首先,**你要知道他离职的原因**。我觉得,绝大多数员工离职都是跟老板或者公司有关系的。
但是你和他做沟通的时候,他肯定也不好意思说出真实原因。所以,你要做的是让他敞开心扉地去谈离职的事情。你可以看看,心理访谈类节目中的主持人是怎样做的。通过看这些节目,以及结合我自己的经验,我认为,想要让员工跟你袒露心扉,你一定要明确表达你对他的认同,甚至可以说一些公司的坏话。
这样,你可以让他的心理界限逐渐消失,就会开始诉说自己的真实原因(谁没有点苦闷的心事呢)。这时你一定要认真倾听,就算是他在吐槽,也一定要让他吐干净。为什么呢?我觉得吐槽公司并不是什么坏事儿,员工吐槽公司,说明对公司还有感情,爱之深,责之切。
借此,你可以收集一些意见,这些意见也许可以让公司变得更好,因为他的离职原因也有可能是其它人的离职原因,这对于留住还在职的员工是很有用的。其次,你可以知道他离开的真实原因,思考一下是否能采取什么举措,进行挽留。
另外,**生意不行,友情在**。每个人的离开都是有各自不同的理由,实在挽留不成的时候,也要注意经营好这份情意。
在我认为挽留不成的时候,我通常会站在他的角度作为他的朋友为他着想,甚至帮他介绍工作,或是在他离开时再为他争取一些利益或是别的什么。这样做会让员工觉得这样的知心老板不好找啊,就算最终还是离开,但是未来也一定会有联系,也许未来还能在一起共事儿。这里的逻辑是,**既然不能在此时挽留下来,那就放眼未来,人生还很长,能在一起工作的机会还有很多**。
其实挽留是一件挺为难人的事情,因为对方做完了这个决定以后,再回头也需要很大的勇气。所以,你要提前判断员工离职的前兆。一个人要离职是有前兆的,你平时肯定是能感觉到的。比如,他一定会变得不积极,甚至会有一些抱怨。这时候其实是你挽留他的重要时机,因为有抱怨说明还喜欢这个公司。
而他最终跟你摊牌的时候,或是对公司漠不关心的时候,留下来的机会是很小的。员工离职之前一定会有很多前兆的,我建议你,细心体会一下,在最佳挽留时机进行挽留,不流失自己的“爱将”。
最后提一句,一般来说,任何员工,任何事,干了两年就是一个大限,离职率极高。
## 劝退员工
在员工没有达到最低绩效的时候,该怎样劝退员工,也是令很多管理者头痛的问题。还是那句话,劝退一定不要秋后算账,要把沟通放在平时。
劝退一个人,你一定要给出一段时间的试用期,也就是我们说的缓冲期。一方面,表达出“我是愿意帮助你的,我也给你机会”的意思。同时,你也要给对方制定一个目标,一个月之内,他要解决和改进他的一些工作问题。因为人都是有状态的,你需要给他一段时间。另一方面,也要让员工有所准备,可以在外面寻找一些相关的机会,而不至于失业。
注意,这里我想表达的是,**任何人都应该有可以纠正错误的机会,公司应该给员工这样的机会,员工也应该给公司同样的机会**。
当然,在分手那天到来的时候,你可以跟员工一起看一下,他的工作是什么,他的职责是什么,但是他的成绩又是什么?你要找的是无可辩驳的证据。然后跟他说明,因为这些原因,我希望我们能够和平地分手。
最好的方式是给员工一个面子让他把你开掉比如找外面的猎头把员工挖走。亚马逊经常这么做。亚马逊还有主动离职奖金第二年离职给4000美金第三年给6000美金……国内公司则简单粗暴一些。
在劝退的时候你可以请他吃一顿饭或者送他一个纪念品。这个纪念品可以是他在你这儿工作过程中做得最好的一件事儿。比如我会把这件事儿印成一件T恤送给他。事儿是事儿人是人。把工作和私交分开表明这并不代表我个人不愿意接受你只是我有我的职责我是公司的一名管理者职位在身需要负责。但是像情人分手一样分开后我们还是好朋友。
# 跟客户沟通
在跟客户沟通这部分,我主要分享三方面的内容:吸引客户的兴趣、帮客户发现问题和管理客户的期望。
## 吸引客户的兴趣
在前面的《沟通方式及技巧》一文中,我分享了一个跟客户沟通的小技巧——初次和客户见面时要懂得吸引对方的兴趣。想做到这点,其实并不难,但它的前提条件是在见客户之前必须要做足功课,确保你自己了解客户的关注点,以及当下的痛点。然后在交谈的过程中,可以有目的性地在这些方面展开话题,突出一下自己在相关领域的优势和资源。一般情况下,这么做都是能很快引起客户兴趣的。
举个例子里我当天见的是某个银行的副行长周围的人都穿着衬衫和西裤很正式而我的着装却有些随意。估计要不是别人介绍的他一眼都不想看我几句话就能把我打发了。开始的几个问题也着实让我有些狼狈。问我你们公司规模多大有多少人有什么案例……我如实回答后只看见他满脸不屑的样子……但我后来却用了不到20分钟的时间就成功吸引了他的兴趣。
见他之前我做足了功课了解金融业下半年整体趋势都很糟糕银行贷款都办不了国家货币在紧缩还有P2P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儿。于是我就跟他说了一下形势和相关的解决方案然后就明显地感觉到他开始感兴趣了因为我谈的都是一般人不知道的原谅我在这里不写这些了因为这是我现在创业的商业机密。于是我再加油添醋说我这边可以接触的资源日流水好几亿……还没等我说完他就开始对我这个人以及我的谈话内容充满了兴趣。
也就是说做足功课了解客户的痛点或是KPI是与客户沟通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不仅可以引起对方的兴趣还能决定见面时沟通的内容。兵法有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 帮客户发现问题
有了“兴趣”这块开门砖以后,接下来谈什么、怎样谈就要容易多了。这个时候,我们可能就要进入到问题的实质,深入交流了。这里有以下几个关键点需要你把握。
<li>
**结合客户的痛点,了解客户做过的尝试**。在这里我们一定要明白,客户的痛点其实就是我们的发力点,也就是我们的价值点。所以,我们一定要弄清楚客户的痛点是什么,以及针对这个痛点,客户曾经做过哪些尝试。
这样不仅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入和全面地了解客户痛点,而且有助于我们在思考解决方案的时候绕开很多用户曾经踩过的雷。或者,我们也可以从这些已经做过的尝试中获得一些启发和帮助,因为很多时候尝试失败,并不一定意味着方法是错的,很有可能是技巧、能力或者资源配置出了问题。
</li>
<li>
**深入细节,了解细节才会有更准确的信息**。前面文章中提到了倾听的重要性,在与客户进行沟通的时候,倾听也尤为重要。因为你只有深入了解细节,才能掌握更准确的信息,从而给出更能帮助客户解决问题的方案。但是在与客户沟通的过程中,你有时会发现客户自己描述不清楚细节,或者说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这时,你可以考虑让客户举个例子,说给你听。从这个例子中,你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因为它将很多模糊不清的东西具象、形象化了。你可以把你的理解说给客户听,跟他确认你的理解是否准确,然后逐渐磨合,最终达成共识。这个更为准确的信息是你后面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li>
<li>
**小心X/Y问题找到X问题**。在《沟通技术》一文中我提到过X/Y问题。很多时候客户跟你提的都是Y问题比如我们要做分布式架构我们要做大中台我们要做线下线上融合等等。每次面对这些问题我都要反问你为什么要做分布式架构为了大规模营销为了稳定性还是为了加快开发速度做大中台你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打通各个业务线,为了快速开发,还是为了技术输出?等等。
要解的真实问题才是X问题手段都是Y问题。只有你真正了解了X问题才能真正明白问题背后的出发点。而当你了解了X问题后你就要到源头来质疑或是改良他的Y问题甚至提出Z方案。这时你会发现你的客户开始跟着你的思路走了。这里有个要点是**一定要分析客户问题背后的本质原因,从根本上帮助客户解决问题**。
</li>
很多时候客户的问题只是表面的问题你要深入下去才能找到最本质最根本的root-cause这和我们定位Bug的道理是一样的。只有找到根本原因你才能对症下药标本兼治。所以我现在也有了所谓的“一针见血”的沟通能力。
## 管理客户的期望
在帮助客户发现问题之后,我们就要来解决问题了。这个时候,帮助客户设立合理的目标就显得尤其重要了。一般来说,很多公司的销售都会把客户的期望搞得很高很高(因为要成单),经常性地用最少的时间,最低的价格,做最多的事,基本上来说这相当于把开发团队卖掉了。不要以为只有销售会这样,我们的很多管理者也是一样的,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拼命地透支自己的团队,等成绩拿到以后,跳槽到别的公司。
其实,我们是可能做到既让客户满意,又不会作茧自缚的,有以下几个手段可以使用。
<li>
要至少给出三套方案来让客户选择。一个是低成本的玩法,一个是高成本的玩法,一个是性价比比较高的玩法,这其中的取舍是我们可以去引导客户的。
</li>
<li>
另外,我们需要找一些相关的案例和参照物来对比我们给的上述方案,这样可以让客户有一个更为清醒的判断和认识。以此来教育客户不同的方案代表着不同的期望和不同的结果。
</li>
然后跟客户进行讨论,该怎样优化和完善方案中的目标,最终达成双方都认可和接受的目标。这里一定要注意,只有经过了取舍,明确了哪些做哪些不做,我们达成共识的目标才会是明确的,有针对性的,而且是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的。
当然有的时候客户可能会执意要求实现一些不切实际的方案。比如有时客户可能会将项目时间压得太紧这样你无法保证按质完成所有任务。除了需求分析、设计和开发外一个完整的软件工程也要保证质量至少必须包含测试至少要有手动的集成测试考虑可维护性的话还要包括自动的单元测试和bug修复的部分而这两个部分加起来的时间通常比开发本身的时间还要多。
如果项目时间压得太紧,只有两条路可以选。第一,保证质量,但减少一些功能或其他要求,如去掉一些对还未调研清楚的第三方库的依赖;第二,保证主要功能完成,但不完全保证质量。
这时,我们可以和客户一起分析,哪种选择更为合理、可行,将选择权交给客户。这里记住,**永远不要跟客户说不,要有条件地说是,告诉客户不同的期望要有不同的付出和不同的成本。不要帮客户做决定,而是给客户提供尽可能多的选项,让客户来做决定**。
有的时候,客户对交付时间和完成的功能会有过高的预期。这时我们要和客户商谈,降低这个预期,但同时尽量给予一些其他的补偿。比如,这个事臣妾做不到啊,要不你多给我一些时间,我少收你点费用?或是,你这个太复杂了,太重了,要做我先做个简单版的,这样可以以低成本来看看客户的反应,然后根据客户的反应再看下一步怎么做,等等。我们不要拒绝,要疏导。
如果客户不愿意放弃他的高目标那么我们就争取一些补偿或是交换。一般来说只要是合理的人总是通情达理的一般来说都会满足你的。比如我们可以跟业务部门讨论我做完这一版后你要给我1个月的时间重构一下我的代码请给我们这些时间。
**讨价还价是这个世界能运转的原因之一,要学会使用**
总结下来,在与客户沟通预期时,我通常会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 **一定要给客户选择权,永远不要说不,要有条件地说是**。
- **降低期望的同时给予其他的补偿**。
- **提高期望的同时附加更多的条件**。
- **对于比较大的期望要分步骤达到客户的期望**。
- **不要帮客户做决定,而是给客户提供尽可能多的选项,然后引导客户做决定**。
# 跟老板沟通
## 了解你的老板
在跟客户沟通中,我强调了了解客户及其痛点的重要性,这是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同样,想跟老板进行良好的沟通,了解你的老板也很重要。首先,你需要了解老板的做事风格。比如,有的老板是事无巨细的,有的老板是大刀阔斧的,有的老板是威风管理,而有的老板则是老好人,等等。
其次你还要了解老板的目标和KPI是什么。最后要知道老板的老板是谁他的风格是什么他的目标和KPI是什么因为你老板的目标和KPI是你老板的老板给的。所以你了解老板的老板才更能了解你的老板从而做更正确的事儿。
想了解你的老板,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察其言观其行,因此 “倾听”就显得尤其重要了。老板总是喜欢教育下属,总是喜欢发表高谈阔论的,所以,倾听老板是件不难的事,但是,这也是一件很难的事!因为老板职位在身,所以,有很多事老板是不会对下属说的,尤其是很多负面或是有压力的事。他不能表现得很懦弱,否则就没人听他的了。老板从来都是孤独和孤单的,牙被打掉了往肚子里咽。**所以,倾听老板会有一些出乎你的意料的发现,你要能了解老板背后的苦衷,那些才是最重要的**。
## 赢得老板的信任
你要赢得老板的信任,就要知道老板也是要有成绩的,他们只会关心那些能为他带来成绩的员工。所以,你要成为工作当中的骨干人员,能把自己的事搞定,能把别人搞不定的事搞定。这样老板才会依赖你,你才可能有更好的“议价能力”。不然,就算你对老板的马屁拍好了,你也不会真正和老板有平等的话语权,你也只不过是老板的跟班罢了。
当你有了能力后,老板才会给你机会,你有了能力又有机会,你就会有更多的机会。这些机会能让你有更多的经验来提升自己的能力,于是形成一个正循环,你的老板会越来越信任你,你才能获得真正和老板平等的权利。
## 管理老板的期望
就算你很牛,老板很信任你,你还是要学习管理老板的期望。在每次和老板交流的时候,你都要确认老板的期望是什么,如果跟你的想法有所偏差,一定要及时反馈和讨论。因为每个人的特长和优势不同,老板希望你做的,未必是你擅长或者乐于做的。有什么想法一定要诚实地说出来,以免被安排了不喜欢的工作,自己越干越不开心,越干越没热情。这就很麻烦了。
这和管理客户的期很相似,不要帮老板做决定,给老板几种方案,并引导他做决定。不要说不,要有条件地说是,在拒绝的同时给予补偿。如果反抗不了了,就争取其它的利益……
你要明白,老板如果没人了,他将一事无成,所以,他一般都会是通情达理的。只要你注意表达的方式和方法,摆事实讲道理,态度上没问题;只要你从事情的不同角度展开,权衡一下利弊,并使用共情和高维这样的沟通方式,让老板能站在你的立场将这些问题想清楚,你一定能够争取得到你想要的。
## 非暴力“怼”老板
沉默是金是我今天给出的最后一个方法。它应该在什么时候用呢我来介绍一下。在工作中跟老板有意见分歧是在所难免的。但有一些时候你明明觉得自己给老板提供了一个你认为从各个维度来讲都很不错的方案但老板还是说这不行两个月时间太长最多给你一个半月时间。这个时候最好的方法不是怒气冲冠也不是直接Say No而是保持沉默不说话闷着。
相信我,只要你沉默下来,你的老板就会沉不住气的,气氛的尴尬不是他想要的,他只是希望你能听他的。所以,一般来说,老板马上就会打破沉默,对你开始各种“忽悠”,如果你依然不说话,你的老板就会开始妥协,换各种思路来说服你,然后你就可以顺着老板的话,跟老板谈条件了。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谈判技巧。
比如,老板感到不安后,他一定会安慰你,也会给你开条件:这样吧,你努力把它弄完,年底给你涨工资。你不要立马答应下来,要表现出极不情愿,告诉老板这违背了客观发展规律。老板会再次利诱你。
这时,你再表态,带着弟兄们拼一拼,争取一半月内搞定,但就这一次,下不为例。你是可以原谅老板“混蛋”一次的,给他一次机会。但你要让他感觉到欠你和你的团队人情,欠人情是最恐怖的事儿了。这样,他下次再做类似事情的时候,自己都会不好意思。
# 小结
好了,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今天的内容好丰富,包含跟员工沟通、跟客户沟通以及跟老板沟通三大部分,将前几篇文章中介绍的沟通方法和技巧用了个遍。相信你一定有挺多的体会和感悟。
其实不管对方是员工、客户,还是老板,甚至是自己的家人朋友,与人沟通的关键,都是要好好说话,静心聆听,能够尊重对方的想法和情绪,更能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只要你心中时刻想着共情、共赢,你的沟通一定会顺畅和高效很多。《高效沟通》系列今天更新结束,希望这些内容能给你一些帮助和启发。
下面是《高效沟通》系列文章的目录。
- [Talk和Code同等重要](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28550)
- [沟通阻碍和应对方法](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32619)
- [沟通方式及技巧](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32796)
- [沟通技术](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32902)
- [好老板要善于提问](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33112)
- [好好说话的艺术](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