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ror of
https://github.com/cheetahlou/CategoryResourceRepost.git
synced 2025-10-21 01:13:45 +08:00
mod
This commit is contained in:
91
极客时间专栏/手把手教你玩音乐/特别加餐/用户故事1|不止学会了库乐队,还拓展了舒适边界.md
Normal file
91
极客时间专栏/手把手教你玩音乐/特别加餐/用户故事1|不止学会了库乐队,还拓展了舒适边界.md
Normal file
@@ -0,0 +1,91 @@
|
||||
<audio id="audio" title="用户故事1|不止学会了库乐队,还拓展了舒适边界" controls="" preload="none"><source id="mp3"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audio/9e/10/9e7738e169088ba93e5540c6467b4a10.mp3"></audio>
|
||||
|
||||
你好,我是小昭,测试工程师一枚,现居河北,工作5年了。非常荣幸能有一个机会跟你分享学习《手把手教你玩音乐》这个专栏的心得。
|
||||
|
||||
# 没有乐感的我,为什么要来学音乐?
|
||||
|
||||
我其实是一个没有什么艺术细胞的人,小的时候参加合唱团,经常会被音乐老师单独拎出来说教。老师会语重心长地告诉我,**我没有乐感,五音不全,不适合唱歌**。
|
||||
|
||||
舞蹈方面嘛,凭借着还可以的柔韧性学了两年舞蹈,但最终也因课业繁重而放弃。
|
||||
|
||||
总之,我和“艺术”好像没有缘分,而之后的职业道路也离艺术越来越远。所以**我无比羡慕那些会唱会跳会画画的人,羡慕他们有艺术细胞,可以享受聚光灯下的舞台,还有别人关注的目光**。不过我也清楚地知道,我永远也不会成为这类人。
|
||||
|
||||
即便如此,我还是很喜欢音乐,喜欢听各种各样的音乐:
|
||||
|
||||
- 早上醒来,我会打开虾米或网易云的日推,在歌声中逐渐清醒;
|
||||
- 开心的时候,我就找各种自己没听过的歌曲来听,扩充自己的音乐曲库;
|
||||
- 不开心的时候,我就找五月天或者收藏很久的歌来听,让音乐来治愈我的心灵。
|
||||
|
||||
我不仅喜欢听歌,也喜欢唱。基本上每个月都会和朋友去唱K,无论是KTV,还是商场里的唱吧,都是属于我的音乐小天地。我经常唱五月天的歌,当然,我唱得并不怎么样。但是我的朋友们看我这么喜欢音乐,喜欢五月天,就鼓励我说:“你唱得好好听呀!”
|
||||
|
||||
是的,我是五月天的粉丝。在疫情之前,我尽自己的能力去看了好几场演唱会。**真正去过现场后,我更能深切地体会到音乐的力量,那种心中有热情、有激情的治愈力量**。
|
||||
|
||||
总的来说,不管是平时开心或者不开心,音乐给我的平淡生活增添了很多有趣的东西。不过我却从没想过要去学音乐,因为音乐老师对我说的那句话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让我不敢去尝试。
|
||||
|
||||
所以,**从小就被老师说没有音乐细胞的我,嗓音不好听的我,看不懂五线谱的我,对于乐理知识一窍不通的我,真的能进行音乐创作吗?**
|
||||
|
||||
>
|
||||
“你会喜欢听歌,会和朋友去唱卡拉 OK,会去看自己喜欢的歌手的演唱会。音乐陪伴你走过了生活的顺境与低谷,在开心或者悲伤的时候寄托心情,会让你觉得世界很美好。我想,一个如此热爱音乐的人,是不满足仅仅做一个音乐世界外的聆听者的,你会想尝试着走进入音乐创作的世界。”
|
||||
|
||||
|
||||
>
|
||||
“不过假如你也曾产生过类似念头的话,我现在要告诉你一件事:音乐创作的门槛并不高。相反,只要你喜欢音乐,把音乐当成朋友一样,先和它玩儿起来,那么,你的一只脚就迈进音乐创作的大门了。”
|
||||
|
||||
|
||||
邓柯老师在开篇词中讲的这两段话,一下子就触动了我。这两段话简直就是我的真实写照啊!
|
||||
|
||||
而且,我平时除了听歌外,也喜欢看《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乐队的夏天》这些音乐类综艺。所以看到专栏的作者是邓柯老师之后,**有一种“哇,这个老师我知道!”的亲切感**。
|
||||
|
||||
所以,老师在开篇词的介绍,再加上我对老师的这份“亲切感”,我就想着给自己一个机会,入手了这门课。学到现在,我可以肯定地说:入手不亏。
|
||||
|
||||
# 我是怎么学这个专栏的?
|
||||
|
||||
《手把手教你玩音乐》这个专栏,每节课都有音频、视频和文字。**视频由邓柯老师亲自出镜,详细讲解库乐队的每个组件和各种玩法。音频则是邓柯老师录制的对每节课内容的介绍。文字稿比较综合,涵盖了视频和音频中的核心内容**。
|
||||
|
||||
我在极客时间买了十几门课程,不算少了。这些课程要么是音频+文字,要么是视频+文字。但这次是音频+视频+文字的交付方式,我觉得在形式和内容上也是一种创新。**也恰恰是这种综合的形式,大大方便了我对这门课的学习**。
|
||||
|
||||
一般情况下,我会在课程更新当天就学完。**具体的方式是电脑+iPhone一起学习**。我会先在电脑端听音频,这样就会大概了解整节课的核心内容;接着我就会去看视频;与此同时,我也会用手机打开库乐队,跟着邓老师的视频演示进行同步操作。
|
||||
|
||||
对于我这种音乐小白来说,刚开始的学习的确是有一点困难的。我记得第一节课,邓柯老师带着我们先熟悉了库乐队界面,然后再带着我们制作一段手机铃声。在听邓老师讲解的中途,我把视频暂停了很多次,用了一个小时才把这段十几分钟的视频完整看完。
|
||||
|
||||
因为我一边努力记着老师在视频里讲的内容,一边手忙脚乱地在自己手机上的库乐队里点来点去。说实话,刚开始我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能不能把手机铃声做出来,但**库乐队仿佛有一种魔力,一旦打开上手之后就停不下来了,我在不停地摸索着、尝试着**。
|
||||
|
||||
开心的是,最后跟着邓柯老师的步骤,我终于做出来了第一首属于自己的手机铃声。那一刻,那种开心和兴奋我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我也迫不及待地把那15秒的铃声分享给了朋友们。
|
||||
|
||||
不仅是老师的课程能让我有所收获,偶尔翻翻已经学习过的章节,**在评论区里也能学到很多知识**。虽然我这个音乐小白对比较专业的乐理知识并不太懂,但是这种**和别人一起交流,并参与到音乐创作中的快乐,我很享受**。
|
||||
|
||||
在跟着老师操作的时候,还有个有趣的小插曲。可能是版本不一致的问题,我的iPad上面的库乐队、iPhone上的库乐队,都跟老师的演示界面不一样。没办法,就只能瞎点,看能不能找出来步骤里的功能。不过,就这样一边模仿老师的操作,一边瞎点,竟然还真的成功了。
|
||||
|
||||
这大概是我第一次体会到邓老师所说的“创作的快乐”。我想,这也是邓老师每节课都会强调的一点,**一定要自己多摸索,多尝试。再音乐小白的人,听多了音乐也一定有属于自己的小灵感,因为音乐没有标准化的模版**。
|
||||
|
||||
# 不只学会了App,还拓展了舒适边界
|
||||
|
||||
作为一枚音乐小白,这个专栏**打开了我音乐世界的大门,并且带我克服了对学习陌生事物的恐惧**。我觉得这是我学这个专栏最大的收获了。
|
||||
|
||||
邓柯老师每节课的视频都录制得很详细,只要慢慢来,跟着操作,就能模仿出一样的片段。但是**模仿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所以每节课邓柯老师都在强调创新,强调要自己多摸索。
|
||||
|
||||
就像吉他和贝斯那节课,在老师的鼓励下,我自己用鼓手Jasper+芬达经典低音+根源摇滚做了一个片段。我自己觉得很好听,但是也不知道这个片段属于哪种风格。于是就把自己的制作心得分享在了留言区,没想到留言后,**老师竟然回复我说:“这是专属于你自己的风格。”**
|
||||
|
||||
也许多年后,我补习了乐理知识再来看自己创作的这个小片段,会觉得有很多毛病,但是此时的鼓励,对于刚入门的小白来说已胜过一切。
|
||||
|
||||
另一个收获来自于我的朋友们。最近我只要模仿或者创作出一个音乐片段,就迫不及待地分享给他们。
|
||||
|
||||
- 有的朋友让我也给她做一个手机铃声,并且还会提出需求,说明她想要一个什么感觉的铃声;
|
||||
- 有的朋友接受了我的安利,自己也开始用库乐队玩音乐;
|
||||
- 有的朋友不停给我打气,祝我早日进军音乐圈……
|
||||
|
||||
包括这次《极客时间》的编辑联系我,让我写用户故事。这也是我未曾有过的经历。
|
||||
|
||||
这些因“学习库乐队”而引发出来的事情,都让我**不断扩展自己的舒适边界,拥有更丰富的人生体验**。
|
||||
|
||||
# 总结
|
||||
|
||||
目前我学习到第6节和弦条与弹唱。在我的库乐队App里也已经有十几首音乐片段了:我的第一首手机铃声、第一首弦乐片段、第一首吉他片段、第一首纯鼓声……
|
||||
|
||||
库乐队这个曾被我因为内存不足而删掉的APP,不但重新回归,而且在我心里占据了很大一个位置。所以,**很多东西我们觉得“没有用”,也可能只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来使用它**。
|
||||
|
||||
很期待老师后面的课程,也希望自己学完整个专栏后,能做出人生的第一首歌。不,我相信一定可以。
|
||||
|
||||
我知道任何事做起来都不会容易,但是,多年的恐惧我都能克服了,那还有什么好害怕呢?努力就够了。
|
||||
|
||||
以上就是我想要分享的内容,不知道你学习这个专栏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有没有什么独特的学习方法和心路历程呢?欢迎你写在留言区,我们一起分享,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
79
极客时间专栏/手把手教你玩音乐/特别加餐/用户故事2|在库乐队中,你就是最好的架构师.md
Normal file
79
极客时间专栏/手把手教你玩音乐/特别加餐/用户故事2|在库乐队中,你就是最好的架构师.md
Normal file
@@ -0,0 +1,79 @@
|
||||
<audio id="audio" title="用户故事2|在库乐队中,你就是最好的架构师" controls="" preload="none"><source id="mp3"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audio/0a/9c/0a8ee4faf79b59a53136d4e79019099c.mp3"></audio>
|
||||
|
||||
你好,我是王秀文,一名后端架构师,戏称自己是摇滚码农。感谢编辑的邀请,我来唠叨唠叨我关于音乐的一些理解,以及学习库乐队的一些思考和想法。
|
||||
|
||||
可能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玩音乐的都有一头长发,写代码的都穿格子衬衫。事实上,专心写Bug的码农,也有对美的追求。
|
||||
|
||||
我们会抢鞋,会想玩音乐,会去野长城探险。你看,我们码农的精神世界也很丰富,是不是?当然了,我们还有降噪耳机,有风格各异的机械键盘,还有精致的摆件、机械风的收音机。你看,我们码农的桌面,也从来不缺摇滚范儿。
|
||||
|
||||
## 玩音乐,可能你并不需要会一门乐器
|
||||
|
||||
很小的时候,偶然一次从收音机里听到了电吉他的声音,就被它圆润的音色吸引了。于是我向父母再三保证,买了吉他之后一定学,绝不浪费。就这样,我得到了人生中第一把红棉吉他。
|
||||
|
||||
没有老师教,自己也不懂乐理,只是跟着一盘DVD里面的示范教学,再加上自己瞎琢磨,最后竟然也用一把民谣吉他,学会了第一首古典吉他曲。
|
||||
|
||||
我也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一有时间就拿着吉他练习。手指上的茧子长了又消失,消失了长。慢慢地,我也学会了第一把位的咪型指法,认识了和弦。后来又有了吉他老师,照着C、F、G、Am的指法图,右手弹53231323,我就可以弹唱一些简单的曲目了。不过,之后因为学业繁重,加上学乐器确实花费时间和精力,直到读了大学才又捡起来一些,这是后话了。
|
||||
|
||||
但是,小时候培养的这种对音乐的感觉,以及学习音乐的记忆,仍然很深刻。而现在有了库乐队App,以往复杂难按的和弦,现在只要配上适当的节奏型,然后轻点几下,就能制作出一段不错的音乐片段。这是我初学库乐队时就非常欣喜的一点。我不需要会乐器,就可以通过库乐队来用不同的乐器去制作音乐片段。
|
||||
|
||||
哪怕身旁没有鼓手,没有贝斯和伴奏吉他,但是用库乐队简单录制几个小节,自己就可以抱起吉他玩一段即兴了。
|
||||
|
||||
如果还不尽兴,通过一个USB转换器,甚至可以给手机接上MIDI键盘,用手机里的库乐队来制作音乐,这样制作音乐片段又会方便许多。
|
||||
|
||||
如果不追求手感,也不追求配重,那么25键的MIDI键盘甚至都可以装在自己的电脑包里。这就是玩库乐队的便捷之处,身边没有乐器也没关系,因为库乐队支持键盘、合成器。而且MacBook上,库乐队用普通的键盘也能弹奏。
|
||||
|
||||
坦白说,我刚开始接触库乐队的时候,觉得很简单了,就是在屏幕上点按几下,让不同的乐器发出声音,录制下来就行。但是跟着邓老师深入学习了几节课,才发现了很多在库乐队里微操作,很多按钮也是之前玩的时候从来没有注意到的。
|
||||
|
||||
这就让我想到了 Redis 的 string 类型,虽然天天用,但是在什么情况下占用多少空间,很多人就说不出来了。因为不知道细节,就很难准确地预估容量,那么架构也就是空谈了。
|
||||
|
||||
不过,库乐队也是有自己的局限性的。著名萨克斯管演奏家凯丽·金在一次采访中说曾经说:“萨克斯比其他乐器的优势就在于它直接用人的呼吸发声。”这也就是说好的音乐不光要有节奏,还有很多细节,这就是库乐队的局限了,内置的功能总是有限的,自动弹奏的节奏型也就那几个。
|
||||
|
||||
不过这种局限性,库乐队完全也可以通过连接外接设备,把劣势转变为优势。因为连上外接设备,比如键盘,那就可以自己弹奏,就会产生更神奇的效果。这也是我购买邓老师课程的原因。
|
||||
|
||||
我在目录上看到邓老师会在第三模块专门讲外接设备,包括话筒、键盘、声卡等,这也是我最期待的几节课,我想只有把这些设备都用上,就真的会有邓老师所说的“一个人就是一个乐队”的效果了。
|
||||
|
||||
但是在我看来,随时随地拿起手机玩音乐才是库乐队的最大优势。漫长的通勤,编译部署的空当,不妨打开库乐队,给自己放个小假。
|
||||
|
||||
## 在库乐队中,你就是最好的架构师
|
||||
|
||||
我的工作是架构师,所以我在理解音乐的时候,会把音乐和我的工作进行类比,这样一来,感觉音乐和工作都更有意思了。
|
||||
|
||||
“指挥家从来自己都不演奏任何乐器,但指挥家用他的影响力使所有的乐师更加出色。”
|
||||
|
||||
如果说一个项目需要一个好的架构师,那么一首好听的曲子就需要一个“独裁”的指挥家。编辑库乐队的音轨,就是细致地调整每个乐器的细节,让它们搭配起来,互相协作。可能简单调整一下音量的比例,效果就能好上许多。
|
||||
|
||||
如果把音乐和编程做对比,那么鼓就是 Spring Boot,因为它可以把一个个小节串联起来,从而支撑起整个乐句。所以我自己做一个音乐片段,总是习惯先添加一个鼓的音轨。
|
||||
|
||||
我还很喜欢使用贝斯来制作音乐片段。贝斯弹奏的是低声部,它既是节奏乐器,又是乐音乐器,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让吉他显得不那么飘,所以我在选定好节奏之后,就会用贝斯铺个底。在我看来,贝斯应该算运维吧,干好了没人关注,但是出点乱子就净背锅。
|
||||
|
||||
我在学习乐谱时也是如此。乐谱就是:“README.md”
|
||||
|
||||
五线谱高音谱表的下加一线代表钢琴的C3,不管线还是间,同等看待,从下往上,都是钢琴的白键,一一对应。谱号的起笔刚好是G。线或间的音符加上升降号,就是黑键。一个音符可以二分、四分、八分,为了区别它们,四分音符加一个尾巴,八分再加一个尾巴,以此类推,简谱则是用数字代表音符,音符下面划短横线,一个横线与五线谱的一个尾巴含义相同。
|
||||
|
||||
其实,类比多级索引,或者段地址和偏移地址,除了高音谱号,还有低音谱号、中音谱号。你看,有了偏移量,乐谱就能优雅地呈现了。
|
||||
|
||||
所以在我看来,相比简谱,五线谱是二维空间立体的表达。吉他谱就更简单了,用六根线分别代表吉他的六根弦,就是六线谱。开源的软件有很多参数可以定制,但启动可能只需要 java -jar 或者 npm start,所以我们学习乐谱也不必一下子了解所有的标记。
|
||||
|
||||
可能你还听过12小节布鲁斯,一个小乐队的几个乐手,约定好用什么和弦进行,几个小节一次 for loop 循环就可以各自发挥了。一个乐手可以弹默认的和弦,也可以对这个和弦做变化,这就是继承和重载。和弦套路,也就是设计模式。
|
||||
|
||||
当我这样来理解的时候,就发现我就更关注制作音乐片段背后的逻辑,而不仅仅是跟着老师一步步操作。
|
||||
|
||||
## 聆听音乐,可以尝试理解音乐
|
||||
|
||||
对于从事编程的我来说,工作占据了我大量的时间。所以平时的我就非常喜欢听音乐,听音乐的时候会感觉自己已经进入了另一个时空,能让自己更专注地搬砖。
|
||||
|
||||
不过我对音乐的爱好不止于此,我还想去鉴赏音乐。这就需要学习更多与音乐相关的乐理知识和背景知识。但我也知道,像音乐的节拍、调式,还有和弦的进行,等等,这些音乐基础知识需要花很长时间的慢慢积累才行,不能一蹴而就。
|
||||
|
||||
那我们是不是就没办法鉴赏了呢?也不尽然。比如说很多音乐风格来源于教堂音乐,那么了解一些文化背景,很有助于我了解它,欣赏它。说鉴赏可能有点过于专业,那不如先尝试理解音乐,欣赏音乐。
|
||||
|
||||
所以一方面,我在听歌的时候就会有意识地去搜集资料,去了解音乐背后的文化背景或有趣故事。我喜欢的音乐类型并不唯一,浪漫的皇后乐队,霸气的蝎子乐队,还有老鹰乐队,我都喜欢听。喜欢的音乐人也有很多,坐在椅子上弹吉他的“大胖熊” B. B. King,雷鬼谢天笑,二手玫瑰,还有许巍,第一吉他手李延亮。了解这些音乐人以及他们作品的相关背景,更能让我理解音乐其中的内涵。
|
||||
|
||||
另一方面,我也喜欢看一些音乐类的电影,像《八月迷情》《指挥家》《心灵奇旅》。在看这些电影的时候,音乐与故事相辅相成,共生共荣,这对我理解其中的音乐片段也十分有裨益。
|
||||
|
||||
所以对于邓老师的这个课程,我非常喜欢的一点就是老师不仅会在视频中讲解具体操作,同时也会最后有一个“邓老师说”的部分。这个部分的内容,老师会把视频中的操作演示部分进行提炼和升华,同时还会补充很多背景知识,这都让我更好地消化吸收音乐。
|
||||
|
||||
我是一个无缘985,无缘 BAT 的老码农,工作和生活也不总是一帆风顺,不过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遇到了什么难题,音乐总能给我力量。
|
||||
|
||||
不知道你是否和我一样从音乐中获取了极大的能量,但是我相信,当你开始学习这个专栏,你一定会发现生活有了不一样的色调。
|
||||
|
||||
我的分享就是这些了,我也很想知道,你学习这个专栏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有没有什么独特的收获或者是心路历程呢?欢迎你写在留言区,我们一起分享,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
107
极客时间专栏/手把手教你玩音乐/特别加餐/知识拓展1|十九个乐理名词解释,让你把音乐玩得更开心.md
Normal file
107
极客时间专栏/手把手教你玩音乐/特别加餐/知识拓展1|十九个乐理名词解释,让你把音乐玩得更开心.md
Normal file
@@ -0,0 +1,107 @@
|
||||
<audio id="audio" title="知识拓展1|十九个乐理名词解释,让你把音乐玩得更开心" controls="" preload="none"><source id="mp3"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audio/3c/db/3cc5a03b96d6c2f48077b8a625249bdb.mp3"></audio>
|
||||
|
||||
你好,我是邓柯,欢迎你来和我一起玩音乐。
|
||||
|
||||
我们的课程进度已经过半了,很多同学通过各种途径和我分享了他们的库乐队作品,还有参与创作音乐的那种喜悦。我很高兴!
|
||||
|
||||
不过,同时我也收到了不少提问,问题比较集中的是希望我能再展开讲讲课程中提到的一些音乐术语和乐理知识点。另外,还有同学希望我能讲一讲用库乐队制作音乐片段背后的一些逻辑、思路,甚至是方法。那借着春节假期,我正好回答一些你的问题,补充一些知识点,让咱们的课上得更有滋味儿一些。
|
||||
|
||||
今天这节课我会集中解释一些课程里提到的乐理名词,这些名词有些是很好理解的知识点,有些就是需要你长期学习的技能了。不过即使掌握不了它们,其实也不会影响到你对库乐队的操作(我在设计课程时已经考虑到了这些因素)。有些知识或许你之前已经知道一些,但如果你看看我对这个名词的解释和理解,或许会对你有新的启发。
|
||||
|
||||
关于一些开放性问题,如怎样编配和弦?怎样制作节奏?怎样掌握各种音乐风格?这类问题我没法直接回答你,因为涉及到的知识太多了,但我会尝试着给你一些解决方法和学习路径。
|
||||
|
||||
那么我们现在开始吧。
|
||||
|
||||
## 名词解释一:过门
|
||||
|
||||
过门通常指两个段落之间的连接处,比如一首歌里的主歌段(叙述的段落)和副歌段(抒情的段落)之间的连接。这个连接非常重要,它起到了承前启后、推进情绪的作用,所以也非常考验创作者的想象力和制作水准。
|
||||
|
||||
如果是针对鼓的讨论,“过门”通常描述的是鼓花,也就是一个乐句(通常是4小节)行进到最后,即将与下一段落连接时,打出的有变化的部分。你看库乐队的“智能鼓手”里,专门有一个针对过门,也就是鼓花,变化程度的控制条。这就非常考验鼓手的技术和想象力。如果做得好的话,过门会是整个歌曲里非常好听的部分。
|
||||
|
||||
## 名词解释二:音域
|
||||
|
||||
声音的频率(Frequency)决定了音高(Pitch),频率越高,音高就越高。所以音域其实就是一个人,或者一件乐器、一段音乐中,最高音与最低音之间的距离。
|
||||
|
||||
不同乐器能发出的音域是不一样的,比如同样都是键盘乐器,钢琴的音域就比手风琴宽。同样都是弦乐器,吉他的音域就比贝斯高(当然,贝斯也可以演奏很高的音,但音的质量就远比吉他差了)。
|
||||
|
||||
人的音域也有差别。比如男生的音域通常会比女生低一些。同性别的人,音域也会有不同。通过科学的发声训练可以拓宽人的音域。
|
||||
|
||||
## 名词解释三:琶音
|
||||
|
||||
琶音(Arpeggio)指的是一串和弦音有规律地从低到高或者从高到低演奏出来。琶音的形式有很多种,例如C和弦,由C、E、G三个音组成,那么我们就可以生成C2、E2、G2、C3、E3、C3、G2、E2、C2的琶音,也可以生成C2、E2、G2、E2、G2、C3、G2、C3、E3这样的琶音,重点在于这种变化的规律性。
|
||||
|
||||
琶音在很多时候用于伴奏声部(比如钢琴的左手部分)。此外,吉他演奏的分解和弦也可以理解成某种琶音。
|
||||
|
||||
## 名词解释四:运弓
|
||||
|
||||
弦乐器,比如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要用琴弓演奏的,而且琴弓演奏技法的差别会直接影响声音的形态,有连弓、分弓、跳弓、顿弓等各种运弓方式。
|
||||
|
||||
## 名词解释五:视唱练耳
|
||||
|
||||
指的是能够准确演唱乐谱和听辨旋律的能力,可以理解成对于音高、节奏等音乐信息的阅读及处理能力。视唱练耳是音乐能力中的核心,与乐理并称“音乐基础”。如果类比成语言的话,视唱练耳相当于语言的“听说读写”,而乐理相当于某种程度上的“语法”。
|
||||
|
||||
## 名词解释六:宫商角徵羽
|
||||
|
||||
指的是构成中国传统五声调式的五个音,相当于西方音乐中的 12356(Do Re Mi Sol La)。
|
||||
|
||||
## 名词解释七:品丝
|
||||
|
||||
吉他、尤克里里这类弦乐器是有品丝的,每一个品丝相当于是一个半音,而按在这个品格里,即便按弦的位置稍有变化,音高也是相同的。
|
||||
|
||||
但反过来,对于小提琴、大提琴这类没有品丝的乐器,如果你按弦的位置稍微出现一点点变化,音高就会出现变化,从而拉出所谓的“钢琴缝”里的声音。这也是提琴乐器入门非常难的原因之一。
|
||||
|
||||
很多中国传统乐器也有品,比如琵琶(但不是品丝,是品格)。
|
||||
|
||||
## 名词解释八:制音效果
|
||||
|
||||
制音就是用手制止声音。演奏吉他的时候,拨动琴弦后,琴弦的声音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有的时候为了音乐效果,会人为地去切断这样的声音,那么把手掌按放在琴弦上制止它的震动,琴声就会立刻停止。这种方法经常会运用在吉他演奏当中。
|
||||
|
||||
## 名词解释九:滑音
|
||||
|
||||
我们现在使用的音律系统叫做“十二平均律”,就是把一个八度(两个频率相差一倍的声音之间的跨度)平均分配成十二份,但这十二个音之间仍然有很多的音的存在(也就是「钢琴缝」里的音)。
|
||||
|
||||
有些乐器比如弦乐,是可以非常轻易地演奏出滑音的,有品丝的乐器如吉他,也是可以通过推弦实现出滑音效果的。但钢琴是无法演奏出滑音的,只有带有弯音轮的电钢琴、合成器出现后,才可以演奏滑音。
|
||||
|
||||
## 名词解释十:Clean Guitar
|
||||
|
||||
这里指的是一种电吉他音色。电吉他可以通过加载效果器实现出非常多的音色效果,而 Clean Guitar 指的就是不加效果器,或者只使用特别轻微效果的电吉他声音,音色听起来干净清澈。库乐队里的“纯音吉他”就是一个很 Clean 的 Guitar 音色。
|
||||
|
||||
## 名词解释十一:CDEFGAB
|
||||
|
||||
CDEFGAB这七个音共同构成了C大调,是一种我们使用最广的调式,很多时候我们也会直接把这七个音唱成“Do Re Mi Fa Sol La Si”。
|
||||
|
||||
## 名词解释十二:调式
|
||||
|
||||
调式就是若干个音的组合,不同音符的组合方式带来的调式会有一种特别的听感,有些调式会带有鲜明的区域或者文化特色,比如中国传统五声调式、日本调式、布鲁斯调式等。
|
||||
|
||||
## 名词解释十三:延音
|
||||
|
||||
延音指的是延长音符的发声时间。钢琴上有延音踏板,在没有踩下延音踏板时,在钢琴琴键上弹奏音符时一旦手指离开琴键,音符的声音就会快速消失。但如果踩下延音踏板后弹琴,即便手指离开琴键,音符的声音也会延续很久。库乐队把实体钢琴上的延音踏板沿用到了APP的界面中了。
|
||||
|
||||
## 名词解释十四:蓝调
|
||||
|
||||
蓝调也叫布鲁斯(Blues),是19世纪中叶开始逐渐在美国黑人群体中形成的一种音乐风格,而后深刻影响了爵士(Jazz)、摇滚(Rock)、节奏布鲁斯(Rhythm and Blues)等音乐风格。
|
||||
|
||||
## 名词解释十五:自动演奏上的1234
|
||||
|
||||
这是自动演奏的四个档位,库乐队为很多乐器设计了适合它们的自动演奏方式,可以根据用户所激活的档位以及选择的和弦进行演奏。
|
||||
|
||||
## 名词解释十六:节奏型
|
||||
|
||||
一种节奏组合的形式。比如我们经常会喊的“中国队,加油”中,“中国队”,就是一个“前十六后八”的节奏型(两个十六分音符加一个八分音符)。
|
||||
|
||||
## 名词解释十七:声部
|
||||
|
||||
音乐当中的各个部分。有的按音区分:高声部、中声部、低声部,有的按乐器分:弦乐声部、木管声部、铜管声部、打击声部,也有的按照功能分:旋律声部、织体声部、节奏声部等
|
||||
|
||||
## 名词解释十八:音程
|
||||
|
||||
音程指两个音之间的距离。音程的单位有两种,一个是key,也叫半音。一个八度(例如 Do 到高音 Do)共有 12key。音程的另外一种单位是“度”,这种度的单位同时还包括了音程性质的判断,比如大三度、小二度、增四度、减五度、纯五度等。音程前面的性质(大小增减纯)描述的是音程的和谐度,例如纯音程听起来就比大小音程更协和,而增减音程听起来最不协和。
|
||||
|
||||
## 名词解释十九: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
||||
|
||||
二分、四分、八分都是对音符时值的描述,它们之间是二分换算的,即一个二分音符的时值等于两个四分音符等于四个八分音符。此外还有全音符(等于两个二分音符),以及十六分音符(八分音符的一半)、三十二分音符、六十四分音符等。
|
||||
|
||||
这些音符的时值换算比例是固定的,换言之,他们之间的相对长度是确定的,但每个音符的长度多少,是由音乐的速度所决定的。通常而言,每一首作品的开始,作曲家都会标记一个参考的歌曲速度(例如慢板、行板、小快板等),也有的会直接标记速度,如 xxx bpm(Beats per mintue,每分钟多少拍)。当一首4/4拍歌曲的速度是120bpm时,一个四分音符的时长是0.5秒(一分钟有60秒,均分给120拍的话,那每一拍的长度就是0.5秒)。
|
||||
|
||||
好了,这节课的乐理知识就到这里。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学习库乐队时的收获与问题,也欢迎你点击“请朋友读”,分享给你的朋友或同事,我们一起来玩音乐。
|
106
极客时间专栏/手把手教你玩音乐/特别加餐/知识拓展2|八个问题,解答你学习中遇到的疑惑.md
Normal file
106
极客时间专栏/手把手教你玩音乐/特别加餐/知识拓展2|八个问题,解答你学习中遇到的疑惑.md
Normal file
@@ -0,0 +1,106 @@
|
||||
<audio id="audio" title="知识拓展2|八个问题,解答你学习中遇到的疑惑" controls="" preload="none"><source id="mp3"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audio/6f/33/6fac6512bf4d81686400c9c300a0ea33.mp3"></audio>
|
||||
|
||||
你好,我是邓柯。欢迎你和我一起来玩音乐。
|
||||
|
||||
今天这节课主要是为你解疑答惑。我收集了一些同学在学习库乐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会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不过回答的时候,我也帮你扩展了知识点,希望你能学到更多与音乐相关的知识,也能玩得更开心。
|
||||
|
||||
话不多说,接下来我们就开始吧。
|
||||
|
||||
## 问题一
|
||||
|
||||
题目:平时老听人开玩笑说“动次打次”,那么你知道“动”对应的是哪个鼓,“次”对应的是哪个镲,“打”又对应的是哪个鼓或者哪个镲?
|
||||
|
||||
先来讲讲鼓。一般而言,架子鼓是由底鼓、军鼓、踩镲、吊镲、两个以上的嗵鼓组成的,那么在基本节奏型里,最常出现的就是底鼓、军鼓和踩镲,其他的那些鼓和镲通常会在过门部分使用。
|
||||
|
||||
所以在“动次打次”里面,**“动”对应的就是底鼓,给人以稳定的感觉,然后“打”对应的是军鼓,两个“次”对应的是踩镲**。
|
||||
|
||||
## 问题二
|
||||
|
||||
题目:和弦的组合选择有什么常用搭配或规律吗?
|
||||
|
||||
这个事情说来话长了。实际上“和声学”是传统作曲中四大基础技能(或者说学科)之一,另外三个分别是曲式、配器和复调。
|
||||
|
||||
要知道,即便是经过了严格音乐训练的学生,也需要通过一两年的系统学习才能入门。当然,在流行音乐领域里,和声的难度已经远远降低了,不过总体来说还是一种经常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东西。
|
||||
|
||||
个人(以及周围很多从业者)感觉,学习编配和声要从两方面入手。
|
||||
|
||||
1. 要多学习别人的和弦编配方法,也就是所谓的“扒歌”,把现有的歌的和弦听辨下来。
|
||||
1. 要结合一些音乐理论去学习(比如理解了音阶和调式,才能充分理解和弦在调式中的功能)。
|
||||
|
||||
此外,你还可以多加练习。一方面,可以**先从为简单的旋律配和弦开始,比如先给儿歌配和弦,通常都会比较简单**。另一方面可以**使用一些“和弦套子”来进行旋律创作**,比如 1645,17654325,4536251,25147366等等,可以提升你对和弦编配的感觉。
|
||||
|
||||
## 问题三
|
||||
|
||||
问题:不用自动伴奏的话,贝斯常用的节奏怎么编配?
|
||||
|
||||
这又是一个说来话长的问题,简单回答就是:
|
||||
|
||||
<li>
|
||||
多扒现有的贝斯,注意一开始不要太难,难度逐渐增加;
|
||||
</li>
|
||||
<li>
|
||||
贝斯的律动可以参考底鼓,甚至和底鼓同步,这样整个歌曲的律动感会比较清晰。
|
||||
</li>
|
||||
|
||||
## 问题四
|
||||
|
||||
问题:老师提到了“调式”之类的理论,那平时听的流行歌曲有哪些风格,都是什么调式?是否可以简单举几个例子让我们感受一下呢?
|
||||
|
||||
回答:有些风格会使用特殊的调式,比如布鲁斯风格会用布鲁斯调式,但大多数情况下风格和调式是不绑定的。
|
||||
|
||||
**我们平时听的流行歌曲里,用的最多的就是大调和小调**,小调里还会有自然小调和和声小调之分,但差别并不算太大。
|
||||
|
||||
- **大调式通常会让人觉得明亮、坚定、积极**。比如《山丘》(李宗盛)《平凡之路》(朴树)《灯塔》(黄绮珊)。
|
||||
- **小调就会相对柔和、暗淡或者是压抑、愤怒,负面情绪多一些**。比如《夜曲》(周杰伦)《再见杰克》(痛仰乐队)《秋意浓》(张学友)等。
|
||||
|
||||
但是会有一些使用各个区域传统调式的歌曲,它们通常会带有浓郁的当地音乐的色彩,比如使用日本调式的《忍者》(周杰伦),使用中国传统五声调式的《小城故事》(邓丽君)等。注意,**以周杰伦为代表的很多“中国风”作品,旋律使用的也是五声调式,但伴奏部分大多使用了七声的大调或者小调**。
|
||||
|
||||
还有一些使用特种调式的(当然在西方音乐史中,这些特种调式也分别起源于某个地区,但我们不用记得那么细了),像多里亚调式,和小调有点像,但又比小调更明亮一些。例如齐豫演唱的《橄榄树》。**中国传统音乐里也有类似的调式,叫燕乐羽调式,例如韩红演唱的《九儿》**。
|
||||
|
||||
## 问题五
|
||||
|
||||
问题:“鼓”、“音序器”、“智能鼓”,在操作时看似只要拖动就行,但是我想知道常用的节奏型有哪些?因为我想了解为什么要这么操作,也就是原理部分。
|
||||
|
||||
这个问题其实也和上面的问题很类似,就是一方面要**先学习现有歌曲中音乐家的演奏方法,积累了一定的模仿之后,就可以自己来发挥了**。
|
||||
|
||||
那么具体到库乐队里的这几个鼓的组件,有个特别好的学习方法就是:“鼓手”、“智能鼓”相当于是有自动演奏功能的鼓,而“音序器”里的每个鼓都需要你自己去设置,你可以试着用鼓手或者智能鼓来设置一个简单一点的鼓的节奏套子,然后试着用鼓的音序器,把这个自动个演奏的套子完全再现出来。这样的“扒鼓”练习你做几个,就会对怎样做鼓套子有个大概的认识了。
|
||||
|
||||
## 问题六
|
||||
|
||||
问题:老师经常在视频中提到音乐风格,不知道老师是否可以科普一下,主要的音乐风格有哪些呢?
|
||||
|
||||
回答:流行音乐的主要音乐风格有个特别快的认知方法,那就是**看各大音乐奖项,尤其是像格莱美这样偏专业的奖项里**,会为很多大的音乐风格设置奖项,比如摇滚、嘻哈、乡村、爵士、电子等。
|
||||
|
||||
如果想再深入一点的话,就可以**读一些流行音乐史的相关书籍**,这样你就会对音乐的发展脉络有个整体的认识了。
|
||||
|
||||
另外想和大家分享的一个观念是,音乐风格并不是一个像生物学那种“门纲类科属种”式的分类方法,而更像是一个“特征标签”。比如一部电影,它可能是典型的西部片,但也同时可能带有喜剧元素;一部穿越电影,它同时也带有动作元素和悬疑元素。**音乐风格固然有“典型”、“原汁原味”的,但很多的时候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
|
||||
|
||||
## 问题七
|
||||
|
||||
问题:老师是否可以提炼总结一下,在用库乐队制作一个音乐片段时,哪些乐器是必须的?制作哪一类风格的片段要用什么类型的乐器?
|
||||
|
||||
回答:**创作是非常自由的一件事情,没有太多的框架,所以严格来说,没有“必须”使用的乐器**。
|
||||
|
||||
不过具体到某些风格,比如爵士,常见的配置是吉他、贝斯、鼓、钢琴,有时也有萨克斯,甚至是小号长号,但有的时候也可以是单钢琴。在乡村音乐里,常见的特色乐器是班卓、曼陀铃,也有小提琴(不过乡村音乐里的小提琴不叫 violin, 叫 fiddle),但最重要的乐器可能是原声吉他。
|
||||
|
||||
这些编配,一方面要靠你多看、多听(看现场演出的视频是个不错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需要你多尝试演奏、创作。**不要怕自己做的作品不地道,只要歌曲好听,地道与否一点都不重要**。甚至说,如果你这种不地道的做法越来越被别人接受,或者是模仿者越来越多的时候,它可能就会被定义成一种新的风格了。
|
||||
|
||||
## 问题八
|
||||
|
||||
问题:业余爱好者要学习音乐,是从乐理、和声、多声部等等,挨个学习呢?还是应该怎么学习?学习这些要看什么资料还是怎么学?希望老师给一个学习路径图。
|
||||
|
||||
回答:音乐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领域,里面各个乐器、技能、门类、流派都不一样。所以真的没有一个特别普适的学习路径。而且每个人的学习路径,其实都和TA自身的知识背景、既有技能、学习意愿(或者说可投入资源)以及未来目标息息相关。
|
||||
|
||||
不过这个问题既然是在咱们极客时间专栏里提出来的,那我想你应该是一个互联网行业从业者,可能还很年轻,并没有专业学习过音乐,但是自己又特别喜欢,就希望能通过音乐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和视野,让生活变得更有趣。
|
||||
|
||||
那如果是这样的话,我首先的建议是,你结合着自己以往的学习经历,选择一个兴趣爱好点去切入,同时系统学习一下乐理。为什么我会建议你去学习基本乐理呢?
|
||||
|
||||
**基本乐理**(我们不讲太前言的理论哈,就把乐理划定在音乐专业高考之前需要达到的程度),**对于一个受过系统高等教育的人而言,真的不算难**。因为它需要死记硬背的内容并不多,而且知识里面,需要理解的部分其实难度也很低。成年人看乐理书,你可以很快明白一些音乐的基本理论。
|
||||
|
||||
**但难点在于你无法掌握它。因为音乐是****“**<strong>技能**</strong>”**<strong>,而不是**</strong>“**<strong>知识**</strong>”****。**就好比跨栏,我可以很清楚地理解该怎样迈步,支撑腿怎样发力,跨栏腿怎样发力,但是我做不到,因为我的肌肉力量不足,我对动作的控制力不足。
|
||||
|
||||
所以解决方法就是,我理解某个知识点后就要去练习它,让它能够达到一个比较熟练的状态。这样等每一级的技能掌握熟练后,进入下一阶段的技能训练才会更顺畅自如。
|
||||
|
||||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我想你玩音乐更多还是兴趣使然,并不是抱着特别专业的目的。所以我的建议就是,不管怎么样,先玩起来。学到了音乐知识点后,就要充分地实践。如果能找到几个有共同兴趣的小伙伴一起学习、一起交流乃至一起创作和表演,那你的学习就会更高效,你的学习过程也会更像是积极地放松与玩耍,并且还是高质量地玩耍。
|
||||
|
||||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学习库乐队时的收获与问题,也欢迎你点击“请朋友读”,分享给你的朋友或同事,我们一起来玩音乐。
|
Reference in New Issue
Block a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