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ror of
https://github.com/cheetahlou/CategoryResourceRepost.git
synced 2025-11-16 22:23:45 +08:00
mod
This commit is contained in:
166
极客时间专栏/打造爆款短视频/定位篇/03 | 精益创业法:如何快速跨过从0到1这道坎?.md
Normal file
166
极客时间专栏/打造爆款短视频/定位篇/03 | 精益创业法:如何快速跨过从0到1这道坎?.md
Normal file
@@ -0,0 +1,166 @@
|
||||
<audio id="audio" title="03 | 精益创业法:如何快速跨过从0到1这道坎?" controls="" preload="none"><source id="mp3"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audio/37/b5/3713b0463c3edd8b1589c16ae9fb65b5.mp3"></audio>
|
||||
|
||||
你好,我是周维。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进入了课程的第二个模块:定位篇。
|
||||
|
||||
在短视频内容创作当中,**找准定位**是做出适合自己内容方向的爆款视频、实现变现的重要条件。因此接下来,我们会花6节课的时间来学习如何做好内容定位,以此为创作出适合自己的爆款短视频做好规划。
|
||||
|
||||
今天这节课,我们先从如何跨越从0到1的创作阶段出发,来了解下在刚开始接触短视频创作的时候,准确找到个人定位的方法。
|
||||
|
||||
## 什么是精益创业法?
|
||||
|
||||
我们在刚开始创作短视频内容的时候,最怕的就是找不准创作方向,走了弯路、踩了深坑,以及不顾一切、自我感觉良好地去创作内容,这样在前期可能就会投入很多的金钱与时间成本。
|
||||
|
||||
那么要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重点学习的精益创业法。
|
||||
|
||||
精益创业法是美国IMUV联合创始人兼CTO埃里克·莱斯,在著作《精益创业》中提出的观点。其大致的含义是:对于初创企业来说,不要太冒进、高举高打去做一件事,而是要学会减少损失,先拿一个产品投放到市场上,看看反馈,然后根据反馈进行调整改变。
|
||||
|
||||
具体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在短视频创作中,精益创业法的本质就是指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式的创新,以及每一步都有迹可循的踏实前行。而落实到具体的操作方法上,就是要通过验证用户需求的正确性,以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思维,来快速、灵活地调整内容创作的方向,以此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从0到1的创作难题。
|
||||
|
||||
那么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将精益创业法应用到短视频创作当中的具体实践方法。
|
||||
|
||||
## 验证用户需求的正确性
|
||||
|
||||
我相信,你在一开始做视频的时候肯定也听过“一定要做用户喜爱的内容,这样才更容易受到用户的欢迎”这样的说法。
|
||||
|
||||
这些话本身没有错,但问题是,我们要如何确定自己的内容就是用户喜爱的呢?
|
||||
|
||||
答案就是我在前面提到的,通过验证用户需求的正确性来确定创作方向。
|
||||
|
||||
验证用户需求的正确性,就是预先设定自己的内容方向就是正确的,然后通过价值假设、增长假设两种方法来验证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以此找到合适的创作方向。那么,什么是价值假设和增长假设?又该如何使用呢?下面我来介绍下。
|
||||
|
||||
### 价值假设
|
||||
|
||||
我们先来看看价值假设的使用方法。
|
||||
|
||||
价值假设,就是**假设我们创作的短视频内容对于用户而言有某方面的使用价值,可以帮助用户解决问题,然后通过数据反馈的方法来验证假设是否成功。**
|
||||
|
||||
具体怎么做呢?给你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
|
||||
|
||||
我的一个朋友小王,他本身是一个程序员,平时喜欢拍拍短视频,来记录和分享自己在工作中总结的一些技术经验。一开始他还热情满满,毕竟技术人都是很热衷分享的,他总结的这些知识点也确实都是干货,所以认为用户肯定喜欢看。不过现实总是不尽如人意,他做的这些技术类视频不仅没有出过一条爆款,真正观看的人数也是屈指可数。
|
||||
|
||||
后来我给他的建议,就是先通过价值假设的方法,来验证下他的内容创作方向是不是对的。具体步骤是这样的:
|
||||
|
||||
- 选取两到三个短视频平台,找找与自己同样属于技术知识分享领域的热门内容,看看这些作品关注什么热点、创作风格大概是什么类型。
|
||||
|
||||
>
|
||||
补充:这里我建议你在梳理统计的时候,可以直接列一个表格,把每个平台上受用户欢迎的内容类型和关注热点都记录下来,后面在分析的时候更加直观明了。你也可以逆向思考,找几个样本,统计一下不受欢迎的内容是什么样的,提前规避好坑点,也能少走创作上的弯路。
|
||||
|
||||
|
||||
- 确定几个适合自身定位的内容方向之后,制作和发布相应的短视频,观察并收集用户数据反馈。
|
||||
- 最后,以数据的高低来确定自己的哪些内容方向对用户更有价值。
|
||||
|
||||
由此,小王就确定了三个内容创作的方向:
|
||||
|
||||
1. 围绕人到中年的技术人所面临的职业危机,分享如何进行个人升级迭代的内容;
|
||||
1. 围绕自身的工作,分享跟算法推荐内容有关的经验;
|
||||
1. 以Vlog的形式记录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分享自己是如何通过多渠道学习解决问题的内容。
|
||||
|
||||
之后,小王围绕这三方面内容分别创作了视频,上传到各个短视频平台。根据数据反馈的高低来看,以记录的形式分享自己在工作中如何通过学习弥补技术短板的Vlog,不管是播放量、评论量、分享量,都要好于其他两类。
|
||||
|
||||
这样,他就抓住了自己的内容创作方向,通过记录、分享自己的学习经历,来慢慢塑造自己的人设。
|
||||
|
||||
不过这里我还要给你**敲敲黑板**:一个作品上传到不同的平台,最后得出的数据反馈肯定是不一样的。虽然都是短视频内容,但受困于平台推荐算法及用户市场的差异,就会导致相同内容会产生不同的数据反馈。所以我建议,你一定要选取数据反馈最好的平台,先在一个平台上扎下根,然后再慢慢遍地开花。
|
||||
|
||||
### 增长假设
|
||||
|
||||
我们再来说说增长假设。
|
||||
|
||||
增长假设就是以数据反馈作为前提依据,来找到各阶段的稳定内容模式。这里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增长假设的时候,我们不能只针对一条内容,而是要以多条内容带来的正向数据反馈作为分析依据,然后在一段时间范围内,确定其中一种内容类型作为主要的创作方向。
|
||||
|
||||
如此一来,随着时间的拉长,你就能明白什么样的视频内容才是用户在短期、中期与长期所需要的,而不会为了不属于、不适合自己的内容浪费更多的创作精力。
|
||||
|
||||
不过这里你肯定有疑问了,那增长假设不是跟价值假设一样,都是拿数据反馈作为参考标准的吗?其实,价值假设与增长假设是有明显的区别界线的,它们的使用场景也不一样,你要重点甄别。
|
||||
|
||||
- **参考维度不同:**价值假设的参考维度可以是数据反馈,也可以是其他有价值的反馈。比如,我一个同学是从事K12教育行业的,她在应用价值假设时,发现在抖音上的视频虽然播放量不高,但私信的用户却不少,很多都直接转化成她的客户了。那么这个有价值的反馈就是转化率。而增长假设就是以各个创作阶段的数据反馈为主,暂时不看其他维度的数据指标。
|
||||
- **适用阶段不同:**价值假设在创作前期比较适用,因为这个阶段人设还没有塑造起来,忠实拥趸不多,我们通过价值假设,可以少走创作弯路;而增长假设适用于创作的各个阶段,因为数据指标可以最浅显、直观地来反映内容的好坏。
|
||||
|
||||
好,说回增长假设。现在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看看它的使用方法吧。
|
||||
|
||||
有个开服装店的女生想通过拍摄短视频带动店铺销量。刚开始,她按照别人验证成功的模式,也就是以搭配各种女装作为主打的视频内容。但是同样的内容,别人的视频可以上热门,而她的却没几个人看。
|
||||
|
||||
她找到我,让我帮她出出主意。我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
||||
|
||||
首先,我让她事先统计了一下一些平台上受欢迎的服装类内容(在第7讲中,我会详解具体的操作方法),然后让她根据自身情况,抓取几类主要的内容模式作为之后创作的方向:
|
||||
|
||||
- 街拍类,搭配好衣服并配合流行的BGM;
|
||||
- 知识类,分享不同场景下的穿搭技巧和方法;
|
||||
- 剧情类,以自己的店铺作为主要场景地,演绎一个小故事。
|
||||
|
||||
确定好内容类型之后,我让她依次做好这些视频并发布到所统计的平台上,通过多条内容的数据反馈发现,知识类的内容比较受用户欢迎。因此接下来,她就围绕一类用户在不同场合、不同季节的穿搭需求来创作搭配知识类的视频内容,很快粉丝数就涨上来了,而且店铺的服装销量也不错。
|
||||
|
||||
可见,通过增长假设中数据反馈为主打,然后确定一类内容进行深耕创作,不仅可以快速获得用户的认可与喜爱,而且还可以快速变现。
|
||||
|
||||
总而言之,通过价值假设与增长假设,你就能很容易地发现自己创作什么样的内容才是受用户喜爱的。只有找到正确的方向,你才能少走创作弯路。
|
||||
|
||||
好,掌握了验证用户需求正确性这一具体做法后,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应用精益创业法的第二步: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
||||
|
||||
## 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
||||
|
||||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精益创业法的核心理念**就是用最小的成本、小批量的生产方式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防止火箭式创业带来时间、金钱、人员等各种成本的浪费。
|
||||
|
||||
那么对于短视频内容创作来说,**最贵的成本就是时间成本了**。为什么呢?
|
||||
|
||||
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成功者都是可以用一份时间来赚两份钱。当然,我们不必对自己下如此高的要求,但是我们要知道,只有节省更多的时间投入才能提升创作的效率,也才能赶得上平台日益变化的创作风格。
|
||||
|
||||
所以,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创作思维,就可以让我们在刚入门短视频内容创作时,解决如何快速衡量内容正确和错误的问题,更高效地利用时间。下面我来分别给你解释下“小步快跑”和“快速迭代”的具体意义,以及使用的方法。
|
||||
|
||||
### 小步快跑:达成目标
|
||||
|
||||
什么是小步快跑呢?从字面上看,这个词的意思自然就是步伐小一点,频率高一点。毕竟,在早期创作时,我们对于个人定位、内容稳定性等方面都是未知的,如果采用大步向前的冒进思维,往往会让我们顾此失彼、得不偿失。而小步快跑,就表明我们不会承担更多的试错成本,而且还可以根据作品的各项正向数据反馈(如播放、点赞、分享量)进行灵活调整,不会失去时间优势。
|
||||
|
||||
那么,想要实现“小步快跑”,我们就必须满足一个前提条件,即“达成目标”。
|
||||
|
||||
什么才算是达成目标?在我看来,达成目标就是事先设置一定时间内要完成的具体任务,然后将任务拆解成几个具象化的问题,解决了就算是达成目标了。
|
||||
|
||||
我直接给你举个例子吧。
|
||||
|
||||
我的一位朋友想通过Vlog的形式来记录自己的生活,但他也知道肯定不能只拍一些琐碎无味的生活流水账。所以他决定去分享一些生活小窍门,这样也可以带给用户一些价值。
|
||||
|
||||
在创作前期,他根据自己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下会面对的生活难题,制定了几个短视频的内容方案。但他不能确定其中哪一类内容是用户喜欢的,只能把选择范围扩大,先创作了一期“平时携带耳机容易缠线,要如何解决”的短视频,上传到了一家短视频平台上,但是并没有成为爆款,用户分享量并不高。
|
||||
|
||||
所以接下来,我建议他可以根据增加用户分享量这个目标,去改善自己的视频内容:
|
||||
|
||||
1. 梳理分享内容,使其更加条理化。比如,直接采用设路标的形式,列举出“一、二、三”点,让用户不用去过多思考,便于理解。
|
||||
1. 在视频快结束时,加入引导分享的话术:如果你觉得这个视频给你带来了一些帮助,欢迎你转发给同样需要的朋友们。
|
||||
|
||||
通过这样有针对性地完成目标,他后面发布的短视频,用户分享量果然提高了很多,进而也就增加了内容变成爆款的几率。
|
||||
|
||||
那么在达成了设置的有效目标之后,就是要根据自身的定位进行快速迭代了。
|
||||
|
||||
### 快速迭代:二次创新
|
||||
|
||||
这里的快速迭代并不是说每一次都要推翻前一次的创作风格、内容主题,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之上进行二次创新。
|
||||
|
||||
给你举个例子。
|
||||
|
||||
短视频平台上,舞蹈领域的内容创作者有很多,适应的用户群体也都不一样,比如有少儿舞蹈、中年交际舞、老年广场舞,等等。那么这个时候,我们要如何突出自己的内容,将其打造成爆款呢?
|
||||
|
||||
抖音上有个叫燕子的创作者,他是围绕中老年用户群体来做广场舞教学类的内容。
|
||||
|
||||
刚开始,他只发布特别简单的广场舞视频内容,目的就是希望让用户看了之后马上就能学会。
|
||||
|
||||
然后不断收集用户反馈,利用小步快跑的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完善,让自己创作的广场舞视频得到大部分中老年用户的青睐。
|
||||
|
||||
接下来,他并没有丢掉之前受用户欢迎的简单广场舞内容,而是新增了一些以当下流行歌曲为主题编排的广场舞教学内容,以满足进阶用户的需求。
|
||||
|
||||
这样,通过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燕子就既可以巩固原先拥有的忠实用户群体,又可以在原有基础之上,根据延伸出的新内容品类,扩大自己的用户池,以此增加短视频成为热门内容的几率。
|
||||
|
||||
## 小结
|
||||
|
||||
今天我们学习的精益创业法,是帮助自己找到合适的内容创作方向的有效方法,它可以让我们在创作的初期少走一些弯路,更好地解决从0到1的创作难题。
|
||||
|
||||
在学习的过程中,你要明确两个关键的实践要素:
|
||||
|
||||
第一,在早期的短视频创作中,只有先去**验证用户需求的正确性**,才能明确什么样的内容是适合自己且受用户喜爱的。我们可以采用前提假设的方式,通过价值假设、增长假设两种方法来验证自己的内容创作方向是否正确。
|
||||
|
||||
第二,**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从0到1的创作难题。我们可以通过达成目标、二次创新的手段,来有针对性地调整创作方向,挖掘用户更多的需求,解决用户更多的问题,以稳妥的方式向前推进,从而避免创作方向的偏移甚至是失控。
|
||||
|
||||
按照惯例,我总结了这节课的核心知识点,你可以根据思维导图进行回顾和复习。
|
||||
|
||||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8e/77/8ed07178cd626f5612a2d6bbd1400577.jpg" alt="">
|
||||
|
||||
## 思考题
|
||||
|
||||
请你根据今天学习的内容,来分析一下自己是如何跨过短视频创作从0到1的阶段的?期待你的分享,我们留言区见!
|
||||
|
||||
如果今天的内容让你有所收获,也欢迎分享给你身边有需要的朋友。
|
||||
124
极客时间专栏/打造爆款短视频/定位篇/04 | SWOT法:这么明显的个人优势你为啥就是看不到?.md
Normal file
124
极客时间专栏/打造爆款短视频/定位篇/04 | SWOT法:这么明显的个人优势你为啥就是看不到?.md
Normal file
@@ -0,0 +1,124 @@
|
||||
<audio id="audio" title="04 | SWOT法:这么明显的个人优势你为啥就是看不到?" controls="" preload="none"><source id="mp3"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audio/a0/3a/a06c4264d800f3c5e56a8ecd61b85f3a.mp3"></audio>
|
||||
|
||||
你好,我是周维。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如何采用SWOT法来发掘自己在内容创作中的优势。
|
||||
|
||||
## 为什么要发掘自己在内容创作中的个人优势?
|
||||
|
||||
我在接触很多刚入局短视频创作的同学时,发现他们在一开始做内容的时候,都持有一个错误的观点:不管自己创作的是什么主题、什么类型的内容,只要能受到用户的欢迎,能成为爆款,然后吸引到更多的粉丝、流量,才算是一个短视频创作大神。
|
||||
|
||||
事实上,这样的创作者也比比皆是,我在工作中认识的某个短视频博主就是典型代表。他看到什么热点火,就做什么内容,比如今天去点评热搜上的娱乐明星,明天去分析互联网热点事件,后天还会去创作各地的家常美食。总之,他为了创作爆款内容煞费苦心,最后的结果也确实不错,在半年的时间里他的粉丝涨到了四五十万。
|
||||
|
||||
但是,正当他摩拳擦掌,准备大展宏图的时候,账号被封了。平台给到的封号原因有两个:原创度不够,没有自己的观点;领域不够垂直,内容多是搬运之作,没有价值。
|
||||
|
||||
可见,**这种单纯为了做爆款、做用户喜欢内容的创作方式是非常错误的,不管哪个短视频平台都不会支持。**
|
||||
|
||||
因为,现在的短视频平台早已脱离了早期“野蛮生长”的发展状态,它们会**更加重视创作者个体的价值**,希望能通过发掘创作者的内容优势,减少平台内容上的同质化,达成构建多元化内容、多样性商业生态的发展目的。
|
||||
|
||||
**所以作为创作者,我们要想能持续地打造热门视频内容,就需要抓住平台重视的关键点,也就是要找到自己显著的个人优势。**
|
||||
|
||||
不过你可能要问了:自己有啥优点特长还能不知道?发掘个人优势是一件难事吗?
|
||||
|
||||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虽然我不会唱歌跳舞,没有什么特色才艺,但从小感觉写作水平还可以,写的文章上过报纸,之前也还出过书,所以我觉得写作肯定是我的个人优势了。
|
||||
|
||||
可你回过头来想想,全世界又不是就我一个人会写,成名的作家有的是,即使是放在短视频领域,文案写得好的人也是数不胜数。那这样看,我这个写作优势就不算什么了。
|
||||
|
||||
所以可见,**发掘个人优势没有这么简单,我们不能单凭个人主观来断定自己的优势是什么,而是要结合一定的判断标准。**
|
||||
|
||||
具体是什么标准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核心知识点:用SWOT法找到短视频内容创作中的个人优势。
|
||||
|
||||
## 根据SWOT法找到短视频创作的个人优势
|
||||
|
||||
SWOT法经常被拿来做竞品分析、产品优劣分析等等,估计你也很熟悉,这里我就大概讲讲它是怎么应用的。
|
||||
|
||||
简单来说,SWOT法就是列举事物自身的优劣势和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然后结合四个关键的分析要素(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y/机会、Threats/威胁),进行相应的匹配分析,进而得到想要的结果。
|
||||
|
||||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8a/3d/8a3215a45edf4f706068017f95ff563d.jpg" alt="">
|
||||
|
||||
SWOT法的分析方式是很客观、具体和准确的,而我们知道,要想找到短视频创作中的个人内容优势,就需要主观与客观相结合。
|
||||
|
||||
**那么,我们要如何根据SWOT法来抓取自己的最大优势呢?**
|
||||
|
||||
下面我就通过一个例子来给你具体介绍一下吧。
|
||||
|
||||
我的一个朋友小陈是产品经理,工作了十几年,能力优秀、经验丰富,他认为这是自己的个人优势,因此想做短视频来分享产品运营的相关知识点。但现实真的是这样的吗?我们不妨先用SWOT法来分析一下。
|
||||
|
||||
- 优势(S):小陈在互联网公司工作多年,积累并沉淀了多款产品从0到1的打磨经验;在公司内部有多次做培训讲师的经历,语言表达能力不错。
|
||||
- 劣势(W):小陈从没有拍过短视频,与专业的创作者相比存在差距;虽然有相关的产品打磨经验,但他没有特别有名气的代表作。
|
||||
- 机会(O):短视频平台进入垂直深耕时代,对垂类知识分享的创作者需求量大增;各个平台的用户不仅有泛娱乐内容的需求,还有学习知识的需求。
|
||||
- 威胁(T):各个短视频平台上,制作同类型内容的专业账号不在少数。
|
||||
|
||||
由此我们就可以发现,即使小陈认为自己的工作经验和能力都很好,但他没有结合外界的客观情况进行综合的分析,这是不准确的。
|
||||
|
||||
根据我多年的从业经验,我认为要想准确找到个人在短视频创作中的最大优势,就需要将自我认为的优势放到具体环境下,结合外界客观存在的机遇、竞争关系、市场优劣势等多个维度,进行匹配分析,得到多种可能性,从中选取对自己当前发展最有利的可能,将其放大,以此作为自己创作内容的最大优势。
|
||||
|
||||
**那么具体要如何进行匹配分析呢?**我们可以把SWOT法中的四个关键要素两两组合起来。
|
||||
|
||||
下面我们就根据小陈的例子,来具体看看发掘个人优势的做法。
|
||||
|
||||
### 1. 发挥优势、避开劣势(SW)
|
||||
|
||||
第一种组合方式是发挥优势、避开劣势。这个做法的道理很简单,就是所谓的扬长避短,这也是早期做短视频时较为常用的一种定位创作内容的手段。
|
||||
|
||||
现在我们来分析下小陈的案例。
|
||||
|
||||
我们已经知道,小陈的最大优势是从事产品工作多年,而且经历了多个产品从0到1的打磨过程,也有讲课培训的经验,比较了解从事产品工作的小伙伴会遇到哪些难题。
|
||||
|
||||
所以,他可以先找准自己的目标用户定位,也就是那些刚刚踏入产品圈的小白用户,可以围绕他们的不同需求来创作内容,然后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根据用户的反馈继续迭代。
|
||||
|
||||
而小陈的劣势是没有拍过短视频,以及没有特别有名气的代表作。所以为了避开没有拍过短视频的劣势,他可以邀请有短视频拍摄和运营经验的朋友加入,加快入局的步伐;或者小陈可以先去系统学习一下短视频创作的方法,避免自己走上创作的弯路。
|
||||
|
||||
对于没有特别有名气的代表作这个短板,小陈可以先利用自身的经验,在创作内容时,可以通过分析当下炙手可热的产品,作为内容创作的切入口,以此来吸引更多用户的关注。
|
||||
|
||||
### 2. 克服劣势、利用机会(WO)
|
||||
|
||||
第二种组合方式是克服劣势、利用机会。当外部提供的机会与自身的优势不匹配时,创作者就不容易充分发挥自己的强项,因此这个时候就要有针对性地改变或追加资源,加强自己的短板,逐渐把劣势转化成优势。
|
||||
|
||||
这种方式比较适用于很明白自己存在哪些不足的创作者,只要利用好短视频平台的发展机会为自己的创作助力,就可以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持续地成长。
|
||||
|
||||
那么,对于小陈来说,如果想要克服自己在短视频拍摄和没有出名作品上的短板,小陈可以先借鉴、学习其他人的拍摄手法,利用平台所推出的官方活动或话题,进行“命题式”创作。
|
||||
|
||||
这样,平台已经规定好了视频内容的时长、样式以及分享的知识点,带上活动话题也会吸引很多对知识类内容有学习需求的用户,小陈在此过程中就可以快速学习到短视频的创作技能。
|
||||
|
||||
### 3. 回避威胁、减少劣势(TW)
|
||||
|
||||
第三种组合方式是回避威胁、减少劣势。
|
||||
|
||||
对短视频内容创作者来说,当自身的劣势与外界的威胁相遇时,只会百害而无一利。因此如果无法清晰地认知自己拥有什么优势的时候,也错过了外界的发展机会,那么就可以先选择回避威胁,弱化自己的缺点,通过深挖用户需求以突出自己内容的特色。
|
||||
|
||||
我们还是拿小陈为例。通过分析,小陈目前面临的外部威胁就是当下已经有不少专业制作同类内容的创作者,所以会存在竞争压力。
|
||||
|
||||
因此,要想回避这个威胁,小陈可以通过调研等方式,先去深挖一些用户的需求,比如说用户想在轻松娱乐的状态下了解一个产品知识,那么小陈就可以把“幽默搞笑”作为自己的内容特色。这样他的创作公式就可以是:ToC领域+小白一族+幽默搞笑+知识输出,这四个元素的组合,就形成了小陈内容的差异化,也就回避了目前存在的外界威胁。
|
||||
|
||||
而对于减少劣势,我们不是说小陈要完全克服它,不让自己存在劣势,而是可以不突出、不以此为重点。比如在前期的创作中,就不要以过硬的视频质量为卖点,而是以价值输出为核心;对于没有特别有名气的作品这一点,只要小陈不在内容中体现出来就可以了。
|
||||
|
||||
### 4. 发挥优势、利用机会(SO)
|
||||
|
||||
第四种组合方式是发挥优势、利用机会。
|
||||
|
||||
这种发掘个人优势的做法是四种组合方式中最优的,用自身的优势撬动外部的机遇,可以产生杠杆效应,让机遇与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提高创作成功的概率。因此,如果你利用SWOT法分析出了四个结果,可以首选“优势+机会”这个选项。
|
||||
|
||||
所以这里我们可以为小陈提供两种创作方案,以最大化地发挥他的内容优势:
|
||||
|
||||
- 第一种,小陈可以直接以自身经历作为卖点,在内容输出的过程中打造个人IP。
|
||||
- 第二种,小陈可以先分析出用户的学习需求,然后再结合自身的经历来创作短视频。比如,针对刚刚从事产品工作的小白用户,小陈可以专门输出类似“刚踏入产品圈的几大必备本领”等内容(如《从事五年产品工作的我,劝你不要做这五件事》),帮助小白用户明确容易踏入的误区,这样的内容一定会受到欢迎。
|
||||
|
||||
好了,以上就是用SWOT法找到个人内容优势的四种方式。我们在确定个人优势的时候,一定要记住一点,就是不能主观地判断自己的特长,而是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评估,并通过不同元素的组合找到内容创作的切入点。
|
||||
|
||||
## 小结
|
||||
|
||||
SWOT法可以帮我们全方位地分析个人优势在具体的环境下所面临的多种可能性,而利用SWOT法来确定个人优势的策略,就是要根据四个关键要素两两组合来识别。这节课我带你学习了四种发掘优势的组合方法,你可以重点记忆:
|
||||
|
||||
- 发挥优势、避开劣势(SW)
|
||||
- 克服劣势、利用机会(WO)
|
||||
- 回避威胁、减少劣势(TW)
|
||||
- 发挥优势、利用机会(SO)
|
||||
|
||||
最后我还想说明一点,就是当我们去自我评估优劣势时,可能难免会陷入到主观臆断中。因此,我们也可以先自己评估出结果,再邀请5个以上的朋友来对自己做一个评估,根据他们的评估对之前的结果进行修正,最后得出的结果就会更加客观准确。
|
||||
|
||||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10/9e/10d22854a9703d51db0d38d27e4fa29e.jpg" alt="">
|
||||
|
||||
## 思考题
|
||||
|
||||
请你结合自己的内容创作领域,按照SWOT法分析一下自己最大的个人优势是什么?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答案。
|
||||
|
||||
如果你觉得有收获,也欢迎把今天的内容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
||||
129
极客时间专栏/打造爆款短视频/定位篇/05 | 效用函数法:如何用量化的方式进行高效创作?.md
Normal file
129
极客时间专栏/打造爆款短视频/定位篇/05 | 效用函数法:如何用量化的方式进行高效创作?.md
Normal file
@@ -0,0 +1,129 @@
|
||||
<audio id="audio" title="05 | 效用函数法:如何用量化的方式进行高效创作?" controls="" preload="none"><source id="mp3"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audio/92/3f/92171ed0d931c4e473682088414bec3f.mp3"></audio>
|
||||
|
||||
你好,我是周维。这节课我们来聊聊如何用量化的方式进行高效创作。
|
||||
|
||||
在开始今天的讨论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小故事。
|
||||
|
||||
小明今年刚毕业,通过秋招拿到了两个大厂的实习生offer,一个薪水高、一个福利好,每个都有吸引小明的地方,那怎么才能选出一个更适合自己的offer呢?
|
||||
|
||||
小明想了一个办法,他把自己认为的几个重要的好工作要素列了出来,包括薪水、距离、福利、晋升空间、同事关系、领导能力、学习经验等,然后根据这些要素,从1~10分别为两个offer进行打分。
|
||||
|
||||
- offer“A”:薪水7分,距离1分,福利3分,晋升空间3分,同事关系3分,领导能力3分,学习经验2分,共23分。
|
||||
- offer“B”:薪水4分,距离4分,福利5分,晋升空间2分,同事关系3分,领导能力5分,学习经验4分,共27分。
|
||||
|
||||
最后,小明从自己的需求出发,选择了综合分值更高的offer“B”。
|
||||
|
||||
故事就讲到这儿,你会不会也有相似的经历呢?其实我估计大部分人在面临一些重要选择时,都会纠结好一阵儿时间,但纠结半天也没得出什么结论,最后只好两眼一闭,随便选了一个,也不管自己未来会不会后悔。
|
||||
|
||||
而这个故事里的小明,就用了一种非常聪明的方式来化解自己纠结的心理。这个方式就是**通过理性的视角将选择量化,根据量化后的结果清晰地找到适合自己的最终答案**。这种量化方式,我称之为“**效用函数法**”。
|
||||
|
||||
实际上,这个概念在经济学领域被广泛使用,一般人们会通过效用函数来表示想要优化的量,以此来衡量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我举个不太现实的例子,你给自己定了一个“要赚很多钱”的目标,但这个目标过于模糊和庞大,你实现起来会很迷茫。那么根据效用函数法,你其实可以将这个大目标拆分为几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小目标,然后定期来衡量自己在当前阶段的收入是否达到了最大化,这样就更有利于“赚钱”这个目标的实现。
|
||||
|
||||
当然,在课程里我并不会去讲什么复杂的算法或公式,我的目的是要让你理解,如何通过效用函数中的量化手段,来解决短视频创作中的内容定位问题,以此认清自己创作的方向,提升创作效率。
|
||||
|
||||
好,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看吧。
|
||||
|
||||
## 创作前期,如何找到适合自身的最优选择?
|
||||
|
||||
现在你可以回想一下,你在刚开始创作短视频的时候,会不会面临这样的问题:自己的兴趣爱好很多,涉猎广泛,觉得什么内容都能做,但是哪类创作方向才是最好的选择呢?
|
||||
|
||||
对于短视频创作者来说,具备过人的特长之处确实会更容易让内容出彩,但问题是我们在刚入局短视频领域时,根本无法投入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分别创作不同内容方向的短视频,而且在创作前期就让内容分流,也会导致用户注意力的转移,不利于建立和巩固自己的专属用户池。
|
||||
|
||||
所以,**我们一定要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内容方向,等到做成一定规模之后,再开拓其他的创作领域,这才是最稳妥的创作之路。**
|
||||
|
||||
那么在前期创作时,我们要如何确定最适合自己的内容方向呢?下面我通过一个例子来给你解答一下。
|
||||
|
||||
假如你的本职工作是一名程序员,在工作过程中逐渐积攒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经验,而且对技术也有自己的独特理解,那么通过短视频的方式去记录、分享就再好不过了。
|
||||
|
||||
不过,你平时也非常喜欢健身,也在健身领域里走了不少弯路,所以你认为把这些健身误区分享出来,也会让很多人受益匪浅。
|
||||
|
||||
**那么,到底哪种内容创作方向才是最优的呢?**
|
||||
|
||||
在[上节课](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349395),我们学习了如何根据SWOT分析法找到个人优势。所以,既然是要找内容创作的最优方向,那我们就可以从个人优势着手,看看自己比别人强的地方在哪,然后通过效用函数的量化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找到答案。
|
||||
|
||||
好,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在这个案例中“你”要如何找到最优选择。
|
||||
|
||||
在开始分析之前,你可以先来制定一下量化标准:
|
||||
|
||||
1. 提取四个自己认为最关键的决定创作方向的因素:背景优势、知识储备、发展方向、投入时间。
|
||||
1. 每个选项的分值设定为0~10分,四个选项分值相加最高即为最优选择。
|
||||
|
||||
然后,你就可以依据这四个方面,对号入座地分析前面提到的两种内容方向了。
|
||||
|
||||
第一项是**背景优势**。背景优势就是指“你”的本职工作或者是已经取得的一些成就。
|
||||
|
||||
比如,对于技术知识这个内容方向,你的优势就是已经在BAT这样的互联网公司工作多年;而另一边的健身方向,你没有任何成绩,这样技术类分值就要比健身类分值高。反之亦然。
|
||||
|
||||
第二项是**知识储备**。意思就是在这两个内容方向上,哪一个经过你自己的实践,转化成的知识储备更多、更足,你就优先选择哪一个。比如这里,你的健身知识储备得更多,而技术知识还需要再经过一定的实践验证。
|
||||
|
||||
第三项是**发展方向**。请注意,这里所说的发展方向,是指你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比如你今后想继续在技术领域中深耕,成为技术大神,那么就建议你首先选择技术知识的分享,这样你也可以将创作短视频作为你通向自己职业理想的阶梯。
|
||||
|
||||
不过,如果你想转换一下职业身份,渴望成为一名健身圈升起的新星,那么就建议你可以从健身知识分享开始。
|
||||
|
||||
第四项是**投入时间**。这个衡量的标准就很简单了,就是基于你目前的知识储备,看看哪一类内容创作耗费的时间越少,得到的分值就越高。
|
||||
|
||||
比如,创作技术分享的内容对你来说轻车熟路,你不但有实践经验,也形成了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根本不用在专业知识的梳理上下工夫;而对于健身知识的输出,你得从0开始总结,要耗费大量的时间,那么这个创作方向就要退而求其次了。
|
||||
|
||||
最后,按照这个分析逻辑,假设我们对比的结果如下:
|
||||
|
||||
- 技术知识分享:背景优势6分,知识储备6分,发展方向7分,投入时间5分,共24分。
|
||||
- 健身知识分享:背景优势5分,知识储备7分,发展方向4分,投入时间4分,共20分。
|
||||
|
||||
如此一来,你也就明确了技术知识分享才是自己的最优选择。
|
||||
|
||||
所以说,通过这样的量化手段,我们就能够在前期创作短视频时,快速且高效地找到最优的创作方向或内容定位,为自己的创作之路打好基础。
|
||||
|
||||
## 使用效用函数法需要注意三个要素
|
||||
|
||||
那到这里,你可能要问了:既然效用函数法如此好用,我是不是就不用再担心创作方向的问题,只要遇到琢磨不定的选择,直接拿出几个选项量化一下就可以了?
|
||||
|
||||
当然不是的,效用函数法并非是万能药。在具体实践的时候,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三个重点,才能够更好地避免“选择陷阱”,也就是单纯为了选择而选择,反而离真正适合自身的最优选项越来越远。因为当你选择了不同的前提条件,就会产生不同的答案。而且,如果你没有在具体、实际的场景下去分析问题,得到的答案也不可能是精准的。
|
||||
|
||||
### 1. 量化的数据越精确,越能得到最优的选择
|
||||
|
||||
我们在量化分析一些拿不准的选项或犹豫不决的选择时,要注意提取数据的精确度。也就是说,我们分析的每一个维度都应该是自己最在乎的,或者是跟选项/选择息息相关的,因为越是精确,得到的答案就越是真实。
|
||||
|
||||
我给你总结了一个公式:
|
||||
|
||||
>
|
||||
**最优选择=每个选择的精确细分+与主体关联紧密的每个因素**
|
||||
|
||||
|
||||
比如在前面的案例中,我们是从背景优势、知识储备、发展方向、投入时间四个维度进行分析的,如果想要得到更精确的结论,我们还可以再将维度拆解为个人喜好、专业程度等。我们拆分得越具体,而且拆分的因素都跟主体有直接关系时,那么答案也就是最优的选择了。
|
||||
|
||||
### 2. 不同的量化维度会产生不一样的分析结果
|
||||
|
||||
俗话说:横看成峰侧成岭,远近高低各不同。站在不同的维度上就会找到不一样的答案。
|
||||
|
||||
所以,当你使用效用函数法去寻找最优选择时,一个最大的前提就是要先明确你是站在谁在立场上、目的是什么。因为**有什么样的问题,就有什么样的答案**,当你带着清晰的问题去详细拆分每一个选项时,你才会得到想要的答案。
|
||||
|
||||
### 3. 以概率思维的思考路径挑选最优的选择
|
||||
|
||||
到这里,你大概也清楚了,其实效用函数法的核心就是以概率的思维去量化不同的选择。具体来说,就是以可量化、可衡量的方式,将不确定的判断变成确定的过程,然后通过降低创作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出错率,找到正确的创作方法,从而提高内容成为爆款的几率。
|
||||
|
||||
概率的定义只要学过初中数学基本就能明白,而这里的概率思维就是说,你要懂得用一些量化的手段、数字、图标等清晰、直观的方式,来确定那些不确定的命题。
|
||||
|
||||
比如可以像这样列表格来确定自己要选择的内容维度:<br>
|
||||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10/6b/108df2434f8f17ca8d0528b2f61dd06b.jpg" alt="">
|
||||
|
||||
所以,效用函数的背后就是一种概率思维的思考路径,它可以让你在创作过程中减少因感性思维带来的主观臆断后果,多了一些理智的判断,从而提高成功的概率。
|
||||
|
||||
## 小结
|
||||
|
||||
在前期的短视频创作中,利用效用函数的量化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我们的创作效率,助力我们找到最优的内容方向。这节课,我提到了使用效用函数法的三个重点,分别是要重视量化的数据、问题的角度以及概率思维的思考路径。
|
||||
|
||||
那么,对于效用函数法有没有更直白的理解呢?
|
||||
|
||||
这里我想给你分享一句话:**当别人用标签谈论事情时,我们讨论事实;当别人用抽象的方法认知世界时,我们回到具体**。说白了,就是看问题要具体、直观,才能让我们的选择更加准确。
|
||||
|
||||
所以在使用效用函数法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时刻牢记:不要只是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断去判定什么适合、什么不合适,而是要**以理性的方式、通过量化的手段来看待不同的创作选项**,只有这样的创作方法,才能真正帮你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优选择。
|
||||
|
||||
如果你在生活、工作中也遇到了犹豫不定的选择,同样可以试试这个方法,很管用。
|
||||
|
||||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57/7d/57f15060eea6b772d88cb9fdd6ca997d.jpg" alt="">
|
||||
|
||||
## 思考题
|
||||
|
||||
你可以回想一下,你在确定内容创作的方向时都是怎么做的?学完这节课,你会如何使用效用函数法来找到最优选择呢?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做法和见解。
|
||||
|
||||
如果你觉得有收获,欢迎你把今天的内容分享给更多的朋友。感谢你的阅读,我们下节课再见。
|
||||
140
极客时间专栏/打造爆款短视频/定位篇/06 | 二次创新实验法:如何打造个人的差异化定位?.md
Normal file
140
极客时间专栏/打造爆款短视频/定位篇/06 | 二次创新实验法:如何打造个人的差异化定位?.md
Normal file
@@ -0,0 +1,140 @@
|
||||
<audio id="audio" title="06 | 二次创新实验法:如何打造个人的差异化定位?" controls="" preload="none"><source id="mp3"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audio/cf/09/cfb44a1909f26303cc88574416210509.mp3"></audio>
|
||||
|
||||
你好,我是周维。这节课,我们来聊聊差异化定位的问题。
|
||||
|
||||
在短视频创作中,打造差异化定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有了差异,用户才能记住自己**。也因为有了差异,我们才能够塑造个人IP,在一个垂类领域中具备商业价值。
|
||||
|
||||
我想这一点你应该也非常清楚。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大部分创作者其实一开始都不知道要如何下手,打造出自己内容上的差异化,因为他们缺乏对差异化定位的正确认知。
|
||||
|
||||
举个简单的例子,或许你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老张是一个川菜大厨,经验丰富,想做类似川菜美食教程的短视频内容,最终达成变现的目的。不过,等他真正开始着手创作的时候,发现已经有很多制作川菜教程的短视频账号了,那要怎么才能凸显自己内容的与众不同呢?
|
||||
|
||||
老张想,要不就不做教程,把一道川菜从筹备到制作完成的过程展示出来吧,这个形式应该就能体现出跟其他美食教程创作者的区别了。这样,老张就开始了创作之路,可是虽然一路摸索,最后还是没有吸引多少用户的关注,反而还浪费了很多时间和金钱成本。
|
||||
|
||||
所以,老张的问题出在哪呢?其实就是因为他对于差异化的认知不够准确,只是想当然地换了一种内容形式,但本质上还是没有跟其他创作者拉开差距,达成独树一帜、标新立异的目的。
|
||||
|
||||
要知道,**真正的差异化并不是简单的一句话总结,而是要通过具体的步骤去选择、去实施得来的。**所以这节课,我就带你来学习下,如何利用二次创新实验法来打造个人差异化定位的手段。
|
||||
|
||||
## 什么是二次创新实验法?
|
||||
|
||||
首先我要打破一个误区,那就是二次创新绝对不等于颠覆所有。
|
||||
|
||||
**因为创新从来不是天马行空的发散思维,而是一种在框架内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在框架内思考、解决问题”,即不脱离事物/问题本身去发散思维,而是根据事物/问题自身进行延伸思考或二次创新,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解决方案。
|
||||
|
||||
我之前做线下培训直播的时候,有个做母婴知识分享的博主问了我一个问题:自己发布了很多围绕宝妈、儿童健康问题的知识分享视频,但一直无人问津,她觉得问题可能是出在了同质化内容太多的缘故,于是就决定自己创造一种同类领域里都没有的内容类型。她根据自己的想法创作了一些搞笑类的母婴知识短视频,但是效果都不太好(在用户的认知领域中,做母婴类的创作者需要给用户传递价值,但跟搞笑挂钩后,这种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想问到底什么样的母婴内容才算是标新立异的呢?
|
||||
|
||||
说实话,虽然这个博主发布的内容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她没有找到差异化定位的正确方法,而是陷入到了为了创作内容而创作内容的陷阱中,不管内容制作得多精美,但都不是用户想看的内容,所以她的内容才无法得到更多用户的关注。
|
||||
|
||||
所以要想改善目前的状况,我建议她选择这样的差异化定位:母婴领域+健康食谱+剧情演绎。因为通过交谈发现,这个博主除了在从事跟育婴有关的工作之外,也善于制作美食,平时自己也非常喜欢演戏,甚至还参演过一些影视剧小角色。这样的定位之后,虽然她依然还是传递有价值的母婴健康知识,但却与其他母婴内容创作者打出了差异,并且内容或形式上的输出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
||||
|
||||
你看,这就是基于框架从自身的角度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这正是二次创新实验法的基本原理。
|
||||
|
||||
所谓的**二次创新实验法,就是根据已经验证过的内容领域、创作形式,结合垂直人群的多元化需求进行内容的重新组合,以此找到适合自身的创作方式,凸显自己在内容创作上的差异化。**
|
||||
|
||||
如果用公式表达,就是:
|
||||
|
||||
>
|
||||
**二次创新实验法=验证的内容领域/创作形式+垂直人群的需求+适合自身的表达方式**
|
||||
|
||||
|
||||
因此,在短视频创作的初期,我们就可以采用二次创新的方式,将现有的内容元素(比如内容讲述顺序、针对目标用户、表达方式等)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创作出独具个人特色的内容,打造自己的差异化定位。
|
||||
|
||||
那具体要如何做呢?下面,我就带你来学习五种基于二次创新实验法的差异化定位策略。
|
||||
|
||||
## 五种策略打造个人差异化定位
|
||||
|
||||
在开始学习之前,我们需要明确一件事情,就是内容元素的重新组合并不是随意为之的,我们需要把握好主要的侧重点。
|
||||
|
||||
我给你举个例子,你一看就明白了。假设我是一个做花卉种植的知识创作者,我将自己的内容表达方式拆分为:花卉+场景问题解答+人物出镜。
|
||||
|
||||
前面的花卉代表着我要深耕的内容领域,这个是主打的内容重点,那这个元素我就不可以随意变动了,因为后面的“场景问题解答”和“人物出镜”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花卉这个内容领域。
|
||||
|
||||
这样,我们在使用二次创新实验法时,就可以通过变动后面多个内容元素的方式,来形成一种全新的内容模式。下面,我就来具体介绍下五种可实操的内容元素组合策略,帮你轻松找到自己的内容差异化定位。
|
||||
|
||||
### 乘法策略
|
||||
|
||||
第一种是乘法策略,也就是先拆分出短视频内容的各个元素,然后围绕其中一个元素进行一次或多次复制,这种在原来基础上以乘法的方式进行的改动,就是内容上的一种创新。
|
||||
|
||||
比如,我是历史学专业出身,对各种史学经典如数家珍,想做类似“XX说历史”等等的短视频内容。但是如今在内容细分之下,“说历史”类型的内容创作者已经有很多了,那我该如何打造自己的差异化定位呢?
|
||||
|
||||
我们按照乘法策略来分析一下。
|
||||
|
||||
首先,我可以拆分下历史知识视频的内容元素:历史事件解读/人物解说——>历史过程分析——>个人总结——>给出启迪。
|
||||
|
||||
然后,我可以选择其中一个部分进行复制改造。比如,我会选择历史人物解说,将两个或多个人物作为背景进行串联,讲述人物之间的关系,这要比单纯只讲述一个历史人物有趣很多。
|
||||
|
||||
这样,简单地将其中一个元素进行多次复制之后,就变成了我内容差异化定位最显著的地方。
|
||||
|
||||
### 减法策略
|
||||
|
||||
第二种是减法策略。
|
||||
|
||||
这个策略也非常简单,跟乘法策略的逻辑是相似的,也是先拆分出自己短视频内容的各个元素,然后把其中一个组成部分删除,也可以变成一种新的内容形态。
|
||||
|
||||
比如,你现在准备做剧情类型的短视频,主要记录你和女朋友平日里的搞笑生活,那要怎么打出差异化呢?
|
||||
|
||||
你可以先分析一下自己内容的组合元素,这里我建议你可以按照自己内容的前后顺序进行简单的整理,假设整个视频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事件开始——>引发误会/猜疑——>导致冲突/矛盾——>剧情反转——>分享感情秘籍。
|
||||
|
||||
然后,你可以删除其中一部分,比如事件的开始,上来就是抛出冲突,可以瞬间抓住用户的注意力,吸引他们看下去,悬念性非常强。这种方式,在创作中称之为“热开场”,关于其具体的创作方法,我会在后面的“拉片法”这节课中给你详细讲述。
|
||||
|
||||
那么这样,你创作模式就改成了:误会/猜疑——>引发冲突/矛盾——>剧情反转——>感情秘籍。如此一来,减去其中一个部分后,就构成了一种新的内容形态。
|
||||
|
||||
但是请注意,你删除的内容组成部分,不应该是核心功能部分,而应该是处于次要位置的组成元素。
|
||||
|
||||
那该如何识别呢?我分享你一个方法,等你重新组合之后将内容上传到平台上,如果出现各项数据低迷、用户反馈较差等情况,就表明这是一种错误的减法策略,你就知道应该及时调整这个组合方式了。
|
||||
|
||||
### 除法策略
|
||||
|
||||
第三种是除法策略。同样地,我们首先要拆分出自己短视频内容的各个元素,然后选取其中一个元素,将其分解为多个部分,组成一种全新的内容形态。
|
||||
|
||||
比如,你特别热爱美食,准备创作美食相关的短视频内容,具体该怎么做呢?
|
||||
|
||||
首先,拆分下内容元素:确定用户喜爱的家常菜肴——>采购食材的过程——>详细的制作步骤/流程——>成功作品的展示/食用展示。
|
||||
|
||||
然后,你可以将现在已有的元素进行再次分级与组合,比如选择“用户喜爱的家常菜肴”,通过分解,你可以将其变成不同场景、不同用户的饮食需求(如上班族、孕妇、老人、孩子等),甚至还可以变成“朋友聚会时适合吃的美食创作+详细的制作过程”。
|
||||
|
||||
这样,当我们将原有的组成部分以更加细分的方式分解之后,就产生了新的内容形态,而这些新的内容形态会更加垂直与细分人群、场景,会更受用户的欢迎。
|
||||
|
||||
### 一专多能策略
|
||||
|
||||
第四种是一专多能策略,它是指将拆分后的某一种内容元素与目标用户的需求进行再次组合,形成一种新的内容形态。
|
||||
|
||||
比如我是一个三农领域的创作者,平时拍摄的都是自己居住的小山村风土人情与奇闻逸事。那么通过拆分,我得到了自己的内容元素组合是:农村奇闻逸事/小山村风土人情——>展示过程——>得出结果。
|
||||
|
||||
现在,我要思考一个问题:这样的创作模式能给用户带来什么?如果一下子想不清楚,不要紧,我们可以先预设下能为用户带来的价值,比如可以满足用户的猎奇心理、获得新认知或是感悟到人情冷暖,等等。
|
||||
|
||||
接着,我将刚才拆分的内容元素,与预设可以为带来用户的价值进行组合,就能得到一种新的内容形态,比如说:
|
||||
|
||||
- 假如这一期内容正好讲述了大山深处的一种神奇植物,那我的内容组合方式就是:奇闻逸事+猎奇,所以要重点围绕这种神奇植物的“前世今生”具体展开即可,不需要添加其他内容。
|
||||
- 假如这一期内容是小山村的日常拍摄,那我们的内容组合方式可以是:日常拍摄+人情冷暖,那内容的定位就是要围绕人与人的关系来进行拍摄了。
|
||||
|
||||
这样一分析,你是不是对于自己内容的差异化定位就非常清楚了?
|
||||
|
||||
### 属性依存策略
|
||||
|
||||
我们再来看看第五种组合策略:属性依存策略。
|
||||
|
||||
属性依存策略与一专多能策略有些相像,但是它不一样的地方是在拆分完内容元素后,会将其中的各个部分也对应用户的需求,这样可以让原本没有直接关联的内容元素组合到一起,从而也可以形成一种新的内容形态。
|
||||
|
||||
假设,我现在是一个生活类的短视频创作者,我的内容元素组成是:生活场景难题——>解决技巧——>展示满意的结果。
|
||||
|
||||
接着,我可以再来分析一下用户在生活中会面临的一些难题,比如说:什么样的手机适合我?晚上容易失眠怎么办?在公开场合我该如何展示自己?
|
||||
|
||||
这样,我就可以重新组合一下内容元素与用户的需求,比如,围绕“什么样的手机适合我”这个难题,我可以创作一个手机导购指南视频,从收入、性价比、拍照功能等不同维度来进行分析和点评。
|
||||
|
||||
简而言之,属性依存策略就是让原本看似没有直接关系的变量之间,形成内在关联,或者形成一种有针对性、有需求的内容表达形式,从而可以在创作中凸显自己内容的独特之处,以此打造出差异化定位。
|
||||
|
||||
## 小结
|
||||
|
||||
二次创新实验法,就是**根据已经验证过的内容领域、创作形式,结合垂直人群的多元化需求进行内容的重新组合,以此找到适合自身的创作方式,凸显自己在内容创作上的差异化。**基于这个方法,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五种打造差异化定位的策略,分别是:乘法策略、减法策略、除法策略、一专多能策略、属性依存策略。
|
||||
|
||||
在我看来,二次创新实验法的最大优点就是可见、可衡量、可操作,是你在寻找自我内容的差异化定位时,围绕一些可以参考的目标进行再思考的一种过程,它可以让你真正找到自我的优势,当然也会看到自己的不足,但不会让你陷入到茫然失措的纠结中。这里我建议你在学习之后,可以多实际操作一下,从而将其化为你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
||||
|
||||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fd/b3/fd2f85855177e19f54186f84c4cb41b3.jpg" alt="">
|
||||
|
||||
## 思考题
|
||||
|
||||
学习完这节课之后,相信你对于如何寻找自己的差异化定位会有全新的理解。请你结合今天学习的内容,围绕自己的内容领域来进行拆分和组合,看看能否找到适合自己的差异化定位。相信学习之后的实践,可以让你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
||||
|
||||
欢迎给我留言。如果你觉得有收获,也欢迎把今天的内容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
||||
|
||||
好了,这节课就到这里,我们下节课再见!
|
||||
197
极客时间专栏/打造爆款短视频/定位篇/07 | 平台定位: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创作平台?.md
Normal file
197
极客时间专栏/打造爆款短视频/定位篇/07 | 平台定位: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创作平台?.md
Normal file
@@ -0,0 +1,197 @@
|
||||
<audio id="audio" title="07 | 平台定位: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创作平台?" controls="" preload="none"><source id="mp3"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audio/e8/58/e8f7yy41480b05047ba578664eb74258.mp3"></audio>
|
||||
|
||||
你好,我是周维。
|
||||
|
||||
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短视频创作的自我定位法,这是为了更准确地看清自己,而今天要学习的平台运营定位,则是为了更准确地看清产品。只有两者有效统一,我们才能打造出适合自己的爆款短视频。
|
||||
|
||||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先给你讲个真实的故事。
|
||||
|
||||
之前我在线下培训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女生,她想入局短视频,不过她之前完全没有接触过,对自己的风格和平台的了解都不够多。我先问了她想做什么方面的内容,她说想做房地产方面的知识分享。又问她想去哪个平台,她说想去抖音。而至于为什么,她的回答是:我看别人都是这样干的,好像也都火了。
|
||||
|
||||
如果是你,你听完她的想法会有什么感受呢?我说实话,我当时脑海里就飘过四个大字“能火才怪”。
|
||||
|
||||
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适合别人的未必就适合自己。抖音的特色定位是以优质内容为先的,而且发展到现在,平台上已经囊括了众多非常专业的创作人和团队,那么这样对于一个没有任何创作基础的小白来说,如果不清楚其定位,不管她要做什么内容,都会增加创作的难度,抬高入局的门槛。
|
||||
|
||||
所以说,对于短视频创作者而言,了解各个短视频平台的运营定位是非常重要的,**它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少踩坑**。毕竟现在的短视频平台不止一个,你怎么知道哪个平台更适合自己的使用习惯?怎么知道哪个平台适合自己专心去深耕创作呢?
|
||||
|
||||
**那么既然如此,我们又该如何理解短视频平台的运营定位呢?**
|
||||
|
||||
别着急,接下来我就通过分析快手、抖音这两个平台的共性与差异,带你识别短视频平台运营定位的三大维度,让你从中掌握快速确定一个平台运营定位的方法。
|
||||
|
||||
这里我还想说明的是,之所以选择快手与抖音这两个平台,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平台起步早、发展快,比较具有代表性,通过分析这两个平台的定位侧重点,你能更清晰地看到不同短视频平台背后运营定位的区别。
|
||||
|
||||
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如今非常热门的两大短视频创作平台的定位和玩法都是怎么样的吧。
|
||||
|
||||
## 两大热门平台的定位侧重点
|
||||
|
||||
我们应该都很熟悉快手和抖音,对二者的视频风格多少也有点了解,比如大部分人都会觉得快手的视频更接地气,而抖音更注重切合音乐的节奏等等。
|
||||
|
||||
但实质上,导致它们不同风格的原因是运营定位上的差异。我们先来看看快手。
|
||||
|
||||
### 快手:去中心化+以人为先
|
||||
|
||||
我们都知道,快手的Slogan是“拥抱每一种生活”,也就是说,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通过快手创作短视频,以自己或独特、或日常的生活方式吸引用户的关注和喜爱。
|
||||
|
||||
比如说,以创造“奇形怪状”的工具产品出名的“手工耿”,他只是从自己的个人兴趣出发,去创造属于个人印记的内容,就获得了大量喜爱自己的用户;来自农村的“本亮大叔”,只是一个唱歌的爱好者,在乡间地头的深情演唱也获得了很多用户的点赞。
|
||||
|
||||
发现这其中的共性了吗?其实简单来说,**快手是通过展示每一个普通用户独一无二的人生经历,去让用户发现大千世界多种多样的生活模式,然后通过短视频内容缔结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亲密关系**。
|
||||
|
||||
那快手是怎么做到的呢?这就要说到快手的内容推荐形式了,也就是**去中心化**。快手会通过AI算法等技术手段,通过去中心化的方式,将短视频分发给相应的用户群体,而不会大力、集中地去推荐更多“命题式”创作的内容。这样一来,每一个创作者都可以得到同样的注意力,继而可以打造属于创作者自己的社交生态。
|
||||
|
||||
我们再来看看抖音。
|
||||
|
||||
### 抖音:中心化+以内容为重
|
||||
|
||||
在抖音上,很多的爆款内容其实都是围绕平台热点来进行的。也就是说,抖音平台会根据用户关注内容的热度来确定创作命题,或者是推出热榜,用户围绕官方推荐的话题进行创作,以此进一步提升相关内容的关注度,从而打造出一个又一个的爆款视频内容。
|
||||
|
||||
比如说,我们都知道抖音上聚集了很多的演艺明星,比如陈赫,他的创作内容有时候就会成为其他用户一起参与创作的热点。
|
||||
|
||||
下面给出的是卡思数据(第三方短视频数据平台)上针对每天最受欢迎内容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到陈赫发起的以“我的漫画身份”为主题创作的视频内容,在这段时间内成为了平台排名第一的热榜内容。
|
||||
|
||||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8c/8d/8c441069f68d200652962545fc93b98d.jpg" alt="">
|
||||
|
||||
此外,创作者围绕平台上特定的主题、背景音乐、特效等方式进行创作,也会得到平台更多的推荐量。
|
||||
|
||||
所以,**抖音上会更加注重精致的内容**。不管是产品设计也好、算法推荐也罢,抖音都是**以中心化的方式**,利用强运营模式作为传播的突破口,促使大众为了创作热点内容蜂拥而至。
|
||||
|
||||
那么由此,我们其实就能体会出两大平台的定位侧重点了。快手重视的是个体价值,其用户群体涵盖了不同年龄段、不同行业,目的是以内容搭建起用户之间的关系链,以此形成强粘性的社区氛围;而抖音重视的是内容价值,其用户群体虽然与快手的重合度越来越高,但他们的需求更多是为了“集体的狂欢”,而非单纯展示自己。
|
||||
|
||||
## 三大维度分析短视频平台的运营定位
|
||||
|
||||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我还在卖关子:我前面提到的识别短视频平台运营定位的三个维度究竟是什么呢?
|
||||
|
||||
别着急,其实在分析快手、抖音这两个平台的共性与差异时,我就已经告诉了你具体的答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看这三个维度具体是如何使用的。
|
||||
|
||||
### 产品属性
|
||||
|
||||
首先,在我看来,产品属性就是指**一款产品在不同领域的差异性集合**。也就是产品在每个属性领域里所体现出来的性质,以及在产品运作的过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不同地位、不同权重。
|
||||
|
||||
可以说,最后呈现在消费者眼前的产品,就是这些不同属性交互作用的结果。
|
||||
|
||||
给你举个简单的例子。前面我们在分析快手和抖音的定位时,就提到过快手看重的是个体价值,而抖音更看重优质内容的价值,这其实就是指二者在产品属性上的不同。
|
||||
|
||||
实际上,决定产品属性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需求因素、消费者特性、市场竞争、价格档次,等等。不过要按照这个标准去区分不同产品的产品属性的话,就有些繁琐、冗余了,这里我给你提供两种最直接有效的思路:
|
||||
|
||||
- **行业壁垒:一款产品在同领域中建立的产品护城河是什么**
|
||||
|
||||
了解一个产品的行业壁垒,目的是为了看出产品立足市场的优势,也就是它最大的特点,这个特点是区别与其他产品的地方。只有建立起产品独特的壁垒,才能让自己在这个行业内具备较强的竞争力。这样,当你带着行业壁垒的视角去观察一个平台时,就会像拨开云雾一样看到隐藏在表象之后的产品真相。
|
||||
|
||||
还拿快手、抖音来说吧。快手的壁垒就是用户大数据的平台推荐算法,以此构建人与人的社区生态;而抖音的壁垒是强运营、重传播的内容分发模式,以此积累一个高赞的精品内容池,对可能感兴趣的用户进行持续轰炸。
|
||||
|
||||
所以,当你知道了一款产品的行业壁垒时,其实也就清楚了该产品的最大特色,如果想要进入一个平台,那你就要以核心特色作为切入口。
|
||||
|
||||
我再给你举个例子。微信视频号的壁垒就是自身已经成熟的社交生态,它为减少微信用户流失、巩固微信生态起到了防御与不可或缺的作用。换言之,视频号的产品特色都是围绕微信本身而生的。
|
||||
|
||||
比如,当你选择了微信视频号作为创作首选平台,那么你应该清楚自己创作的内容应该围绕熟人社交领域作为出发点,围绕这些人在乐于分享、转发的视频内容为考量标准,才更容易获得创作上的成功。
|
||||
|
||||
- **传播诉求:一款产品在一段时间内对外传播的核心点是什么**
|
||||
|
||||
这个主要包括围绕什么样的用户、带来什么样的价值与服务等等,通过分析产品的传播诉求可以让我们看透一个产品的本质。
|
||||
|
||||
比如,抖音最早期是依靠音乐+短视频的方式作为产品主打,面对的是年轻用户,所以它对外的Slogan是“让崇拜从这里开始”。之后,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以及平台发展策略的改变,抖音对外的Slogan变为“记录美好生活”,产品的方方面面都是围绕如何让更多领域的用户在抖音上拍摄视频。
|
||||
|
||||
你看,单单只从一个传播的诉求上,就可以清晰判断出产品的主打属性以及接下来转型的重点了。
|
||||
|
||||
好,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分析平台运营定位的第二个维度:用户构成。
|
||||
|
||||
### 用户构成
|
||||
|
||||
实际上,不管是在哪个短视频平台上创作,了解平台的用户构成都是非常关键的,因为这可以让我们知道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讲述内容。
|
||||
|
||||
我举个例子,假设某个平台上的用户大多都是接地气的普通人,那如果你非要拍摄看不透的冷门文艺内容,就显然是完全走错了路。
|
||||
|
||||
同样地,我这里要告诉你一句非常重要的话,因为后面你会反复听到我说这句话,不是我啰嗦,而是我们在创作时经常会忘记这条创作格言,**我建议你把这句话写在自己能经常看到的地方。这句话是:我们不是为了自己创作,而是为了得到用户的喜爱创作。**
|
||||
|
||||
你的脑海中是不是马上浮现一个问号:不对吧,做短视频不是经常说要做真实的自己吗?为了取悦用户的喜爱,不是没了自己的个性特点吗?
|
||||
|
||||
其实这完全是两码事,你千万不要放在一个框子里。为啥呢?我给你讲个故事。
|
||||
|
||||
我平常给一些接受能力差、文化水平不是很高的同学讲课时,我不会去讲那些枯燥无味的理论或者特别生疏的概念,因为我知道他们听不懂,也学不会。我会用他们能够理解与明白的语言、案例或者故事去告诉他们。那么,你说我这样的方式是让我失去了个性与真实吗?没有吧,这样反而更赢得了他们的喜爱。
|
||||
|
||||
所以说,**我们看问题时,要放在具体环境中去分析,这才是最科学的解决方式。**
|
||||
|
||||
好,回过头来,我们继续讨论短视频平台的用户构成。其实前面我们在分析快手和抖音的时候,也提到过两家平台的用户有什么不同。
|
||||
|
||||
早期,快手的用户群体集中以三四线的下沉用户最多,而抖音则是以一二线城市用户居多。但是随着平台的发展壮大,两个平台的用户重合度越来越高,对外也都说自己覆盖的用户面最广,那这样我们要如何判断呢?
|
||||
|
||||
其实,当我们去识别一个平台的用户构成时,只需要从两方面入手就可以一目了然了:
|
||||
|
||||
- **多个第三方数据公司的调查报告**
|
||||
|
||||
第三方数据公司的调查报告,会为了保证用户数据的真实性,从客观中立的角度去总结、统计一个平台在某个时间的数据表现,包括用户数量的增减统计、用户画像分析等。
|
||||
|
||||
这里你要注意,一定记得要多看几家数据公司的报告,比如Trustdata、QuestMobile、艾瑞咨询等,毕竟获得的资料越多,对平台用户构成的了解就越全面、越真实。
|
||||
|
||||
- **该平台上最受欢迎的内容统计**
|
||||
|
||||
最受欢迎的内容背后其实就是最真实的用户构成。比方说,某个平台对外声称自己的用户覆盖了一二三线城市,但是通过内容统计发现,该平台的大部分内容更多是三四线用户感兴趣的,这就说明平台的用户主力军不是一二线城市。
|
||||
|
||||
还有,随着平台的发展,内容类型也会产生变化,我们通过观察平台上受欢迎的内容,也可以动态统计出某个阶段该平台真实用户的构成。
|
||||
|
||||
具体的做法就是先设定好内容的类别,比如美食类、搞笑类、知识类、新闻类、个人记录等等,选取之后去翻阅这个平台上7日以内每个内容的代表作,然后以播放量、点赞数、评论量、转发分享量等维度进行统计分析。相信我,你会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
||||
|
||||
这里我们就以教育类的内容为例,以7天之内(截止2021年1月8日)的点赞量为维度,分别看一下抖音与快手上用户构成的细微差别是什么。
|
||||
|
||||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30/17/3017538b6018115525b7038726d8yy17.jpg" alt="">
|
||||
|
||||
如此你就会清晰地发现,虽然二者都是短视频平台,但其背后的用户还是有些区别的。
|
||||
|
||||
- 共同用户:年轻用户,都喜欢学习英语。
|
||||
- 差别用户:抖音的职场一族多一些,偏爱财经类知识;快手上妈妈用户居多,喜爱关注孩子的成长。抖音的下沉与中老年用户不少,喜爱情感教育;快手上的用户多是忠诚粉丝,更加关注平台剪辑工具的学习。
|
||||
|
||||
你看,通过简单的用户统计,是不是一下子看出了差别?这两个思路也同样适用于其他各个短视频平台。
|
||||
|
||||
### 提供服务
|
||||
|
||||
好,最后一个分析维度,就是要看看平台为用户提供的服务是什么了。这里你或许会产生一个疑问:这个维度意味着什么呢?
|
||||
|
||||
准确来说,**平台提供的服务代表着平台某一段时间或者未来重点发力的方向,它可以让你清晰看到产品、平台的走向**,以此将自己的创作与平台发展方向结合在一起,就能让自己在创作上少走弯路、快速成长。
|
||||
|
||||
什么意思呢?我还是先拿快手与抖音做例子,来详细说明一下。
|
||||
|
||||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快手平台上提供的服务,就是通过去中心化的推荐机制,让更多原来淹没在精英视野中的普通人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发声找到一席之地,然后通过视频内容作为自己切入社交领域的开始,去构建属于自己的生态社交圈。
|
||||
|
||||
也就是说,快手提供的服务是帮助创作者降低创作门槛,找到适合自己的垂直用户群体,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
||||
|
||||
而对于抖音,站在创作内容的角度,你首先要考虑的是自己的差异化定位。这是由于抖音的产品属性是以精致化内容为先的,所以它提供的服务是利用自己的算法推荐,将优质的、用户喜欢看的内容传递给更多的人,形成轰动效应,并最终达到一定的峰值。
|
||||
|
||||
另外,虽然现在各个平台的内容趋同性越来越大,但是在抖音上会更加看重内容的独特性,它就是一个视频化信息的分发平台,可以让稀缺的内容传递得更远。
|
||||
|
||||
所以,当我们去判断或者识别一个短视频平台可以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时,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着手:
|
||||
|
||||
- **平台提供的服务给用户提供了什么价值,或者说帮助用户解决了什么问题?**
|
||||
- **平台提供的这种服务对于自我的商业生态来说,是可有可无,还是至关重要的?**
|
||||
|
||||
这样,按照这两条标准我们就可以轻松对号入座了。
|
||||
|
||||
举个例子。B站给用户提供的服务,就是满足不同垂类的用户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社区。而内容是链接彼此关系的纽带,为了更好地服务用户,B站需要在视频制作上为创作者提供更好的创作环境、降低创作门槛,帮助那些善于学习、展示自己的普通人在这里找到自信,并可以将这些自信持续下去。
|
||||
|
||||
## 小结
|
||||
|
||||
总而言之,要想创作出好的短视频内容,首先就需要懂得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创作平台,这会让你达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
||||
|
||||
那么具体该如何选择呢?这一讲,我们共同探讨了快手与抖音平台的运营定位,通过分析两个平台的定位侧重点,总结出了识别一个短视频平台运营定位的维度模型:产品属性、用户构成以及提供的服务。
|
||||
|
||||
此外,每个维度还有具体的分析思路和方法,可以帮你更加准确地看透一个平台的定位。这里我也想再给你分享一下我在工作中的心得体会:
|
||||
|
||||
1. **学习之后最大的收获是通过实践得来的**
|
||||
|
||||
在学完这几个知识点之后,我建议你都去亲自实践一次,然后记录下来、对号入座,自己尝试提问看看寻找的答案到底是不是正确的。这样随着你多次的学习、实践之后,这个知识点也就真正被你吸收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了。
|
||||
|
||||
1. **反直觉式思维,多看有效反馈**
|
||||
|
||||
在短视频创作中,我见过很多创作者刚开始都非常自信,这其实是一件好事,但我个人认为自信不是凭空而来的自嗨,而是有迹可循、有能力的支撑。
|
||||
|
||||
今天所讲的内容,其实就是想让你在创作时多寻找一些有效反馈,如数据反馈、案例反馈等等,只有当你掌握了这种学习、做事的思维后,不管你在哪个短视频平台上创作,我敢保证你会少走很多弯路,更不会让自己轻易陷入到创作的情绪中。
|
||||
|
||||
按照惯例我整理了一张思维导图,帮助你回顾和复习这节课的知识点,让你能更加直观立体、更好地判断一个内容平台的运营定位。
|
||||
|
||||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33/0b/3303d0f5ba735fe9e2339c1d02fe630b.jpg" alt="">
|
||||
|
||||
## 思考题
|
||||
|
||||
除了快手、抖音之外,你可以讲讲其他你熟悉的短视频平台的运营定位是什么吗?
|
||||
|
||||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思考和见解。如果你身边的朋友也正在研究各种平台的运营定位,非常欢迎你把今天的内容分享给他,我们一起交流进步。
|
||||
|
||||
好了,今天我们的课就讲到这里,感谢你的阅读,我们下节课再见。
|
||||
162
极客时间专栏/打造爆款短视频/定位篇/08 | 如何快速找到各大短视频平台的正确切入点?.md
Normal file
162
极客时间专栏/打造爆款短视频/定位篇/08 | 如何快速找到各大短视频平台的正确切入点?.md
Normal file
@@ -0,0 +1,162 @@
|
||||
<audio id="audio" title="08 | 如何快速找到各大短视频平台的正确切入点?" controls="" preload="none"><source id="mp3"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audio/f8/f4/f8419c7882cf787b4532e24d4517d2f4.mp3"></audio>
|
||||
|
||||
你好,我是周维。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正确识别各个短视频平台的运营定位,以帮助自己在创作时找准适合的平台,少走创作上的冤枉路。
|
||||
|
||||
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接着来看看,当找准了适合自己的短视频平台之后,要如何找到在该平台上创作的切入点,从而快速且平稳地跨越从0到1的创作阶段。
|
||||
|
||||
或许你会对这个话题感到疑惑:这有什么难的,我就去观察下在这个平台上,自己所在的内容领域里什么选题最受欢迎,我就去做什么内容,这肯定没问题吧!
|
||||
|
||||
这个做法当然可以,借鉴同一内容领域的优秀选题本身就是一种正确的创作方式,它可以为我们提供新的创作思路,达成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借鉴内容的方式并不代表你就找到了正确的创作切入点**。
|
||||
|
||||
我打个比方,中国政法大学罗翔教授在B站上发布刑法知识类视频仅1年的时间,就收获了一千多万的粉丝。如果你也想要做同样类型的内容,你会直接拿过来借鉴吗?或者即使借鉴过来,你能得到一样的结果吗?我想肯定不可能,因为你自身的知识体系、进入平台的时间、权重都跟他不一样。
|
||||
|
||||
在我看来,只有依据可参考的维度与目标,然后将目标分解成多个可执行的细节,才能准确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作切入点,保证自己在适合的平台上找到正确的创作方法。
|
||||
|
||||
那这个可参考的维度与目标是什么呢?这节课,我来给你介绍三种常用的方法。
|
||||
|
||||
## 人群细分法
|
||||
|
||||
我们先说第一种,人群细分法。
|
||||
|
||||
简单来说,人群细分法就是把适合自己内容的目标受众,作为寻找创作切入点的参考依据,然后围绕用户的垂直化、多元化需求进行精细化创作,并围绕目标受众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迭代与更新。
|
||||
|
||||
你可能要说了,这不就是围绕用户画像去创作内容吗?
|
||||
|
||||
对的,这就是人群细分法的本质特征。我在[上节课](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351927)也提到过,我们是为了得到用户的喜爱而创作的,因此在使用人群细分法来寻找创作切入点时,就要**始终以用户为中心,时刻思考如何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受欢迎的内容,才能达成让自己的内容成为爆款的目标**。
|
||||
|
||||
不过这里的人群细分法,跟传统做用户画像所选取的目标用户不一样。一般做用户画像时,我们可以通过公开渠道获取目标用户的信息,也可以不与目标用户产生直接交互。
|
||||
|
||||
而在使用人群细分法时,我们需要把握以下两个界定目标受众的维度:
|
||||
|
||||
1. 目标用户能够提出具象且真实的内容需求;
|
||||
1. 目标用户是该平台上的主要用户构成群体。
|
||||
|
||||
具体是什么意思呢?接下来,我们就一一分析一下。
|
||||
|
||||
### 目标用户能够提出具象且真实的内容需求
|
||||
|
||||
我先给你举个例子吧。
|
||||
|
||||
假如我现在要做与心理学相关的短视频内容,目标用户定位在那些内心感到孤独的人群,围绕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学知识干预,帮助他们解决在生活和成长中面临的各种难题。
|
||||
|
||||
那么这里我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什么样的人群可以划分为孤独的人群呢?**显然,这个并不太好区分,因为孤独是每个人都会存在的一种内心感受或情感状态。
|
||||
|
||||
所以这里,我就可以根据“目标用户能够提出具象且真实的内容需求”这一界定维度,来寻找适合自己内容的目标受众。
|
||||
|
||||
具体的思考路径是这样的:**围绕目标用户群体,挖掘他们多样化的真实需求,并按照有具体场景、有画面感的细分原则,将其转变成具象、可表达的真实需求,再结合自身的优势进行有针对性的内容输出。**
|
||||
|
||||
这样,我就可以先去划定一下主要目标用户的年龄层次。比如我可以从中年群体入手,细分出这类人群所面对的生活场景,如工作、家庭、育儿、兴趣爱好等。然后,按照“具体场景、画面感”来对号入座,就可以转变成:随着年纪的增长,工作和家庭带来的双重压力让自己产生了无人诉说的孤独感。比如,自己在公司辛苦加班却遭到主管的批评,回家还因为琐事遭到家人数落。
|
||||
|
||||
如此一来,我就可以结合自己的内容优势,找到在自己的内容领域中特定人群的具象、可表达的真实需求了。
|
||||
|
||||
不要忘记一件事,我们是通过视频化的方式来创作内容的,所以在分析用户需求的时候就要提前做好准备,才不会让自己之后的内容跑偏。
|
||||
|
||||
### 目标用户是该平台上的主要用户构成群体
|
||||
|
||||
这个界定维度的意思就是,每个平台的运营定位是不一样的,那么平台的用户需求也就会不一样,因此我们在寻找目标受众时,还需要结合具体创作平台上的具体用户构成,这样才能确认该平台上主流用户喜好的内容样式是什么。
|
||||
|
||||
比如在快手上,对于普通的创作者来说,就是通过展现个人的经历才能够获得更多用户的喜爱;而在抖音上,通过创作更加优质的内容才能够获得更多的流量倾斜;在微信视频号上,则是要考虑创作的内容能为用户带来什么价值。
|
||||
|
||||
就如同我们在上节课所说的,现在的用户已经在心中给不同的短视频平台做了一定区分,要想在平台上发布内容,就要遵循这个平台的运营定位和用户的固有认知,然后细分内容,才可以找到正确的创作切入点。
|
||||
|
||||
## 价值提供法
|
||||
|
||||
我们接着来说第二种方法。
|
||||
|
||||
如果说人群细分法是站在用户的角度,通过分析具体人群、具体场景下的具体需求来寻找切入点的,那么价值提供法就是站在微观的角度去寻找有价值的内容,以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
|
||||
|
||||
但是,单说有价值的内容显然太过宽泛,我们还是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才行。在以往的实践当中,我认为以下三个方法是非常有效的,下面我就来具体说一下。
|
||||
|
||||
### 帮助用户解决问题,给用户提供解决方案
|
||||
|
||||
这里我所说的给用户解决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一定是要针对用户在具体场景中遇到的难题,然后帮助用户解决疑问,给出一个可执行、可操作的具体方案。
|
||||
|
||||
很简单的道理,真正的价值是要能落地生根的,如果我们只是提供一个宽泛的知识,并不能帮助用户解决实际问题,那么这样的内容对于用户没有任何用处,也就没有价值一说了。
|
||||
|
||||
我给你举个例子。“如何爱一个人”是一个场景,而“恋爱五年了,如何好好爱一个人”就是一个具体场景,这样你就可以针对那些相爱很久,却不知道该如何继续相爱的人群,来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也就能够迅速抓住内容创作的切入点了。
|
||||
|
||||
### 站在用户角度理解内容,为用户提供满意的答案
|
||||
|
||||
这个方法该怎么理解呢?
|
||||
|
||||
我们知道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用户的注意力是非常珍贵和稀缺的,在短视频领域里体现得更是淋漓尽致。因此,如何在短时间内抓住用户的注意力,减少用户选择其他内容的心理成本,就是非常好的一个切入点。
|
||||
|
||||
那用户的心理成本包括什么呢?在我看来,就是寻找答案的思考成本、时间成本。
|
||||
|
||||
因此体现在创作形态上,我们可以采用便于记忆的数字罗列方式,直接帮用户总结好某一类知识点;或者是采用拟人化、风趣幽默的方式来阐述一些苦涩难懂的内容,等等。
|
||||
|
||||
总而言之,这个为用户提供价值的方法,就是要**站在用户的角度去理解自己创作的内容,不能有难度、不用去过多思考,可以直接获得满意的答案**。
|
||||
|
||||
### 找到内容上的对比与反差,让用户获得新的认知与体验
|
||||
|
||||
这个方法就是说用户看了内容之后,能够明显感知到前半段与后半段的不同,而这种对比带来的反差作用不仅能够抓住用户的注意力,也能让用户产生内容为自己带来了价值的感受。
|
||||
|
||||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你去看一些美妆博主的仿妆视频时,通常就能感受到这种“改变的力量”。
|
||||
|
||||
但是你要注意,这种反差一定是要“超乎想象”的,而不是“大失所望”。
|
||||
|
||||
超乎想象,就是内容的前后改变较大,给出的答案也意想不到,能让用户获得新的认知。而大失所望,就是前面的内容铺垫太多,最后却草草收场,也并没有给出实质、有收获的视觉体验。而且,这种反差对比的前后需要是“不平等”的,一定是后者大于前者,才是真正的创作之法。
|
||||
|
||||
## 场景分析法
|
||||
|
||||
好,我们再来说下最后一种寻找创作切入点的方法。
|
||||
|
||||
场景分析法,就是以用户在现实生活中,某个具体场景的使用频率和参与程度为参考维度,作为在一个平台上创作内容的切入点。
|
||||
|
||||
使用频率就是指次数的多少,而参与程度是指占用的时长。比如“看手机”这个具体的场景,可以说使用频率比较高,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看一下手机,而未必每次都会占用过多的时间。
|
||||
|
||||
所以,我们在运用场景分析法时,就可以根据使用频率和参与程度划分以下四种主要场景,以此来找到合适的创作切入点。
|
||||
|
||||
### 高频场景
|
||||
|
||||
高频场景,即使用频率高的场景。你可以理解为是每个人都离不开的生活场景,比如吃饭、工作、学习、社交、锻炼等等。
|
||||
|
||||
高频场景面对的用户群体比较大,当你决定以用户的高频场景作为创作的切入点时,可以结合着前面提到的价值提供法,先找到目标用户的高频场景,然后再以专业的内容输出,在用户心中占领有价值的心理定位。
|
||||
|
||||
我总结一下这个切入点的创作公式:
|
||||
|
||||
>
|
||||
**选择一个高频的生活场景+寻找存在的问题(具体多元化的需求)+专业知识的输出**
|
||||
|
||||
|
||||
如此一来,你就能轻松准确找到正确的内容切入点了。
|
||||
|
||||
### 低频场景
|
||||
|
||||
低频场景相对于高频场景而言,虽然使用频率少一些,但也是人们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比如旅行、买保险、理财,等等。
|
||||
|
||||
对于低频场景,我们可以分为“必要的低频场景”与“小众的低频场景”来寻找不同的切入点。
|
||||
|
||||
必要的低频场景,是站在时间的维度上去考虑大众用户的内容需求。简单来说,就是围绕人们都绕不开的生活场景,如一般人都需要的买车买房、育儿养老等,挖掘其中存在的问题作为突破口,然后给出正确的解决方案。
|
||||
|
||||
而小众的低频场景,就是站在兴趣爱好、年龄层次等不同的角度去考虑小众用户的需求,比如二次元、钓鱼、职场上的中年危机,等等,然后同样也是在这部分小众人群中发现实际需求来作为创作切入点。
|
||||
|
||||
### 重度场景
|
||||
|
||||
重度场景很好理解了,就是指人们生活中参与程度比较深的一些场景,比如跑步、读书等。
|
||||
|
||||
我们直接来具体看一个例子吧。
|
||||
|
||||
抖音上有一个名叫“只有创意”的摄影创作者,如今已经拥有400多万粉丝。他的切入点就是用户的重度场景,主要围绕那些喜欢以唯美的方式来记录生活的用户,每一条内容都是告诉用户要采用什么样的拍摄手法,让自己的摄影作品变得更加唯美动人。
|
||||
|
||||
### 轻度场景
|
||||
|
||||
对于轻度场景,你可以理解为它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经历、故事或者经验,相对于别人而言,或许是一种向往、心仪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梦想。
|
||||
|
||||
请注意,当你使用轻度场景作为创作的切入点时,一定要代入的是自我独特的经验分享,这样的方式更容易获得用户的信任感,也更容易打造自己的IP。
|
||||
|
||||
比如,对于“在职场如何晋升”这个场景而言,如果是以重度场景作为切入点,我可以围绕互联网中运营人员的具体晋升之路,给出具体可参考的方法。但如果是以轻度场景作为切入点,我就会拿自己多年从业的经历,总结出几点看法建议。
|
||||
|
||||
## 小结
|
||||
|
||||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我多年的短视频从业经历中,我发现太多刚进入短视频领域的创作者,面临最大的创作困境就是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而找准适合自己的切入点,不仅可以解决创作定位的问题,还能够帮助自己快速跨过从0到1的创作阶段。
|
||||
|
||||
学完了这节课,你需要记住,在寻找正确的切入点时,要依据可参考的维度与目标,然后将目标分解成多个可执行的细节,以此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爆款短视频,而不能为了创作而创作,以至于陷入到宽泛、虚无的创作陷阱中,不能自拔。
|
||||
|
||||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22/00/2264b6381d40ba40782902d77228ea00.jpg" alt="">
|
||||
|
||||
## 思考题
|
||||
|
||||
你可以想想,你是如何快速找到适合自身的创作切入点的?当然,如果你刚刚开始学习短视频创作,你可以结合今天的课程内容,来具体分析一下自己创作领域的切入点是什么。
|
||||
|
||||
欢迎给我留言,让我们通过学习后的分享,来提升学习效果。如果这节课对你很有帮助,欢迎你分享给同样喜爱短视频创作的朋友们。
|
||||
Reference in New Issue
Block a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