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ror of
https://github.com/cheetahlou/CategoryResourceRepost.git
synced 2025-10-16 15:03:44 +08:00
mod
This commit is contained in:
155
极客时间专栏/技术面试官识人手册/场景再现/12 | 线上面试:隔屏对话,交流依然畅通.md
Normal file
155
极客时间专栏/技术面试官识人手册/场景再现/12 | 线上面试:隔屏对话,交流依然畅通.md
Normal file
@@ -0,0 +1,155 @@
|
||||
<audio id="audio" title="12 | 线上面试:隔屏对话,交流依然畅通" controls="" preload="none"><source id="mp3"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audio/78/1d/7854a3aac819ba7f3e8c5d081d567e1d.mp3"></audio>
|
||||
|
||||
你好,我是四火。
|
||||
|
||||
这是我们场景再现部分的第一篇,我想和你聊一聊线上面试。
|
||||
|
||||
线上面试,是指候选人和面试官双方不实际见面,而是通过电话、网络等形式“虚拟”地面对面交谈,最终完成面试。
|
||||
|
||||
通常来说,电话面试就是线上面试最典型的情形,而在当前的疫情大背景下,许多本该面对面进行的现场面试,也移到了线上。
|
||||
|
||||
这一讲,我将从三个部分谈论线上面试:首先是常见问题,我会介绍几个因为面试操作移到线上而导致的常见问题,接着明确线上面试和常规线下面试相比,需要把握的要点,以及一些具体操作方面的技巧,希望这些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
||||
|
||||
## 常见问题
|
||||
|
||||
### 电话面试不确认基本要求
|
||||
|
||||
在[第2讲](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360268)的时候,我讲了这样一个例子:
|
||||
|
||||
>
|
||||
走完了整个面试,候选人拿到 offer 的时候说:“啊,我不知道这个职位还需要我长期出差办公啊?我不能接受出差办公。”
|
||||
|
||||
|
||||
还有类似的例子,比方说,有不少候选人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明确的规划,而对于自己在技术或业务方面的选择也非常清晰。
|
||||
|
||||
有的说“我不做前端”,有的说“想进入‘大数据’团队”,还有的说“希望从事和分布式系统有关的工作”。可是,有很多时候,候选人直到进入了现场面试,甚至通过了面试,都没有人和他们确认这些最基本的需求。
|
||||
|
||||
显然,这样的面试流程是有问题的,那问题出在哪里呢?
|
||||
|
||||
我们知道,所有的职位都是有“基本情况”的,而所有的候选人也其实都是有“基本要求”的,但是他们往往不会明说。
|
||||
|
||||
等到职位的基本情况和人的基本要求不符,矛盾总有一天会暴露,那时面试团队也好,公司也好,都要被迫承担浪费时间、浪费资源的损失,甚至还会大大影响团队建设。
|
||||
|
||||
也许是offer发放了,但是候选人拒绝了;也可能候选人入职了,但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不顺心,不能发挥所长,甚至还会早早离职。
|
||||
|
||||
那么,这样的信息到底包括哪些内容,又应该在什么时候确认呢?
|
||||
|
||||
我认为,基本要求是不是匹配,需要问清楚两个方面的问题:
|
||||
|
||||
- **公司和职位的基础信息**,比如说,工作地点在哪里,是不是需要出差等等,看候选人是不是能够接受;
|
||||
- **业务和技术的基础信息**,包括团队是做哪方面的产品或项目的,如果候选人加入团队,那么他会承担怎样的角色。
|
||||
|
||||
通常来说,一些非技术和业务方面的基础信息,一般招聘专员(recruiter)一开始就应该和候选人聊清楚了,如果候选人不接受,那么后面的面试就不应该安排下来。
|
||||
|
||||
还有一些具体信息,招聘的同事不一定懂,但是负责电话面试的面试官必须要清楚,并且要在电话面试的环节就要和候选人明确下来。
|
||||
|
||||
因此,这里的分工合作非常重要。一般说来,在电话面试中,有一轮是团队的经理去负责的,原因之一就是经理往往是团队中对这两个问题最清楚的人。
|
||||
|
||||
### 冷场过多,沟通不足
|
||||
|
||||
在[第5讲](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363067)的时候,我们谈到了面试礼节的重要性,不知道你是否记得,其中一条就是要做简单的自我介绍,哪怕再简单,它也是面试互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
||||
|
||||
尤其在线上面试时,其实双方很容易会因为缺乏语言交流,干扰整个面试氛围,有时甚至会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
|
||||
|
||||
如果面对面交流,哪怕语言交流不充分,大家还可以用其他方法弥补,可能一个眼神、一个点头就能表达相当丰富的信息了。但到了线上,交流更依赖语言这个形式,所以语言沟通不充分带来的影响就被放大了。
|
||||
|
||||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a2/53/a2f3c36b2e62b4cd963945dd88383453.jpg" alt="">
|
||||
|
||||
当然,我还想提醒你,线上面试确实更依赖于语言,但我们也还是有其它沟通方式的。比方说,我们曾经讲到过,远程沟通的时候,摄像头请尽量打开,面对面的沟通会让彼此距离拉近很多。
|
||||
|
||||
如果考虑到网络带宽受限等因素,必须关闭摄像头,那也请和候选人说清楚。而且,我们还有一些在线编辑工具,通过这些工具,候选人和面试官都可以看到彼此输入的文字,甚至绘制的简单图像。
|
||||
|
||||
我知道面试官都清楚用它们可以考察代码,但是其实作为常规沟通套路的辅助工具,它们依然很有价值。
|
||||
|
||||
## 要点把握与面试技巧
|
||||
|
||||
好,分析完常见问题,我们从正面谈一谈线上面试的一些常见操作要点,以及相应的面试技巧。
|
||||
|
||||
### 电话面试难度把握的原则
|
||||
|
||||
对于电话面试的难度,我的建议是更重视广度覆盖,把基本情况了解清楚,把基本问题排查清楚。
|
||||
|
||||
至于技术深度,我反而认为是第二位的。这里面的逻辑是,**我们要优先考虑电话面试带来的特有价值,它最大的价值其实就是两个字——“初筛”。**
|
||||
|
||||
为什么需要初筛?这里我们不妨简单估算一下成本。
|
||||
|
||||
比方说,电话面试两轮 + 现场面试5轮,加上决策会,面试前后的联系、沟通、反馈等等时间和人力开销,加起来就相当于工程师一天的工作时间。再加上其他人员、培训、宣传、差旅、招聘渠道合作等等费用,可以说成本相当巨大。
|
||||
|
||||
以下数字来自我自己的经历,而非官方数据,但你也会有个大体感受:电话面试的通过率大概在一半左右,在此之后我们还要考虑现场面试的通过率(大概在1/3左右),以及发了offer后候选人接受的比例(每家企业差异较大,这里按1/3估算),粗略估算一下,整体的offer接受比例就只有 1/2 x 1/3 x 1/3 = 1/18。
|
||||
|
||||
可以看出,仅从综合费用的角度考虑,招聘成本也是非常高的。
|
||||
|
||||
所以,在电话面试中,我们要达到这个初筛的目的。通过电话面试这样成本相对较低的流程,留下基本素质合格、基本要求符合,且有一定希望通过现场面试的候选人,而这,也正是电话面试难度把握的原则。
|
||||
|
||||
至于候选人全面和有深度的考察和评估,就放到之后的现场面试去完成。这样,在电话面试之后的大量流程成本,就能节省下来了。
|
||||
|
||||
另外,这些年来我还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和你分享一下。有时候和候选人沟通的“第一棒”——recruiter,甚至也会问一点技术问题探底了。比方说,我所认识的一位recruiter朋友,就会在第一次和某些候选人沟通的时候,问候选人这样的问题:
|
||||
|
||||
>
|
||||
进程和线程的区别是什么?
|
||||
|
||||
|
||||
这其实是属于很常见的问题,当然,他是懂一点,但毕竟不是软件工程师,也直言只是想“听听回答是不是靠谱”。但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过滤掉那些明显不合格的候选人,这样,连电话面试的流程成本都可以省下来。
|
||||
|
||||
### 电话面试的内容安排
|
||||
|
||||
既然我们已经提到了电话面试的最大价值就是“初筛”,那么具体我们该怎样安排电话面试的考察内容呢?
|
||||
|
||||
电话面试一般安排较为简洁,招聘经理和某位工程师一碰头,双方各自过一下对方简历和recruiter留下的重要信息,就可以参与电话面试了。电话面试之后,双方也一碰头,确定要不要继续下一步的现场面试。
|
||||
|
||||
电话面试有一轮的,也有两轮的,两种情况都不少。
|
||||
|
||||
对于一轮的情况,一般由具备技术背景的经理主持,既要考察一些较为简单的技术问题,也要通过询问尽量了解对方的基础信息。
|
||||
|
||||
如果是两轮,那一般其中一轮由工程师完成,主要考察技术和业务背景,而把其它方面的考察,留给另一轮的经理。
|
||||
|
||||
关于技术考察,有个细节值得一说——要不要在电话面试考察编码呢?
|
||||
|
||||
我的建议是,**只要时间安排能够满足,就尽量覆盖编码考察。**我们已经强调过,对于软件工程师来说,编码能力是硬能力,如果连基本的编码能力都不具备,就没有继续这个面试流程的必要了。
|
||||
|
||||
当然,电话面试时间往往较短,一个简单的算法问题,或者写一段简单的代码逻辑,就可以了,我们不要在电话面试中,像[第6讲](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363972)一样去层层递进,完整地覆盖问题分析、讨论、解决的考察链。
|
||||
|
||||
说了那么多,我来举一个具体的电话面试安排的实例吧。
|
||||
|
||||
候选人小王是一名软件工程师,他研究生毕业后工作3年了,第一年做的是软件测试工作,而后转为开发。他面试的岗位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某后端软件工程师岗位,电话面试一共包括了两轮:
|
||||
|
||||
- 第一轮的面试官由一位团队经理担任,在寒暄之后,他和候选人顺着简历的内容,讨论了他的背景和工作经历,包括他对下一份工作的期望;之后,他向候选人介绍了职位、工作地点、工作内容,使用的技术和流程,以及团队的文化氛围等基本情况,并向小王了解了他的想法;最后,在提问时间他回答了不少小王关心的问题。
|
||||
- 第二轮的面试由该经理团队中的一名软件工程师担任,他们花了大约二十分钟时间讨论了小王最近在做的一个项目,候选人都负责了哪些部分,系统的架构是怎样的,主要用到了哪些技术;之后面试官和小王一起讨论了二叉树几种遍历的形式,小王也写了一段递归的二叉树遍历代码。
|
||||
|
||||
在电话面试之后,两位面试官聊了一下。
|
||||
|
||||
主导第一轮电话面试的团队经理表示,候选人小王对于这个职位有明确的意向,背景经验符合要求,性格和沟通等方面也没有什么问题;而主导第二轮电话面试的软件工程师表示,候选人小王对业务和技术的理解均衡,有一定的经验积累,而且对做过的项目和系统有清楚的理解,他写的代码逻辑虽然简单,但是可以看出具备合格的算法和数据结构功底。
|
||||
|
||||
于是,小王就通过了电话面试,准备进入下一轮的现场面试。
|
||||
|
||||
最后,我想额外提一下,某些企业,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甚至允许候选人跳过(直接通过)电话面试,而直接进入现场面试的环节。有这样两种情况比较常见。
|
||||
|
||||
第一种情况,对于重要岗位员工“强烈推荐”的候选人,这背后的逻辑是企业和团队对于自己员工“眼光”的高度信任。
|
||||
|
||||
第二种情况是,该候选人是“旧人”,曾经在这里工作过,或是在冷冻期(一般大厂都会设立一个招聘冷冻期,比方说,候选人在面试后的半年内,不可以申请相同类型的职位)之前曾经面试过,属于二次求职,而他的历史数据显示,他在曾经的面试表现不错。
|
||||
|
||||
当然,**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如果电话面试选择跳过,那么我们通常也要求招聘经理和候选人至少电话沟通一次,以了解、更新一些基本信息,确认一下双方的需求。**
|
||||
|
||||
### 准备好Plan B
|
||||
|
||||
无论是电话面试,还是移到线上进行的现场面试,我们都要有 Plan B。这里的 Plan B 指的是,在线上面试遇到阻碍的时候,要有基本的替代方案。
|
||||
|
||||
最常见的情况是,网络不佳,声音断断续续,这很影响面试沟通交流。
|
||||
|
||||
在一些成熟的面试团队中,负责一开始接洽候选人的recruiter,就会提示候选人准备好面试当天的设备条件。但是,谁也没有办法避免突然出现的网络状况,无论是彻底掉线还是视频或音频卡顿。
|
||||
|
||||
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要有准备。例如,在网络不好时,我们可以关闭视频信号,甚至,可以将线上会议改为使用手机通话来进行,当然,在线编辑(包括编码)的工具的使用可以保留,一方面这样的工具对网络条件的要求低,另一方面,我们确实也没有更好的替代工具,可以在离线状况下考察编码能力。如果条件过于恶劣,我们只能考虑改天再继续面试。
|
||||
|
||||
## 总结与思考
|
||||
|
||||
今天我先介绍了两个线上面试的常见问题,然后分享了线上面试,特别是电话面试中的一些要点,以及该怎样具体把握。
|
||||
|
||||
总的来说,线上面试在很多方面都有所限制,不能像面对面的现场面试那样沟通自然、直接,但在固定的电话面试环节,以及如今“后疫情”的大背景下,线上面试已经从一个选择,变成了唯一的选项。
|
||||
|
||||
因此,希望你能很好地掌握这些技巧,逐渐积累经验,真正驾驭好它。
|
||||
|
||||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ee/62/ee669a13f4c1752deeb753c341006662.jpg" alt="">
|
||||
|
||||
在文章的最后,我想给你提一个问题。你能否在留言区,分享一下你经历过的电话面试呢?无论是作为候选人,还是面试官。
|
||||
|
||||
好,我是四火,我们下一讲见。
|
135
极客时间专栏/技术面试官识人手册/场景再现/13 | 简历识人:洞悉简历背后信息,动态调节面试策略.md
Normal file
135
极客时间专栏/技术面试官识人手册/场景再现/13 | 简历识人:洞悉简历背后信息,动态调节面试策略.md
Normal file
@@ -0,0 +1,135 @@
|
||||
<audio id="audio" title="13 | 简历识人:洞悉简历背后信息,动态调节面试策略" controls="" preload="none"><source id="mp3"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audio/b4/d2/b4faa899dfe3465640160ce9d99127d2.mp3"></audio>
|
||||
|
||||
你好,我是四火。
|
||||
|
||||
简历,有多重要?我听说过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
|
||||
|
||||
一种观点是说,简历非常重要,因为简历就好比是人的脸面。未见其人,未闻其声,先读简历。从简历这短短的文字中,可以看出候选人的诸多品质,而简历如果不过关,下一步的求职面试就根本无从谈起。
|
||||
|
||||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简历作用很小。如今简历包装的成分太大,上面的信息夸张的情况随处可见,作为面试官,还是更应该相信自己的观察,候选人在面试中的表现才是实打实的。
|
||||
|
||||
那么,到底谁才是正确的?
|
||||
|
||||
其实,这两种陈述都有道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背后的认识并没有多少冲突,主要是因为人们看问题的视角不同。事实上,我问过多位面试官,大家对于简历重要性的分歧也很大。
|
||||
|
||||
那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简历,而我的视角,更多的是以面试官的身份,结合面试和评估候选人这一方面为你做讲解。
|
||||
|
||||
## 面试前的简历识人技巧
|
||||
|
||||
### 确认职位的匹配情况
|
||||
|
||||
面试前,一般招聘专员(recruiter)有他们自己的一套方法审阅简历。他们会根据简历上的内容,以及和候选人电话、邮件沟通得到的信息,来确认候选人跟职位确实大致匹配,而且,在很多公司,他们还会先确认一个候选人的参考级别。
|
||||
|
||||
但是,他们通常不具备技术背景,因此对于软件工程师候选人,面试团队需要审视并且确定职位是合理的。
|
||||
|
||||
在OCI,Bartender(技术负责人)需要在做面试计划的时候过一遍候选人的简历,确保职位和默认级别大致没问题。
|
||||
|
||||
比如说,一般1~3年软件开发经验的候选人考虑定位到OCI内部名为IC2的级别。
|
||||
|
||||
这一步很重要,因为**整个面试团队的面试官,就会对应着这个默认的职位级别衡量和评估候选人,一个离谱的定位会导致后面整个面试和评估的逻辑体系坍塌。**
|
||||
|
||||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64/80/647f8ef7fb5601482369dedb8c499680.jpg" alt="">
|
||||
|
||||
此外,我们经常会听到候选人说,“我现在的级别虽然只是xx,但我‘即将升职’”,这样的信息通常我们不会考虑进默认级别的评估里。因为这样的事情并不明确,没有足够的参考价值。
|
||||
|
||||
### 收集技术背景等重要信息
|
||||
|
||||
在面试之前,浏览简历的过程当中,我们确实需要重点关注那些实际的背景数据,比如是什么学校毕业的、有没有获奖和专利、有怎样的工作经历等等,但是这样的过程,基本上早就经过了专业的recruiter们的法眼。
|
||||
|
||||
Recruiter就是候选人和团队接洽的桥梁,在大多数公司,recruiter会把简历和候选人的材料发送给目标团队的招聘经理;还有些公司,这一步做得更为开放,recruiter会把通过他们审阅的简历,放到公司的平台上供各个团队的招聘经理取阅,优秀的候选人往往会引起好多团队的兴趣,之后recruiter会让候选人挑选其中的一两个团队进行下一步的面试。
|
||||
|
||||
无论是哪一种,大多数面试官拿到简历的时候,已经不需要做什么实际的简历初筛了,因为recruiter和经理已经把这件事做完了。但是,Bartender**一定要独立地过一遍简历的大致内容,主要是关注一些技术背景和职业经历等信息,如果有一些重要的疑问,需要在面试的过程中得到解答。**比方说:
|
||||
|
||||
1.候选人说他有5年软件开发经历,但是简历上显示其中有一年他的职位是软件测试,还有一年的空白时期;<br>
|
||||
2.候选人的项目背景基本全是后端开发的,但是这一次的职位却是一个前端的Team Lead;<br>
|
||||
3.候选人最近这两年的职位是团队经理,但是这次面试的是一个资深开发工程师的职位。
|
||||
|
||||
面试官找到这些重要信息以后,就可以在面试的时候加以关注。例如,对于上面的第2个例子,需要重点覆盖一些职位必要的前端技能。
|
||||
|
||||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的、重要的角色,由于对候选人要求较高,我们尤其需要关注简历中的背景信息,更严苛地寻找候选人。
|
||||
|
||||
比如说,如果是一家小企业,或者是大厂的新部门,要招一位相当资深的工程师,需要这个人带团队和主导一个新项目,这个人的简历,需要足够“亮眼”(比如作为骨干做过相关产品、有所属领域的专利、毕业于名校对应专业或是有相关的开源项目的开发经验等),证明他具备这个职位职责所必须的潜力。
|
||||
|
||||
## 面试中的简历识人技巧
|
||||
|
||||
对面试官来说,候选人的简历不仅仅是一篇短短的文字,而可以看做是候选人的“上下文”,从这个角度来说,面试就是考察上下文和目标职位匹配程度的一个过程,而简历的内容就为考察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了解和切入的点。
|
||||
|
||||
### 深挖简历中的事实数据
|
||||
|
||||
我们在专栏中已经介绍了,简历是一个用来深挖候选人对于项目、对于系统理解的一个很好的途径。但是,具体怎么挖呢?
|
||||
|
||||
**简单来说,就是寻找简历中的“具体事实”,而非“模糊描述”。**举例来说,候选人的简历上说:
|
||||
|
||||
>
|
||||
性格开朗、乐观,沟通能力强,乐于主动帮助同事。
|
||||
|
||||
|
||||
这样的文字,就更偏向于“模糊描述”,更何况,性格具体如何,还是面试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内容更有说服力。面试时间如此宝贵,对于这样的描述,技术面试官基本上可以跳过。
|
||||
|
||||
而对于“具体事实”,最常见的一类内容,就是项目了,比如说:
|
||||
|
||||
>
|
||||
带领一个3人团队,半年时间完成了公司内部上千人使用的工时管理系统,前端使用Angular技术实现,application层使用Spring + Tomcat搭建,数据库使用SQL Server。
|
||||
|
||||
|
||||
这样的文字,无论多么简单,都是我们面试时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因为它包含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
||||
|
||||
- 从组织管理层面,可以看出候选人有带领小型团队的能力;
|
||||
- 从项目层面,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半年期的项目,而且用户定位为公司内部使用,有上千人的用户数量;
|
||||
- 从技术层面,可以看出候选人在项目中使用的技术。
|
||||
|
||||
而这些分项,每一条都是一个可以用来深挖的好方向,这就要看面试官的考察重点了,这部分我们在专栏中已经介绍过了。
|
||||
|
||||
另外,根据我的观察,这些年来的简历,质量可以说是越来越高了,那些说空话、套话的简历越来越少,而陈列具体经历的简历越来越多。
|
||||
|
||||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4c/8c/4c243a654e3dc2d9db4bb99532d3668c.jpg" alt="">
|
||||
|
||||
### 和资深的候选人聊经历
|
||||
|
||||
一般说来,越是资深的候选人,他们的简历中,“职业经历”的分量就越重。可能很多面试官理解这一点,但是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并没有加以区分。
|
||||
|
||||
我记得我刚参与面试没多久,有一位老面试官教了我一个技巧,对于老兵,他们的简历要仔细挖,这里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他们的简历确实有东西可挖,项目也好,软件系统也好,往往都有很多东西可以聊;另一方面,挖他们的简历,也是对于他们的尊重,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
||||
|
||||
这其中的第二点当时就让我觉得耳目一新了,一开始不太理解,但后来细想确实有一定道理,经过这些年的积累,我越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观点。至少,经过我的检验,别的不说,这种做法往往能够调动起来对方的情绪,候选人饶有兴致地介绍他的某一段经历,而对我们来说,这就是一个可以展开讨论,并顺着向下挖掘的信号。
|
||||
|
||||
那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我们都知道,对于战场上的老兵来说,一种属于他们的自豪感,就是他们的经历和功勋。对于软件工程师候选人来说,做过的项目也好、系统也罢,这些一样是他们宝贵的经历。
|
||||
|
||||
而且,别忘了我们说过很多次,**面试是双向的,在面试中,我们并不只是采集数据评估候选人而已,而是还要向对方展示出面试团队求贤的态度。**毕竟,当你在反复强调希望候选人加入团队的时候,却对他在简历上的背景和经历毫无兴趣,这显然是有些不合情理了。
|
||||
|
||||
### 留意技术掌握程度的表述
|
||||
|
||||
不知你是否注意过,很大比例的简历都有一些对于技术掌握程度的描述,比如说,“精通Java”、“熟悉Spring”、“熟练掌握JavaScript”等等。遇到这种情况,可以择其一二进行确认,一般最好鉴别的就是其中掌握程度最高的那几个。
|
||||
|
||||
比如说,既然说“精通Java”,如果面试官也对Java有一定深度的了解,那么就可以询问一些关于Java技术的知识了,而且这样的问题可以具备一定的深度,毕竟“精通”这样的标准已经在简历中明确了。
|
||||
|
||||
**通过两三次这样的考察,我们有时候就能发现一个形成“模式”了的数据点**——如果候选人都能够很好地回答,那么他很可能在简历中,对于这些技术掌握程度的表述就是准确的;反之,如果候选人的回答,显示出他并不“精通”他宣称精通的技术,那么我们也可以认为,候选人很可能在简历中对于技术掌握程度的内容,不够可信,或者说是要打折扣的。
|
||||
|
||||
这样的问题,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探查候选人技术深度的数据点。需要说明的是,这和我们[第3讲](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361420)中说的,避免问“知识性问题”不同,因为这是一个候选人在简历中明确了的擅长的技术领域,对于这次的面试来说,并不存在“随机性过强、普适性较弱”的问题。
|
||||
|
||||
再举一个我自己经常实践的例子吧。如今“分布式系统”已经成为热门词汇了,很多候选人的简历上也写有他擅长的领域包括了分布式系统。那么,我有时就会问候选人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什么是分布式系统?”。
|
||||
|
||||
别看这个问题看似简单,能够回答好的候选人其实不多,而大多数人只能用描述性的语言,给出自己对于“分布式系统”这个词的理解,而这个理解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有不少候选人甚至直接把一个Server集群就等同于分布式系统的定义了。
|
||||
|
||||
根据候选人的回答,我大致就对后续进行的系统设计等考察心里有谱了,无论是问题的展开,还是难度的控制,都可以做相应的调整。
|
||||
|
||||
## 面试后的简历识人技巧
|
||||
|
||||
### 协助评估决策的数据来源
|
||||
|
||||
通常在面试后,包括面试后的决策会上,我们是很少再把候选人的简历拿出来讨论的。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我们还要再回看候选人的简历,以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其中之一就是在给候选人定级出现纠结的时候,候选人的简历就是一个很好的参考内容来源。
|
||||
|
||||
还记得我们在[第11讲](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368604)的决策会定级部分的时候提到,对于候选人的评估,包括这样两个部分:
|
||||
|
||||
1.候选人的背景和经验;<br>
|
||||
2.候选人的面试表现。
|
||||
|
||||
这样两个部分中,而前者的数据来源之一,就是候选人的简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例如,在OCI,决策会无法达成共识,因而Bartender将面试的记录,送往专门处理这种特殊案例的“招聘委员会”,那么候选人的信息,特别是他的简历,就是其中必要的材料之一。
|
||||
|
||||
当然,必须要说明的是,这样的数据来源,始终是起辅助作用的,最重要的数据,还应该是我们在面试过程中所记录下来的那些。
|
||||
|
||||
## 总结与思考
|
||||
|
||||
今天我们根据面试前、面试中和面试后的顺序,介绍了“简历识人”的要点。希望你能够体会到简历在面试过程中,特别是文中提到的特定情形下,所扮演的重要作用。
|
||||
|
||||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99/31/99aabcfcba49d0326db5e6fe32a7f531.jpg" alt=""><br>
|
||||
好,我是四火,我们下一讲见。
|
Reference in New Issue
Block a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