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ror of
https://github.com/cheetahlou/CategoryResourceRepost.git
synced 2025-11-02 23:33:52 +08:00
mod
This commit is contained in:
124
极客时间专栏/深入浅出区块链/第三章 数字货币与数字资产/第24讲 | 比特币专题(一)历史与货币.md
Normal file
124
极客时间专栏/深入浅出区块链/第三章 数字货币与数字资产/第24讲 | 比特币专题(一)历史与货币.md
Normal file
@@ -0,0 +1,124 @@
|
||||
<audio id="audio" title="第24讲 | 比特币专题(一)历史与货币" controls="" preload="none"><source id="mp3"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audio/e6/6e/e6f1176c7e0c4759fd6bbeaa288b6c6e.mp3"></audio>
|
||||
|
||||
我们终于到了“信仰”篇。“信仰”这个词是我经常在公司调侃新员工,问他们有没有为“信仰”充值,这里的信仰指代的就是比特币。
|
||||
|
||||
比特币相关的技术前面一个专题已经介绍过了,再深入挖掘就是隔离见证和扩容之争了,我们今天重点介绍比特币本身的来龙去脉,感受一下这个世界的变化之大。
|
||||
|
||||
## 比特币的逆袭史
|
||||
|
||||
俗话说读史明智,我们就从比特币的历史开始聊起。比特币的历史总结起来大约有四个时期:创立前期、创立期、成长和稳定期。
|
||||
|
||||
### 创立前期
|
||||
|
||||
在比特币创立之前,世界上已有多种类似技术产品,最早的是Ecash协议,接着Ecash又有多种数字货币产品出现,其中以亚当·贝克的“Hashcash”和戴维(Wei Dai)的“B-money”、尼克·萨博的“Bit-gold”,以及哈尔·芬尼在“Hashcash”技术上发展出来的“RPOW”等技术产品。
|
||||
|
||||
### 创立期
|
||||
|
||||
- 2008年11月,中本聪发表了比特币的白皮书《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接下来的时间中本聪实现了他所描述的比特币系统。
|
||||
- 2009年1月3日,比特币网络正式开始运行。中本聪在创始区块中写道“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这句话有两层意义,第一层意思是表示了中本聪没有预先挖矿,毕竟这是当天泰晤士报的新闻,中本聪显然不可能预先获知泰晤士报将要报道些什么。通常对这句话第二层意思的解读是:认为中本聪嘲讽了当下的中心化银行体系。
|
||||
- 2009年1月9日,Bitcoin v0.1版本发布,12日中本聪进行了第一次交易,这一次交易中,中本聪给海尔发送了10个比特币。
|
||||
- 2009年秋天,一个叫“新自由标准”的用户通过Paypal支付了5.02美元,购买了5050个比特币,折合0.000994美元一个比特币,这是比特币和法币的第一次兑换。
|
||||
- 2009年到2010年初,已经有一些其他的开发者被逐渐吸引过来,大家一起开发、维护、挖矿,那时候普通电脑还可以挖到比特币。
|
||||
- 2010年4月,一个叫拉斯诺的人发现可以使用GPU来挖比特币,5月22日,他用挖到的比特币购买了两个比萨,共花费10000BTC,这是比特币第一次被用于实物支付,也就是著名的比特币披萨事件。
|
||||
|
||||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d1/48/d1430282fdaee01913d15dbf781ae248.png" alt="" />
|
||||
|
||||
- 2010年7月,世界上第一家比特币交易所在日本东京成立,名叫Mt.Gox,中文“门头沟”。
|
||||
|
||||
### 成长期和稳定期
|
||||
|
||||
- 2014年2月,发生“门头沟事件”,门头沟交易所被黑一事震惊全球,比特币价格应声跳水;
|
||||
- 2014年6月,以太坊开始了为期42天的ICO,众筹使用的是BTC;
|
||||
- 2017年11月28日,比特币价格超过一万美元。
|
||||
|
||||
最后附一份由维基百科归纳的比特币价格变化以及对应的事件。
|
||||
|
||||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52/8a/5277c47859dda2e11bcbb195b87d358a.png" alt="" />
|
||||
|
||||
从上图可以看出,比特币的成长史就是对美元的逆袭史,比特币的发展经历了很多争议和阻碍,但是依然不妨碍它成为一种世界级现象,甚至是很多人的信仰,那么比特币的意义到哪在那里呢?
|
||||
|
||||
## 比特币的意义
|
||||
|
||||
这个话题可能会引起一些争论,我姑且将本节的内容限定为“我”所理解的比特币,仅供你参考。
|
||||
|
||||
首先比特币没有通常意义上的实用价值,不单单是比特币,所有的信用货币,包括黄金白银在内都不具备实用价值。
|
||||
|
||||
这里的实用价值是指解决人的低层次需求,如果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分,是指衣食住行等生存需求。
|
||||
|
||||
换句话说,比特币也好,黄金也好,在生活面前都是废物,而无法直接利用,毕竟黄金吃下去也不能饱还有生命危险,比特币的私钥即使看得见却也摸不到。
|
||||
|
||||
但是用货币就是能买东西,买来的东西可以帮你解决生存需求,换句话了吃饱了才能干其他事情。“买”这个动作就是比特币所要解决的,当然信用货币也能解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支付功能。
|
||||
|
||||
所以作为信用货币的比较,比特币到底有什么不同?它的意义超过信用货币吗?我个人认为是超过的。老生常谈的去中心化、防篡改我这里就不谈了,我们接下来换几个角度来聊聊它。
|
||||
|
||||
### 1.无国界的共识
|
||||
|
||||
它打破了一般信用货币的局限性,我称作无国界的共识。
|
||||
|
||||
比较常见的论调,比特币你信它就有价值,不信就什么用途也没有。这里隐含的语义是“承认过程”。
|
||||
|
||||
例如你在美国吃顿饭,使用人民币支付,美国人一定不是特别同意,毕竟在美国就必须使用美元支付。换句话来说,“承认过程”很大程度上是身不由己,你所处的国家决定了必须承认某种信用货币。
|
||||
|
||||
比特币奇怪就奇怪在,没有人会强迫你使用比特币,你的一念之间就可以决定比特币对于你的价值。
|
||||
|
||||
如果类比到黄金,比如你长这么大,一直都是别人告诉你黄金非常值钱,所以你也觉得黄金值钱,这其实就是共识灌输的过程,当然你也可以公开表示“我觉得黄金不值钱”,这当然也没什么问题。
|
||||
|
||||
想象一下,如果全世界都能达成比特币都可以用于支付的共识,比特币和黄金在共识的效果上也没什么不同了,那么声称“我觉得黄金不值钱”就变成了“我觉得比特币不值钱”,这里的逻辑是一样的。
|
||||
|
||||
### 2.记账是本职
|
||||
|
||||
比特币的本职是记账,不要想得太复杂,它就是来帮你记账的。例如你在宜家买了一套家具,比特币可以帮你记下来,当然不是说这个事件,而是帮你记录价值转移,你动用了你曾经创造的价值的多少(BTC)来购买这套家具。
|
||||
|
||||
这个记账过程防篡改能力非常强,几乎没人能操控,也没有国界之分,只要你的交易方承认比特币,这笔买卖就可以达成。
|
||||
|
||||
### 3.高效的资源调度
|
||||
|
||||
比特币使用的是PoW算法,这个需要消耗大量能源进行挖矿的算法一直被人诟病;但是结合上述记账本职,我们也换个角度来看看这件事。
|
||||
|
||||
目前全国的电力分配不均,中国的内蒙东北有着丰富的风力电,可惜这些富余的电力难以调度,超高压输电线路造价高昂,甚至超出了电厂本身。
|
||||
|
||||
而比特币挖矿恰好需要极大地耗费能源,如果在偏远的资源丰富地区进行挖矿,相当于将架设超高压输电线路蜕化为网络通信设施,地方政府可以把庞大的风电资源转化成比特币,最多只需要十分钟,就可以在资本市场变现。所以每个人每次使用比特币的过程,相当于让偏远地区获得了平等参与社会运作的过程。
|
||||
|
||||
### 4.三权分立的社区自治形态
|
||||
|
||||
这里讨论的三权分立的形态,并不是指政府组织结构的形式,而是指矿工、开发者、投资者三者组成了相互制衡的数字货币的治理形态。
|
||||
|
||||
比特币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完全地去中心化,在记账权上,它目前被5大矿池所把持。当人们抨击EOS的21个节点有中心化的嫌疑时,BM总是拿出比特币矿池的例子来反击。
|
||||
|
||||
实际上这里偷换了概念,比特币中矿工的权力其实是有限的。
|
||||
|
||||
- 技术限制:由于PoW的特性,矿工无法进行长程攻击(Long Range Attack),篡改和分叉的边际成本随着篡改的区块数量线性攀升,所以看似矿工的51%攻击,也就改一两个块而已。
|
||||
- 开发者制衡:扩容之争是很好的例子,我们下一篇会详细介绍,矿工是逐利的,而开发者决定了比特币的长期发展,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作弊不如和开发者合作。
|
||||
- 投资者制衡:矿工是比特币的直接利益相关者,无论是社区分歧还是主链分叉,矿工首先确保的是收益稳定,黑天鹅事件造成的巨大价格波动是不利于收益预期的。
|
||||
|
||||
总结起来就是,虽然比特币在记账权上没有彻底去中心化,但是目前的情况也可以接受,至少矿工还受两方制约,矿工看收益,收益的价格看投资者,投资者看比特币长期发展,比特币长期发展看开发者,开发者受制于矿工,三者相互制衡。
|
||||
|
||||
## BIP及其发展
|
||||
|
||||
比特币BIP(Bitcoin Impovement Proposals)是一种设计文档,用来描述比特币新特性的提案,第一个比特币BIP是2011年8月19号一个名为Amir Taaki的人提交的,编号bip001,它描述了BIP本身是什么。
|
||||
|
||||
随后几年直到现在,比特币的BIP编号将近200个,它展示了比特币强大的社区协作能力。
|
||||
|
||||
很多人认为某个区块链项目一旦上线这个链就稳了,实际上,做公链好比一场没有尽头的马拉松长跑,主网上线表示长跑开始,接下来才是真正拼实力的时候。
|
||||
|
||||
具体怎么拼?则要看IP(Improvement Proposal)。可以说IP代表了一个区块链项目的生命力。例如HD账户是bip32和bip39提出的,最开始的比特币是没有这个功能的,隔离见证也是由一系列bip组成的。
|
||||
|
||||
我们再比如说,就算是你想修改比特币的2100万上限也是可以的,只要你提的BIP详细论证了改上限的必要性以及充分验证了达成条件,如果最终社区同意了你的提案,2100万上限改成3000万个也不是梦,一切都是可以操作的。
|
||||
|
||||
这就回到了社区自治的特性上了,你承认并持有比特币,那么你就可以参与决策比特币的发展。
|
||||
|
||||
## 总结
|
||||
|
||||
好了,今天我们简要回顾了比特币的历史和货币形态,最后还介绍了BIP,为下一篇介绍扩容之争做准备。
|
||||
|
||||
其实比特币作为整个数字货币的标杆和领头,对区块链生态和未来有不可忽视的力量。虽然现在号称区块链2.0、区块链3.0的项目很多,但是真正意义上达到了工业级水准的,还是只有比特币。
|
||||
|
||||
无独有偶,我有一次在外面帮投资机构评估一个区块链项目,我也提到了信仰,项目方不约而同地表示持有,不过,他们的信仰是以太坊,所以今天的问题是,你觉得以太坊以后会取代比特币的地位吗?你可以给我留言,我们一起讨论。
|
||||
|
||||
感谢你的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
||||
|
||||
参考链接:
|
||||
|
||||
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比特幣歷史](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AF%94%E7%89%B9%E5%B9%A3%E6%AD%B7%E5%8F%B2)
|
||||
1. [http://www.btcshuo.com/portal.php?mod=view&aid=339](http://www.btcshuo.com/portal.php?mod=view&aid=339)
|
||||
1. [https://bitcointalk.org/index.php?topic=137.0](https://bitcointalk.org/index.php?topic=137.0)
|
||||
130
极客时间专栏/深入浅出区块链/第三章 数字货币与数字资产/第25讲 | 比特币专题(二):扩容之争、IFO与链上治理.md
Normal file
130
极客时间专栏/深入浅出区块链/第三章 数字货币与数字资产/第25讲 | 比特币专题(二):扩容之争、IFO与链上治理.md
Normal file
@@ -0,0 +1,130 @@
|
||||
<audio id="audio" title="第25讲 | 比特币专题(二):扩容之争、IFO与链上治理" controls="" preload="none"><source id="mp3"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audio/b6/50/b66b60785e748ee9c79c49118761d250.mp3"></audio>
|
||||
|
||||
上一篇我们介绍了比特币的历史和比特币的特性,顺便提到了比特币的扩容之争。
|
||||
|
||||
今天,我就来讲讲比特币扩容之争的来龙去脉,并且透过比特币的扩容之争,我们可以聊一聊其背后的区块链链上治理问题。
|
||||
|
||||
## 扩容之争
|
||||
|
||||
扩容之争是比特币历史上影响较大的事件,它也是比特币社区治理的经典案例。扩容之争的背后其实是社区治理的难题:如何让社区达成一致。
|
||||
|
||||
扩容的需求是由于比特币的使用人数逐渐增长,于是比特币的网络也日益拥堵。关于如何解决这种网络拥堵的问题,比特币社区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案。
|
||||
|
||||
- 方案一:极端扩容,直接将区块的上限进行扩容,它的优点是可以快速解决问题,缺点是十分直接,只能舒缓一时的拥堵,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更不能带来新的特性。
|
||||
- 方案二:隔离见证,要求坚守1MB的容量上限,通过隔离见证的方法绕过1MB的限制。这种方式改动比特币交易的结构,它的优点是结构的改变可以带来崭新的特性,缺点也不少,不但花费的时间较长,用户的使用感知也并不算完美。
|
||||
|
||||
社区就上述的两种方案产生了不同的分歧(分叉),从而产生了极端扩容派和隔离见证两个派别,派别之间谁也不服谁,对峙十分激烈。
|
||||
|
||||
于是又出现了一些人开始试图调停双方的矛盾,希望社区不要分歧,可以达成一致。这一类人群就构成了第三个派别:调停和解派系。
|
||||
|
||||
至此,社区中形成了极端扩容派、调停和解派、隔离见证派三个派别,他们开启了漫长的拉锯战,中间也有达成过短暂的三次共识(92共识、香港共识、纽约共识),调停和解也一度将极端扩容的上限从20降到8M,甚至是2M。但是,一切的努力,还是不了了之。
|
||||
|
||||
社区分歧仍然逐渐加大,最后比特币产生了硬分叉。一条链变成了两条。极端扩容派在比特币主链上硬分叉出一条没有隔离见证的链,分叉之后的币就是比特现金( BitcoinCash),缩写BCH,而隔离见证则成了现在我们看见的比特币。至此,扩容斗争进入双链对抗的时代。
|
||||
|
||||
关于扩容之争详细的来龙去脉。如果感兴趣的话,你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一探究竟。
|
||||
|
||||
## 扩容之争引起的IFO
|
||||
|
||||
扩容之争基本在2017年11月结束,比特币硬分叉出比特币现金已经成了定局。比特币现金的出现还带来了一件新事物,就是IFO——Initial Fork Offering,也就是分叉比特币形成新的数字代币,这其实就是ICO的替代品。
|
||||
|
||||
这里要提一句,2017年9月4号七部委发文明令禁止ICO,所有和人民币挂钩的交易所都必须限期关闭。
|
||||
|
||||
“一刀切”政策让ICO在国内基本死掉了,于是国内的人坐不住了,就纷纷开始寻觅替代品。比特币的分叉带来了全新的灵感,于是IFO应运而生。
|
||||
|
||||
怎么理解呢?我们之前讲过ICO,这里来回顾一下,ICO的中文名是首次代币发行,又称为区块链众筹,这是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投资者可以用手中的比特币或其他代币投到其他的区块链创始项目。
|
||||
|
||||
ICO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纸白皮书,接下来全靠吹,忽悠散户投币,“我要出一个新的代币了,你们快来买吧。”
|
||||
|
||||
而IFO的集资依靠的是与比特币的关联,“我要出一个代币了,这个代币是由比特币分叉出来的哦,你们快来买吧!”靠着与比特币的连带性,IFO打了一记集资的擦边球。
|
||||
|
||||
所以国内诸多项目方和经验资深的投资方一拍即合,搞IFO吧。但是IFO比ICO限定在只能从比特币上分叉,所以技术的发挥仍然有限。
|
||||
|
||||
一时间,除了比特现金,一共出现了9个比特币分叉项目,发行总量都是2100万,区别在于附加功能,例如区块时间调整、区块大小调整、是否有隔离见证、未来会加哪些功能等。
|
||||
|
||||
它们分别是下面这些项目,收录可能不全,你了解即可。
|
||||
|
||||
1. 比特币黄金,Bitcoin Gold,简称BTG,区块大小1M,有隔离见证功能,区块时间 10分钟。
|
||||
1. 比特币2X,BitcoinX,简称B2X,区块大小2M,有隔离见证功能,区块时间 10分钟。
|
||||
1. 比特币钻石,Bitcoin Diamond,简称BTD,出块时间60s,免手续费转账,比特币10000:1领取,持币有POS利息。
|
||||
1. 超级比特币,Super Bitcoin ,简称SBTC,支持智能合约,闪电网络和零知识证明功能。
|
||||
1. LBTC(闪电比特币,基于DPoS共识,需要重新开发,点付张银海为中国区负责人。
|
||||
1. BTP(比特币白金)总量2100万,其他信息不详。
|
||||
1. GOD(比特上帝)分叉,总量2100万,不挖,直接分发给用户,项目发起人郭宏才,人称宝二爷。
|
||||
1. BUM(比特币铀)分叉,总量2100万,其他信息不详。
|
||||
1. Bitcoin Silver(比特币白银),总量2100万,其他信息不详。
|
||||
|
||||
## 链上治理
|
||||
|
||||
链上治理指的是人们直接在区块链发起社区提案,并进行决策的过程。
|
||||
|
||||
这里首先要求的是链上支持基本治理协议,这套协议可以规定或强制执行提案,链上治理直接决定了区块链本身的发展方向。链上治理的参与方包括了投资者、使用者、开发者、矿工四类人群。
|
||||
|
||||
链上治理与链下治理的区别在于,区块链本身是否提供强制执行的机制让少数服从多数。
|
||||
|
||||
在链上治理协议中,参与者需要可以通过投票参与治理,而链下治理中,多数通过提案、社区见面开会等多种线下线上互动方式,让整个社区达成一致,扩容之争中的三次共识就是典型的链下治理。
|
||||
|
||||
## 各种类型的链上治理
|
||||
|
||||
### 1.比特币BIP和区块投票
|
||||
|
||||
虽然比特币没有提供完整的链上治理机制,但是比特币也支持简单的投票机制,例如在区块中写入共识信息表示支持某项提案,例如矿工可以在区块中填写NYA表示支持纽约共识。
|
||||
|
||||
但这一切都是基于比特币的BIP,首先得有BIP,才能发起投票。BIP的组织架构比较社区化,主要由Github上的一些开发者和核心社区成员组成。
|
||||
|
||||
矿工的所有行为也是非强制性的,当真正发生主网升级时,矿工仍可以选择不升级,这将带来分叉,也是所有人都不愿看到的。
|
||||
|
||||
### 2.以太坊Gas limit投票
|
||||
|
||||
以太坊上提供了对Gas消耗的上限参数——Gas limit,矿工通过投票选择增加或减少Gas limit,Gas limit决定了单个区块上可以处理的智能合约数量,但这仅针对这一项细分功能,并不能决定整个区块链的发展。
|
||||
|
||||
实际上,以太坊的发展受Vatalik本身影响比较大,核心成员和早期资本的推动是以太坊治理的主要源动力。
|
||||
|
||||
### 3.比特股BTS和柚子EOS的链上治理
|
||||
|
||||
我们在前面的文章介绍过EOS区块链链上治理结构——区块链宪法。实际上宪法也没有强制约束力,但是它成为了一种社区强制约束力,类似宣誓过程。
|
||||
|
||||
EOS和比特股的治理结构来自于DPoS算法提供的投票过程,投票是根据币的数量作为权重的,使用者、投资者、开发者、矿工这四种角色中,其中把矿工和投资者进行了合并,受资本的要挟,风险比较大。
|
||||
|
||||
以上治理结构,我们把比特币和以太坊归为一类,这类倾向于链下治理,EOS和比特股倾向于链上治理。
|
||||
|
||||
## 链上治理的几个问题
|
||||
|
||||
无论链上治理还是链下治理方式都存在一些问题。
|
||||
|
||||
- 升级的实际执行者矿工总是理性的,也就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
||||
- 惰性投票,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会真正地去投票。
|
||||
- 投票权过度集中,大户持有者往往话语权更重。
|
||||
|
||||
链下治理相比链上治理,更接近我们现实社会的方式。链上治理不是一个设计问题,它是社区制度问题,“如何让区块链更好地发展”相比“区块链项目应当设定什么样的发展目标”,是排在第二位的。
|
||||
|
||||
社区在自身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会自发地找到最佳治理结构,人为设计可能会有诸多漏洞和缺陷,也限制了可开发性。
|
||||
|
||||
例如链上治理至少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
||||
|
||||
1.公地悲剧
|
||||
|
||||
当所有人都觉得别人会投票的时候,也就没有人投票了,这个典型案例是英国脱欧公投。区块链上进行链上投票可能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
|
||||
|
||||
2.女巫攻击
|
||||
|
||||
目前区块链很难映射现实中人的身份,如果按照身份去投,大户是可以扮演多个伪造身份进行投票的,在产生区块链数字身份之前,链上治理只能依托于币的数量进行权重投票。这便造成一个代币一票,持币多的选民有更大的话语权。
|
||||
|
||||
3.贿选
|
||||
|
||||
这其实是女巫攻击的延伸,链上治理节点可以承诺将获得的收益与其他节点进行分享,这种拉票方式其实就是贿选,如果恶意节点可以通过贿赂成为记账节点,进而左右区块链的升级过程,后果非常可怕。
|
||||
|
||||
目前创始团队进行控制式治理是最常见的,在社区强大后,创始团队再退出,让社区自己运作,是比较典型的“中本聪模式”。
|
||||
|
||||
链上治理其实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它关注的是区块链自身的发展,很可能会是区块链的一个重要研究方法,但是这并不是技术所能解决的,所以并不太乐观。
|
||||
|
||||
## 总结
|
||||
|
||||
今天带你了解了什么比特币的扩容之争,又从扩容之争谈到了区块链治理,区块链治理没有明确的最优方案,本篇更多地是带你了解了区块链行业的现状,希望能带给你一些新的思考。
|
||||
|
||||
好了,本期的问题是,区块链最终会发展出有效的链上治理结构,来保证所有人的权益吗?你可以给我留言,我们一起讨论。感谢你的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
||||
|
||||
### 【扩容之争】参考链接:
|
||||
|
||||
[https://zhuanlan.zhihu.com/p/30930715](https://zhuanlan.zhihu.com/p/30930715)
|
||||
|
||||
|
||||
159
极客时间专栏/深入浅出区块链/第三章 数字货币与数字资产/第26讲 | 数字货币和数字资产.md
Normal file
159
极客时间专栏/深入浅出区块链/第三章 数字货币与数字资产/第26讲 | 数字货币和数字资产.md
Normal file
@@ -0,0 +1,159 @@
|
||||
<audio id="audio" title="第26讲 | 数字货币和数字资产" controls="" preload="none"><source id="mp3"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audio/66/7e/661bf06a88c9c88778b78365c39d817e.mp3"></audio>
|
||||
|
||||
我们前面重点介绍了比特币,并通过比特币阐述了数字货币的逻辑和发展现状。比特币区块链带来了数字货币,那么区块链还会为我们带来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个内容。
|
||||
|
||||
需要提前说明的是,本文大部分阐述的是我的个人思考和预测,而不是行业已经发生的事实,仅供你参考。
|
||||
|
||||
## 区块链应用范围统计
|
||||
|
||||
据统计,截止2018年3月,全球数字货币共计1500多种,总市值超3200亿美元。然而市值分布占比不够分散,单比特币就占了一半市值,剩下以太坊、瑞波币、比特币现金等数字货币占了另外一半。
|
||||
|
||||
大致来分,目前区块链首先在金融领域发力,其次在信息通讯、底层基础设施、教育、能源、医疗等行业应用地比较广泛。
|
||||
|
||||
从占比来看,金融和信息通讯类占比最高,占所有区块链项目类型接近七成。
|
||||
|
||||
其中中国发起的项目偏好金融,金融类区块链项目接近一半,而从全球来看,金融类项目占比不到四成。这点也可以从我前面的文章得到佐证。区块链在各行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
|
||||
|
||||
## 从数字货币到数字资产
|
||||
|
||||
数字货币是数字资产的清算底层,数字资产的经济活动依赖数字货币。
|
||||
|
||||
数字货币一般只能是公链项目,数字资产依靠公链生态提供,这种支撑型结构决定了数字货币的种类不会很多,而数字资产会非常多。
|
||||
|
||||
目前数量繁多的数字货币最终会消亡一大半,只剩下几个生态丰富的数字货币,通过这几个数字货币来支持数量繁多的数字资产,而这些公链会通过一些大型的中心化交易平台完成互通互兑,小型的交易平台多为垂直类的数字资产服务。
|
||||
|
||||
比特币本身是最成功的数字货币项目,同时也是最成功的区块链项目。
|
||||
|
||||
比特币的应用生态主要集中在全球无国界支付结算上,由于比特币本身是一种原生资产,它没有与任何其他资产锚定,所以比特币的应用生态取决于人们的共识,这点比特币已经做到了。
|
||||
|
||||
只要比特币的社区不发生大的动乱,那么比特币的地位是很难超越的,尽管有诸多崭新的区块链技术冒出来,如提升共识效率、提升网络容量等等。
|
||||
|
||||
但是比特币的共识经过了近十年的历史开创,形成成熟稳定的生态结构,这一点在技术上是无法取代的。
|
||||
|
||||
所以比特币依然会作为互联网领域的第一支付手段,并且延伸到线下场合。
|
||||
|
||||
除了比特币还有Tether和bitCNY等锚定型数字货币,这些数字货币最大的特性是与法币锚定。其实也可以与实体资产锚定,只不过我们还没有走到那一步。
|
||||
|
||||
综上,我们可以总结出两大类数字货币:原生数字货币和锚定型数字货币。
|
||||
|
||||
原生型数字货币具有如下特点:
|
||||
|
||||
1. 非营利性社区自治;
|
||||
1. 依赖社会共识承认;
|
||||
1. 超级结算工具;
|
||||
1. 可用于支持数字资产。
|
||||
|
||||
锚定型数字货币具有如下特点:
|
||||
|
||||
1. 商业性自治;
|
||||
1. 依赖广泛的承兑商;
|
||||
1. 稳定的支付结算工具;
|
||||
1. 可用于支持数字资产。
|
||||
|
||||
那么根据数字货币的划分方法,我们也可以将数字资产划分为原生数字资产和资产数字化的资产。
|
||||
|
||||
## 数字资产的宏观分类
|
||||
|
||||
数字资产目前已经展现出非常强大的生命力,最终数字资产会像互联网应用一样席卷全球,数字资产交易所也会像春笋一样冒出。
|
||||
|
||||
借此时机,我对数字资产进行一个分类,数字资产所产生的金融我们称为数字金融,国内又称为通证和通证经济,涵义上差不多。
|
||||
|
||||
Token是数字资产最直接的表现形式,Token的生态结构具有自发和原生性,大致可以分成这几种类型。一种是基础设施型生态,一种是金融型生态,还有一种是商业垂直应用生态,这三种生态都非常有潜力。
|
||||
|
||||
### 基础设施型Token
|
||||
|
||||
基础设施一般就是指公链的权益代币,很多公链都在做这个领域的研究,当然这也是最迫切需要被突破的,有了成熟的基础设施,区块链应用才得以广泛普及。
|
||||
|
||||
这类的Token的典型是以太坊上的以太币Ether,除了以太坊,还有EOS、NEO等,可以说能够支持发行Token的公链都具有较高的潜在价值,它们目前处于军阀混战时期,后期是垂直细分还是一统江山很难判断。
|
||||
|
||||
另外基础设施型Token本身也具备数字货币的功能。
|
||||
|
||||
### 金融型Token
|
||||
|
||||
这类Token的典型是Tether、bitCNY等锚定型数字货币,以及交易平台的Token,例如火币的HT、OKEX的OKB和币安的BNB。
|
||||
|
||||
这类Token的典型特点是在为原生数字资产创造流动性,它是数字金融发展的必然结果。
|
||||
|
||||
金融型Token有点接近证券,只能在流动性高的地方产生,例如数字资产交易所、承兑平台。
|
||||
|
||||
### 商业垂直生态型Token
|
||||
|
||||
这一类Token具有非常大的商业潜力,释放的能量也是最大的,这里当然不是指单个Token,而是某个商业生态形成的一类Token。
|
||||
|
||||
例如游戏直播平台可以打通形成一类Token,文化产权也可以打通形成一类Token。这类Token是非常好的连接器,连接局部商业,在行业内部形成流动市场。
|
||||
|
||||
这类Token探索的人不少,例如游戏链、明星链此类,由于自己单干一个链太过垂直,会面临被以太坊收割的风险,所以在前面两个类型的Token成熟之前,这类Token并不会大规模流行。
|
||||
|
||||
同时,这类Token的设计者,也面临了两个挑战。
|
||||
|
||||
首先从业者需要理解区块链,理解区块链不单指理解区块链的技术原理,而是区块链本身蕴含的思维,这里的思维我归纳为两类,第一类是开放的产品形态,第二类是社区共同治理。
|
||||
|
||||
其次从业者容易拘泥于传统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例如做内容或做流量的App,表现方式无非广告和会员,思维很难跳出来。
|
||||
|
||||
要知道,未来商业垂直型的Token几乎肯定都是原生数字资产,所以按照阿里或者腾讯的模式可能找不到区块链的方向,这类Token的未来一定是新的阿里和腾讯。
|
||||
|
||||
我预测这类Token会极大地改变互联网产品的运营模式,Token模式下的产品运营会拉近用户与运营商的距离,他们不再是对立关系,而是区块链式的共生社区自治的关系,区块链的治理模式也会影响产品的运营模式。
|
||||
|
||||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以上三类Token依赖关系是:
|
||||
|
||||
1. 商业垂直生态型Token 依赖基础设施型Token;
|
||||
1. 金融型Token依赖基础设施型Token;
|
||||
1. 商业垂直生态型Token可能依赖金融型Token。
|
||||
|
||||
Token的流动性大小依次是:
|
||||
|
||||
基础设施型Token > 金融型Token > 商业垂直生态型Token
|
||||
|
||||
Token的种类数量分布依次是:
|
||||
|
||||
商业垂直生态型Token > 金融型Token > 基础设施型Token
|
||||
|
||||
## 数字资产的属性分类
|
||||
|
||||
上面我们从宏观角度对Token进行了分类,当然也可以从Token本身的属性进行分类。
|
||||
|
||||
这里可以引用我专栏第5讲“区块链与数字货币”那一篇,我们提到了虚拟货币的三种类型:游戏代币类、积分类、数字货币类,这里的分类方法主要是按照是否与实体经济发生联系。
|
||||
|
||||
那么Token从这个角度来看,只有两类。
|
||||
|
||||
### 普通Token
|
||||
|
||||
1. 积分型。这种Token可能比较常见,因为我们经常遇到,例如超市积分,产品积分等等,这种在产品运营上可能换了一种形式,相比较原来的积分体系,流动性可能有所提升。
|
||||
1. 会员型。大多数会员制的营销方式,相当于是使用权预售,例如苹果手机预售发行,不必局限在某个渠道商,可以以发行Token的方式进行预售。这种类型的Token也可以映射到当下现实场景中去。
|
||||
1. 分红型。这种类型的Token典型是币安的BNB,利润回购是分红型Token常见的手段,但由于操作不够透明,很可能会遇到问题。
|
||||
|
||||
### 价值型Token
|
||||
|
||||
很多人表示区块链是改变人类生产关系的一次革命,这点我表示认同。
|
||||
|
||||
例如以太坊,你拥有以太币,意味着你拥有这个系统的使用权,你需要通过以太币这个交易媒介才能跟别人进行交换目标资产。
|
||||
|
||||
这时以太币就有了货币属性,以太坊通过DApp构造了原生数字资产,例如以太猫,人们可以使用以太币购买以太猫。
|
||||
|
||||
原生数字资产、资产数字化的资产都可以通过以太币获得时,那么就意味着以太币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关系,这当中并没有涉及任何法币兑换。
|
||||
|
||||
所以说,价值型的Token,一定会触及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关系。就如一个人刚接触股权概念的时候,很难解释清楚股权对应什么,Token也是类似的处境,Token具有可编程属性,它可以带来多种属性合一。
|
||||
|
||||
- 使用权,表示Token可交付产品或服务;
|
||||
- 可交易,流动性是数字资产的基本需求;
|
||||
- 可升值,这是由第二条带来的附加属性,也就是升值。
|
||||
|
||||
## Token技术栈比较
|
||||
|
||||
Token的实现已经有ERC20为主的以太坊生态、比特股SmartCoin生态、NEO的NEP-5生态、量子链的QRC20生态,还有元界的MST生态。
|
||||
|
||||
从技术上来看,Token一定要满足高并发,快速清结算的需求,目前区块链的性能是一个问题,不少项目都在研究。
|
||||
|
||||
从技术发展来看,以太坊等智能合约型区块链一定会发展出类似"Import ERC20”的合约机制来满足市场的需求,而由于比特股SmartCoin和元界的内置智能合约型的技术框架取决于市场对技术配套设施的敏感程度,安全程度的提升也带来应用的局限性。
|
||||
|
||||
可以看出,智能合约是Token的必备手段,可编程也必须降级为简单的导入合约模块的形式。
|
||||
|
||||
## 总结
|
||||
|
||||
好了,今天我们重点介绍了数字资产,并且根据我的个人经验,分享给你一些我的观点,我还介绍了数字资产Token的分类。随着监管趋严,市场回归理性,Token的价值也会随着生态成长而逐步被人们发现,良币会驱逐劣币是必然的。
|
||||
|
||||
今天的问题是,Token会是区块链经济生态终局吗?你可以给我留言,我们一起讨论。
|
||||
|
||||
感谢你的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
||||
|
||||
|
||||
102
极客时间专栏/深入浅出区块链/第三章 数字货币与数字资产/第27讲 | 弄懂数字货币交易平台(一).md
Normal file
102
极客时间专栏/深入浅出区块链/第三章 数字货币与数字资产/第27讲 | 弄懂数字货币交易平台(一).md
Normal file
@@ -0,0 +1,102 @@
|
||||
<audio id="audio" title="第27讲 | 弄懂数字货币交易平台(一)" controls="" preload="none"><source id="mp3"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audio/c8/b1/c8a075d9d10b38adf5573c1adcee91b1.mp3"></audio>
|
||||
|
||||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向你介绍了数字货币交易平台如何操作。
|
||||
|
||||
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数字货币交易所,就没有今天繁荣的数字货币市场,区块链技术也不会这样被广为人知。
|
||||
|
||||
## 交易的两种模式
|
||||
|
||||
先来说说交易模式,交易模式分为两种:场内交易和场外交易。
|
||||
|
||||
- 场内交易,又称成交单优先模式,指的是有交易场所将买卖双方聚集在一起,进行竞价交易的交易方式。这种交易方式中,交易场所负责用户的资产托管、交易撮合、资产结算、履约担保等功能。
|
||||
- 场外交易,又称报价单优先模式,指的是买卖方不通过第三方而直接成为交易对手的交易方式。
|
||||
|
||||
本文介绍的交易所主要是第一种交易模式,即场内交易模式。
|
||||
|
||||
## 传统交易所的运作流程
|
||||
|
||||
区块链领域的交易所与传统金融的结构十分相似,但也存在了一些区别,为了讲清楚这种区别,我先简述一下证券交易的结构。
|
||||
|
||||
传统一般有四种角色,分别是投资者,在国内大部分是散户,其次是证券公司,接着是交易场所,这里的交易场所仅指场内交易场所,最后是证监会。它们的关系如下图。
|
||||
|
||||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76/37/76886d161ba82de5fc8a65a815024437.png" alt="">
|
||||
|
||||
通常投资者在证券公司开户,然后投资者委托证券公司下单,证券公司接受投资者下单并收取一定的佣金,然后买卖单由证券公司在交易场所进行交易,这个过程叫做委托,投资者是委托者,证券公司是受托者。
|
||||
|
||||
换句话说,普通投资者是无法直接接触交易所的,这是因为交易所采取会员制,只有成为交易所的会员且有交易席位,才可以接收其他投资者的委托,所以这就限定了机构投资者,也就是证券公司了。
|
||||
|
||||
而这里交易所是非盈利性的事业法人,它接受国家证券主管机关证券委员会及证监会的领导、管理和监督。证券交易所本身并不参与证券交易,不能决定证券价格。
|
||||
|
||||
所以对于投资者来说,只和证券公司有直接联系,这里的流程可以简述为:
|
||||
|
||||
1. 投资者到证券公司开户,然后下单给证券公司;
|
||||
1. 证券公司再将这些订单传递到交易所,订单在交易所完成撮合成交;
|
||||
1. 接着交易所将订单和成交数据传到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结算公司据此进行资金和证券账户的结算;
|
||||
1. 结算结果再回传给证券公司,证券公司通过自己的平台显示给投资者,例如成交信息,账户余额等等。
|
||||
|
||||
## 数字资产交易平台
|
||||
|
||||
数字货币交易平台也叫做数字资产交易平台,主要为人们提供交易数字货币或数字资产撮合交易服务。
|
||||
|
||||
这种交易市场是一种典型的买单、卖单交易市场,所以这些平台以场内交易为主,通过提供买单卖单的撮合服务然后赚取手续费,这个过程中也发展出了层次丰富的金融工具,例如杠杆交易。
|
||||
|
||||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f6/55/f60764ab401d56c3734b431bae314255.png" alt="">
|
||||
|
||||
人们提供了买、卖交易数字资产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种数字货币交换到另外一种数字货币的过程。
|
||||
|
||||
这种交易市场通常是数字货币对数字货币的,当然这显然不够,所以这就催生了法币对数字货币的交易,这也是中心化交易平台的由来,目前流行的法币与数字货币的交易有美元、欧元、日元、澳元等。
|
||||
|
||||
目前市场上,中心化的交易平台占据了绝大部分。从功能上来看,中心化交易所一般都会提供以下业务模块:充提数字货币、资产托管、交易撮合、资产结算、杠杆交易、KYC等。
|
||||
|
||||
上面我们介绍过传统交易平台的结构,借此我们也可以归纳比较出数字货币平台的与传统交易平台的优劣势。
|
||||
|
||||
传统交易所依赖券商,属于金字塔型结构,用户聚集在券商处,资金托管在银行,证券登记结算在第三方机构,本质上交易场所只提供了撮合、监管辅助、信息辅助等功能。
|
||||
|
||||
而由于数字货币的去中心化特性,数字货币交易平台属于扁平型结构,资产管理本身就内置在交易所内部。
|
||||
|
||||
所以任何一个交易平台都不需要第三方机构登记结算数字货币,这带来了业务架构上的易部署特性,用户流量和资金流量最终全部汇聚在数字货币交易所。
|
||||
|
||||
如果我们从这些业务模块出发,结合技术架构来看,中心化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更接近互联网应用的技术架构,它本质上是金融交易系统与互联网网络服务相结合,具有以下优势特性:
|
||||
|
||||
1. 能够支持海量高并发实时撮合交易;
|
||||
1. 用户终端全平台支持,从桌面到移动端不一而足;
|
||||
1. 数字资产的超高流动性;
|
||||
1. 平台可以获取超高的利润;
|
||||
1. 价值发现功能。
|
||||
|
||||
虽然利润和流量都超大,但中心化交易平台也面临了一些天花板,例如动不动就被爆出被黑事件,这也着实让用户提心吊胆,所以我归纳了一些如下缺点:
|
||||
|
||||
1. 内幕操作,交易所相当于是一个黑盒,内部操作不透明带来了巨大风险;
|
||||
1. 监管缺失,信息披露不完善,项目方跑路风险;
|
||||
1. 持仓风险,用户的资金完全托管在交易所;
|
||||
1. 趋利优先,区块链本身的发展是在盈利之后才会被考虑的;
|
||||
1. 交易所破产倒闭风险。
|
||||
|
||||
总的来说,数字货币交易所目前是区块链与现实的接触面最大的接触点,也是数字金融中的最重要一环。
|
||||
|
||||
## 数字货币交易平台的三种类型
|
||||
|
||||
其实在数字货币交易领域,交易平台是不必局限在中心化这一种实现方案的,这由于交易所也是由很多业务模块组成的,它是把某些模块进行去中心化,而不是整体去中心化,所以实际上它可以有三种实现类型。
|
||||
|
||||
- 模式一:中心化模式,资金管理系统与区块链账本各自记账,包含充币提币的过程,需要人工干涉。模式一的代表有很多,现在市场上主流的交易所主要的有Binance、Bittrex、Bitfinex、Gate.io、Huobi.pro、Okex、Kraken等,它们为数字货币和数字资产的发展提供了全球化、7*24小时不间断的流动性,也就是上文我们介绍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
|
||||
- 模式二:半中心化模式,交易撮合与行情模块是中心化的,而资产是在区块链上直接结算的。代表有0x Project、Keyber Network这些前沿的项目。
|
||||
- 模式三:完全去中心化模式 ,比模式二更进一步,所有模块都是去中心化的,包括交易撮合和行情部分。代表有比特股和EtherDelta。
|
||||
|
||||
模式二和模式三我们统称为去中心化交易所,目前是区块链数字资产领域研究的一个前沿方向,多数方案都还不成熟,例如用户产品体验差、稳定性不足、数字货币流动性不足等等,当然更多还处于研发阶段。
|
||||
|
||||
虽然去中心化交易所是一个很好的方向,但可能会脱离掉用户的真实需求,正如我前面谈论“去中心化”这个概念所说,终端用户也许根本不关心平台是否是去中心化的。在这里,用户的主要诉求体现在下面几点:
|
||||
|
||||
1. 用户终端产品的界面操作流畅、响应速度快、用户体验好;
|
||||
1. 资产结算速度快,如果存在充币提币的话取决于审核过程;
|
||||
1. 订单簿挂单的深度要好,可以快速成交订单;
|
||||
1. 托管的资产安全性高,如果有的话。
|
||||
|
||||
以上四点,目前模式一的交易平台的体验完胜模式二和模式三,这也是中心化交易平台流行的主要原因。
|
||||
|
||||
## 总结
|
||||
|
||||
数字资产交易平台一方面是互联网技术与区块链结合的典型案例,另一方面也是数字金融生态最重要的一环,区别于传统金融的券商结构,交易所本身的资产托管结构,让数字金融具备天然的流动性,这是传统金融体系所不具有的特性。
|
||||
|
||||
本篇给你介绍数字货币交易所,也是希望你了解交易所在数字金融中的地位,同时为你打开思路。好了,今天留给你的问题是,监管会会接纳数字货币交易所这种形式的交易体系吗?你可以给我留言,我们一起讨论。感谢你的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
||||
|
||||
|
||||
114
极客时间专栏/深入浅出区块链/第三章 数字货币与数字资产/第28讲 | 弄懂数字货币交易平台(二).md
Normal file
114
极客时间专栏/深入浅出区块链/第三章 数字货币与数字资产/第28讲 | 弄懂数字货币交易平台(二).md
Normal file
@@ -0,0 +1,114 @@
|
||||
<audio id="audio" title="第28讲 | 弄懂数字货币交易平台(二)" controls="" preload="none"><source id="mp3"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audio/10/b6/1039e0ae05b343ce2a6335159572a5b6.mp3"></audio>
|
||||
|
||||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数字货币交易平台的概念,那么今天我们就来重点聊聊数字货币交易平台的技术。如果你有过设计或实现传统金融交易系统的经验,那么你阅读本篇就会更加容易。
|
||||
|
||||
由于中心化交易所是主流应用,所以今天我主要介绍的是中心化模式下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
|
||||
|
||||
## 两套账本
|
||||
|
||||
数字货币交易平台的技术基本沿用了金融交易技术中的系统架构,只是把原来针对法币和证券(或平台代币)的部分,也就是我们通常称作资金管理系统的部分,完全替换为针对数字货币的数字货币管理系统,换句话说,就是换了一套内部账本。
|
||||
|
||||
然而我们知道,区块链本身也是用来记账的,也算作一种金融账本,所以一套内部账本,一套区块链本身的账本,这里就出现了两套账本,如何管理这两套账本,就是资金管理系统的首要任务。
|
||||
|
||||
如下图所示。由于中文语境下的交易有多重含义,本篇会用英文单词标注,以示区别。
|
||||
|
||||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52/30/5284d1e0e7a083a428d66a80bfe21130.png" alt="">
|
||||
|
||||
(图示 数字货币交易所)
|
||||
|
||||
解释一下这张图,图的左边表示了多个区块链账本,右边的数字货币交易所有自己的内部账本,这两套账本是独立的。
|
||||
|
||||
交易所内部的账本记录的是交易Trade,这个交易是由用户挂单,接着被撮合引擎撮合成交而产生的,而区块链账本上的交易Transaction,是当且仅当用户发起充币提币请求并被执行时,才会产生的。
|
||||
|
||||
这两种交易都用了中文“交易”来表示,但是它们所属的语境不同,前者的交易表示的是金融交易语境下的资产交换,也就是Deal;后者表示的是区块链上的技术概念,表示资产转移的一次记账过程,上述特意用英文以表区别,希望你能够区分。
|
||||
|
||||
## 数字货币交易所包含哪些系统模块
|
||||
|
||||
一个数字货币交易所的后端其实至少有四部分构成:Web业务逻辑系统、交易撮合系统、运营后台管理系统、资金管理系统。资金管理系统其实就是刚才说到的内部账本。
|
||||
|
||||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72/1e/72757f34896eee3d48217d10f2ff691e.png" alt="">
|
||||
|
||||
1. Web业务逻辑系统:这个模块通常包含了用户账户模块、登录网关、账户安全管理、KYC认证、行情推送等等,这个模块更偏向用户,也与通常的电商账户系统十分类似。
|
||||
1. 交易撮合系统:这个模块是一个交易所的核心模块,为所有的用户提供订单撮合。
|
||||
1. 运营后台管理:这个模块是一个交易所运营人员使用的系统,交易所内部人员才能访问。
|
||||
1. 资金管理系统:这里的资金管理其实包含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法币的支付网关,可能需要对接银行或第三方支付机构;第二部分就是数字货币钱包管理,它提供了大部分主流数字货币的支付功能;第三部分是用户持仓信息,所谓持仓就是用户持有多少数字货币,这个是记录在数据库中的,不需要与区块链保持一致,但是要求交易所的总账是平的。
|
||||
|
||||
## 各自模块的特征
|
||||
|
||||
<li>Web业务系统与我们常见的电商系统无异,主要是用户账户以及简单的业务逻辑,重点是可扩展性,业务要求比较弹性。
|
||||
</li>
|
||||
<li>交易撮合系统本质上是一个高并发的计算系统,特点是系统性能高和稳定性好,其中订单队列可以是编程语言中的数据容器,也可以是内存数据库。
|
||||
</li>
|
||||
<li>运营后台系统在整个交易所生命周期的早期并不凸显重要性,但是运营后台系统恰恰是交易所中后期发展的核心系统,重点在数据准确,要求网络安全性高和可扩展性好。
|
||||
</li>
|
||||
<li>资金管理系统包含用户持仓状态,以及数字货币钱包服务,它是一个交易平台中安全性要求最高的系统,资金管理系统往往要搭配一个内存数据库,其中数字货币钱包服务也可以拆出来做成独立子系统,甚至可以改造成整个公司的内部区块浏览器,因为钱包服务需要设计成多个钱包实例,并统一所有的币种钱包接口。
|
||||
</li>
|
||||
|
||||
一个交易所可能的结构如下图。
|
||||
|
||||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88/36/884cf4b894ed12569368b14884121536.png" alt="">
|
||||
|
||||
上图中,MatchingGroup相当于是交易撮合系统;Web-Group相当于Web业务逻辑系统;Back-office相当于后台管理系统;AssetsManagement相当于是资金管理系统。
|
||||
|
||||
## 涉及的技术栈
|
||||
|
||||
如果我们再将刚才提到的各个模块细分,会看到以下的功能。
|
||||
|
||||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09/45/091a6e76d5545cf23a298513f6dd9c45.png" alt="">
|
||||
|
||||
(图片来自网络)
|
||||
|
||||
按照上图的细分功能,我们可以得到哪些技术支持一目了然。
|
||||
|
||||
首先是Server需要数据库作为支撑,其次是Restful API作为基础通讯协议,并且集成钱包相关的技术,撮合引擎为Sever提供撮合服务。
|
||||
|
||||
在这里面,例如需要SMS系统,所以可以使用云服务中的SMS组件,这些都可以是成熟的通用组件技术。我们可以发现中心化交易使用的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并无不同。
|
||||
|
||||
把这些通用组件塞到下图中各个层次和大模块当中,所以最终一个交易所的详细架构可能是下图的样子。
|
||||
|
||||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4c/a8/4c7d413b29faa1fefbf2858bc00b6ea8.png" alt="">
|
||||
|
||||
(图片来自网络,缺失了资金管理部分)
|
||||
|
||||
我们来解释一下这张图。
|
||||
|
||||
首先是存储,持久存储通常可以选择MySQL,撮合相关的模块由于要避免接触磁盘IO,所以需要为撮合模块提供Redis类型的内存存储,二者需要保证最终一致性。
|
||||
|
||||
撮合和行情部分,几乎与传统技术无异,行情推送可以类比到其他推送系统,只是频率更高,一般首选Websocket技术。
|
||||
|
||||
这与传统互联网应用的最大区别里主要是数字货币钱包管理,这块完全是新的内容,对安全性、易用性提出了相当高难度的挑战,这里也是交易所资金托管的根本,所以如何管理好大量数字货币,往往要结合运营、内部管理制度、冷热钱包技术一起才能做好交易所的资金管理。
|
||||
|
||||
那么用户是如何挂单的,又是如何产生区块链交易的呢?我们来看一看。
|
||||
|
||||
##交易过程
|
||||
|
||||
那么说,用户A拿0.01BTC 换取了B的10个ETP 的过程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我来举一个例子。
|
||||
|
||||
<li>用户A挂10ETP买单,出价0.01BTC经过Web业务系统进入撮合系统订单簿ETP-BTC买单队列,等待撮合成交,同时资金管理系统冻结0.01BTC。
|
||||
</li>
|
||||
<li>用户B挂10ETP卖单,出价0.01BTC经过Web业务系统进入撮合系统订单簿ETP-BTC卖单队列,与步骤1中A的订单撮合匹配成功,生成Trade,同时资金管理系统结算对应资产,B的资产变化为增加0.01BTC并减少10ETP, A增加10ETP并减少0.01BTC。
|
||||
</li>
|
||||
<li>成交Trade以及资产变化通过资金管理系统写RDB数据库,形成成交记录,同时更新行情,数据库记录可供用户和运营后台管理系统查询。 要注意的是这一步并不是登记到区块链上。
|
||||
</li>
|
||||
<li>用户B经过Web业务系统发起提币请求,请求提取10ETP进入自己的数字货币钱包,这个请求进入资金管理系统,交易所运营人员可通过运营后台观察到这笔请求,运营人员审核用户B的信息,比如实名认证是否正常等。
|
||||
</li>
|
||||
<li>提币请求进入运营系统后,如果通过审核,则资金管理系统会冻结用户B的10ETP,同时将提币请求发起给数字货币钱包服务系统,也就是WalletGroup,子系统发起区块链上的交易x(Transaction),等待交易被打包,并根据更新提币审核状态,供用户查看。
|
||||
</li>
|
||||
<li>数字货币钱包服务根据区块信息查询交易x是否被打包,如果已经打包,则资金管理系统将完全把用户B被冻结的10ETP直接抹成0,更新提币状态最终为完成,提供区块交易ID以供用户和运营后台系统进行查询。
|
||||
</li>
|
||||
|
||||
在步骤3中,我们可以看到用户所持有的资产,相当于是交易所对用户的负债,但这也只是数据库中的一个数字,并不是真正的链上资产。
|
||||
|
||||
在步骤6中,我们看到区块链上的“交易”与步骤3中的“交易”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同时用户的资产是否安全,完全取决于交易平台的技术是否安全,对交易所是否信任。
|
||||
|
||||
再来看看充值阶段。
|
||||
|
||||
简单来说,充值是与提币相反的过程,不同的是,充值不需要审核,一般数字货币交易所的原则都是“宽进严出”,在充值过程中,交易平台通常不直接使用数字货币钱包检测用户是否充值到账,而是使用“扫块”(block_scan)这一方法检测用户的充值。
|
||||
|
||||
## 总结
|
||||
|
||||
今天我简单介绍了数字货币交易所的业务逻辑,相信你已经对数字货币交易所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数字货币交易所是区块链行业最重要的业务,全世界每个月都有新的数字货币交易所诞生。
|
||||
|
||||
今天我只讲了中心化的数字货币交易所,而去中心化的交易所,除去资金管理系统,基本业务逻辑是不变的。所以今天的问题是,去中心化交易系统应该如何设计呢,主要会遇到哪些挑战?欢迎留言,我们一起讨论。
|
||||
|
||||
|
||||
Reference in New Issue
Block a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