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commit is contained in:
louzefeng
2024-07-11 05:50:32 +00:00
parent bf99793fd0
commit d3828a7aee
6071 changed files with 0 additions and 0 deletions

View File

@@ -0,0 +1,91 @@
<audio id="audio" title="数学专栏课外加餐(一) | 我们为什么需要反码和补码?" controls="" preload="none"><source id="mp3"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audio/5f/08/5f59716a0fd62177dac57420e9851008.mp3"></audio>
你好,我是黄申。欢迎来到第一次课外加餐时间。
专栏已经更新了几讲,看到这么多人在留言区写下自己的疑惑和观点,我非常开心。很多同学在留言里提出了很多非常好的问题,所以我决定每隔一段时间,对留言里的疑问、有代表性的问题做个集中的解答,也是对我们主线内容做一个补充,希望对你有帮助。
## 什么是符号位?为什么要有符号位?
在[第1讲](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71840)里,我介绍了十进制数转二进制数。这里面很多人对逻辑右移和算术右移中提到的符号位和补码有疑惑。这里面涉及了几个重要的概念,包括符号位、溢出、原码、反码和补码。我详细讲一下这几个点的来龙去脉。
首先我们来看,**什么是符号位,为什么要有符号位**?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符号位是有符号二进制数中的最高位,我们需要它来表示负数。**
在实际的硬件系统中计算机CPU的运算器只实现了加法器而没有实现减法器。那么计算机如何做减法呢我们可以通过加上一个负数来达到这个目的。比如3-2可以看作3+(-2)。因此,负数的表示对于计算机中的二进制减法至关重要。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让计算机理解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呢**为此人们把二进制数分为有符号数signed和无符号数unsigned
如果是有符号数那么最高位就是符号位。当符号位为0时表示该数值为正数当符号位为1时表示该数值为负数。例如一个8位的有符号位二进制数10100010最高位是1这就表示它是一个负数。
如果是无符号数那么最高位就不是符号位而是二进制数字的一部分例如一个8位的无符号位二进制数10100010我们可以通过第1讲讲过的内容换算出它所对应的十进制数是162。由于没有表示负数的符号位所有无符号位的二进制都代表正数。
有些编程语言比如Java它所有和数字相关的数据类型都是有符号位的而有些编程语言比如C语言它有诸如unsigned int这种无符号位的数据类型。
下面我们来看,**什么是溢出?**
在数学的理论中,数字可以有无穷大,也有无穷小。可是,现实中的计算机系统,总有一个物理上的极限(比如说晶体管的大小和数量),因此不可能表示无穷大或者无穷小的数字。对计算机而言,无论是何种数据类型,都有一个上限和下限。
在Java中int型是32位它的最大值也就是上限是2^31-1最高位是符号位所以是2的31次方而不是32次方最小值也就是下限是-2^31。而long型是64位它的最大值也就是上限是2^63-1最小值也就是下限是-2^63。
对于n位的数字类型符号位是1后面n-1位全是0我们把这种情形表示为-2^(n-1) 而不是2^(n-1)。一旦某个数字超过了这些限定,就会发生溢出。如果超出上限,就叫**上溢出**overflow。如果超出了下限就叫**下溢出**underflow
那么**溢出之后会发生什么呢?**我以上溢出为例来给你解释。
n位数字的最大的正值其符号位为0剩下的n-1位都为1再增大一个就变为了符号位为1剩下的n-1位都为0。而符号位是1后面n-1位全是0我们已经说过这表示-2^(n-1)。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10/36/10974fab2acf1ebd3cd3938387b65c36.jpg" alt="">
那么就是说上溢出之后又从下限开始最大的数值加1就变成了最小的数值周而复始这不就是余数和取模的概念吗下面这个图可以帮助你的理解。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57/71/57e275c509cb477588b8c19b63df0b71.jpg" alt="">
其中右半部分的虚线表示已经溢出的区间,而为了方便你理解,我将溢出后所对应的数字也标在了虚线的区间里。由此可以看到,所以说,**计算机数据的溢出,就相当于取模。**而用于取模的除数就是数据类型的上限减去下限的值再加上1也就是(2^(n-1)-1)-(-2^(n-1))+1=2x2^(n-1)-1+1=2^n-1+1。
你可能会好奇这个除数为什么不直接写成2^n呢这是因为2^n已经是n+1位了已经超出了n位所能表示的范围。
## 二进制的原码、反码及补码
理解了符号位和溢出,我接下来说说,什么是二进制的原码、反码和补码,以及我们为什么需要它们。
**原码**就是我们看到的二进制的原始表示。对于有符号的二进制来说,原码的最高位是符号位,而其余的位用来表示该数字绝对值的二进制。所以+2的原码是000…010-2的的原码是100.…010。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直接使用负数的原码来进行减法计算呢答案是否定的。我还是以3+(-2)为例。
假设我们使用Java中的32位整型来表示2它的十进制是000…010。最低的两位是10前面的高位都是0。如果我们使用-2的原码也就是100…010然后我们把3的二进制原码000…011和-2的二进制原码100…010相加会得到100…0101。具体计算你可以看我画的这幅图。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26/6b/267986137720c8a14e45fa3bb46f736b.jpg" alt="">
二进制编码上的加减法和十进制类似只不过在加法中十进制是满10才进一位二进制加法中只要满2就进位同样在减法中二进制借位后相当于2而不是10。
相加后的结果是二进制100…0101它的最高位是1表示负数而最低的3位是101表示5所以结果就是-5的原码了而3+(-2)应该等于1两者不符。
如果负数的原码并不适用于减法操作,那该怎么办呢?这个问题的解答还要依赖计算机的溢出机制。
我刚刚介绍了溢出以及取模的特性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对计算机里的减法进行变换。假设有i-j其中j为正数。如果i-j加上取模的除数那么会形成溢出并正好能够获得我们想要的i-j的运算结果。如果我说的还是不太好理解你可以参考下面这张图。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d3/4f/d3788c6ecac1f8d8eee9552c7452ca4f.jpg" alt="">
我们把这个过程用表达式写出来就是i-j=(i-j)+(2^n-1+1)=i+(2^n-1-j+1)。
其中2^n-1的二进制码在不考虑符号位的情况下是n-1位的1那么2^n-1-2的结果就是下面这样的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41/0e/413470413ff2fe1ce02fa51f07884c0e.jpg" alt="">
从结果可以观察出来所谓2^n-1-j相当于对正数j的二进制原码除了符号位之外按位取反0变11变0。由于负数-j和正数j的原码除了符号位之外都是相同的所以2^n-1-j也相当于对负数-j的二进制原码除了符号位之外按位取反。我们把2^n-1-j所对应的编码称为负数-j的反码。所以-2的反码就是1111…1101。
有了反码的定义那么就可以得出i-j=i+(2^n-1-j+1)=i的原码+(-j的反码)+1。
如果我们把-j的反码加上1定义为-j的补码就可以得到i-j=i的原码+(-j的补码)。
由于正数的加法无需负数的加法这样的变换因此正数的原码、反码和补码三者都是一样的。最终我们可以得到i-j=i的补码+(-j的补码)。
换句话说计算机可以通过补码正确地运算二进制减法。我们再来用3+(-2)来验证一下。正数3的补码仍然是0000…0011-2的补码是1111…1110两者相加最后得到了正确的结果1的二进制。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3f/1f/3f4133ef63fd467bd389f58820c72d1f.jpg" alt="">
可见,溢出本来是计算机数据类型的一种局限性,但在负数的加法上,它倒是可以帮我们大忙。
最后给你留一道思考题吧。理解了负数的原码、反码和补码之后你能算算看8位的有符号位二进制数10100010对应的是哪个十进制数吗
好了,关于二进制的补充内容就到这里了。欢迎你继续留言给我。你也可以点击“请朋友读”,把今天的内容分享给你的好友,和他一起精进。

View File

@@ -0,0 +1,73 @@
<audio id="audio" title="数学专栏课外加餐(三):程序员需要读哪些数学书?" controls="" preload="none"><source id="mp3"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audio/0f/b2/0f87307b4f2d9f43968d7a1387760bb2.mp3"></audio>
你好,我是黄申。欢迎来到第三次加餐时间!之前很多同学问我能否推荐一些数学方面的书,今天我就来分享几本。
数学领域涉及的面很广,相关的书籍也很多。咱们这个专栏我从数学的三个主要方面,介绍程序员常用的数学知识,包括离散数学、概率和统计和线性代数。所以我还是围绕这个专栏的三大模块,来给你推荐相应的书籍。
## 基础思想篇推荐书籍:《离散数学及其应用》
第一模块是“基础思想篇”。这一模块我尝试用实际项目中的案例把不同的离散数学知识点串了起来并加以解释。如果你对其中某些点有更深的兴趣可以参考Kenneth H·Rosen所著的《**离散数学及其应用**》,英文原名是$Discrete$ $Mathemat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42/48/4219469a129f55f25373045081867848.jpg" alt="">
这本书是国外高校的教材,对所有离散数学的知识点介绍的比较全面。咱们讲过的同余定理、数学归纳法、递归、分治算法、排列和组合、树和树的遍历、图和最短路径、逻辑以及集合等概念,这里面都有非常详细的介绍。我看很多人对这些内容很感兴趣,可以参考这本书的相关章节,深入学习。
除此之外,这本书还有几个特点,我觉得非常好。
第一介绍了不少证明的方法。计算机算法的正确性是很重要的专栏中我在不同的地方介绍并使用了数学归纳法在解释Dijkstra算法时也用到了反证法和分情形证明的思想。数学中用于证明的方法其实还有很多这本书涉及了穷举证明、存在性证明等。相信这些证明方法可以让你更好地理解为什么有些算法是可行的有些算法是有问题的并帮助你在理解算法、学习算法甚至设计算法时保证它的正确性。
第二,介绍了不少逻辑和集合相关的知识。这些我在专栏里没有涉及太多。主要是因为程序员经常接触各种条件和查询语句,对这些内容已经很熟悉了,所以我没有花太多的篇幅。如果你想知道更多关于逻辑、集合和布尔代数这些基础内容的解释,也可以看看这本书。
第三和编程结合得非常紧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它介绍了一些基于伪代码的算法也对这些算法进行了时间和空间复杂度的分析例如常见的排序、搜索算法。第二它介绍了不少离散数学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场景例如关系型数据库和SQL查询语言是如何设计的。另外它也提供了不少课后习题可以加深你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所以当你读到这本书的某些章节时会发现怎么和计算机的数据结构和算法这么像啊确实离散数学和数据结构和基础算法有着紧密的联系加上这本书使用了不少计算机的语言、例子和应用自然有不少共同的内容了。
专栏的第二模块是“概率统计篇”,这本书也谈到了一些离散概率的内容。在学习第二个模块的时候,你也可以搭配这本书的内容来看,相信对你会很有帮助。
当然,这本书的某些内容讲得比较深,而且有些知识点在程序员日常编码中基本上用不到。你可以结合我专栏的主题和内容,并针对自己的日常工作,挑出一些重点来学习。
## 概率统计篇推荐书籍:《概率统计》
专栏第一模块已经结束了接下来的“概率统计篇”我会着重介绍概率统计及其在计算机领域中的主要应用。你可以预先阅读一些相关的书籍热热身。这里我推荐另一本国外高校的教材Morris HDeGroot和Mark JSchervish所著的《**概率统计**》,英文原名是$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s$。本书的两位作者DeGroot和Schervish都是贝叶斯统计理论的重量级人物。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8a/76/8aa4bee1c0b435fd4dbe8bae7f955076.png" alt="">
这本书包含了概率论常用的知识点,包括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条件概率、期望值、贝叶斯理论、马尔科夫链等等。专栏的第二模块,我也会介绍这些知识点,以及它们在计算机领域,特别是机器学习中的应用。
我们再来说这本书的几个特色。
第一,这本书通常以列举非常实用的例子开始,然后详尽地讲解理论及其扩展应用。比如,一开篇解释“概率”的时候,作者使用了抛硬币的例子,分别从“频率”“经典”和“主观”的角度来解释概率,并又阐述了“概率理论”和“概率”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会给你很多思路上的启发,让你获得更直观的认识。文章中也不乏很多来源于各个领域的案例,比如经济学和金融学等等。
第二对概念的解释非常详细。比如“充分统计量sufficient statistic”这个概念一般的书可能两句话就解释完了然后就是大堆的公式但是这本书用了差不多两页的篇幅来解释它。我觉得这点对自学者而言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三,这本书几乎没有任何涉及计算机算法和代码的部分,哪怕是伪代码也没有。我想作者是希望完全从概率和统计本身的角度来写,而避免过多的实现细节。不过,对于这点你也不用过于担心,因为在专栏中,我会结合一些具体的机器学习算法及其应用,给你展示这些理论知识是如何运用到实践中的。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相当不错的概率和统计方面的专业书籍。如果你预先读读这本书的内容,对概念有了理解,再看我的专栏也会更有感触。
## 线性代数篇推荐书籍:《线性代数及其应用》
如今的机器学习模型除了基于概率和统计还会使用线性代数的知识本专栏的第三个模块就是“线性代数”。介绍线性代数的书籍不少我这里推荐一本David C. Lay和Steven R. Lay合著的《**线性代数及其应用**》,英文原名$Linear$ $Algebra$ $and$ $Its$ $Applications$。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41/65/4103851f3c50c4f1048bbe144178c965.png" alt="">
这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
第一,使用通俗易懂的口吻和大量的插图来阐述概念。而且在我看来,这些概念他解释得也相当清楚,比如线性方程、向量空间、特征向量、奇异值的分解等等,这些都是在机器学习算法中常用的模型或技术。
第二,写作的逻辑也相当清晰。这本书基本上都是先提出一个实际的问题,然后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最终才进行定理式的归纳和证明。通俗易懂的同时,不乏数学的严谨性。和前面两本推荐的书一样,这本书中也结合了很多生动的案例,特别是经济学领域的。
第三,这本书还配套了一本优秀的学习指南$Linear$ $Algebra$ $and$ $Its$ $Applications$: $Study$ $Guide$。这本指南,加上原书课后的习题,对于自学的读者巩固知识很有帮助。不过我没有找到这本指南的中文翻译版。如果哪位同学有好的练习题推荐,也可以在留言区分享出来。
## 入门、通识类书籍推荐
除了上述三本重量级的专业书籍,我觉得还有几本通俗的入门书也是不错的。
一套是几位日本作家写的《**程序员的数学**》系列,包括《程序员的数学》《程序员的数学:概率统计》《程序员的数学:线性代数》。这套书也强调了和计算机领域紧密相连的三大模块。这几位作者使用朴实的语言,把最重要的一些概念给说明白了。相比前面三本,这套书所涵盖的内容可能没有那么全面、也没有那么深入,不过对于初学者来讲,是不错的入门书籍。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c1/69/c1cf06f722b99ee0a3efd2a530c33c69.png" alt="">
最后一本书是吴军老师的《**数学之美**》。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和计算机领域结合得非常紧密。所有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最后都联系到了计算机中的某个应用。可以说,作者更多的是从计算机从业者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了背后的数学思想和知识。除此之外,吴军老师广博的学识和深刻的见解,在这本书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本书的写作风格对我写作这个专栏也是非常有启发的。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07/21/07a3b6e3dcbb918f3f9458c23dc32921.png" alt="">
读书在精,不在多。我选的这些书,你可能多多少少见过,但是能静下心来读完一本的人可能寥寥无几。我相信,订阅这个专栏的你,一定有颗不甘于平庸的心。你一定有你的目标和追求。开卷有益,坚持下去,学下去、读下去,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View File

@@ -0,0 +1,194 @@
<audio id="audio" title="数学专栏课外加餐(二) | 位操作的三个应用实例" controls="" preload="none"><source id="mp3"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audio/51/18/5171039ec2a0ad7ea56e8ce968860d18.mp3"></audio>
你好,我是黄申。欢迎来到第二次课外加餐时间。
## 位操作的应用实例
留言里很多同学对位操作比较感兴趣,我这里通过计算机中的位操作的几个应用,来帮你理解位操作。
### 1.验证奇偶数
在[第2节](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72163)里,我提到了,奇偶数其实也是余数的应用。编程中,我们也可以用位运算来判断奇偶数。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偶数的二进制最后一位总是0而奇数的二进制最后一位总是1因此对于给定的某个数字我们可以把它的二进制和数字1的二进制进行按位“与”的操作取得这个数字的二进制最后一位然后再进行判断。
我这里写了一段代码比较了使用位运算和模运算的效率我统计了进行1亿次奇偶数判断使用这两种方法各花了多少毫秒。如果在你的机器上两者花费的时间差不多你可以尝试增加统计的次数。在我的机器上测试下来同样次数的奇偶判断使用位运算的方法耗时明显更低。
```
public class Lesson1_append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even_cnt = 0, odd_cnt = 0;
long start = 0, end = 0;
start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for (int i = 0; i &lt; 100000000; i++) {
if((i &amp; 1) == 0){
even_cnt ++;
}else{
odd_cnt ++;
}
}
end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System.out.println(end - start);
System.out.println(even_cnt + &quot; &quot; + odd_cnt);
even_cnt = 0;
odd_cnt = 0;
start = 0;
end = 0;
start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for (int i = 0; i &lt; 100000000; i++) {
if((i % 2) == 0){
even_cnt ++;
}else{
odd_cnt ++;
}
}
end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System.out.println(end - start);
System.out.println(even_cnt + &quot; &quot; + odd_cnt);
}
}
```
### 2.交换两个数字
你应该知道,要想在计算机中交换两个变量的值,通常都需要一个中间变量,来临时存放被交换的值。不过,利用异或的特性,我们就可以避免这个中间变量。具体的代码如下:
```
x = (x ^ y);
y = x ^ y;
x = x ^ y;
```
把第一步代入第二步中, 可以得到:
```
y = (x ^ y) ^ y = x ^ (y ^ y) = x ^ 0 = x
```
把第一步和第二步的结果代入第三步中,可以得到:
```
x = (x ^ y) ^ x = (x ^ x) ^ y = 0 ^ y = y
```
这里用到异或的两个特性第一个是两个相等的数的异或为0比如x^x= 0第二个是任何一个数和0异或之后还是这个数不变比如0^y=y。
### 3.集合操作
集合和逻辑的概念是紧密相连的,因此集合的操作也可以通过位的逻辑操作来实现。
假设我们有两个集合{1, 3, 8}和{4, 8}。我们先把这两个集合转为两个8位的二进制数从右往左以1到8依次来编号。
如果某个数字在集合中相应的位置1否则置0。那么第一个集合就可以转换为10000101第二个集合可以转换为10001000。那么这两个二进制数的按位与就是10000000只有第8位是1代表了两个集合的交为{8}。而这两个二进制数的按位或就是10001101第8位、第4位、第3位和第1位是1代表了两个集合的并为{1, 3, 4, 8}。
说到这里不禁让我想起Elasticsearch的BitSet。我曾经使用Elasticsearch这个开源的搜索引擎来实现电商平台的搜索。
当时为了提升查询的效率我使用了Elasticsearch的Filter查询。我研究了一下这个Filter查询的原理发现它并没有考虑各种文档的相关性得分因此它可以把文档匹配关键字的情况转换成了一个BitSet。
你可以把BitSet想成一个巨大的位数组。每一位对应了某篇文档是否和给定的关键词匹配如果匹配这一位就置1否则就置0。每个关键词都可以拥有一个BitSet用于表示哪些文档和这个关键词匹配。那么要查看同时命中多个关键词的文档有哪些就是对多个BitSet求交集。利用上面介绍的按位与这点是很容易实现的而且效率相当之高。
## 二分查找时的两个细节
[第3节](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72243)我介绍了迭代法,并讲解了相关的代码实现。其中,有两个细节我在这里补充说明一下。
第一个是关于**中间值的计算**。我优化了两处代码分别是Lesson3_2的第16行和Lesson3_3的第22行。
其中Lesson3_2的第16行由原来的
```
double middle = (min + max) / 2;
```
改为:
```
double middle = min + (max - min) / 2;
```
Lesson3_3的第22行由原来的
```
int middle = (left + right) / 2;
```
改为:
```
int middle = left + (right - left) / 2;
```
这两处改动的初衷都是一样的,是为了避免溢出。在第一篇加餐中,介绍负数的加法时,我已经解释了什么是溢出。那这里为什么会发生溢出呢?我以第二处代码为例来讲解下。
从理论上来说,(left+right)/2=left+(right-left)/2。可是我们之前说过计算机系统有自身的局限性无论是何种数据类型都有一个上限或者下限。一旦某个数字超过了这些限定就会发生溢出。
对于变量left和right而言在定义的时候都指定了数据类型因此不会超出范围。可是left+right的和就不一定了。从下图可以看出当left和right都已经很接近某个数据类型的最大值时两者的和就会超过这个最大值发生上溢出。这也是为什么最好不用通过(left+right)/2来求两者的中间值。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35/cc/35e891800614511659e0cbf11060b5cc.jpg" alt="">
那么为什么left + (right -left)/2就不会溢出呢首先right是没有超过最大值的那么(right -left)/2自然也就没有超过范围即使left加上了(right -left)/2也不会超过right的值所以运算的整个过程都不会产生溢出。
第二个是关于误差百分比和绝对误差。在Lesson3_2中有这么一行
```
double delta = Math.abs((square / n) - 1);
```
这里我使用了误差的百分比也就是误差值占输入值n的比例。其实绝对误差也是可以的不过我在这里考虑了n的大小。比如如果n是一个很小的正整数比如个位数那么误差可能要精确到0.00001。但是如果n是一个很大的数呢比如几个亿那么精确到0.00001可能没有多大必要也许精确到0.1也就可以了。所以使用误差的百分比可以避免由于不同的n导致的迭代次数有过大差异。
由于这里n是大于1的正整数所以可以直接拿平方值square去除以n。否则我们要单独判断n为0的情况并使用绝对误差。
## 关于迭代法、数学归纳法和递归
从第3节到第6节我连续介绍了迭代法、数学归纳法、递归。这些概念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又不完全一样很多同学对此也有一些疑惑。所以这里我来帮你梳理一下。
迭代法和递归都是通过不断反复的步骤,计算数值或进行操作的方法。迭代一般适合正向思维,而递归一般适合逆向思维。而递归回溯的时候,也体现了正向递推的思维。它们本身都是抽象的流程,可以有不同的编程实现。
对于某些重复性的计算,数学归纳法可以从理论上证明某个结论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它可以大大节约迭代法中数值计算部分的时间。不过,在使用数学归纳法之前,我们需要通过一些数学知识,假设命题,并证明该命题成立。
对于那些无法使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的迭代问题,我们可以通过编程实现。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广义上来说,递归也是迭代法的一种。不过,在计算机编程中,我们所提到的迭代是一种具体的编程实现,是指使用循环来实现的正向递推,而递归是指使用函数的嵌套调用来实现的逆向递推。当然,两种实现通常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循环的实现很容易理解对硬件资源的开销比较小。不过循环更适合“单线剧情”例如计算2^nn!1+2+3+…+n等等。而对于存在很多“分支剧情”的复杂案例而言使用递归调用更加合适。
利用函数的嵌套调用,递归编程可以存储很多中间变量。我们可以很轻松地跟踪不同的分支,而所有这些对程序员基本是透明的。如果这时使用循环,我们不得不自己创建并保存很多中间变量。当然,正是由于这个特性,递归比较消耗硬件资源。
递归编程本身就体现了分治的思想这个思想还可以延伸到集群的分布式架构中。最近几年比较主流的MapReduce框架也体现了这种思想。
综合上面说的几点,你可以大致遵循这样的原则:
<li>
如果一个问题可以被迭代法解决,而且是有关数值计算的,那你就看看是否可以假设命题,并优先考虑使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
</li>
<li>
如果需要借助计算机,那么优先考虑是否可以使用循环来实现。如果问题本身过于复杂,再考虑函数的嵌套调用,是否可以通过递归将问题逐级简化;
</li>
<li>
如果数据量过大,可以考虑采用分治思想的分布式系统来处理。
</li>
最后,给你留一道思考题吧。
在1到n的数字中有且只有唯一的一个数字m重复出现了其它的数字都只出现一次。请把这个数字找出来。提示可以充分利用异或的两个特性。
好了前面6讲的补充内容就到这里了。欢迎你留言给我。你也可以点击“请朋友读”把今天的内容分享给你的好友和他一起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