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ror of
https://github.com/cheetahlou/CategoryResourceRepost.git
synced 2025-10-21 01:13:45 +08:00
mod
This commit is contained in:
174
极客时间专栏/跟着高手学复盘/基础概念篇/01 | CLAP模型:一个优秀的复盘模型是什么样的?.md
Normal file
174
极客时间专栏/跟着高手学复盘/基础概念篇/01 | CLAP模型:一个优秀的复盘模型是什么样的?.md
Normal file
@@ -0,0 +1,174 @@
|
||||
<audio id="audio" title="01 | CLAP模型:一个优秀的复盘模型是什么样的?" controls="" preload="none"><source id="mp3"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audio/yy/97/yyfcff623ae83869d1480e23f7234497.mp3"></audio>
|
||||
|
||||
你好,我是张鹏。
|
||||
|
||||
在这门课程的第1讲,我想跟你一起探讨一个问题:**一个优秀的复盘模型是什么样的?**
|
||||
|
||||
## 为什么要学复盘模型
|
||||
|
||||
你可能会想:“学会一些技巧不就能做复盘了吗,为什么还要费时费力地学模型呢?”
|
||||
|
||||
首先,技巧虽然可能很管用,但却是零散的,而模型是体系化的,所以掌握了模型,你就不容易遗漏关键环节,考虑问题会比较周全。
|
||||
|
||||
其次,技巧虽然可能很巧妙,但是往往对使用条件有要求,而模型的通用性比较强,所以掌握了模型,你就不容易突然傻眼,哪怕遇到少见的、复杂的情况,也能不慌不忙地应对。
|
||||
|
||||
复盘模型,就相当于出门前“伸手要钱”(身份证、手机、钥匙和钱包)的口诀,解数学方程的万能公式,你说重不重要呢?
|
||||
|
||||
## 复盘常见的模型
|
||||
|
||||
不过,模型本身也有高下之分。在开篇词中我提到过,**复盘的目的是对未来的优化**,所以一个模型到底好不好用,就要看它帮助我们做优化的能力怎么样。
|
||||
|
||||
带着这样的思路,我先介绍两个常见的复盘模型,看看它们是怎么做优化的。
|
||||
|
||||
### 模型一:PDCA(Plan-Do-Check-Act)
|
||||
|
||||
第一个模型是**PDCA模型**,它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Walter A. Shewhart)提出的,后来因为另一位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William Edwards Deming)的宣传推广而得到普及,所以又叫**戴明环**。
|
||||
|
||||
PDCA这4个字母分别代表4个环节:
|
||||
|
||||
1. **Plan(计划):**制定目标和计划。
|
||||
1. **Do(执行)**:展开任务、组织实施。
|
||||
1. **Check(检查)**:检查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和最终结果。
|
||||
1. **Act(处理)**:处理检查结果,肯定成功的经验,纳入标准流程;总结失败的教训,引起重视;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提交到下一次PDCA循环中去解决。
|
||||
|
||||
整个模型的运行过程如下图所示:
|
||||
|
||||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cc/11/cc86d756d66cd03cc090f0e614316a11.jpg" alt="" title="PDCA模型示意图">
|
||||
|
||||
其中最核心的部分是Check检查环节和Act处理环节,这两个环节要审视工作完成情况,总结经验教训。
|
||||
|
||||
**PDCA的优化体现在对具体做事标准的修订**,比如技术标准、管理制度和财务规范等,常见易错点可以整理成Checklist,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固化到流程中。PDCA每循环一次,做事的标准就验证或优化了一次。
|
||||
|
||||
这也跟它的历史起源有关,因为最早它是用来做**质量管理**的,就是要狠抓品控,“死磕”标准,精益求精。
|
||||
|
||||
使用PDCA的典型代表就是**诺基亚(Nokia)公司**了。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的前10年,诺基亚可以说引领了手机行业的发展,在行业内是无敌的存在。
|
||||
|
||||
你可能没有用过诺基亚的手机,但你一定听过“诺基亚手机可以砸核桃”的段子,江湖上甚至流传着“诺基亚手机挡子弹”的传说。这些质量品控方面的口碑,就有PDCA的功劳。
|
||||
|
||||
直到3G时代初期,诺基亚仍然是手机行业的老大,当时在通信质量、制作成本和可靠性等方面都比初代iPhone做得更好。
|
||||
|
||||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PDCA这么管用,为什么诺基亚会在后面的竞争中一败涂地呢?
|
||||
|
||||
这就要说到PDCA模型的局限性了。刚才我们提到,PDCA的优化体现在修订具体做事的标准,这也意味着它**缺乏对业务战略的调整机制**。
|
||||
|
||||
换句话说,PDCA只会教你实现目标,不会教你调整目标;只会告诉你怎么把事情做好,不会告诉你是不是该做别的事情了。
|
||||
|
||||
诺基亚的确能把手机做好,但是苹果公司的iPhone却重新定义了手机。
|
||||
|
||||
所以PDCA模型比较适合**工业化时代**。工业化时代的特点是,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基本上都是确定的,比的是**质量、成本和效率**等传统核心价值。
|
||||
|
||||
但是当今社会已经逐渐步入**后工业化时代**,又叫VUCA时代,因为它的特点包括易变性(Volatility),不确定性(Uncertainty),复杂性(Complexity)和模糊性(Ambiguity)。
|
||||
|
||||
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市场需求要靠自己去发掘和创造,我们甚至连自己的竞争对手是谁都不知道**。
|
||||
|
||||
质量、成本和效率,这些当然还是很重要,但是这方面的能力早已经不是决胜能力,而只是必备的基础能力。在这个时代,**洞察和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或者说面向用户创造价值的能力**,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
|
||||
相应地,一个优秀的复盘模型就要能够**分析需求、调整目标**,今年行,明年行,而且五年十年以后还能行。
|
||||
|
||||
### 模型二:PDF(Preview-Do-FuPan)
|
||||
|
||||
第二个模型是**PDF模型**,它是由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引入做事过程中的,所以也叫**柳传志环**。
|
||||
|
||||
PDF这3个字母分别代表3次行动:
|
||||
|
||||
1. **Preview(沙盘推演)**:在做事之前把所有的可能性推演一遍,找出最佳方案。
|
||||
1. **Do(执行)**:具体的方案落地执行。
|
||||
1. **FuPan(复盘)**:事后对做过的事情进行复盘。
|
||||
|
||||
很多人第一次看到PDF模型的时候,会觉得它跟PDCA模型很像:Preview就是Plan,Do和Do完全一样,FuPan就相当于Check和Act。
|
||||
|
||||
其实这是不对的,两个模型完全不是一回事。PDCA是把一件事情分成4个环节来做;而PDF是把一件事情重复做3次,其中第1次的沙盘推演和第3次的复盘是虚拟地做,只有第2次执行是实际地做。
|
||||
|
||||
我们重点关注的是PDF模型的复盘部分,它可以分为4个环节,运行过程如下图所示:
|
||||
|
||||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cd/da/cdec0bff73yyyyf6efefe67d1a3e66da.jpg" alt="" title="PDF模型复盘部分示意图">
|
||||
|
||||
1. **目标**:当初设定的目标是什么,设定目标的原因是什么。
|
||||
1. **结果**:对照目标评估现在的工作成果,是完成了,没有完成,还是部分完成。
|
||||
1. **分析**:通过不停地追问,找到成功或失败的根本原因。
|
||||
1. **总结**:继续深挖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
|
||||
|
||||
其中最核心的部分是分析原因和总结规律,并且在实际应用中,规律还要经过其他案例验证从而避免偶然性的因素,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发现。
|
||||
|
||||
PDF的优化体现在**对业务战略的调整**,比如销售模式、盈利模式和目标客群等,可以根据行业趋势、竞品策略和用户需求等因素来灵活调整,适应变化。
|
||||
|
||||
2002年,戴尔在中国的PC市场异军突起,联想的市场份额急剧下降。
|
||||
|
||||
于是联想集团内部组织了复盘。因为联想采用的是分级代理分销模式,而戴尔采用的是直销模式,拥有低库存、去中间商和按需定制等优势,所以一开始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份额下降的原因是“直销模式比分销模式好”,结论是要变更销售模式。
|
||||
|
||||
但是核心高层经过周密的推演得到一条关键的战略洞察:**与戴尔的竞争,本质上是组织效率和客户价值感受的竞争**。所以后来的结论是:
|
||||
|
||||
第一,针对内部沟通成本太高、决策流程固化和反应慢的问题,将结构扁平化,把全国7个大区重组为18个分区,决策权进一步下放,从而更高效地响应市场。
|
||||
|
||||
第二,针对戴尔的直销优势,把销售模式调整为直销与分销结合,针对个人客户采用直销模式,针对大客户和企业客户,采用增值服务更好的的分销模式。
|
||||
|
||||
最终,联想在一年之内夺回了丢失的市场份额。直到2020年,联想在全球和中国的PC市场份额都名列前茅,稳居行业前两名。
|
||||
|
||||
那么问题又来了,既然PDF模型这么管用,为什么联想的手机业务却做不起来呢?
|
||||
|
||||
要知道,中国国产手机市场也曾有过“中华酷联”(中兴、华为、联想和酷派)的时代,现在却变成了华为、OPPO、VIVO和小米的天下。
|
||||
|
||||
这说明,PDF模型也有它的局限性。虽然PDF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思路,但是因为缺乏颗粒度更细的流程和标准,所以它**严重依赖复盘者的个人能力,可复制性不强**。
|
||||
|
||||
也就是说,这个人成功了,换一个人不一定成功;甚至这个人这次成功了,下一次也不一定成功。
|
||||
|
||||
事实上,PDF模型要想用出效果,复盘者不但要有摸爬滚打多年的行业经验和跨部门跨领域的大局观,因为这样才能洞察到业务问题的关键;也要得到老板充分的支持和信任,因为这样才有魄力去否定大部分人的错误认知,才有底气去坚持自己的看法。
|
||||
|
||||
但是这样的人和这样的机会注定是非常稀缺的,而且在VUCA时代会更加稀缺。
|
||||
|
||||
因为VUCA时代特点的另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市场碎片化和用户碎片化**。
|
||||
|
||||
自上而下的业务规划和指令传达当然还是很重要,但光靠这一点已经很难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在这个时代,**让更多的员工能直接参与到洞察和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中来**,同样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
|
||||
于是现在企业趋向于结构扁平化和服务多元化。层级变少了,高管变少了,束缚也变少了;但是虚拟团队或行动小组变多了,独立负责一小块业务的人变多了,基层的能量得到更大限度的发挥。
|
||||
|
||||
相应地,一个优秀的复盘模型,要能够**让更多的普通人用出效果、互相赋能**,我用我行,你用你也行,不但自己行,还带动团队和公司一起行。
|
||||
|
||||
## CLAP模型
|
||||
|
||||
分析到这里,我想起了达尔文的一句关于进化的名言:“**能够生存下来的物种,并不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而是那些能对变化做出快速反应的。**”
|
||||
|
||||
其实,**复盘的本质就是进化**,**复盘能力就是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在VUCA时代,环境的变化更快、更复杂、更模糊、更加充满不确定性,所以企业更加需要复盘,也需要更多的人来参与复盘。这也对复盘模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
||||
|
||||
基于开篇词对复盘目的的解读和这一讲对复盘模型的分析,我构建了一个CLAP模型。CLAP这4个字母,分别组成一次循环的4个环节,如下图所示:
|
||||
|
||||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c7/95/c7b4607d9ee15f543da436592c094495.jpg" alt="" title="CLAP模型示意图">
|
||||
|
||||
1. **对比(Comparision)**:陈述结果,和最初设定的目标进行对比,也就是对事实的总结。
|
||||
1. **逻辑(Logic)**:梳理逻辑,解释结果和目标之间的差距,也就是对原因的分析。
|
||||
1. **认知(Acknowledge)**:提出假设,更新对业务和用户的理解,也就是对认知的修正。
|
||||
1. **规划(Project)**:制定改进规划,在实践中验证,也就是对未来的优化。得到的结果,又可以作为下一次循环的依据。
|
||||
|
||||
CLAP模型不但能优化做事细节,也能优化业务战略,从而弥补了PDCA模型的局限性。
|
||||
|
||||
当然,如果光是这样,CLAP模型看上去似乎和PDF模型的复盘部分并没有本质区别。
|
||||
|
||||
不过别着急,我在CLAP的基础上,还补充了OPTM框架。OPTM这4个字母,分别代表复盘的3个层级,如下图所示:
|
||||
|
||||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yy/d5/yy616cyy5bfbebff8fa123bbc783fdd5.jpg" alt="" title="OPTM框架下的CLAP模型">
|
||||
|
||||
1. **组织(Organization)层**:一支专业的复盘团队,负责组织复盘行动,建设和维护流程、方法和工具,以及分享复盘结论等工作,这是**人**的层级。
|
||||
1. **流程(Process)层**:一套标准的复盘流程,包括会前准备、召开复盘会议和会后执行三个阶段,具体展开就是CLAP模型,这是**事**的层级。
|
||||
1. **工具&方法(Tools & Methods)层**:一系列实用的复盘工具和方法,拿来就能用,保证每个步骤都能顺利落地,这是**物**的层级。
|
||||
|
||||
CLAP模型有了OPTM的框架加持,实际应用时的颗粒度就更细了,可复制性大大提高,非核心高层的普通人也可以用出效果,互相赋能,从而弥补了PDF模型的局限性。
|
||||
|
||||
实际上,OPTM是英文单词Optimize的缩写,意思是优化,正好是复盘的目的。
|
||||
|
||||
CLAP在英文中有掌声的意思,它也是你在完成一次高质量的复盘之后会收获的东西。
|
||||
|
||||
那么,OPTM框架到底包括哪些具体内容,CLAP模型又要怎么使用呢?别着急,下一讲,我会用一个具体案例为你详细讲解。
|
||||
|
||||
## 小结
|
||||
|
||||
这一讲我们探讨了一个问题,一个优秀的复盘模型是什么样的?我先为你分析了两个常见的模型,然后向你介绍了我自己提出的OPTM框架下的CLAP模型。现在,我们回顾一下重点内容。
|
||||
|
||||
1. PDCA模型包括4个环节,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它的优化主要体现在修订具体做事标准,但是局限性在于缺乏对业务战略的调整机制。
|
||||
1. PDF模型的复盘部分包括4个环节,回顾目标、评估结果、分析原因和总结规律,它的优化主要体现在调整业务战略,但是局限性在于严重依赖复盘者的个人能力、可复制性不强。
|
||||
1. CLAP模型包括4个环节,对比、逻辑、认知和规划,它既能优化做事细节,也优化业务战略;而且在OPTM框架下,从组织、流程、工具&方法这三个层级细化了实际应用时的颗粒度,提高了可复制性。
|
||||
|
||||
## 思考题
|
||||
|
||||
这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最后留一道思考题给你吧。你或者你所在的团队之前是怎么做复盘的呢?学完这一讲,你觉得以前的复盘方式有什么优缺点?
|
||||
|
||||
欢迎你把答案写到留言区,和我一起讨论。
|
215
极客时间专栏/跟着高手学复盘/基础概念篇/02 | OPTM框架:怎么使用CLAP模型?.md
Normal file
215
极客时间专栏/跟着高手学复盘/基础概念篇/02 | OPTM框架:怎么使用CLAP模型?.md
Normal file
@@ -0,0 +1,215 @@
|
||||
<audio id="audio" title="02 | OPTM框架:怎么使用CLAP模型?" controls="" preload="none"><source id="mp3"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audio/5b/37/5b0f50d57e93e2b63bd87f621e01dc37.mp3"></audio>
|
||||
|
||||
你好,我是张鹏。
|
||||
|
||||
在上一讲,我为你介绍了CLAP模型。它包括对比(Comparison)、逻辑(Logic)、认知(Acknowledge)和规划(Project)4个环节,既能帮你优化做事细节,也能帮你优化业务战略。
|
||||
|
||||
同时,我也为你介绍了OPTM框架。它包括组织(Organization)、流程(Process)以及工具和方法(Tools&Methods)3个层级,分别从人、事和物3个角度充实了CLAP模型,让这个模型更加方便落地,能够为更多人创造价值。
|
||||
|
||||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e5/9b/e577b67666afdf338a1yya929d7b6a9b.jpg" alt="" title="OPTM框架下的CLAP模型">
|
||||
|
||||
那么,OPTM框架的3个层级分别包括哪些具体内容?CLAP模型又到底要怎么使用呢?这一讲我将为你详细说明。
|
||||
|
||||
## OPTM框架
|
||||
|
||||
### 组织(Organization)
|
||||
|
||||
在OPTM框架中,第一个介绍的层级是组织。
|
||||
|
||||
复盘需要有专业的团队负责,这个团队一般是一个**虚拟组织**,也就是说,团队成员只是**专门**做复盘,而不是**专职**做复盘,他们在公司内部有自己的本职工作。这种形式有点类似于人民代表大会,人大代表们平时在各行各业工作,需要开会的时候再聚集起来。
|
||||
|
||||
这个虚拟组织没有统一的叫法,正式一点可以叫“复盘组委会”,随意一点也可以叫“复盘小组”。在某些公司内部可能会有“战略委员会”或“执行委员会”来组织复盘,不过复盘只是它们的临时工作。
|
||||
|
||||
为了方便交流,在这门课程里,我就把负责复盘的这类虚拟组织统一称为“**复盘团队**”。
|
||||
|
||||
复盘团队的**职责**是对重大事件或阶段性任务组织复盘,从而提升认知水平,在业务发展和内部管理等方面帮助公司和员工成长;**具体工作**包括推动复盘按部就班地进行,以及完善和优化复盘的流程、工具和方法等。
|
||||
|
||||
### 流程(Process)
|
||||
|
||||
第二个介绍的层级是流程。
|
||||
|
||||
复盘整体的流程分为三个阶段,如下图所示:
|
||||
|
||||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2d/a0/2d6fdc2fdbf5b1838c889ffefd297ea0.jpg" alt="" title="复盘流程的三个阶段">
|
||||
|
||||
第一个阶段是**会前准备**阶段,也就是对复盘会议的方方面面做细致的筹备安排,包括主题、场地、人员、物料、流程和规则等。其中最主要的工作是三件事,**筹建团队,分配任务和整理资料**。
|
||||
|
||||
这个阶段是CLAP模型的**信息输入**部分。
|
||||
|
||||
第二个阶段是**复盘会议**阶段,也就是召开会议,会议议程包括**陈述结果、对比目标,梳理逻辑、分析原因,提出假设、修正认知**等,目的是得出复盘结论,从而指导未来的工作。
|
||||
|
||||
这个阶段是CLAP模型的**CLA环节**,也是整个复盘的重头戏。
|
||||
|
||||
第三个阶段是**会后执行**阶段,也就是让复盘会议落实为真正的成果,包括会议记录同步、资料归档、制定规划、评估效果和实践验证等。其中最主要的工作是两件事,**制定规划和评估效果**。
|
||||
|
||||
这个阶段包括CLAP模型的**P环节**,也包括模型的**信息输出**部分。
|
||||
|
||||
### 工具和方法(Tools&Methods)
|
||||
|
||||
第三个介绍的层级是工具和方法。
|
||||
|
||||
你可能会问:“工具和方法的区别是什么呢?”
|
||||
|
||||
在这门课程中,**工具是指以具体形式呈现的技巧**,比如表格和思维导图等;而**方法是指以抽象形式呈现的技巧**,比如原则和思路等。
|
||||
|
||||
比如在筹建复盘团队的时候,**岗位画像设计表**属于工具,而**选人原则**就属于方法。
|
||||
|
||||
这些工具和方法都是拿来就能用的,其中工具你可以直接复制,根据实际工作需求稍微修改一下就行了,而方法则可能需要在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中慢慢加深理解。
|
||||
|
||||
我把这门课程涉及的主要工具和方法总结到了下面这个表格里,供你参考。<br>
|
||||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d7/d2/d75e215582308701637c6b482c0a36d2.jpg" alt="" title="各阶段任务的工具和方法汇总表">
|
||||
|
||||
## 案例:CLAP模型
|
||||
|
||||
接下来,我就通过一个实战案例带你体验一下CLAP模型的使用过程。
|
||||
|
||||
我曾经帮助过一个烘焙公司做复盘。这家公司当时正处在快速增长期,每年都会开设新的门店,需要大量的资金。于是他们每到节假日,尤其是双十一、圣诞、元旦和春节前,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充值回馈活动,也就是“充xx送xx”。
|
||||
|
||||
可是公司在营业额逐年增长的同时,利润率却在逐年下降。公司管理层觉得,问题可能出在会员充值的折扣上,但是他们又担心,如果不给折扣,就难以回笼现金,而没有现金就不能开新店了。
|
||||
|
||||
眼看着又快到年底了,他们希望高效地做一个复盘,能够设计出“**在不伤害现金流的前提下提高利润率**”的方案。其中重点关注的就是会员充值这一块的业务,他们想知道是否要调整,要怎么调整。
|
||||
|
||||
### 阶段一:会前准备
|
||||
|
||||
#### 筹建团队和分配任务
|
||||
|
||||
因为这家烘焙公司并没有专门的战略委员会作为班底,所以需要临时组建一个复盘团队。我们采用了非常精简的配置,公司总经理担任**主持人**,主导整个复盘流程;我担任**引导师**,负责提问和逻辑引导;财务代表、营销代表和一线区域主管担任**陈述人**,负责整理和介绍各项资料。
|
||||
|
||||
#### 资料准备
|
||||
|
||||
于是,**财务代表**提取了单品的物料成本、售价和销售数量,以及包括人工、场租和折旧在内的固定成本;**营销代表**打包提供了公司过去两年的所有营销策略;**一线区域主管**画出了常规业务的流程图。
|
||||
|
||||
因为这些数据和资料都是现成的,所以会前准备工作只用了不到半小时。
|
||||
|
||||
### 阶段二:复盘会议
|
||||
|
||||
#### 对比目标
|
||||
|
||||
这家公司的**盈利公式**非常简单:
|
||||
|
||||
**销售收入 - 成本 = 利润**
|
||||
|
||||
**利润率 = 利润/销售收入**
|
||||
|
||||
通过比对数据,我们发现,利润率跟去年相比下降了15%。
|
||||
|
||||
虽然利润率下降了,但其实销售收入和利润都是增加的,这就说明成本也在增加,而且增幅更大。我们初步判断,原因很可能出在**成本控制**上。
|
||||
|
||||
#### 梳理逻辑
|
||||
|
||||
接着,我们用**关键事件法**把公司的整个价值创造过程分解为**生产价值链**:
|
||||
|
||||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d9/d8/d966421586ea2198d64dd0e990902dd8.jpg" alt="" title="某烘焙公司的生产价值链">
|
||||
|
||||
通过对整个价值链的分析,我们发现前5个环节的成本比例并没有显著增加,所以问题可以定位在**销售**环节。
|
||||
|
||||
然后,我们用**情境还原法**对销售环节的成本做了全面拆解,如下图所示:
|
||||
|
||||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c2/a3/c22380ed355007dcd96cd0c2a2901ba3.jpg" alt="" title="某烘焙公司的销售成本拆解">
|
||||
|
||||
调用财务数据计算每一个部分的比例之后,我们发现,参加“买2000送500”这一项充值优惠活动的人数比例不大,但是送出的优惠总金额非常大。
|
||||
|
||||
财务快速推算了一下,如果去掉这一项,利润率会大大提升。
|
||||
|
||||
#### 修正认知
|
||||
|
||||
于是我提出了一条洞察:对烘焙公司而言,**总用户数比一次性充值金额更重要**,因为产品品质足够好,所以并不担心用户复购问题。
|
||||
|
||||
基于这条洞察,我们做出了一个假设:选择“2000送500”的都是忠实客户,就算门店2C业务把这个活动直接砍掉,他们还是会选“买1000送150”的活动,所以总的充值人数不会减少很多。这些活动用过往的数据模型计算,对总销售额的影响并不大。
|
||||
|
||||
现在因为要顾及现金回笼,开设更多门店,服务更多客户,我们基本上确定了一个决策方向:对“买2000送500”采取一些动作,从而降低销售成本,提升利润率。
|
||||
|
||||
就这样,针对“在不伤害现金流回报的前提下提高利润率”这个目标,我们通过CLAP模型摸索出了一条有可能成功的路,整个复盘会议只用了2个小时。
|
||||
|
||||
### 阶段三:会后执行
|
||||
|
||||
#### 制定规划
|
||||
|
||||
基于复盘会议形成的决策方向,我们制定了以下措施:
|
||||
|
||||
1. 对于原有的2000元充值卡客户,规则不变。
|
||||
1. 新的充值营销策略中,去掉“充2000元送500”这一项。
|
||||
1. 强化“充1000送150”,一次买两张,送200元等值新品(推新)。
|
||||
|
||||
#### 评估效果
|
||||
|
||||
最后,我们通过效率、氛围、信心等角度评估了这次复盘的效果。
|
||||
|
||||
<li>
|
||||
**效率**:会议流程开放且高效,达成了有效结论,没有超时。
|
||||
</li>
|
||||
<li>
|
||||
**氛围**:所有人的参与度都非常高,对过程和结果持正面积极态度,这和整个过程不是追责,而是群策群力关注如何围绕“不影响现金收入,但是降低销售成本”来规划。
|
||||
</li>
|
||||
<li>
|
||||
**信心**:经过调研,团队整体对未来的目标达成非常有信心(信心指数四档:没信心/不好说/有信心/非常有信心)。
|
||||
</li>
|
||||
|
||||
总的来说,这次复盘非常成功。
|
||||
|
||||
## 适用场景
|
||||
|
||||
这个案例虽然并不复杂,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已经囊括了整个复盘流程中的几乎所有事情。像这样一套标准的复盘流程,非常适合**综合的、复杂度高的、时间跨度长的业务复盘或项目复盘**。
|
||||
|
||||
不过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是每次复盘都要像这样“一招一式,拳拳到肉”。比如突发灾难等紧急事件,我们必须快速响应;又比如只是一个规模比较小的问题,我们用不着动用太多的资源。
|
||||
|
||||
这些情况下,我们就需要结合具体场景的需求和条件,针对性地简化复盘流程,从而提高效率,节省资源。(实际上,在前面这个案例中,会前准备阶段就相对比较精简了。)
|
||||
|
||||
美国陆军提出的**任务后检视方法**,又叫**AAR模型**,就可以看成CLAP模型的一个特定简化版本,适合需要现场决策和指挥的事情。
|
||||
|
||||
## AAR(After Action Review)
|
||||
|
||||
AAR模型有6个要素,也就是**4W2H**:
|
||||
|
||||
- **Who 参与者都有谁?**主要角色包括:组织者、评论者、参与者。
|
||||
- **What 讨论什么?**关键事件。
|
||||
- **When 何时?**一般而言,最好马上开始。
|
||||
- **Where 何地?**离现场越近越好。
|
||||
- **How long 需要多长时间?**一般15分钟~1个小时。
|
||||
- **How to do 怎么做?**一般包括6个步骤。
|
||||
|
||||
其中“怎么做”的6个步骤,也就是AAR模型的复盘部分。
|
||||
|
||||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88/3b/883fdf83e73f1c6ae9a3face84a5823b.jpg" alt="" title="AAR模型复盘部分示意图">
|
||||
|
||||
战争环境的**不确定性和紧迫性**造就了AAR模型复盘的特点,它非常敏捷,目标感极强,角色分工清晰,所以也非常适合同样具有不确定性同时又要求时效性的商业环境。
|
||||
|
||||
对于创新型企业或者转型期企业,这种模型应用很广泛,尤其是在扁平的项目化组织中。接下来,我还是用之前那家烘焙公司的例子来为你说明。
|
||||
|
||||
## 案例:AAR模型
|
||||
|
||||
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刚才提到的那家烘焙公司的业务也受到重创,老板发现年初设定的营业额目标缺口很大(AAR中的1,CLAP的C)。这是因为在商场不许进人之后 ,以前的所有营销策略都行不通了(AAR中的2,CLAP的L)。
|
||||
|
||||
这家公司的高管团队约我开电话复盘会议,一起研讨对策,商量的结果就是:**既然人来不了,咱们就要走出去**。
|
||||
|
||||
很多店长都加了客户的微信,之前他们都是被动地等客户发信息买产品,很少主动联系客户,因为怕打扰到对方,引起对方反感。
|
||||
|
||||
的确,每天一对一发产品信息,不管是优惠信息还是新品信息,是很容易让对方反感。
|
||||
|
||||
但是我们提出了一条假设:**如果在主题群里发这些信息,只要对方不退群,仍然保持关注,那么我们就有机会**(AAR中的3,CLAP的A)。
|
||||
|
||||
虽然没有社群运营的经验,但这件事情也没什么技术难度。于是我们迅速地制定了社群运营方案,并选取了总部所在地的三家代表性的门店试运营,两家商场店,一家小区店,它们都属于最会和客户聊天的团队。
|
||||
|
||||
每天后台营销部门都会推出各类产品组合的海报图文和小视频,店长以小区为单位拉群,定时在群里发布这些内容营造气氛,并通过私信和意向客户沟通转化(AAR中的4,CLAP的P)。
|
||||
|
||||
结果几天下来,每天的营业额几乎追平了门店正常时期的营业额(AAR中的5,CLAP的会后执行)。
|
||||
|
||||
后来,我们吸取了社群的沟通经验并形成FAQ指南,结合这个简单粗暴的社群营销方案形成MVP推广到了其他区域的门店,也都非常有效。(AAR中的6,CLAP的会后执行)后续各个门店在初始MVP的基础上优化迭代,形成更适合各自门店实际情况的社群运营方案。
|
||||
|
||||
# 小结
|
||||
|
||||
这一讲,我详细讲解了OPTM框架,并且以烘焙公司为例介绍了CLAP模型和AAR模型的使用方法。现在,我们回顾一下重点内容。
|
||||
|
||||
1. 在烘焙公司提高利润率的例子中,我们提出假设,选择“买2000送500”的主要是忠实粉丝,就算没有这个活动,他们依然会选择“买1000送150”,对总销售额影响不大。于是我们砍掉了这个活动,削减了成本,从而在不伤害现金流回报的前提下,提高了利润率。
|
||||
1. 标准的CLAP模型复盘流程适合综合的、复杂度高的、时间跨度长的业务复盘或项目复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结合具体场景的需求和条件,针对性地简化复盘流程,从而提高效率,节省资源,比如AAR模型就适合需要现场决策和指挥的事情。
|
||||
1. AAR模型是具备CLAP模型的特点的简化版本。在烘焙公司应对疫情的例子中,我们提出假设,如果在主题群里发产品信息,只要客户不退群,就不会太打扰对方。于是,我们制定了社群营销方案,追平了正常时期的营业额。
|
||||
|
||||
# 思考题
|
||||
|
||||
这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最后留一道思考题给你吧。
|
||||
|
||||
对于普通人来说,最常见的应用场景也许就是对自己工作的某个阶段(日/周/月/季度/半年/年或者实习期/试用期/入职一年/两次晋升之间)来做复盘了。
|
||||
|
||||
你能针对自己近段时间的工作,用这一讲学到的方法来做一次复盘吗?你觉得流程应该怎样简化呢?复盘之后你得到了什么有价值的结论吗?
|
||||
|
||||
欢迎你把答案写到留言区,和我一起讨论。
|
165
极客时间专栏/跟着高手学复盘/基础概念篇/03 | 教练技术:怎么做复盘才能化解冲突?.md
Normal file
165
极客时间专栏/跟着高手学复盘/基础概念篇/03 | 教练技术:怎么做复盘才能化解冲突?.md
Normal file
@@ -0,0 +1,165 @@
|
||||
<audio id="audio" title="03 | 教练技术:怎么做复盘才能化解冲突?" controls="" preload="none"><source id="mp3"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audio/59/15/59d7f282a1187f847d2462e65fbf6315.mp3"></audio>
|
||||
|
||||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af/a6/af50e54065e9559c906e590bea3148a6.jpg" alt="">
|
||||
|
||||
你好,我是张鹏!
|
||||
|
||||
上一讲我介绍了CLAP模型的使用方法。但是在实际做复盘的时候,你可能会经常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不同部门的员工之间发生冲突。
|
||||
|
||||
其实,大部分的冲突都是**心态失衡引发的情绪冲突**,也就是说,出于某些原因在主观情感上盲目地相信或者刻意地回避一些事情,所以固执地坚持错误的判断。比如,因为被质疑挑战之后面子上挂不住,就上头了,激动地跟人抬杠;又比如因为害怕被追责惩罚,就拼命地甩锅。
|
||||
|
||||
这种情况在复盘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发生,它一方面会让我们的讨论偏离主线,另一方面也会导致我们无法冷静客观地探讨问题,所以它也成了导致复盘效果不好的一个主要原因。
|
||||
|
||||
那么,有什么解决办法吗?当然有了,那就是这一讲我要介绍的**教练技术**。
|
||||
|
||||
## 教练技术
|
||||
|
||||
教练技术的创始人是美国的网球教练添·高威(Tim Gallway)。1975年,他找到了让任何人都能很快学会打网球的诀窍,从而引起了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兴趣。AT&T把他的教学方式借鉴到了企业管理领域,于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方法,教练技术,就这样诞生了。
|
||||
|
||||
后来随着AT&T、IBM、通用电器、苹果、可口可乐和福特等知名企业的引入和推广,教练技术迅速在欧美等地区流行起来。
|
||||
|
||||
添·高威在《工作的内在诀窍》这本书中,总结了教练技术的公式:<br>
|
||||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90/ba/9041c0faf17828ddb99e7b01f76f7aba.jpg" alt="">
|
||||
|
||||
教练的追求并不是让学员因为不那么精湛的技术而感到羞愧,而是**帮助学员提升表现**,这种帮助具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消除障碍和激发潜能。
|
||||
|
||||
这恰恰就是教练技术适合用来做复盘的原因,因为复盘的目的是优化,复盘团队的追求就是**帮助团队和个人学习成长**,从而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
||||
|
||||
所以,优秀的复盘组织者(或引导者)和厉害的体育教练一样,都是让团队成员的心态经历从**“不行”到“行”**的转变。
|
||||
|
||||
我做咨询顾问的过程中,除了帮助客户分析问题,提供相应的建议或者方案,还有很多的时候是担任高管(比如CEO)的复盘教练。我发现,就算是能力差不多的人,做出来的成果可能也有很大的差距,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做事时的心态不同。
|
||||
|
||||
我的任务并不是直接插手帮他们把活儿干了,而是当一个启蒙者、激励者、支持者和守护者,通过教练技术帮助他们发掘自己的潜能,探索出更多的可能性,从而更加快捷和从容地达成目标。
|
||||
|
||||
## GROW模型
|
||||
|
||||
教练技术的应用可以分为四个步骤,英文首字母刚好组成GROW,所以又叫**GROW模型**,如下图所示:
|
||||
|
||||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d1/a1/d1cf80cb32e1a22980a4765225e95ea1.jpg" alt="">
|
||||
|
||||
1. **Goal(界定目标)**:放下情绪冲突的意气之争,聚焦于真正的目标探讨。
|
||||
1. **Reality(反映真相)**:Reality本意是“事实”,这里我说的是“真相”,因为我想强调要从行为的表象中意识到心态的本质。
|
||||
1. **Options(改善心态)**:Option本意是“选项”,这里我说的是“心态”,因为我想强调不但要关注方案上的选择,更要关注心理上的选择。
|
||||
1. **Will(计划行动)**:积极地制定行动计划,跨越障碍,解决问题,达成目标。
|
||||
|
||||
接下来,我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来为你说明教练技术的GROW模型到底是怎么用的。
|
||||
|
||||
## 案例:打造爆款课程
|
||||
|
||||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一家英语培训学校的战略复盘会。老板提出了一个目标,在一个季度内**打造出新的爆款课程,从而提升引流效果**。结果围绕这个目标,**研发**部门的A主管就和**营销**部门的B主管发生了一些摩擦。
|
||||
|
||||
### 第一步 界定目标
|
||||
|
||||
研发的A主管之前的主要工作是对老产品做优化迭代,还没有从0到1打造爆款的经验,所以她问了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爆款课程?”
|
||||
|
||||
营销的B主管说:“很简单啊,就是那些卖得很好的课程啊。”
|
||||
|
||||
A主管听了这话,反问道:“难道我们之前的课卖得不好吗?”气氛一下子变得有点剑拔弩张的感觉。
|
||||
|
||||
其实像这样的摩擦,在很多公司的产品和销售部门都会经常发生。别人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在自己听来,可能就是对自己专业程度或者工作成绩的否认。
|
||||
|
||||
实际上,A主管负责迭代的课程一直卖得不错,只是因为光靠以前的老课,公司增长稍微有点乏力,所以老板才想要打造新的爆款。
|
||||
|
||||
我马上意识到这是重点跑偏的信号,如果不想办法收住,复盘会就会从“大家对如何打造爆款的讨论”,变成“两位主管对能力和业绩的争论”。
|
||||
|
||||
所以我赶紧说:“小A,之前的课程你们做得很棒!接下来,公司还需要推出更多的爆款课程,非常需要你们的支持!”
|
||||
|
||||
听完我的话,A主管的情绪缓和了一些,继续向大家寻求认可:“超级受孩子们喜爱的课程就是爆款,对吧?”
|
||||
|
||||
大家都纷纷支持她:“是的,超级受孩子们喜欢的课程就是爆款。”
|
||||
|
||||
B主管继续说:“小A,你说得没错,超级受孩子们喜欢的课程才可能成为爆款,同时我们也要考虑一下买单的人,也就是家长的需求。比如,家长花了这么多钱,能够收获什么?”
|
||||
|
||||
这时,B主管做了一个特别好的区分:对于少儿课程来说,用户和客户是分开的,用户是孩子们,客户是家长。所以爆款也分为两个层面,既要是用户的爆款,也要是客户的爆款,也就是说,既要孩子们超级喜欢,也要家长愿意买单。
|
||||
|
||||
手机游戏就是反例,孩子们超级喜欢,但是家长往往特别抗拒。
|
||||
|
||||
于是,包括A主管在内,所有都达成了共识:爆款课程是孩子超级喜欢、家长又愿意买单的课程。
|
||||
|
||||
### 第二步 反映真相
|
||||
|
||||
接着,B主管又问:“小A,可以说一下你打算怎么打造新的爆款课程吗?”
|
||||
|
||||
A主管回答说:“我们准备继续升级原来的课程,包括增加更多互动性的环节,加大知识密度等。”
|
||||
|
||||
我察觉到了问题,A主管虽然认可了对爆款课程的定义,但内心还是在隐隐地抗拒做新课,所以我问她:“小A,你去一线多吗?”
|
||||
|
||||
A主管说:“嗯嗯,我们每个月都有去校区的,我会和老师沟通很多关于学生和家长的情况。”
|
||||
|
||||
我继续问她:“那你会亲自给孩子们上课吗?”
|
||||
|
||||
A主管沉默了,一直不说话,我们都不知道为什么,但是她眼圈越来越红,眼泪都快掉下来了。旁边的同事连忙递给她一包纸巾,她在哭出来的同时说道:“**对不起,我不敢去上课……**”
|
||||
|
||||
这句话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
|
||||
|
||||
之前我就听到有人反馈说,A主管好像不太愿意去一线上课。只不过当时他们都觉得A主管可能是认为上课这项工作太简单了,用不着身为教研主管的她亲自去做,完全没想到她居然是因为害怕而不敢去。
|
||||
|
||||
要知道,爆款一定是基于对用户需求的洞察来打造的,如果没有保持跟一线用户群的深度接触,要从哪里得出深刻的洞察呢?
|
||||
|
||||
不过,**使用教练技术的时候千万不能急于灌输结论,而应该想方设法地帮助对方自主提升**。于是我带头行动,并示意参与复盘的其他人一起拥抱A主管,跟她说:“没事没事,小A你是最棒的!”
|
||||
|
||||
很明显,A主管在大家的支持和鼓励中得到了力量,她停下了哭泣,开始吐露原因:“其实一年多以前,我也在一线上过课。当时我自己感觉上课的效果很好,**孩子们反馈也特别好,但是家长的付费转化率却很低**,甚至比一些新老师都低。”
|
||||
|
||||
### 第三步 改善心态
|
||||
|
||||
当A主管坦诚地说出这个心结的时候,问题就变得简单了。
|
||||
|
||||
她因为害怕转化率低,被同事看不起,就不敢去一线上课;又因为长期没有在一线直接接触孩子和家长,就得不到深刻的洞察,更加害怕转化率低,也不敢做新课,结果就掉进了恶性循环当中。
|
||||
|
||||
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她因为看到了自己的一个短板,就否定了自己的全部,从此在个别方面变得很不自信。长期处在这种状态下,她的心理负担越来越重,所以才会因为一些小事就激化了情绪。
|
||||
|
||||
于是,我帮A主管做了一个区分:“**给孩子上课,带团队做课,向家长卖课,是三种完全不同的能力。**公司既然安排你当教研主管,就是肯定了你的业务能力,尤其是上课和做课的能力。至于转化率不高,可能有别的原因,比如你长得太好看,家长怕孩子上课分心。
|
||||
|
||||
“但是你现在的职责不是去做转化,而是要打造出新的爆款课程,重新回到一线上课,直接接触孩子们和家长,这是获得洞察最好的方式。”
|
||||
|
||||
其实真正的原因更可能是A主管上课特别注重互动性和趣味性,结果很多家长看到孩子学得那么开心,反而担心学不到东西。不过当时为了迅速引导她调整心态,我故意那么说的。
|
||||
|
||||
其他人也跟着说了很多玩笑话来打趣她。终于,A主管卸下了负担,非常认可打造爆款产品需要回到一线这一点,于是她开始制定接下来的行动计划。
|
||||
|
||||
A主管的坦诚,既深深地打动了我,也赢得了所有人的真心支持。在后续的工作中,我发现这份坦诚也给整个团队带来了力量。
|
||||
|
||||
### 第四步 计划行动
|
||||
|
||||
最终,A主管不但决定回到一线上课,而且还补充了竞对研究等内容,她的计划是这样做的:
|
||||
|
||||
1. x月x日之前,完成按照年龄段/学科的竞对SWOT分析。
|
||||
1. x月x日之前,协同教研部门同事,在不同校区一线上课xx课时,积累至少100个孩子1000学时的学习观察。
|
||||
1. 每周迭代一个新品的版本,在不同的校区检验效果,同时做阶段复盘,并且将复盘结论记入公司知识库,交由其他同事交叉验证。
|
||||
|
||||
怎么样,这样的A主管很棒吧?其实你的身边可能也有很多这样的同事,他们原本可以很好地理解你的想法,配合你的工作,和你一起完成目标,只不过因为一时的心态问题,站在了你的对立面,和你发生冲突。
|
||||
|
||||
但如果你掌握了教练技术,就可以有效地和他们沟通,帮助他们调整好状态。
|
||||
|
||||
## 四种基本能力
|
||||
|
||||
刚才我已经介绍了教练技术的4个步骤,带你了解了使用的流程。
|
||||
|
||||
那么,怎么才能用好教练技术呢?这就需要你培养4种基本能力了。<br>
|
||||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63/5c/631bb483c1ba143c9f285a0e4cc6675c.jpg" alt="">
|
||||
|
||||
1. **聆听**:通过聆听发现对方可能存在的问题,比如我从一开始的对话中,听出了A主管的情绪变化是因为担心自己不被认可。
|
||||
1. **发问**:通过提问让对方袒露出真实的想法,比如我通过问A主管有没有亲自去一线上课的问题时,找出了她的心结。
|
||||
1. **区分**:通过区分帮对方卸下心理上的负担,比如我区分了上课、做课和卖课的能力,帮A主管重拾信心。
|
||||
1. **回应**:通过回应及时给予对方有力的支持,比如我对A主管的拥抱、鼓励和调侃,帮她恢复到更加积极的心态。
|
||||
|
||||
当你拥有了这4种基本能力,就能像我一样非常顺利地使用教练技术了。我把4种能力在4个阶段的常见应用技巧总结在了下面这张表格里,供你参考。
|
||||
|
||||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fb/4b/fb11be171d589d6de7b8647d92f3374b.jpg" alt="">
|
||||
|
||||
注意,这张表只选取了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技巧,并没有总结所有的技巧,你需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慢慢扩充完善它。这个扩充完善的过程,就是你自己提升能力、沉淀经验的过程了。
|
||||
|
||||
## 小结
|
||||
|
||||
这一讲,我为你讲解了教练技术,并通过一家英语培训学校的例子,为你说明了教练技术的使用方法。现在,我们回顾一下重点内容:
|
||||
|
||||
1. 教练技术追求的是帮助对方提升表现,这种帮助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消除障碍和激发潜能。复盘时使用教练技术,可以和对方有效沟通,化解冲突,帮助团队和个人成长。
|
||||
1. 教练技术包括4个步骤,界定目标,反映真相,改善心态和计划行动,它们组成了GROW模型。
|
||||
1. 教练技术需要4种基本能力,聆听,发问,区分和回应。你可以通过扩充完善技巧表格,来提升能力、沉淀经验。
|
||||
|
||||
## 思考题
|
||||
|
||||
这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留一道课后思考题给你吧。
|
||||
|
||||
请你回忆一下,在以前的复盘过程中,有没有因为心态失衡而跟同事发生冲突呢?当时心态出现问题的人是你还是对方?在这一讲学完教练技术之后,你觉得当时怎么处理会更好?
|
||||
|
||||
欢迎你把答案写到留言区,和我一起讨论。
|
Reference in New Issue
Block a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