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commit is contained in:
by931
2022-09-06 22:30:37 +08:00
parent 66970f3e38
commit 3d6528675a
796 changed files with 3382 additions and 3382 deletions

View File

@@ -540,7 +540,7 @@ function hide_canvas() {
<p>某些领域术语是有行业规范的,例如财会领域就有标准的会计准则,对于账目、对账、成本、利润等概念都有标准的定义,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分歧。然而,标准并非绝对的,在某些行业甚至存在多种标准共存的现象。以民航业的运输统计指标为例,牵涉到与运量、运力以及周转量相关的术语,就存在 ICAO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国际民用航空组织与IATA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国际航空运输协会两大体系而中国民航局又有自己的中文解释航空公司和各大机场亦有自己衍生的定义。</p>
<p>例如,针对一次航空运输的运量,就要分为<strong>城市对</strong><strong>航段</strong>的运量统计。<strong>城市对运量</strong>统计的是出发城市到目的城市两点之间的旅客数量,机场将其称之为<strong>流向</strong>。ICAO 定义的领域术语为 <strong>City-pairOFOD</strong>,而 IATA 则命名为 <strong>O &amp; D</strong><strong>航段运量</strong>又称为<strong>载客量</strong>指某个特定航段上所承载的旅客总数量ICAO将其定义为 <strong>TFSTraffic by flight stage</strong>,而 IATA 则称为 <strong>Segment Traffic</strong></p>
<p>即使针对<strong>航段运量</strong>这个术语,我们还需要明确地定义这个运量究竟指的是<strong>载客量</strong>,还是包含了该航段上承载的全部旅客、货物与邮件数量;我们还需要明确<strong>城市对</strong><strong>航段</strong>之间的区别,它们在指标统计时,实则存在细微的差异,一不小心忽略,结果就可能谬以千里。以航班 CZ5724 为例,该航班从北京(目的港代码 PEK出发经停武汉目的港代码 WUH飞往广州目的港代码 CAN。假定从北京到武汉的旅客数为 105从北京到广州的旅客数为 14从武汉到广州的旅客数为 83则统计该次航班的<strong>城市对运量</strong>,应该分为三个城市对分别统计,即统计 PEK-WUH、PEK-CAN、WUH-CAN。而<strong>航段运量</strong>的统计则仅仅分为两个航段 PEK-WUH 与 WUH-CAN至于从北京到广州的 14 名旅客,这个数量值则被截分为了两段,分别计数,如下图所示:</p>
<p><img src="assets/6f680680-7a79-11e8-ae51-d5fb97616c42" alt="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p>
<p><img src="assets/6f680680-7a79-11e8-ae51-d5fb97616c42" alt="png" /></p>
<p>显然,如果我们不明白城市对运量与航段运量的真正含义,就可能混淆这两种指标的统计计算规则。这种术语理解错误带来的缺陷往往难以发现,除非业务分析人员、开发人员与测试人员能就此知识达成一致的正确理解。</p>
<p>在领域建模过程中,我们往往需要在文档中建立一个大家一致认可的术语表。术语表中需要包括整个团队精炼出来的术语概念,以及对该术语的清晰明白的解释。若有可能,可以为难以理解的术语提供具体的案例。该术语表是领域建模的关键,是模型的重要参考规范,能够真实地反应模型的领域意义。一旦发生变更,也需要及时地对其进行更新。</p>
<p><strong>在维护领域术语表时,一定需要给出对应的英文术语,否则可能直接影响到代码实现</strong>。在我们的一个产品开发中,根据需求识别出了“导入策略”的领域概念。由于这个术语非常容易理解,团队就此达成了一致,却没有明确给出英文名称,最后导致前端和后端在开发与“导入策略”有关的功能时,分别命名为 ImportingPolicy 与 ImportingStrategy人为地制造了混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