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ror of
https://github.com/zhwei820/learn.lianglianglee.com.git
synced 2025-11-19 23:53:48 +08:00
fix img
This commit is contained in:
@@ -165,12 +165,12 @@ function hide_canvas() {
|
||||
<p>服务、实体与值对象是领域驱动设计的<strong>基本元素</strong>。然而,要将业务领域模型最终转换为程序设计,还要加入相应的设计。通常,将业务领域模型转换为程序设计,有两种设计思路:<strong>贫血模型</strong>与<strong>充血模型</strong>。</p>
|
||||
<h4>贫血模型与充血模型</h4>
|
||||
<p>事情是这样的:2004 年,软件大师 Eric Evans 发表了他的不朽著作《领域驱动设计》。虽然已经过去十多年了,这本书直到今天依然对我们有相当大的帮助。接着,另一位软件大师 Martin Fowler 在自己的博客中提出了“<strong>贫血模型</strong>”的概念。这位“马大叔”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那就是软件行业中各种名词都是他发明的,包括如今业界影响巨大的软件重构、微服务,也是他的杰作。然而,马大叔在提出“贫血模型”的时候,却将其作为反模式提出来批评:所谓的“贫血模型”,就是在软件设计中,有很多的 POJO(Plain Ordinary Java Object)对象,它们除了有一堆 get/set 方法,几乎没有任何业务逻辑。这样的设计被称为“贫血模型”。</p>
|
||||
<p><img src="assets/Ciqc1F-8wNGAXF-pAAC7CszMUB8535.png" alt="image.png" /></p>
|
||||
<p><img src="assets/Ciqc1F-8wNGAXF-pAAC7CszMUB8535.png" alt="png" /></p>
|
||||
<p>如上图所示,在领域模型中有 VIP 会员的领域对象,该对象除了有一堆属性以外,还有“会员打折”“会员福利”“会员特权”等方法。如果将该领域模型按照贫血模型进行设计,就会设计一个 VIP 会员的实体对象与 Service,实体对象包含该对象的所有属性,以及这些属性包含的数据;然后,将所有的方法都放入 Service 中,在调用它们的时候,必须将领域对象作为参数进行传输。这样的设计,将领域对象中的这些方法,以及这些方法在执行过程中所需的数据,割裂到两个不同的对象中,打破了对象的封装性。它会带来什么问题呢?</p>
|
||||
<p><img src="assets/CgqCHl-8wN-AemLyAAD80XA9jt0166.png" alt="image" /></p>
|
||||
<p><img src="assets/CgqCHl-8wN-AemLyAAD80XA9jt0166.png" alt="png" /></p>
|
||||
<p>如上图所示,在领域模型中的 VIP 会员通过继承分为了“金卡会员”与“银卡会员”。如果将该领域模型按照贫血模型进行设计,则会设计出一个“金卡会员”的实体对象与 Service,同时设计出一个“银卡会员”的实体对象与 Service。“金卡会员”的实体对象应当调用“金卡会员”的 Service,如果将“金卡会员”的实体对象去调用了“银卡会员”的 Service,系统就会出错。所以,除了进行以上设计以外,还需要有一个客户程序去判断,当前的实体对象是“金卡会员”还是“银卡会员”?这时,系统变更就变得没有那么灵活了。</p>
|
||||
<p>比如,现在需要在原有基础上,再增加一个“铂金会员”,那么不仅要增加一个“铂金会员”的实体对象与 Service,还要修改客户程序的判断,系统变更成本就会提高。</p>
|
||||
<p><img src="assets/Ciqc1F-8wOmADldnAAC_kd7-7Ts661.png" alt="image" /></p>
|
||||
<p><img src="assets/Ciqc1F-8wOmADldnAAC_kd7-7Ts661.png" alt="png" /></p>
|
||||
<p>针对贫血模型的问题,马大叔提出了“充血模型”的概念。所谓“充血模型”,就是将领域模型的原貌直接转换为程序中领域对象的设计。这时,各种业务操作就不再在“服务”中实现了,而是在领域对象中实现。如图所示,在程序设计时,既有父类的“VIP 会员”,又有子类“金卡会员”与“银卡会员”。</p>
|
||||
<p>但充血模型与贫血模型不同的是:</p>
|
||||
<ul>
|
||||
@@ -193,10 +193,10 @@ function hide_canvas() {
|
||||
<p><strong>1. 贫血模型比充血模型更加简单易行</strong></p>
|
||||
<p>充血模型是将领域模型的原貌直接映射成了程序设计,因此在程序设计时需要增加更多的诸如仓库、工厂的组件,对设计能力与架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p>
|
||||
<p>譬如,现在要设计一个订单系统,在领域建模时,每个订单需要有多个订单明细,还要对应相关的客户信息、商品信息。因此,在装载一个订单时,需要同时查出它的订单明细,以及对应的客户信息、商品信息,这些需要有强大的订单工厂进行装配;装载订单以后,还需要放到仓库中进行缓存,需要订单仓库具备缓存的能力;此外,在保存订单的时候,还需要同时保存订单和订单明细,并将它们放到一个事务中。所有这些都需要强有力的技术平台的支持。</p>
|
||||
<p><img src="assets/Ciqc1F-8wPaAeLA0AACXsgk7a30591.png" alt="image" /></p>
|
||||
<p><img src="assets/Ciqc1F-8wPaAeLA0AACXsgk7a30591.png" alt="png" /></p>
|
||||
<p>相反,贫血模型就显得更加贫民化。在贫血模型中,<strong>MVC 层</strong>直接调用 Service,Service 通过<strong>DAO</strong>进行数据访问。在这个过程中,每个 DAO 都只查询数据库中的某个表,然后直接交给 Service 去使用,去完成各种处理。</p>
|
||||
<p>以订单系统为例,订单有订单 DAO,负责查询订单;订单明细有订单明细 DAO,负责查询订单明细。它们查询出来以后,不需要装配,而是直接交给订单 Service 使用。在保存订单时,订单 DAO 负责保存订单,订单明细 DAO 负责保存订单明细。它们都是通过订单 Service 进行组织,并建立事务。贫血模型不需要仓库,不需要工厂,也不需要缓存,一切都显得那么简单粗暴但一目了然。</p>
|
||||
<p><img src="assets/CgqCHl-8wQKAA-qqAACS75JqiHM949.png" alt="image" /></p>
|
||||
<p><img src="assets/CgqCHl-8wQKAA-qqAACS75JqiHM949.png" alt="png" /></p>
|
||||
<p><strong>2. 充血模型需要具备更强的设计与协作能力</strong></p>
|
||||
<p>充血模型的设计实现给开发人员提出了更高的<strong>能力要求</strong>,需要具有更强的 OOA/D(面向对象分析/设计) 能力、分析业务、业务建模与设计能力。譬如,在订单系统这个案例中,开发人员要先进行领域建模,分析清楚该场景中的订单、订单明细、用户、商品等领域对象的关联关系;还要分析各个领域对象在真实世界中都有什么行为,对应到软件设计中都有什么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设计开发。</p>
|
||||
<p>同时,充血模型需要有较强的<strong>团队协作能力</strong>。比如,在该场景中,当订单在进行创建时,需要对用户以及用户地址的相关信息进行查询。此时,订单 Service 不能直接去查询用户和用户地址的相关表,而是去调用用户 Service 的相关接口,由用户 Service 去完成对用户相关表的查询。这时候,开发订单模块的团队,需要向开发用户模块的团队提出接口需求。</p>
|
||||
@@ -204,7 +204,7 @@ function hide_canvas() {
|
||||
<p><img src="assets/Ciqc1F-8wSCAOU-fAAEaUozd6TI978.png" alt="DDD 04--金句.png" /></p>
|
||||
<p><strong>3. 贫血模型更容易应对复杂的业务处理场景</strong></p>
|
||||
<p>充血模型在进行设计时,是将所有的业务处理过程在领域对象的相应方法中实现的。这样的设计,如果业务处理过程比较简单,还可以从容应对;但如果是面对非常<strong>复杂的业务处理场景</strong>时,就有一些力不从心。在这些复杂的业务处理场景中,如果采用贫血模型,可以将复杂的业务处理场景,划分成多个相对独立的步骤;然后将这些独立的步骤分配给多个 Service 串联起来执行。这样,各个步骤就是以一种松耦合的形式串联地组织在一起,以领域对象作为参数在各个Service 中进行传递。</p>
|
||||
<p><img src="assets/CgqCHl-8wQ6AYR90AAA2JpCgIHE892.png" alt="image" /></p>
|
||||
<p><img src="assets/CgqCHl-8wQ6AYR90AAA2JpCgIHE892.png" alt="png" /></p>
|
||||
<p>在这样的设计中,领域对象既可以作为各个方法调用的输入,又可以作为它们的输出。比如,在上图的案例中,领域对象作为参数首先调用 ServiceA;调用完以后将结果数据写入领域对象的前 5 个字段,传递给 ServiceB;ServiceB 拿到领域对象以后,既可以作为输入去读取前 5 个字段,又可以作为输出将执行结果写入中间 5 个字段;最后,将领域对象传递给 ServiceC,执行完操作以后去写后面 5 个字段;当所有字段都写入完成以后,存入数据库,完成所有操作。</p>
|
||||
<p>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日后需要变更,要增加一个处理过程,或者去掉一个处理过程,再或者调整它们的执行顺序,都是比较容易的。这样的设计要求处理过程必须在领域对象之外,在 Service 中实现。然而,如果采用的是充血模型的设计,就必须要将所有的处理过程都写入这个领域对象中去实现,无论这些处理过程有多复杂。这样的设计势必会加大日后变更维护的成本。</p>
|
||||
<p>所以,不论是贫血模型还是充血模型,它们各有优缺点,到底应当采用贫血模型还是充血模型,争执了这么多年,但我认为它们并不是熊掌和鱼的关系,我们应当把它们<strong>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合理利用</strong>。关键是要先弄清楚它们的差别,也就是业务逻辑应当在哪里实现:贫血模型的业务逻辑在 Service 中实现,但充血模型是在领域对象中实现。清楚了这一点,在今后的软件设计时,可以将那些需要封装的业务逻辑放到领域对象中,按照充血模型去设计;除此之外的其他业务逻辑放到 Service 中,按照贫血模型去设计。</p>
|
||||
|
||||
Reference in New Issue
Block a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