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commit is contained in:
louzefeng
2024-07-11 05:50:32 +00:00
parent bf99793fd0
commit d3828a7aee
6071 changed files with 0 additions and 0 deletions

View File

@@ -0,0 +1,108 @@
<audio id="audio" title="29 | 他们落地 OKR 都失败了,原因出在哪儿?" controls="" preload="none"><source id="mp3"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audio/17/6d/1781d7615829dbdb73e23fbc8654186d.mp3"></audio>
你好我是黄勇。OKR专栏讲到这里相信你已经掌握了 OKR 的核心内容与使用技巧。
关于今天这篇文章,我的写作意图其实就在于,让你能结合这些 OKR 失败案例,思考这些失败背后的真实原因。你在学习本文时,不妨试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我就在这些案例中,那么我会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也许你会问:“为什么要聊关于 OKR 的失败案例,而不是成功案例呢?” 也许一提到 OKR我们就能想起 Google 这样的成功案例,但自己去效仿后,一部分人却发现成功落地 OKR 似乎并非那么容易,于是就会认为 OKR 不太接地气。
我曾经与一家初创公司的 CEO结识他们公司在创立之初就开始使用 OKR但是当天使轮的钱快烧完之前果断放弃了 OKR。这位 CEO 曾经非常肯定地表示:“初创公司不适合使用 OKR因为初创公司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OKR 无法给公司带来明显收益。”
OKR 真的像他所说的那样,无法在初创公司落地成功,很难给公司带来明显收益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这家公司落地 OKR 的具体实操过程,看看这家公司是如何应用 OKR的又是怎样导致 OKR 落地失败的。
## 为何这家初创公司落地 OKR 失败了?
要谈及的这家初创公司,其核心业务是向客户提供自己开发的 HR SaaS 产品。由于公司有位 HR 出身的联合创始人兼 COO并且她非常懂 OKR所以在公司创建之初她就在公司开始实践 OKR。
这家公司刚成立时只有 5 人,大家用 OKR 来管理近期的工作目标。随后,公司招聘了一些新的员工,当人员规模达到 20 多人时,就开始划分不同的团队,各团队主管们也在用 OKR 去管理各自的团队目标,每次开周会时,大家都会同步彼此的 OKR 进展。
在当时看来OKR 的落地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不过在半年以后,问题开始出现了。
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兼 CEO 是销售出身,做事雷厉风行,执行力超强,绝对称得上是“首席执行官”,甚至在团队中大家都对这位 CEO 有种畏惧感,担心自己的工作做得不好,被他一顿“轰炸”,严重情况下,曾经也出现过“拎包走人”的事件。
在一次公司会议上,这位 CEO 就向公司全员宣布:“我们未来六个月的 OKR 是这样的,销售收入要达到 1000 万。” 还没等大家做出反映,他接着说:“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定能完成我们的 OKR争取早日拿到新的融资“ 讲完话,台下只见掌声一片。
在这次会议结束后,各团队开始讨论并制定自己的 OKR大家都在思考 1000 万的销售目标,到底怎样才能达到。销售团队应该首先冲到前面,因为售卖产品,本身就是他们的职责,但市场、产品、技术、运营等团队,似乎就没那么容易制定自己的 OKR 了。
市场团队希望每个月能投放广告CEO 表示需要控制预算产品团队希望设计一些有价值的功能让客户愿意花钱买单CEO 似乎对未来这些功能非常期待技术团队希望能尽快上线产品提出的需求CEO 表示务必提前上线运营团队希望能高质量地完成售后服务CEO 强调需要确保客户留存。
经过几个回合的讨论,每个团队的 OKR 都制定完毕了,下一步就是正式开始执行 OKR。
一转眼三个月就过去了,但销售业绩不见起色,市场广告投放转化率也不佳,产品团队设计的功能也没看到效果,技术团队每天都在不停地加班干活,运营团队在不断地维护少数几家客户。
可想而知,在这三个月里大家没少挨 CEO 的骂但问题是就算骂了也改变不了现状。所以CEO 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在会上 CEO 强调:“还剩三个月时间,离我们的目标 1000 万,还差 800 万,拜托各位了!”
时间过得很快眼看六个月就要到了销售业绩是500 万,并没有达到 1000 万的目标,团队成员似乎有些失落,但好在 CEO 的个人魅力不错,凭借着自己一流的口才和对市场专业的洞察,最终还是拿到了新的融资。
随后,公司进入了下一阶段,同时也废弃了正在使用的 OKR选择用 KPI 来管理绩效,因为 CEO 认为 KPI 对于初创公司才更有效。
从结果来看,这家公司落地 OKR 显然是不太成功,他们的做法是,**拿 OKR 当 KPI 用,只是通过 OKR 看结果,而忽略了 OKR 执行过程中的跟踪与复盘,最终导致 OKR 没用对KPI 也没用好。**我认为,**对于初创公司而言生存固然重要但成长也不可忽视OKR既能实现目标又能关注成长。**
>
<p>你认同这位 CEO 的观点,即初创公司不适合使用 OKR 吗?<br><br>
请把你的观点告诉我,我与你在评论中继续探讨。</p>
假设初创公司真的无法落地 OKR那么成熟型的传统企业是不是就更容易落地 OKR 呢?我认识一家传统企业的 HR 朋友,她曾经就跟我分享过,他们公司从落地 OKR 到放弃实施OKR 的全过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 为何这家传统企业落地 OKR 失败了?
接下来要说到的这家公司,它是一家制造型企业,中国 500 强企业之一,他们非常重视企业文化的宣传和传播,时常都会出现一些“明星员工”,他们将在年会时被邀请上台,董事长和集团高管会亲手为明星员工们颁奖并合影。
何谓“明星员工”?说得简单一些就是,工作业绩突出且价值观正确的员工。那么,工作业绩和价值观又是如何评估的呢?
经了解后得知公司开发了一套专业的“评估系统”HR 要求各部门设置自己的部门目标并要求各部门经理为其部门员工设置员工目标最终将这些目标提交至评估系统中每个月要有上级给下级打分每个季度做一次“360 评估”,即上级给下级打分、下级给上级打分、平级之间互相打分、跨部门同事之间打分、客户给员工打分等。
其中打分的内容,不仅包括每位员工的工作业绩产出,还包括价值观的践行程度。
在 2018 年初,国内多家企业开始陆续落地 OKR这家企业也不例外。
公司请来了业界知名的 OKR 培训老师,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 OKR 内部培训和学习,从公司高管到每一位员工,都一点点感受到了 OKR 的精髓,那时似乎 OKR 已成为公司的一项企业文化,大家见面聊天都会谈论自己对 OKR 的理解,也会谈及下一步打算如何去使用 OKR。
但是,在 2019 年初,该企业却全面放弃了 OKR当我向认识的这位 HR 打听后才得知当时只是培训了一周并且内部交流了一个月后面紧接着一件事就是HR 想在各部门推广 OKR 落地。
但实际情况却是完全推不动,公司也采取过强制措施,但推动效果还是不太好,基本上只是行于表面,最终也没能将 OKR 成功落地,更别说产生价值了。
>
<p>为何一家在商业上做得如此成功的企业,却在 OKR 落地过程中受到严重阻碍呢?既然都做过 OKR 培训,应该不至于误解了 OKR 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吧?无法落地一定有着自身的原因,你认为会是哪些原因呢?<br><br>
请把你的观点告诉我,我们在评论中继续探讨。</p>
可能你会认为,传统行业就不适合 OKR因为传统行业的业务变化不大员工们按部就班地工作就可以实现目标每个部门的目标相对清晰和固化不太需要 OKR 这种适合在多变环境下才去使用的工具。
然而,互联网公司才更适合使用 OKR落地效果也会立竿见影。事实上真的就是这样吗我们接下来就看一家互联网公司落地 OKR 的失败案例。
## 为何这家互联网公司落地 OKR 失败了?
这是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他们很早就开始落地 OKR并且为了让 OKR 落地效果更好他们内部还成立了一个所谓的“OKR 委员会”还有一系列“OKR 小分队”。
其中“OKR 委员会”负责制定 OKR 的使用规范和操作流程以及对现有规范和流程进行优化和管理。此外“OKR 小分队”的成员会进入各条产品线中,他们的职责是帮助产品线制定目标,并积极配合产品线同事们完成目标。
足以可见,公司对 OKR 落地这件事情非常重视也愿意投入更多的人力资源来做这件事情。实践了一年下来发现这个模式可以顺利运转但由于种种原因公司为了精简团队无法继续投入更多的人员到“OKR 委员会”和“OKR 小分队”中这两个行政机构基本上算是废弃与此同时OKR 也伴随着一起废弃。
我对这家公司落地 OKR 的方式非常感兴趣,在深入了解后才得知一些消息。
原来“OKR 委员会”主要由公司 HR 同事担当“OKR 小分队”全是 HRBP 所构成,后续因为 HR 部门内部人员精简,核心工作无法应对,中间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很好地监督 OKR 的执行流程,所以导致 OKR 无法继续执行。
>
<p>如果在人员结构上的变化,导致 OKR 落地终止,你认为这类情况合理吗?难道人手不足,就无法继续执行 OKR 吗OKR 是否需要一个正式的行政机构来监管呢?<br><br>
请把你的观点告诉我,我们在评论中继续探讨。</p>
## 总结
今天我分享了三个不同类型的企业,有早期初创公司,也有成熟型传统企业,还有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公司,为何这些企业在落地 OKR 过程中都遇到了种种障碍,而最终都无法成功将 OKR 顺利落地呢?我希望今天的案例分享,可以给你带来一些思考。
针对以上失败案例,我想表达自己的三个观点:
1. **没有充分理解 OKR 的核心概念,更没有真正体会到 OKR 的精髓,容易将 OKR 当 KPI 用。**
1. **当正确理解 OKR 后,就应该快速落地,并及时跟踪落地效果,持续收集员工反馈。**
1. **OKR 的本质就是简单,所以没必要让 OKR 落地变得复杂,无需与流程和制度相绑定。**
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只在此作为抛砖引玉,期待你留下精彩的评论。
## 思考时间
我们都知道,成功无法复制,失败可以借鉴,我也非常期待你能分享一些曾经落地 OKR 的惨痛教训,以及如果请你来负责 OKR 落地,你会如何操作呢?
最后,如果这篇文章让你有所收获,请把它分享给你的朋友,我们一起探讨。

View File

@@ -0,0 +1,96 @@
<audio id="audio" title="30 | 用什么工具能加强OKR落地效果" controls="" preload="none"><source id="mp3"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audio/d9/71/d9b5ae0c5ead0d5e138eec338fd3ee71.mp3"></audio>
你好,我是黄勇。在落地 OKR 过程中,会用到哪些工具呢?今天我想针对这个问题,从落地 OKR 的三个阶段进行逐一为你讲解。你可以根据自己所在的阶段,灵活选择这些工具,以此来加强 OKR 的落地效果。
首先,我们一起进入初步落地 OKR 阶段,所谓“万事开头难”,走好第一步是未来成功的关键,而所选择的工具,也是至关重要的。随后,当我们落地 OKR 初见成效时,大家对 OKR 已建立了基本的认识,为了提高效率,此时的工具也会有所改良。最后,一旦公司全员接受 OKR 后,我们将大规模使用 OKR此时的“玩法”也会有所不同。
接下来,我们就先从初步落地 OKR 开始,选择合适的工具,将会帮助团队顺利落地 OKR并产生所期望的效果。
## OKR 初步落地,用什么工具?
想在公司初步尝试实施OKR需要什么工具呢或许你认为是 Excel 电子表格考虑到OKR 的结构性非常强,将它放入电子表格中管理显得更为恰当,而且可以将每个人的 OKR 集中在一起,这样更方便查看。每个人的 OKR 就像下图这样展示: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33/37/33c85a9fa0949e410c381312e18a3537.png" alt="">
其实,与“表格”相比,我更倾向于“看板”,不是电子看板,而是实体看板,需要将它固定在墙上,而且办公区域内,越多的同事看到它越好。每个人将自己的 OKR 写在卡片上,并将 OKR 卡片贴在看板上。所有人的 OKR 就像下图这样呈现: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42/be/42f57a8e03130e052ad6177361ac5dbe.png" alt="">
那么,为什么不用 Excel 电子表格,要用看板呢?其实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落地 OKR 需要“公开透明”的文化,而这样的文化并非“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人为”的。
如果我们将 OKR 写在 Excel 电子表格中,虽然制定起来非常高效,很快就能完成“作业”,但落地过程中就会失去很多“显性”的价值,换句话说,**看板使得 OKR 的价值发挥到了极致。**
那么,请你继续来思考一件事:看板与 OKR 相结合到底有哪些价值呢为何说这些价值是显性的呢我们接下来继续探讨“OKR 看板”的核心价值。
第一,**OKR 看板让文化变得公开透明。**从文化上讲,每个人的 OKR 都贴出来了,公开透明性自然也就完全体现出来了。每个人未来一段时间有哪些目标,每个目标如何实现,以及各目标的完成进度,在看板中一目了然。
第二,**OKR 看板能激励自己努力执行。**从人性上讲,每个人承诺的事情都会通过行动来使“说”与“做”变得一致,在社会心理学中被称为“承诺和一致性”原理,通俗说就是“为自己的承诺兑现”。现在每个人不仅把 OKR 写了下来,还把 OKR 贴了出去,可见承诺的效果被放大了,所以执行力度也会倍增。
第三,**OKR 看板能影响他人改变行为。**从形式上看,贴在墙上的看板对人的视觉冲击力非常强烈,尽管不了解 OKR 的人都可能会带着好奇心过来瞧一瞧。实际上,这种形式对每个人的内心都会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影响,没玩过 OKR 的人,都想着自己什么时候也能玩一下。
综上所述,**OKR 看板才是初步落地 OKR 的必备神器。**如果你刚开始使用 OKR并停留在 Excel 电子表格阶段,我强烈建议你试试 OKR 看板吧,它将给团队带来更好的体验,因为一个好的体验,才是成功的第一步。
此外最好能和团队们一起大家共同设计出一款适合自己的“OKR 看板”,因为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当你坚持使用 OKR 看板一段时间OKR 初见成效,大家已基本掌握 OKR 的用法,除了 OKR 看板以外,此时还有哪些好的工具,可以加强 OKR 的落地效果呢?
## OKR 初见成效,用什么工具?
一旦看到 OKR 看板中的卡片在向前推进,团队领导者就可以“借题发挥”了。**每周工作结束后在公司范围内发布“OKR 周报”,在周报中列出本周在 OKR 中要完成进度的人和事,写得越具体越好。**
可将“OKR 周报”以邮件方式发送给实施 OKR 的团队成员同时也可将此周报打印出来贴在“OKR 看板”旁边,以供其他同事阅读。如果团队在落地 OKR 过程中效果非常明显,也可请 HR 同事协助,将周报印刷成内部宣传资料,向公司其他团队成员宣传。
除了“OKR 周报”以外此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对“OKR 看板”进行升级,结合我自身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种思路:
首先,**可对进度停滞不前的 OKR 亮起“信号灯”。**做法很简单,如果你用的是木质看板,就用红色图钉(📌)将进度停滞不前的 OKR 卡片固定住,一旦负责完成该 OKR 的同事看见自己的 OKR 卡片被红色图钉固定住了,他无形中可能就会产生压力,努力完成进度。
当然,也可能因为某种原因导致无法执行,信号灯也促使大家有了更多的及时性沟通,一起想办法配合完成。当然,你用的也许并非木质看板,无法使用图钉,不过,我想你是可以用其他办法来解决信号灯的问题的。
此外,**可以对完成进度良好的 OKR 贴上“小红花”。**可预先准备一些贴纸,用各种好玩的小红花图案贴在进度良好的 OKR 卡片上,一旦有些同事看见自己的 OKR 卡片被贴上了小红花,激励效果就会产生,他们会更加努力地坚信自己的 OKR 走向终点,并付诸实际行动。
其实,人性就是如此,很多看似简单的方法,往往非常有效,幼儿园老师就是这样激励小朋友们的,在公开透明的 OKR 看板上,也能通过类似的方式激励小伙伴们。
那么,信号灯和小红花由谁来操作呢?我的建议是,**不要只是领导者自己在操作,而是让大家一起玩起来。**接下来,我提供一个具体的游戏规则:
1. 团队领导者具备信号灯的操作权限,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由使用信号灯来固定住进度停滞不前的 OKR 卡片。
1. 在进入 OKR 周期前,每个人手中都会发放一定数量的“小红花”,而且必须在当前 OKR 周期内用完,具体小红花数量可根据参与人数决定。
1. 每个人可自由在进度良好的 OKR 卡片上贴上自己的小红花,对他人的能力等方面表示认可,有着激励作用,当然也可以给自己贴上小红花,进行自我激励。
1. 当自己的 OKR 被亮起了信号灯,需要团队成员们主动寻找团队领导者单独沟通,领导为队员提供指导方法,为其推动 OKR 执行,当 OKR 进度变化时,可取下信号灯。
当然,以上只是我提供的一种方案,你也可以设计适合自身的 OKR 游戏规则。记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
如果你下一步希望在更大规模层面,甚至整个公司层面来使用 OKR或许你还需要更多或更好的工具来加强 OKR 落地效果。
## OKR 初具规模,用什么工具?
如果公司有多个部门都希望使用 OKR为了让 OKR 信息得到更好的呈现和同步此时就需要使用“OKR 软件”了。
当然,关于是否需要使用 OKR 软件这件事取决于用户数量。其实在小规模团队中使用“OKR 看板”就基本足够了,而无需使用任何软件。我的经验是,一般情况下,**如果团队参与使用 OKR的人数大于 100 人时OKR 软件才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价值。**
目前市面上的 OKR 软件较少,大多都是国外软件,而且其中绝大多数都以付费型 SaaS 软件形式存在。当然,有些中大型公司会结合自身需求,自行研发 OKR 软件。不论你打算“选型”还是“自研”,终究需要考虑的都是 OKR 软件自身所需包含的功能。
以下是我提供的一份 OKR 基础功能清单,供你参考: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0c/88/0c7c166d15288bd7615edea5f81a1d88.png" alt="">
除以上基本功能外,以下功能为 OKR 软件加分项: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87/6c/87b25471056c335c77186709b76ef96c.png" alt="">
最后我想说的是,**软件绝不是落地 OKR 的核心,不要认为使用了 OKR 软件,就是成功落地了 OKR。**
## 总结
我身边有很多朋友都想在公司内部推广并落地 OKR他们一般都会问我同一个问题“你们当时落地 OKR 时是用什么软件?”我都会告诉对方:**“在落地 OKR 时,不要一开始就用软件,我们需要做的是让团队充分理解 OKR 的用法和思维。”**今天希望能通过这篇文章,让你深刻理解我这句话的意思:
1. **想初步落地 OKR 时可以使用“OKR 看板”,先把形式和体验做出来。**
1. **当 OKR 初见成效时再使用“OKR 周报”并结合“OKR 看板”的一系列游戏化玩法。**
1. **大规模使用 OKR 时,此时才需要选择或开发一款适合自身的 OKR 软件。**
软件是我们对业务理解后的产物,软件的价值在于固化操作、提高效率、沉淀数据。因此,**在落地 OKR 过程中,短期不要对软件的价值过于高估,长期不要对软件的价值过于低估**。
## 思考时间
你在落地 OKR 过程中会用到哪些工具或技巧呢?期待你的分享。
最后,如果这篇文章让你有所收获,也可以把它分享给你的朋友,我们一起探讨。

View File

@@ -0,0 +1,139 @@
<audio id="audio" title="31 | 工作之外如何应用OKR以真实案例为例" controls="" preload="none"><source id="mp3"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audio/38/c0/38483d8da558219475a7fb68b3718fc0.mp3"></audio>
你好,我是黄勇。今天我想脱离工作场景,进入工作之外的社群组织,为你讲述一段真实的 OKR 应用案例,旨在让你了解 OKR 在更多领域的应用。
显而易见OKR 能在企业中落地,是因为企业和员工之间是一种“强关系”,企业和员工的利益高度绑定在一起。员工是否努力工作,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业绩的好坏,也影响着员工收益的多少,甚至影响着企业的成败。
然而,对于社群而言,组织和组员之间却是一种“弱关系”,当组员认为组织无法给自己带来帮助时,组员可能就会考虑选择离开组织,自己却不会产生过多的损失。
接下来,我们先从社群组织如何应用 OKR 进入今天的主题。
## 如何在社群中应用 OKR
这些年,我一直都在参与一个名为 TGO鲲鹏会的社群并在 TGO 鲲鹏会社群的理事会中担任重要职务。
>
<p>TGO 鲲鹏会是汇聚全球科技领导者的学习成长平台,我们希望让所有孤军奋战的技术管理者都找到属于自己的圈子。<br><br>
在这里,您可以冲破职业晋升道路中的成长局限,搭建快速连接每一个技术管理者的沟通桥梁,打破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之间的技术壁垒,探索业务与技术交融下产生的无限可能。<br><br>
官网:[https://tgo.infoq.cn/](https://tgo.infoq.cn/)</p>
2019 年TGO鲲鹏会上海分会又成立了一个新的小组新组长希望能将每位组员的积极性等调动起来大家能够一同制定出小组的未来目标为其贡献自己的价值并从中获益。
同时组长邀请我来担任该组的“OKR 教练”,并帮助大家一起制定出“小组 OKR”所以我才有机会在社群中演练了一把应用 OKR 的实践过程。
接下来,我和该小组的成员们就有了第一次深入接触。
该组共有 8 名组员,分别来自上海不同公司的技术负责人,他们各自的背景和特长都有所差异,而且加入 TGO 鲲鹏会的诉求也各不相同每位成员都是他们公司的技术一把手。想让一群从未相识的技术领导人在短暂时间内找到共同的目标对我这名“OKR 教练”来说具有多重挑战。
可见TGO 鲲鹏会这个社群中存在多个小组,而每个小组实际上就是一个小社群。
那么,接下来就随我一起来看看,我是如何协助这个新的小组一起制定出 OKR 的呢。在此,我会将制定 OKR 的全过程与你分享,希望能够让你换一种视角来体会 OKR 的从0 到1 的实施过程。
## 如何在社群中制定 OKR
在社群中制定 OKR 非常类似于在公司中制定“组织 OKR”由于社群并非一个“强组织”结构在社群中制定 OKR 的难度会更大,但也有一些具体的方法可以操作,总地来说,我是通过以下四个步骤来完成的。
**第一步,每人讲述自己的“优势”和“诉求”,请组员深度思考“自己可以为小组提供什么?自己希望从组织中得到什么?”**
这个过程非常重要,我鼓励大家用最真诚的方式来表达。首先花 1 分钟时间,请每个人将自己的想法都写在纸上,然后请大家每人分别花 5 分钟时间,讲述自己所写下的内容。
**第二步,经过第一步发表完各自意见,以及大家所产生的感受,请组员自由表达“一年后,希望我们成为怎样的小组?”**
此时的“感受”是特别重要的,每位组员需要从感性角度表达出自己对组织的期望。我有意将这个环节设置为自由发挥,是因为想给大家带来一种正向积极的体验,而不是轮流被动的表达。
**第三步,对上一步产生的结果进行提炼、抽象、归纳,形成最终的 O目标要求 O 能做到高度明确,而且激励人心。**
根据组长的文字记录,大家一起写出一句话,并让这句话尽可能多地满足大家的期望,这句话就是“小组 OKR”的目标。经过一番讨论并将内容加以归纳大家终于制定出了一个目标。
O利用组员“多元化”背景成为 TGO 鲲鹏会最优秀学习型小组
**第四步,对上一步产生的 O 制定出相应的 KR关键结果要求 KR 具有一定挑战,而且能在交付中全面支撑 O 的完成。**
既然大家想要成为学习型小组,就需要不断学习,还要持续分享,因此,我继续引导大家针对“对内”和“对外”两个角度,分别制定出两种不同的分享方式。
>
<p>KR1对内每位成员分别做 1 次内部分享<br>
KR2对外主办 3 场线下跨组专题分享</p>
基于以上四个步骤TGO 鲲鹏会“小组 OKR”就基本制定完毕了。
>
在整个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个事项:<br>
<ol>
- 组长用文字方式全程做记录,与此同时,由 OKR 教练做引导式提问,从而形成最终的 OKR 内容。
- 一定要先制定 O后制定 KR不要分散注意力在 O 还没明确前,不要去思考 KR 如何制定。
- 刚开始做 OKRO 也不要贪多一个足矣KR 也同样不要贪多,能全面支撑 O 即可,并且最终的 OKR需确保全员认可。
</ol>
至此,一个全新的“小组 OKR”呈现出来是这样的
>
<p>O利用组员“多元化”背景打造 TGO鲲鹏会最优秀“学习型”小组<br><br>
KR1对内每位成员分别做 1 次内部分享<br>
KR2对外主办 3 场线下跨组专题分享</p>
那么,以上 OKR 是否完备呢?是否还有其他 KR 需要补充进来?
## 如何评判一个 OKR 是否完备?
一般来说OKR 的完备性往往取决于 KR 能否全面支撑 O 的完成,但我认为,**一个完备的 OKR 中KR 不仅要能支撑 O还需要包含“引领性指标”和“滞后性指标”。**
- **引领性指标:**也称为“Lead 指标”,它是可以通过主动行为努力做到的。
- **滞后性指标:**也称为“Lag 指标”,它是通过达成“引领性指标”后产生的影响,而无法通过主动行为做到的。
这两种指标之间存在“杠杆效应”,也就是说,**“引领性指标”通过“杠杆作用”去撬动“滞后性指标”。**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61/2c/61abf1ff132a452d81cf08c5d81d8d2c.png" alt="">
比如我们制定出了OKR 来管理“减肥目标”:
>
<p>O回到标准好身材塑造更好的自己<br><br>
KR1管住嘴坚决不吃高热量食物<br>
KR2迈开腿每天坚持跑步 3 公里<br>
KR3体重减少 30 斤(从 160斤 减到 130斤</p>
其中KR1 和 KR2 就是“引领性指标”我们通过主动行为就能完成然而KR3 却是“滞后性指标”,当我们通过完成 KR1 和 KR2 就能通过“杠杆作用”去撬动 KR3当 KR1、KR2、KR3 全部做到后O 才能真正被实现。
当理解了这两类指标的概念后,我们再回到“小组 OKR”这个案例中。
很明显,以上“小组 OKR”中所制定的 KR1 和 KR2 都属于“引领性指标”,目前还缺少一类“滞后性指标”,也就是说,需要通过“引领性指标”的“杠杆作用”带来“滞后性指标”的达成,从而产生更大的意义和价值。经过一番探讨,我们补充了一个 KR3。
>
KR3获得 TGO 鲲鹏会年度优秀小组奖
这样一来,组员们在努力完成 KR1 与 KR2 后,将有可能带来 KR3 的完成,从而实现最终的 O引领性指标与滞后性指标之间带有因果关系具备杠杆效应。
建议在制定 OKR 过程中,尤其是编写 KR 时,需注意是否同时具备以上两种指标,这样制定出的 OKR 才具备完备性。
此外,需要补充说明的是:
1. 在帮助组员制定 OKR 过程中OKR 教练不要为组员做出任何结论尽可能地去引导组员进行思考但在明确结论后OKR 教练可将结论加以优化。
1. OKR 制定完毕后,一定要向他人共享,对外做出承诺,这是对自己最好的激励,做事要激进,更要坚持。
1. 每月做更新进度,且每季度做复盘,在有必要的时候,可以及时更新 OKRO 最好不要调整KR 可以适度调整。
可见,不论在企业中,还是在社群中,只要大家以组织形式存在并建立互动,就能通过 OKR 来帮助大家找到共同的目标,并指引大家朝着这个目标前进。
## 总结
凡是有目标需要管理,你就能用 OKR。不论该目标来自于内部企业还是来自于外部社群不论是和工作相关还是和个人相关你一定能用得上 OKR。
如果你打算在一个非正式的组织中应用 OKR建议你参考本文提到的帮助组员制定 OKR 的四个步骤,以及评判 OKR 是否完备的一条准则。此外,本文最核心的三点,归纳如下:
1. **不论在公司内部还是外部制定组织目标,都需要让组织核心成员都能参与进来。**
1. **一个完备的 OKR 中,最好能同时体现“引领性指标”和“滞后性指标”。**
1. **掌握了 OKR 思维后,可在工作之外多利用 OKR 完成自己对目标的管理。**
我相信OKR 一定能给你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无比多的乐趣,一位有目标的人,绝不能错过 OKR。
## 思考时间
你会考虑在哪些非工作场合中使用 OKR 呢?打算如何使用呢?期待你的留言。
最后,如果这篇文章让你有所收获,请把它分享给你的朋友,我们一起探讨。

View File

@@ -0,0 +1,139 @@
<audio id="audio" title="32 | 积分制、游戏化,一种新型的团队管理和协同方式" controls="" preload="none"><source id="mp3"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audio/74/1c/7476619cc243b9337f451585fcf8051c.mp3"></audio>
你好,我是黄勇。在本专栏中,我讲述了许多 OKR 实践方面的内容今天我想跳出OKR 实践讲解的角度,和你聊聊我所期待的未来的工作模式。
我认为,**在不久的将来OKR 目标管理、积分管理、游戏化这三个方面将进行深度结合,将创造出更多、更有效的人才激励手段,从而帮助企业识别和培养更优秀的人才。**
接下来,我将从一个典型的项目管理工作场景开始入手,讲述如何让这项工作变得更加有趣。
## 如何让项目管理变得更有趣?
我们都知道,传统的项目管理可能是非常枯燥乏味的,项目经理制定出项目计划,并进行工作拆解。
随后,项目成员开始交付各自的工作成果,项目经理需要在此过程中确保项目进度稳步前进,一旦发现项目进度有所滞后,项目经理将会提醒项目团队成员的进度进展,催促大家尽快完成任务。
可见,整个过程不仅枯燥乏味,而且还缺乏良好的参与感。正是因为参与感不强,将会直接影响贡献度,从而导致无法更加充分地进行项目价值产出。
我们在《[15 | 技术团队真的是“成本中心”吗?如何改变这一现状?](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112110)》一文中,讨论了如何使用 OKR 来管理项目目标,文中指出让团队在项目正式执行前,就需要知道做这个项目的意义。
这样一来,不仅能让大家更有激情地完成工作,带来明显参与感,还能对外充分地展现项目的价值。
对于软件开发类项目而言,一般包括以下六个基本步骤:
1. **需求立项:**确定业务需求,并正式决定要做这个项目。
1. **产品评审:**评审产品功能的设计方案,确保该方案能够满足业务需求。
1. **项目启动:**制定项目计划,并正式启动该项目。
1. **项目上线:**交付项目成果,并宣布项目上线成功。
1. **项目总结:**对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做出全面总结。
1. **项目复盘:**回顾项目全过程,并对项目目标做出评价。
那么如何将以上枯燥乏味的“流水线”式作业,变得更加有趣呢?在此我想提供一种创新思路,请大家一起来思考和探讨。
在“需求立项”环节,由项目经理牵头,他先编写一份“**项目 OKR**”,将项目所能产出的价值描述清楚,并通过这份 OKR 来吸引项目成员的自愿加入。你也可以将此环节看成项目经理在寻找**“项目合伙人”**的过程,项目经理扮演了项目的 CEO 角色,他的责任最大,权力也最大,未来能够从项目中获得的利益也最大。
在项目初期,项目经理也需要将每一位项目成员的“责、权、利”三者,清晰地描述出来,形成一份**“项目股权表”**,每个人的利益权重根据自身所承担的责任进行切分。
更有趣的是,当需求立项完毕后,每位项目成员还能获得一定数量的“积分”。
不仅如此,后续完成项目评审、项目启动、项目上线、项目总结、项目复盘等环节,每位项目成员都会获得不同数量的积分。
此外,对于参加每日晨会、参加每周周会、按时提交代码、完成每日任务等事件上,还能获得额外积分。
可见,**积分贯穿了项目的所有重要环节,而且在一些关键性事件上也设置了积分项,让“做项目”变成“打游戏”,每位“玩家”在此过程中充分享受“打怪升级”的乐趣。**如下图所示: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db/ce/db5a9450a5227e3911b69f3b83b91ece.png" alt="">
就像这样,将 OKR 作为项目目标,并通过积分贯穿项目始终,我相信这类游戏化玩法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出现,这种新的合作方式会让项目管理变得更加高效且有趣。
不仅如此,于大家言,积分还能使得激励更有效,进一步强化激励效果。
## 如何通过积分强化激励效果?
正如前文提到的“积分制项目管理”那样,这是获取积分的一种方式,除此以外,获取积分还有其他多种方式,比如课程培训、知识分享、团队协同、自由赞赏,等等。
要想将积分的玩法变得更有趣,我认为,你不妨增加一种称为**“赞币”**的虚拟货币概念,**每月发放固定数量的赞币,赞币数量由员工级别决定。**
此外,可将积分区分为“当前积分”和“累计积分”这两种,**当前积分可以兑换商品或福利,累计积分可以提升玩家级别。<strong>因此,每位员工都有自己的**“激励账户”</strong>,用于存放个人基本信息,以及赞币和积分。如下图所示: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d1/68/d195c0c110f722c8de9a781cb5e25168.png" alt="">
那么,赞币和积分之间到底有何关系呢?
**每位玩家激励账户中的赞币可转化为他人的积分,**也就是说,**当你对他人的行为进行赞赏时,可使用你的赞币,并将其转化为对方的积分。**如下图所示: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6e/72/6ec18c94ac496b0348eee8ab3ffc3272.png" alt="">
那么,哪些场景下需要消耗自己的赞币去赞赏他人呢?
首先,我们看看下面这个场景,当跨团队之间需要相互协同时,可以看到赞币和积分之间的转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42/79/422abb21c0603adfa121d975e04b4c79.png" alt="">
假如团队 A 中有位员工,他希望得到其他团队同事的帮助,因此他对外发布了一项任务,并将任务需求与赞币一同“悬赏”出来。此时,其他团队同事可领取任务并执行任务,当任务完成时,由任务发布方对任务进行验收,任务承接方将获取任务发布方所悬赏的赞币,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积分。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第二个赞币和积分转化的场景。在企业内部培训时,由讲师向学员传授专业技能,学员将自己的赞币赠送给讲师,并转化为讲师的积分。如下图所示: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6c/76/6c224f7316b970904cf98eb6579ab476.png" alt="">
为了确保培训内容对学员们有价值,讲师在开课之前,需将培训简介和大纲在团队内部加以宣传,此时可视为一个“课程众筹”过程。
比如,若该课程累计 100 个积分,则开始启动培训计划。随后,学员们用自己的赞币去报名课程,在接下来的授课过程中,讲师与学员交流互动。
最终,学员们可以对讲师所讲内容进行评价,授课完毕后,还可将此课程放入团队内部知识库,以供其他未参加现场培训的同事们通过赞币来购买并学习,这些积分收益都将进入讲师的激励账户中。
不仅企业内训可以获取积分,而且知识分享同样也可以获取积分。如下图所示: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cb/8b/cbab4896352fbe74a366dab83b896a8b.png" alt="">
当某位同事写了一篇文章,并将此文章发布到内部知识库时,其他同事作为读者可随时阅读此文章,并通过赞币来给作者点赞并创造积分,还能通过评论和转发给作者带来新的积分。
此外,同事之间还能通过“同事圈”这个平台来实现自由赞赏,在这里你可以对自己所认同的行为进行鼓励。如下图所示: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f8/09/f84749944a332b1cfe60f0b897c29c09.png" alt="">
同事圈用户体验与微信朋友圈类似,这里不仅是大家相互赞赏的平台,也是一个信息同步和分享的场所,在这里进行线上互动,可拉近同事之间的关系,让彼此之间共事更有乐趣。
因此,我们可设计以下“积分模型”,实现赞币依次到积分、等级、权益的转化。如下图所示: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76/c2/765c451060533479e1ea9321471184c2.png" alt="">
**每个人可在“积分商城”中消费自己的“当前积分”,可用当前积分来兑换商品或福利,**比如iPhone、MacBook、带薪年假、迟到补卡等。
但是,所消费掉的当前积分会记录到“累计积分”中,该积分会不断累计,达到一定数量时,会让自己的“级别”不断提升,从而决定自己的“权益”,例如:级别为 8 级的员工,上班无需打卡;级别为 10 级的员工,允许在家办公。
就像这样,在工作中融入“游戏化”元素,从而让枯燥乏味的工作变得更加生动有趣。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游戏化”呢?它具备哪些特征呢?我们接下来就探讨这个问题。
## 什么是“游戏化”?
为何人们喜欢玩游戏?游戏到底有何“魔力”能够吸引那么多的玩家?总地来说,我认为“一款好玩的游戏”,通常都会具备以下四大特征:
1. **目标明确:**需要为游戏制定出一个明确的目标,才能让玩家具备使命感。
1. **规则限制:**需要预先制定出相关游戏规则,才能让游戏可以顺利玩下去。
1. **及时反馈:**需要在各种关卡和事件中,给玩家带来及时反馈并持续激励。
1. **自愿参与:**需要为玩家设置参与方式和退出途径,充分尊重玩家的选择。
目标明确使游戏更具有使命感,规则限制使游戏更具有公平性,及时反馈使游戏更加有互动性,自愿参与则使得游戏更加有参与性。可见,要想设计出一款有吸引力的游戏,以上四大特征缺一不可。
如果我们希望将枯燥乏味的工作变得生动有趣,那么“游戏化”必将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将工作变得游戏化,我们同样需要在工作中注入“游戏化”所具备的四大特征: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d3/e8/d3c3fd2e8704ebc0c2cc2de86b5ff7e8.png" alt="">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要做的是将工作游戏化,而不是将工作变成游戏,工作的核心不能改变,需要改变的只是一种用户体验。**
我们需要做的是,使用 OKR 让目标变得明确,通过积分让工作过程变得更有规则,并及时产生激励效果,将各种工作场景加入“游戏化”体验,鼓励“玩家们”自愿参与,并通过积分数据来体现人才的价值,我认为这才是未来人才激励的有效方式。
## 总结
OKR 能够很好地管理你要实现的目标,积分能够带来持续性激励的效果,这一切都需要“游戏化”的体验来贯穿始终,将工作的趣味性变得更加强烈,让人才激励变得更加有效。以下三个结论与你分享:
1. **想让枯燥乏味的工作变得更加有趣,游戏化将是一种重要手段。**
1. **游戏化需结合积分管理机制,将持续性地对人才进行长期激励,效果更佳。**
1. **理解游戏化四大特征,将有助于管理者设计出有利于团队协作的好游戏。**
优秀的管理者,不仅是激励大师,也是游戏设计师,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设计出适合人性的游戏,让工作过程变得充满乐趣,让人才为企业带来更多的价值。
## 思考时间
你认为还有哪些工作场景适合“游戏化”呢?留言区里也谈谈你的想法吧。
最后,如果这篇文章让你有所收获,请把它分享给你的朋友,我们一起探讨。

View File

@@ -0,0 +1,114 @@
<audio id="audio" title="33 | 无所不能的OKR它会变成“银弹”吗" controls="" preload="none"><source id="mp3"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audio/4b/ff/4b84cb988c3534941c34114e806a68ff.mp3"></audio>
你好,我是黄勇。当你看到本文时,我们的 OKR 专栏已接近尾声。在专栏中,我们一起探讨了关于 OKR 的概念和用法,以及相关 OKR 实践案例。
随后,我们从 OKR 的概念层面上升到管理层面了解到“OKR 思维”对我们提升领导力,以及与他人达成共识、建立共赢的实操方法。最后,我们基于这种思维模式,灵活地将 OKR 应用在工作的众多方面,甚至超出工作之外,同样也能发挥 OKR 的价值。
那么,无所不能的 OKR它会变成“银弹”吗我们今天就进入到这个话题一起聊一聊。
## OKR 是“银弹”吗?
银弹也即银色子弹Silver Bullet是指由纯银质或镀银的子弹。在很多欧洲民间传说中银弹往往被描绘成具有驱魔功效的武器它是针对狼人等超自然怪物的特效武器。后来银弹也被认为是某种情况下极其有效的解决方法并作为杀手锏的代称。
OKR 似乎就是这样无所不能的“武器”,它也许能帮助你解决很多问题:
- 当你的公司战略不够聚焦时,可用 OKR 来管理“战略目标”。
- 当你的团队需要支撑公司业务发展时,可用 OKR 来管理“团队目标”。
- 当你自身渴求成长、希望为团队带来价值时,可用 OKR 管理“个人目标”。
- 当你想希望验证项目可输出的价值时,可用 OKR 来管理“项目目标”。
- 当你希望组织一个高效的会议时,可用 OKR 来管理“会议目标”。
- 当你想对一位新员工做出考核时,可用 OKR 来管理“新人目标”。
- 当你想构建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时,可用 OKR 来管理“家庭目标”。
- 当你决心减掉自己身上多余的脂肪时,可用 OKR 来管理“瘦身目标”。
- 当你想提升自己的健康度时,可用 OKR 来管理“健康目标”。
- 当你想验证商业模式是否具有可行性时,可用 OKR 来管理“创业目标”。
- 当你希望迈向自己更高的职业阶梯时,可用 OKR 来管理“择业目标”。
- 当你想找到自己未来的人生伴侣时,可用 OKR 来管理“择偶目标”。
- ……
可见,**凡是有目标需要完成的,你就能使用 OKR它会帮助你实现你所希望达成的目标。**
那么,无所不能的 OKR它就是“银弹”吗它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吗
虽然我在专栏中不断给大家分享 OKR 的价值,但我依然认为,**OKR 不是银弹,**而且至少有三件重要的事情是 OKR 无法做到的。
## OKR 不能做什么?
OKR 能帮助你管理目标,让目标变得更加聚焦,让目标变得激励人心,让目标变得容易验证,但 OKR 依然无法为你做到以下三件事情。
### 1. OKR 不能确保目标一定能实现
当你制定出清晰明确的 O 和便于度量的 KR以后并持续刷新 OKR 进度,定期对 OKR 进行评估和复盘。那这样就能确保你所制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吗?我认为并非是这样的。
**OKR 不能确保你所制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由于每个人对目标的理解程度或多或少都不一致,而且随着你所处环境的不断变化,这些因素将对目标完成情况产生一定影响。
但是,有目标总比没目标好,同样地,有度量方法总比没度量方法好。**OKR 让你在目标实现上成为一种“可能”,但不是“绝对”。**不过,只要有可能实现,就需要去努力尝试,不去努力,怎知无法实现呢?这正是 OKR 所提倡的精神,有目标,就要写下来,并努力挑战它。
### 2. OKR 不能帮你做出正确的决定
当你决定要做某件事情就把这件事情的目标以及检验方法都写下来这就可以理解为OKR但 OKR 无法告诉你要做哪件事情,又不做哪件事情。**OKR 是指南针,但绝不是雷达,无法帮你做出正确的判断。**
也就是说,假如你想完成某个 O一定不要认为能将它的 KR 写清楚并做出来,就说明这个 O 是正确的。至于 O 是否正确,完全在于你的判断力和决策力等,**OKR 不能为你做出正确的决定,但 OKR 能用正确的方法指导你完成自己所做出的决定。**
### 3. OKR 不能让每个人都得到进步
**你也不要对 OKR 有过高的想象,认为一旦使用了 OKR就能让每个人都能得到进步让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所制定的目标**。一方面,每个人对 OKR 的理解可能无法做到完全一致,这需要一段时间来磨合;另一方面,你也很难做到让每个人都能认同 OKR 能给自己带来的帮助,以及能给团队和组织带来的价值。
对于我而言,无论现实情况如何,我相信 OKR 可以帮助多数人得到进步,**我相信,只有大家都进步了,组织才有可能进步**。所以我选择去传播 OKR 的价值,去帮助更多的人学习 OKR。
## 如何正确学习 OKR
OKR 并非一项高深的技术,也不是一门难以参透的学问,它本质上只是一种方法论。
当你掌握这种方法论后,它将指导你完成自己想要完成的目标,只要你按照这套方法论来操作,你就有可能完成目标。此外,当你无法与他人达成共识的时候,也可借助这套方法论,让彼此之间有共同的语言和思维模式。
因此,**OKR 不仅是一种方法,它更像是一种思维,当你掌握了这种思维,你就能灵活自如地应用 OKR。**当你想要完成某个目标,你甚至无需动手写下 OKR 内容,而是在脑海中快速思考一个问题:“如果要完成这个目标,我需要做到哪些事情?”
如果想不清楚具体能做到的事情,那么也反过来说明这个目标不够清晰,或者不具备可达性。
我认为,**人人都要学习 OKR不仅要学会 OKR 方法,最好还能具备 OKR 思维。**
那么,如何才能正确并高效地学习 OKR 呢?我想为你提供三点建议:
### 1. 学习 OKR 的概念以及用法
在本专栏的“OKR 快速入门”与“OKR 操作指南”这两个模块中,我已全面介绍过 OKR 的概念以及用法。
我建议你亲自动手,针对 OKR 的知识点,制作一份 OKR 技能图谱,这将对你学习和掌握 OKR 的理论知识有极大帮助。当然,你也可以跟我做的 OKR 技能图谱做对比,不断丰富内容,提升自我。
### 2. 在可控的场景下应用 OKR
当你学会了 OKR 的概念和用法,一定不要在大规模地在公司中应用 OKR不妨选择一些可控的场景下来试验。可控意味着无风险哪怕试验效果不理想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我不建议一开始就在公司大张旗鼓地落地 OKR因为管理理念的升级需要一个过程更需要循序渐进。
### 3. 与身边朋友分享 OKR 实践
当你在小范围内使用 OKR 后,自己产生了一些感受或收获,不妨将它们记录下来,并找你身边的朋友或同事一起分享你的 OKR 实践过程,哪怕是犯了错,踩了坑,这些对于你而言都是极有价值的经验。<br>
不要担心自己积累得经验不够多,大胆分享这些经验,你将得到更多收获。
可见,对于我们技术人员而言,学习 OKR 的过程与学习一项新技术是非常类似的,先掌握概念和用法,然后再找场景来应用,最后总结和分享。
当你对外分享时,同步也会收到一些新的概念,于是你再次学习这些新概念,继续加以应用,持续对外分享。学习就是这样,它并非直线上升过程,而是一个螺旋上升过程,学习 OKR 以及任何管理方法都不例外。
此外OKR 和技术还有类似之处,我们几乎无法找到一项技术,可以解决我们遇到所有难题。甚至目前仍然存在大量难题,无法通过技术来解决。
所以,**没有哪种技术可以号称“银弹”OKR 这样的管理工具也是如此OKR 绝不是“银弹”,但是,假如你错误使用了 OKR它一定会变成“炸弹”。**
## 总结
显而易见OKR 不是“银弹”,未来世上本就没有“银弹”,但我们却总是在寻找“银弹”,认为 KPI 不好用,那就用 OKR 吧,如果 OKR 不好用呢?我们可能会寻找更好的武器。
其实,我认为并非工具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我们更多的在看工具能够做什么,却很少在意工具不能做什么。因此,我依然想用三句话来归纳今天我想讲的内容:
1. **OKR 不是“银弹”仍然有许多事情OKR 无法为我们做到。**
1. **学习一门新技术(包括 OKR不仅要了解它能做什么还要知道它不能做什么。**
1. **学习 OKR 的方法和学习技术非常类似,都是从概念,到应用,再到最后的分享。**
相信今天的话题,能让你充分了解 OKR 的缺陷,它并非完美,更不是“银弹”。
## 思考时间
你认为还有哪些事情无法通过 OKR 做到呢?欢迎留言。
最后,如果这篇文章让你有所收获,请把它分享给你的朋友,我们一起探讨。

View File

@@ -0,0 +1,130 @@
<audio id="audio" title="34 | OKR大咖说为何有些文化的因结不出OKR的果" controls="" preload="none"><source id="mp3"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audio/e9/d4/e998b336a071a0d9c5373e9d52ad07d4.mp3"></audio>
>
<p>From 黄勇:<br><br>
每家公司都有一套自己的管理和协作方式,每位领导者都有一套自己的实施心经。为了让你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目前国内外互联网公司(包括创业公司)的实施流程和落地标准等内容,更多元化地了解各位大咖对 OKR 的想法我和极客时间团队一起为你策划了“OKR 大咖说”栏目。在这个栏目中,我会邀请不同公司的大咖来从不同的角度为你分享他们的实施心经。<br><br>
今天邀请到的是苗辉老师,他是白山科技技术中心云分发产品负责人,带领技术团队 3 个月从0创建 CDN-X 平台。在白山推广和实施OKR有将近3年的时间了有着丰富的实操经验也曾在InfoQ网站上发表过关于OKR在企业落地的文章《OKR 如何彻底激发员工积极性挑战不可能》。2019 年他在TGO 鲲鹏会厦门分会首次议桌局上分享了《OKR 原理与实践》。随着OKR实践的不断深入作为一名管理者他对于OKR在企业落地的文化土壤也有了更多的感受与思考。</p>
你好我是苗辉。目前担任白山科技技术中心云分发产品负责人我在白山推广和实施OKR有将近3年的时间了在这3年来实施OKR的过程中遇到过不少坑也做过一些深入分析和思考今天我想与你探讨下希望可以给你带来新的启发。
我认为OKR是一个形式上容易快速掌握和上手的目标管理工具可以很方便地帮助团队管理者定义目标、同步目标、追踪目标。
但实际上管理的目的并不止步于此公司存在的意义永远是不停创造更大的价值实现更好的发展而管理的目的正是为了激发团队的潜能带领团队驱动公司发展。我观察到有些公司或者团队盲目引入OKR结果有形无神不但没有助力他们的价值输出还搞得团队成员很疲惫最终以失败告终实在很惋惜。
年初我在TGO鲲鹏会上做过一次有关OKR的分享主题是[《OKR 如何彻底激发员工积极性,挑战不可能》](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NTU2MTg3MQ==&amp;mid=2655167461&amp;idx=1&amp;sn=04988b4d0dd468402814e7328ddf4c73&amp;chksm=84600485b3178d9324875e6e2833c7684fbf5a5ae3fd3674dcb4cb2b1fc28f88c57d1e3f0fba&amp;scene=27#wechat_redirect)在最后总结的时候留了一个小尾巴提到OKR我认为它是非常好掌握的目标管理工具但最终真正达到高效执行力的应该是团队文化OKR可以帮我们强化和延续团队文化但前提是团队文化必须在基本面上与之符合。
会后就有很多小伙伴找我探讨关于OKR与文化的话题并希望我能再写一篇文章加以陈述。感谢黄勇老师在极客时间上开的这个OKR实战专栏借此机会我将这半年关于OKR落地与文化土壤方面的思考分享给你抛砖引玉希望对你能有所启发。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52/6b/52de38a2aa3c80ff9e2956da51a6096b.png" alt="">
## 价值导向是OKR落地文化土壤的关键
在实施OKR的过程中你一定遇到过某些人一直写不出来OKR或者写出来的OKR索性就是明确动作的种种罗列稍微好一些的则是明确KPI目标的罗列毫无创造力可言再或者OKR写得是很好也符合OKR关于O和KR的规范却不是目前公司需要的目标。
这背后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个人能力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团队文化的问题。今天咱们重点聊一下团队文化的问题。
其实,公司的实质就是一个价值体,公司需要靠不断地创造社会价值换取自我价值的提升,从而持续发展和繁荣下去。
那么公司里的员工无论CEO、高管、管理者还是一线员工我们的使命就是发挥自己所长为公司尽可能多地创造价值从而使得个人获得更大程度上的回报。
### 那么价值是如何被定义出来的呢?
关于“价值”的定义,你可以这样来理解,它通常是根据公司的使命和愿景,结合公司当前现状和发展预期,决策层讨论出公司半年要达到的预期或要解决的问题(价值),然后用一种形式化的表达方式写成目标,整个公司一旦实现了这个目标,也就意味着达成了价值诉求。
对比来看,传统的管理模式,就像研发的瀑布开发模式,为了落地,代表价值的目标经过管理层或专家团队精心的设计,被拆解成许多团队配合的执行方案和预期输出目标,然后再逐级分配到各团队和个人。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c0/90/c058c9b520594387af4d1998bb3f8b90.png" alt="">
这里我用项目管理的视角对这个过程加以剖析公司战略目标就是需求拆解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设计过程落实到个人后拿到目标去执行就是一个开发过程每月review目标完成情况则是一个项目追踪过程而年中的验收就是一个项目集成和上线的过程。
不过,这个过程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在于这几点,这里你可以结合下图看一下:
>
<ol>
- 目标单向拆解,意味着只有一个由管理者和专家团设计的方案,风险高。<br>
- 交付周期长,目标越往下拆解,损耗越大,越趋向任务,要等很多任务做完才能在更高层面做集成,还原目标的执行情况,周期很长不利于及时纠偏。
</ol>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86/7e/86ee0feb49399a9155bdab5ebcf1c87e.png" alt="">
上面我们探讨了说了传统管理模式下团队目标上如何设计与拆解的,以及这个过程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团队目标的单向拆解上,目标越是进行细分,越是容易趋向任务,以至于在较长周期内无法及时纠偏。
那么在现代管理模式下价值导向文化又是凭借什么促使OKR能够落地的呢如何助力的呢接下来我们一同探讨下。
## 价值导向文化使OKR落地成为可能
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团队目标的单向拆解和反向纠偏,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越发强调创新效率的互联网行业,举棋不定会让团队错失良机。
在统合团队目标的问题上一招不慎可能就会满盘皆输。正因为这样OKR让企业能结合自身特点最大化发挥其效用。这使得它在很短时间内便征服了大量对效率和创新有极致追求的企业。我认为OKR实际上就是一种敏捷的团队管理方法它强调了三点
### 1. 聚焦
OKR框架明确限制了O和KR的个数一般不可超过5个不能太多。这样的设定其最大的意义就在于两个字聚焦。其根本目的就在于让团队直面这一残酷现实资源永远是有限的。
我认为只有通过一遍一遍做减法从众多欲望目标中筛选出来并保留5个以内的核心价值目标才能集中资源办大事。
### 2. 目标导向
目标是价值的载体在OKR实施过程中我们全程用目标来定义和传递价值这样一来信息损耗非常少。
OKR要求我们KR必须是可以被量化、被验收的并且通过设置每个KR的deadline需要把这个可量化的目标装入到一个确定的时间盒里。
换句话讲写好OKR实际上就是对团队承诺一件事我要在什么时间点内输出什么样的价值。另外我认为实施OKR的过程中在每个环节中制定自己的OKR目标时自顶向下传达需要结合自底向上纠偏目标的准确性也将大大提高。
### 3. 持续交付
OKR强调要持续review每月或每周实际上这就是在做持续交付价值的事情。因为我们定义的KR都是可验收的目标。而每个KR达成这就意味着其定义的价值得到了输出。通过review我们审视已经输出的价值是什么距离总的价值目标还差多少下个阶段要不要做调整等等。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cd/09/cd8e15908d59d7e3e6c3296a17d62009.png" alt="">
我认为敏捷是一个非常好的形式但同时对团队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每个推行OKR的团队都希望这套管理方法能在团队组织中并在每个成员的价值观念中生根落地。
然而“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从实际情况来看OKR也很难在所有团队里真正落地。这背后存在着一个关键因素主要就在于缺乏适合OKR落地的文化土壤再确切来讲的话我认为就是价值导向的文化。
其实回过头来看在非价值导向的团队里很多人并不清楚自己的价值所在不过考虑到要对得起公司发的工资每天还是尽力而为地努力工作着但也可能是于工作本身而言无效的事情。现在管理层推行OKR都要求要先想清楚价值目标、deadline、验收标准。
对于团队成员而言要么从来没想过压根写不出来要么回到了传统KPI心里不禁想着“老大你还是饶了我吧直接告诉我你希望我做什么我照单写下就成了嘛。”
然而在有价值导向文化的团队里用OKR这一工具我认为就是无比自然的一件事了大家可以将每天思考的目标用一种形式化的方式表达出来然后传递出去。
我在[《OKR 如何彻底激发员工积极性,挑战不可能?》](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NTU2MTg3MQ==&amp;mid=2655167461&amp;idx=1&amp;sn=04988b4d0dd468402814e7328ddf4c73&amp;chksm=84600485b3178d9324875e6e2833c7684fbf5a5ae3fd3674dcb4cb2b1fc28f88c57d1e3f0fba&amp;scene=27#wechat_redirect)这篇文章里,曾提到过这样一段话:“ OKR 里,首先受到批判压力的是传统方式的‘权威’和‘管理者’,因为 OKR 是全员公开的,自上而下引导的目标是否正确、是否合理很容易就会被识别出来。
所以,在实施 OKR 的团队里,管理者心态要非常开放,要具有员工能力高于自己的基本认知和姿态。”
在非价值导向的团队里管理者们很容易成为OKR改革的阻力。而在价值导向的团队里保持或提升身份的唯一途径那就是持续输出更高价值他们可能更加在意如何带领团队输出更大的价值而不是通过输出自身更高的价值甚至控制团队以此作为保持与标榜身份的手段。
我认为一个团队要想创造出有价值导向的文化氛围那你只有将OKR公示出来大家充分地进行针对性讨论以及诸多想法上的磨合这才更利于寻找到合理的价值目标也有利于更顺利地落地OKR并实现目标O。
那么价值导向这么好,要创造出有价值导向的文化氛围,你应该怎么做才能实现呢?
## 怎样才能创造一个价值导向的文化氛围?
我在这里所说的“创造”,并不是无中生有。更大意义上,是指重新发掘企业的内在力量。我认为,有价值导向的文化在企业里是与生俱来的,因为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就是不断创造价值。
通常在一个10人以内的创业团队里价值导向是非常到位的每个人都是自觉、自发地以价值导向为准绳每个人都清楚公司的生存状况还有公司的压力和需要大家都在为公司发展全力以赴而浑水摸鱼的人也将很快就会被辨识出来并逐出团队。
随着公司健康状况越来越好,团队也将变得越来越大,很多人开始不了解公司的核心价值目标,以及团队的核心价值目标,久而久之,就会逐渐失去价值导向的文化。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往往会感受到OKR非常适合小创业团队的原因而对于成熟的大公司OKR往往难以推行和落地。在成熟的大公司里常常有这样的一种现象越接近高层价值导向越明显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要推行OKR这件事就必须有强有力的权威自上而下推行才会成功的理由。
总地来说,要想建立价值导向的文化,我们就必须回归初心,一切用价值说话,并且在价值分配上,也要科学合理,就像华为的“以奋斗者为本”,我们要在公司里让价值输出者成为受益者,输出价值越高,受益也就越大。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公司价值评价体系要有相应的价值牵引,将丰厚的奖励回报给输出价值高的团队或个人,价值输出越高,回报就越高。
## 总结
关于OKR可以说是我用过最好的价值导向管理模式足够简单和敏捷它与价值导向的文化相辅相成。
价值导向的文化是OKR落地的必备土壤同时OKR的实施与推广又是对价值导向文化的不断强化与巩固最终落地生花。反之在非价值导向的团队里管理者们很容易成为OKR改革的阻力他们更在意自身价值的输出而非团队价值的整体提升进而使得价值发挥“受限”OKR难以落地。
我认为怎样能够让团队或其他组织价值最大化是一个管理者需要一直思考和琢磨的事儿。OKR已有成熟的方法论但管理者不能止步于顶层设计不能照本宣科。
否则OKR也只会流于形式沦为负担。管理者需要培育价值导向的文化土壤需要在摸准团队文化基因后因势利导。当每个成员想团队之所想自然心之所向素履以往。俗话说“单丝不成线独树不成林”这话要是用在个人与团队成员的价值分配这件事上你说成不成
## 思考时间
在任何一个团队里推广OKR能够高质量地写出OKR是第一步这意味着一件事参与OKR的人员已经有价值导向的思维方式了。不过做到这一步并不意味着成功你一定还遇到过这种情况写出漂亮的OKR却经常无法落地这背后又是什么原因呢有没有一些方法论来进行指导或者提供帮助呢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今天的内容让你有所收获,或有新的启发,欢迎你在留言区留言,与我分享你的故事,也欢迎你把它分享给你的朋友,一起沟通探讨。

View File

@@ -0,0 +1,34 @@
<audio id="audio" title="35 | OKR学习测验你是否真的学会了OKR" controls="" preload="none"><source id="mp3"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audio/a2/52/a205e81d87a451e02852a260968ddf52.mp3"></audio>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4a/72/4a01dfb1edb7c0c9005da23306d7e572.jpeg" alt=""><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bf/3a/bf033c1c44e362155f6fe0a5e4d24a3a.jpeg" alt="">
## 参考答案
### 一、判断题
1. 正确 → 请学习《[01 | 你想要快速理解OKR吗看这篇文章就够了](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103858)》
1. 错误 → 请学习《[01 | 你想要快速理解OKR吗看这篇文章就够了](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103858)》
1. 正确 → 请学习《[26 | OKR最容易踩的 10 个坑,你踩过几个?](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128058)》
1. 错误 → 请学习《[02 | 如果有人再问你OKR与KPI有何区别你可以这样告诉他](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103986)》
1. 错误 → 请学习《[03 | 如何在企业中有效落地OKR你必须掌握这些技巧](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104370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104911)》
1. 错误 → 请学习《[04 | 在落地OKR之前需要具备哪些先决条件](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104433)》
1. 错误 → 请学习《[05 | OKR好用但一不小心就容易被误用为什么呢](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104911)》
1. 错误 → 请学习《[33 | 无所不能的OKR它会变成“银弹”吗](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135631)》
1. 正确 → 请学习《[11 | 都说OKR赢在复盘为何大家都忽略了这个重要环节](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107932)》
1. 错误 → 请学习《[03 | 如何在企业中有效落地OKR你必须掌握这些技巧](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104370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104911)》
### 二、单选题
1. B → 请学习《[03 | 如何在企业中有效落地OKR你必须掌握这些技巧](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104370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104911)》
1. C → 请学习《[08 | 如何轻松制定OKR方法原来如此简单](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107914)》
1. D → 请学习《[03 | 如何在企业中有效落地OKR你必须掌握这些技巧](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104370)》
1. A → 请学习《[12 | 落地OKR效果不理想可能是你身边缺少一位“教练”](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110514)》
1. D → 请学习《[22 | 面试人才好纠结,新人试用难考核?你其实可以这样做](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119619)》
### 三、多选题
1. ABD → 请学习《[01 | 你想要快速理解OKR吗看这篇文章就够了](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103858)》
1. ABCD → 请学习《[02 | 如果有人再问你OKR与KPI有何区别你可以这样告诉他](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103986)》
1. BCD → 请学习《[04 | 在落地OKR之前需要具备哪些先决条件](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104433)》
1. ABD → 请学习《[10 | OKR评估没你想象的那么难其实你可以这么做](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107931)》
1. ABC → 请学习《[19 | 敏捷与OKR都是为了“拥抱变化”两者如何无缝整合](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117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