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
CategoryResourceRepost/极客时间专栏/研发效率破局之道/结束语/结束语 | 超越昨天的自己,享受成长的快乐.md
louzefeng d3828a7aee mod
2024-07-11 05:50:32 +00:00

44 lines
4.9 KiB
Markdown
Raw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audio id="audio" title="结束语 | 超越昨天的自己,享受成长的快乐" controls="" preload="none"><source id="mp3"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audio/0f/08/0f1b75847438b46942c26e886075aa08.mp3"></audio>
最近几年,我不止一次听人提到,学习是反人性的。乍一听起来,似乎有些道理,因为学习过程往往会伴随着汗水。但仔细一琢磨,我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学习,的确需要克服内在的惰性和环境限制。但,这就是世界的客观规律,我们只有努力去克服这些困难,才能通过学习实现成长。而成长带来价值和喜悦,绝非安逸、舒适带来的简单快乐可以比拟。
**回想这5个月我创作《研发效率破局之道》专栏的过程也正是这样辛苦、有挑战但价值非常大。**
我写这个专栏的目的是总结自己15年的软件行业从业经历系统地分享我对高效研发的理解。而我的目标是根据研发活动的特点抽象出研发效能的模型而不是堆砌花里胡哨的各种研发实践。
同时,考虑到利用碎片化时间收听专栏音频的用户,我希望每一个模块、每一篇文章的知识点,都有严密的知识结构,让你学到的知识点不是零散的,而是能够连成线、织成网,实现碎片化时间的高效利用。
所以我创作这个专栏的思路是系统分析研发效能模型中的各种方法论并结合Facebook等高效能公司的具体实践以及我在其他公司落地的经验让你能够深入理解这些方法论的why、how和what进而活学活用真正提高个人和团队的研发效能。
为此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去查阅资料、调研、整理和优化并针对不同主题进行不同维度的讲解针对方法论和文化主要是系统化和实战经验相结合而针对具体工具则尽量给出具体的示例帮你更直观地理解应用方法和技巧因此使用了不少的截屏、录屏、代码输出还在GitHub上专门创建了两个项目来进行演示。所以每一篇文章的耗时都超过了自己和极客时间编辑的预期。
**除了这些挑战和辛苦外,这个过程对我来说价值巨大。**
首先这些内容能够为国内公司研发效能的提升带来价值对我来说就意义重大。我切身体验过Facebook这样的高效能公司也体验过研发效能不那么好的公司特别清楚高效能可以带来公司业务发展和个人成长的质变。这对国内正在从野蛮生长到精耕细作转变的软件行业作用尤其巨大。
从留言反馈来看,我确实看到了这份价值。所以在这里,我要感谢你们的陪伴,你们的每一条留言,都是我坚持创作的巨大动力。与你们的沟通,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也正因为如此,我几乎对每一条评论都做了详细解答。
除了能够产生价值外,**这个过程也在帮我不断提高自己**。
在我看来,学习包括三个层次:
- 第一层是被动学习,效果一般;
- 第二层是动手实践;
- 第三层是把知识教给别人,效果最好。
从专栏的创作中,我体会尤其深刻。为了保证逻辑的严谨性,我经常会从“你”的角度问自己一些问题,以此来发现盲点,然后做更深一步的调研。文章上线之后,你的提问也驱使我更进一步地思考。毫无疑问,这都加深了我对问题的理解。
所以,我希望你在学习了这些方法论和实践后,能够学以致用,提高自己和团队的研发效能,然后更进一步地,你能够把它们传播到你的团队中,影响到你的下级同事甚至是老板。这样一来,这些方法论和实践,就能产生更大的价值,而你对它们的理解也会更深刻。
虽然专栏已经更新结束了,但我们的交流仍会继续。如果你在实践这些方法论的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和想法的话,都可以直接留言给我,我会继续关注并回复你的留言。
“**超越昨天的自己,享受成长的快乐**”,是我的座右铭。每天进步一点点,除了能够产生价值外,学习和成长本身就能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快乐。这,也是我一直喜欢研发效能的重要原因。任何一个工作流程、工程方法都有提高的空间,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去发现这些可以改进的地方,然后对值得提高的部分进行优化。
其实,国内的软件行业,值得优化的地方比比皆是。我一直相信,国内软件研发人员的能力和创造性,绝不亚于硅谷那些高效能公司。只要我们的方向对了,并不断提高,就一定可以大幅提高团队和个人的研发效能,从而把时间花在最值得的地方。加油,我们一定可以!
最后,祝愿你在这个过程中,也能不断超越昨天的自己,享受成长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