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
CategoryResourceRepost/极客时间专栏/邱岳的产品实战/模块四:产品会客厅——场景化处理你的产品疑难杂症/产品会客厅 | 产品经理如何上手体验一个App?(上).md
louzefeng d3828a7aee mod
2024-07-11 05:50:32 +00:00

107 lines
10 KiB
Markdown
Raw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 写在前面的话
在上一季的专栏中我们用视频的方式与大家分享了许多设计有趣的App。这一季我们没有安排这个环节于是有很多读者留言希望我们可以延续之前的风格继续用视频的方式来呈现产品经理的知识体系。
我个人也很喜欢这种视频的方式不过如果依然是分享具体的App很容易让内容变得有些重复所以在接下来的几期内容中我希望利用视频跟大家分享一下产品经理如何上手体验一个产品。
## 第十五期问题
>
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那么作为一个产品经理,我们拿到一个产品之后,会按照怎样的逻辑来理解、分析和学习呢?
## 邱岳分享
<video preload="none" controls=""><source src="https://res001.geekbang.org/resource/video/34/2b/34ab6f636da04a7d300fd720e9a4832b.mp4" type="video/mp4"><source src="https://res001.geekbang.org/media/video/34/2b/34ab6f636da04a7d300fd720e9a4832b/sd/sd.m3u8" type="application/x-mpegURL"><source src="https://res001.geekbang.org/media/video/34/2b/34ab6f636da04a7d300fd720e9a4832b/hd/hd.m3u8" type="application/x-mpegURL"></video>
我们从一张白纸开始,边写边说。
我们首先要看的内容,叫做用例。我先介绍一下什么是用例,**用例是我们在设计一个产品的时候,会希望用户在这个产品中,可以完成哪些动作,用什么样的流程,为用户创造什么样的价值。**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e4/85/e428dd973c573a50b5693434be025385.png" alt="">
在看到一个完全陌生产品的时候我们就是从用例开始的。首先是猜那怎么猜呢就是我们拿到一个App之后根据这个App的介绍和说明以及它的封面和名字我们猜想一下App可以让我们做什么。
比如我们拿到一个拍照的App我们猜它可能可以拍照也可以调亮度拿到一个读书的App我们觉得它应该里面有书架应该有书城我们可以看书、可以朗读读书、可以标记书签、也可以买书等等。
我们先去猜一下这个App中可能会有哪些支持的用例猜完之后我们再去看App如何引导我们发现其中究竟有哪些用例。这里会用新手引导也好或者用App的信息架构设计也好APP告诉我们在哪里可以做什么哪里可以按哪里可以看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大致可以看到一个App中所有用例分别是哪些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去试用这些用例。
我们拿刚才的读书App来举例子当我们在看书的时候我们怎样去找书找到书的时候怎样去下载甚至是去付费。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去看这些用例涉及的交互是怎么做的,是用按纽,还是用方框;是用图形界面,还是用文字界面等等。
我们在不断体验的交互过程中接下来去做的是去试图找到这个App给我们设计的**魔力时刻**我们在之前的分享中也曾经提到过魔力时刻所谓魔力时刻就是在我们使用一个App的过程中在哪一个节点或者说是在我们用哪个功能的时候突然被这个APP打中我们觉得它好像真的符合我们的预期让我们觉得非常开心。
**看完用例之后我们应该从用例拓展出去去看这个App里的信息架构。**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c2/b2/c27a6cfa7167f8562b95af89a74fc4b2.png" alt="">
看信息架构呢其实就是看这个App里面有哪些概念实体这里概念实体是怎么组成的。比如说刚才我们说到读书的应用里面可能会有书籍有可能会有作者有可能会有书评也有可能会有书的类别等等。
我们要看看在这个场景下,产品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具体的概念实体,并且我们要去关注概念实体之间的结构关系,比如,书和书之间的关系,书和书架之间的关系,或者不同模块之间的关系。
这些关系有可能是树状的结构有一个父节点有很多子结点。同时它也有可能是使用标签来组织的可能有多个标签有很多内容每个内容可能会跟不同的标签相连这些应该是我们去看App结构的一个方式。
**我们分析了所有可能会提到的概念实体之后我们再去看App是如何利用它的交互设计和视觉设计去反映这个结构的。**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bc/8e/bc7cf43d69981854ff8779f59310f38e.png" alt="">
比如说我们认为书架和书城是两个并列的这个概念实体它们的结构关系有可能是在首页下面的两个并列的模块那么它究竟用是Tab的方式去展现并列的逻辑关系呢还是有可能用一个抽屉菜单的方式来展现关系的。
在一个读书的软件里面可能会有书评,那么书评究竟展现在一本书的属性页呢,还是直接由时间线来展示。
这些都是用设计来反映结构关系的一些方式。然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我们说到内容组织,就要看内容,一旦说到内容,我们就要关注一个东西,叫做内容供应链。
内容的供应链简单地说就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生产者就是在这个App中所有的内容究竟是由谁供给的。
比如说有几种常见的模式有一种叫做UGC也就是由用户来生产的比如说它是一个社区或者说它是一个比如说它是一个社区那么社区里面的内容通常就是由用户来生产的。
还有一种是PGC也就是专家生产的在这个产品里头可能并不是所有的用户都可以生产内容只有一部分经过认证或者说经过邀请的专家才能在里面生产内容。
还有一部分内容很有可能是抓取的,也就是它并不是由产品的用户,或者产品的生产者生产的,而是从别的地方抓取而来的。
对于消费者来说大部分时候,可能我们就只能去分成免费的消费者和付费的消费者,如果说,我们再去根据不同的这个业务种类去分类的话,那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比如说有资深的消费者,或者说有资浅的消费者,或者有关注不同类目内容的消费者等等。
**在内容供应链之外我们还要分析的一个事情是运营与增长。也就是说App做出来了它应该如何去运营那么说到运营和增长当然就是我们之前也聊到过的那几个过程。**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6e/9b/6e00e30bcbfc2060f9f6724494e4b69b.png" alt="">
比如说获客它是如何获客的究竟是朋友圈传播还是微博传播还是说通过在AppStore投递广告让新用户看到产品。
随后我们要去看激活过程,所谓的激活过程,就是当一个新用户进到产品内部之后,怎样把一个新用户变成一个真实的实际的用户,我们要去关注它是否有新手引导。比如说我们会去看它有没有注册墙,是否是必须去注册了才能用等等这些具体的细节。
接下来我们要去看留存也就是App设计里面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让使用过这个App的用户长期留在这个App里面的我们可能会去看它是不是有一些具体的唤醒策略比如说通过App的推送或者通过邮件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让曾经用过App的用户重新再回来。
说到这个推送我通常的习惯是新安装一个App时一定会允许它推送。也就是说它所有推送我都接受只不过我会观察它一段时间如果它非常烦推的内容格调也比较低我会把它关掉。我保持这个习惯的主要目的就是想去看不同的App之间的推送策略有没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最后一个是我们要去看传播,这也是当一个用户觉得使用的效果还不错,变成你的实际用户之后,还有哪些激励手段,或者产品机制,允许我们把这个产品再传播给更多的目标用户。
我们还需要去关注这个产品里面有没有存在网络效应,所谓网络效应我们之前曾经分享过,是不是有更多的用户去使用这个产品,会让这个产品的价值更大。比如微信,我们当然知道了,如果一个微信里面只有两个联系人,他对你的吸引力一定不如你的微信里面有几千个联系人的吸引力更高。
随着使用产品的用户越多,对产品的黏性也就越大,同样的,产品给用户创造的价值也会越来越大。
我们可以根据所有的上面的特性和运营增长的策略,试着去反推,它需要什么样的团队建制。
比如说它是不是有边际是不是有社区的管理员。如果有社区管理员那么是自聘的还是兼职的比如说我们看到一个读书的App我们可以会去想它需要什么样的运营力量可以支撑产品不断地有新的内容出现包括不断地去给这些内容去做标记等等。
通过团队建制,以及这些团队可能做的事情,我们可以去估测产品可能的运营成本。
在做完估测之后,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渠道,比如上市公司,我们可以去看财报,在行业里面前一些比较知名的公司,我们可以去了解一下,看看我们的猜测是不是准确,这个是跟运营相关的东西,已经跟产品稍微有一点距离了。
好了,我们今天的内容先到这里。在下一篇文章中,我们会继续分享产品体验的下半部分。如果你有什么样的想法,也可以跟我分享。
## 精选留言
恭喜幸运用户@对岸的云彩 你的留言被抽取成为本周的精选留言。极客时间将送出价值68元的极客福袋一份。1个工作日之内工作人员会与你取得联系。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f1/31/f1537cfb2604f21df89cb43e01686131.jpg" alt="">
## 本期讨论
当你拿到一款产品的时候,你会先关注哪些部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