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
CategoryResourceRepost/极客时间专栏/geek/编辑训练营/开篇词 | 把内容交付这件事做好.md
louzefeng bf99793fd0 del
2024-07-09 18:38:56 +00:00

56 lines
6.3 KiB
Markdown
Raw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audio id="audio" title="开篇词 | 把内容交付这件事做好" controls="" preload="none"><source id="mp3"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audio/39/8f/396277d45afcc72e79446ee77c21728f.mp3"></audio>
你好,我是郭蕾,欢迎来到编辑训练营专栏,和我一起开始学习之旅。
在课程的开始之前,我先要给你介绍下专栏的背景信息。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美剧《海豹突击队》,它讲述了一支由精英组成的海豹突击队的日常生活,以及在前线他们是如何训练、计划和执行国家委派给他们最危险的,高风险的任务。他们时刻准备着执行在世界各地的秘密任务,即使在毫无胜算的情况下,这个所谓严密的海豹突击队的成员们依旧表现神勇。他们依靠“独当一面”的个人能力和“默契带感”的团队配合总是能够克服困难,赢得胜利。
有人评价说海豹突击队是把个人技能和团队协作锤炼到了巅峰的最佳代表。我看完这部剧之后格外燃,因为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打造一支超强战斗力的团队,无疑这个硬核的军事题材的美剧给我提供了参考,也给了我力量。
思考内容战略的时候,我喜欢把我们极客邦科技整个的内容中心比作是一支战队,而公司交给我们的任务是攻下一座前面已经被敌人占领的要塞。你可以想下这个场景,如果我们要完成任务,需要在团队建设方面做哪些事情呢?
自然而然顺着海豹突击队的案例往下思考,我们第一条就会想到培训,我们需要保证每个“士兵”的基础能力是过关的,在关键时刻是能够独当一面的。不然上了战场,因为个人能力不足,有的士兵很快就会被对手干掉,或者会因为自己的能力问题而连累战友。
这一点都不夸张,我列举几个我们工作中类似的基础问题,你肯定会感同身受。比如:
<li>
我看到QCon网站上讲师介绍页面有的地方逗号都是错的。我们需要通过培训来保证极客邦科技编辑的基本功是过关的。
</li>
<li>
我看到新人做采访的时候,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只能自己琢磨。我们需要通过培训向所有的同学传递内容层面的方法论。
</li>
<li>
我看到有的编辑还在为新闻的内容定位以及署名问题争论。我们需要通过培训统一所有人的思想和步调,不然马上就要上场杀敌了,团队却还在讨论最基本的“战术走位”问题。
</li>
那既然我已经思考清楚培训的意义了,接下来就是动手做了,毕竟实干才能兴邦。下面是我当时规划的落地路径。
<li>
最终的交付方式为极客时间专栏,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我可以把极客时间的教育经验灌到这个事情中来;二是专栏的形式也可以方便用户使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并且我还能不断往里面叠加新的内容。
</li>
<li>
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一起做这事,他们类似极客时间作者的角色,我类似极客时间编辑的角色。
</li>
<li>
每个模块都有第一作者,但是可以有很多个第二作者。第一作者负责采访、收集“智慧”、整理以及最后的成文。
</li>
<li>
参与的同学必须保证自己愿意花时间把这事做精,同时也确保自己可以在做这件事情的过程中获得成长。
</li>
说完了专栏的生产过程接下来我再来和你聊聊技术敏感度。很多新编辑都会问我“怎么才能具备技术敏感度”这样的问题从他们迷茫和焦急的眼神中我大概理解他们其实是想要一个可以“一招制敌”的秘籍但我的回答也简单直接“我也还在持续提高中没什么捷径你可以试试Kevin说的300计划。啥是300计划呢简言之就是要和100个专家交朋友要撰写100篇文章要在InfoQ网站上留下100个评论”。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觉得这世界上从来没有我们小时候在武侠剧里看到的那种可以一劳永逸的绝招,所有的成就都需要花笨功夫“积累”。特别是编辑岗位其实类似“工匠”,**我们需要有工匠的那种精益求精和一丝不苟的精神**,更需要偏执地相信“从量变到质变”这样的基本规律。
而在具体量变的过程中,我再给你分享一条方法论和一个思维方式。
<li>
**方法论:先有深度才有广度**。这是我在“左耳听风”专栏中学习到的,现在我们关注的技术琳琅满目,如果你东一榔头西一棒子,那肯定会有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感觉。我建议你先选择一个领域,比如移动、运维、前端或者大数据,然后就在这个领域里深耕。遇到不懂的技术,就查资料或者找专家聊,确保自己理解。等积累到一定程度,你会发现自己恍如神助一样就能把这些技术点串起来,瞬时间就能对相关领域有了全局的理解。但这里一定要注意不要陷入到具体的技术细节里,你只要能够从宏观角度理解这门技术的来龙去脉就可以了。
</li>
<li>
**思维方式:在逆境中打磨自己**。这是我在《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里学习到的在实施300计划的过程中你肯定会遇到很多的问题甚至有的时候还会怀疑自己。在这里我想和你说我和你一样刚入职InfoQ的时候我写一篇800字的新闻至少需要8个小时但是其他同事1个小时就能搞定。那会儿我极度自卑都有过放弃的想法。虽然现在想起来往事都风轻云淡了但这些经历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考验一个人的能力其实就是看他在逆境中怎么思考问题。你找了借口选择了放弃那你就会一直原地踏步。你选择了死磕过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自己看到了一片全新的天地。这两种选择给人的成就感完全是指数级的差别你走向了哪个极端完全取决于面对困难时你思考问题的角度。
</li>
最后,我想请你记住,作为一名工匠,我们最大的敌人就是“空谈”,是啊,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让我们一起把内容交付这件事做好,为自己交付有意思的事情,为用户交付高品质的内容。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6d/49/6da17e5854e2b0b6a9d6f456b60eef49.jpg" a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