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
CategoryResourceRepost/极客时间专栏/大厂晋升指南/做事方法/22 | OKR的优势:为什么要用OKR来取代KPI做团队规划?.md
louzefeng d3828a7aee mod
2024-07-11 05:50:32 +00:00

16 KiB
Raw Blame History

你好,我是华仔。

如果让Team Leader以下简称TL选出自己工作中最头疼的几件事那么团队规划一定是其中之一因为这件事情很难有确定的标准感觉怎么做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不太确定什么样的规划才能拿到好结果。

那么是不是说如果你不是TL就不用掌握团队规划的方法了呢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首先作为团队成员你需要理解TL的规划并且根据他的规划分解出自己的规划当你自己学会了团队规划就更容易发现潜在的机会然后跟TL争取这些机会。

其次现在到了P6+级别就可能带人了如果你想晋升到P7的话必须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而无论你是带实体团队还是虚拟团队都要掌握团队规划的方法。

KPI关键绩效指标

团队规划到底要怎么做呢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KPI了。

KPI的英文全称是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意思是关键绩效指标。它把公司的目标自上而下地分解,并且通过相关的关键绩效指标来衡量实际的执行效果。

KPI的问题

虽然KPI规划法曾经的确是比较先进的管理方法但是到了今天它的缺点也暴露得很明显。

首先,它只适合标准化的、目标稳定的工作。

比如在一家生产洗衣液的工厂生产线是标准化的流水线KPI可以设定为产量、停机时间和良品率等产品销售是目标稳定的活动KPI可以设定为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等。

但是,工厂的技术创新就不适合用KPI来衡量了因为创新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既不可能标准化也不可能稳定产出。

其次,它也会给团队带来不好的风气。

索尼公司前常务董事天外伺朗就写过一篇名为《绩效主义毁了索尼》的文章痛批KPI规划法带来的问题。这篇文章在业界流传很广其激起的广泛讨论现在都没有停止。

如果我们先抛开文章结论对不对、观点是不是太偏激、索尼对KPI的理解是不是准确这些争议不谈只看其中描述的现象就会发现很多公司都存在同样的问题比如

  1. 故意定低指标:几乎所有人都把指标定得比较低,因为这样容易实现。
  2. 只顾短期效益:追求眼前利益的风气蔓延,短期内难见效益的工作都受到轻视,比如质量检验和老化处理等。
  3. 一切只看指标:上司不把部下当有感情的人来对待,一切都用指标来衡量。
  4. 工作和考核本末倒置:绩效考核需要把各种工作量化,但是很多工作无法简单地量化,所以公司在绩效考核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在真正的工作上却敷衍了事,本末倒置。

KPI的困惑

KPI规划法的这些缺点在互联网公司的技术团队往往会进一步放大很多TL在使用这种方法的时候都遇到过问题比如

第一,程序员的工作要怎么量化?

代码行数版本数bug数这些指标都是不可行的

比如某通信大厂考核程序员的关键指标是bug的数量和等级,而考核测试员的关键指标是发现的bug数量和等级

结果呢程序员和测试员为了一个问题是bug还是需求遗漏、bug的等级是严重还是一般能够吵上 2 个小时2 个小时吵不出结果,就拉上双方主管再吵 2 小时;还吵不出结果,就拉上经理继续吵 2 个小时。

于是最后就看谁会吵,谁官大,搞得程序员和测试员身心俱疲,关系很紧张。

第二,技术团队怎么体现工作贡献呢?

既然代码量、版本数、需求数、bug数这些指标不可行那么如何体现技术团队对业务的贡献呢

有的公司喜欢用“技术团队背30%的业务指标”这样的方式来定技术团队的KPI。比如公司业务的整体目标是“新增用户100万”技术团队直接按照30%的比例定自己的KPI为“新增用户30万”。

但实际上这种KPI没有什么意义因为技术团队的工作并不能直观的转换为业务数据,最后只能是看运气,业务目标达到了技术团队就跟着吃肉,业务目标没达到技术团队就跟着挨罚。

第三,有风险的工作谁愿意做?

很多前瞻性和拓展性的工作也伴随着风险,比如引入 ElasticSearch理论上是可以提升搜索性能的但在引入的这一年可能会带来很多问题之后能带来多少收益还不确定。

在KPI的机制下这种有风险的工作很可能没有人愿意去做因为大家都不想犯错。

技术团队规划的常见角度

考虑到这些问题使用KPI规划法的时候很多技术团队的TL会从以下3个角度来做团队规划

1. 解决问题

比如解决版本延迟、线上Bug和团队成员士气不高等问题。

这是最容易找的角度,因为没有完美的团队,只要去找,一定能找到问题;而且这个角度看上去就很有价值,因为出问题肯定是不好的,解决掉总归是有好处的。

2. 优化性能

既包括团队优化,比如提升开发效率和质量,提升团队成员战斗力;也包括技术优化比如将App的崩溃率从0.5%优化到0.3%将后台接口响应时间从50ms优化到30ms。

这也是很多人喜欢用的一个角度因为它也非常简单明确不需要太多的思考毕竟没有哪个产品和系统是完美的每年都可以找到各种优化点并且这些优化点还可以用指标衡量出来看起来就是一个完美的KPI。

3. 引入新技术

比如引入Flutter来实现双端统一开发引入机器学习来实现系统的某个功能。

业界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新技术有可能让生产效率或者生产质量大幅提升,所以引入新技术看起来既可以提升团队技术水平,又可以提升产品竞争力。

但是从这些角度来做KPI规划往往拿不到很好的绩效结果。主要原因在于这些都是团队和技术的角度,没有结合业务目标,所以就算你做得很好,价值也不一定能体现出来

我曾经多次遇到过这样的场景:

某个技术团队的TL兴致高昂地介绍了自己的团队规划。技术领导问了一句为什么要现在做这个事情,这个事情给业务带来什么价值?

结果这位TL就答不上来了因为在整个规划的过程中他都没有这样思考过。最后他的规划汇报没通过被领导要求重新规划。

你可能会认为:**这些事情本身都是有价值的呀,为什么不可以作为规划内容呢?**比如App崩溃率从0.5%优化到0.3%,用户体验肯定是提升了的呀!

我不否认这个事情本身的价值,但是团队规划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做才能创造最大的价值。因为团队的资源和时间是有限的,需要让投入产出比最大化。

同样以App崩溃率为例如果你的App是在东南亚市场推出受当地市场的手机档次比较低端的限制崩溃率0.5%跟国内市场比感觉很高了,但其实在当地已经算很好的了。

你花了很大力气将崩溃率从0.5%提升到0.3%,确实有利于用户体验,但是这部分提升带来的价值对用户来说感知不明显。

相比之下如果你花同样的资源按照当地用户的操作习惯将UI改版可能效果会非常明显。

OKR目标与关键成果

为了解决KPI规划法的问题英特尔公司创始人安迪·格鲁夫Andy Grove提出了另一种团队规划法后来由约翰·杜尔John Doerr引入谷歌发扬光大。

目前硅谷的知名企业都在使用这种方法比如微软Microsoft、领英LinkedIn、推特Twitter、亚马逊Amazon、脸书Facebook和雅虎Yahoo它就是OKR规划法

OKR的英文全称是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意思是目标与关键成果。它的实施步骤是:

首先,设定业务目标Objectives比如提升市场占有率。

然后,为每个目标设定关键结果Key Results也就是为了实现目标具体要做的事情以及具体的标准比如为了实现“提升市场占有率”这个目标准备“请XX明星做代言人”“投入100亿做用户补贴”等。

OKR 与 KPI 的区别是什么?

大部分人第一次接触 OKR 的时候都很疑惑:OKR和KPI看上去好像没什么区别OKR的一个关键结果KR如果用数据来描述似乎就是KPI的一项指标。

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强调用OKR而不用KPI呢其实它们的本质区别就藏在名字里。

KPI的关键词是Indicators而OKR的关键词是Objectives

换句话说KPI 关注的是数据指标而OKR关注的是业务目标

我举几个例子来说明吧:

  • 假如你是程序员如果关注指标你想到的是代码行数、bug 数和单元测试覆盖率;而如果关注目标,你想到的是解决产品的卡顿问题和实现精准推荐。
  • 假如你是足球运动员,如果关注指标,你想到的是进球数、助攻数、跑动距离和比赛场次;而如果关注目标,你想到的是夺冠、四强和保级。
  • 假如你是曹操专车的业务负责人,如果关注指标,你想到的是司机数量、订单数和乘客数;而如果关注目标,你想到的可能是让曹操专车成为网约车行业第二。

所以,不要小看指标和目标这两个词的力量,它们代表的是两种思维方式。

当你使用KPI规划法更关注数据指标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我要履行什么职责”,思维就会受到限制,只会关注当前已有的工作,不太可能去思考接下来应该做的事情是什么。

而当你使用OKR规划法更关注业务目标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我要做成什么事情”,思维就会更加开阔,而不会局限于当前正在做的事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和选择接下来应该要做的事情。

**方向对了,就不怕路途遥远;方向不对,数据再漂亮也没有意义。**在快速发展的行业比如互联网行业我们需要拥抱变化、不断调整显然OKR规划法更加适用。

《绩效主义毁了索尼》这篇文章里有这么一句话:“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因单枪三束彩色显像管电视机获得成功而沾沾自喜的索尼,却在液晶和等离子薄型电视机的开发方面落后了。”

怎么理解呢?按照 KPI 的思维,彩色显像管电视机是已经在做的产品,自然要把销量数据做得越高越好;但是按照 OKR 的思维,整个行业都在转向液晶和等离子电视,必须尽快切换产品方向

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这本书中说道:“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所以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

这句话非常好地诠释了KPI和OKR的区别提炼一下就是KPI让我们正确地做事OKR让我们做正确的事。

你知道大部分的人的KPI是怎么制定的吗先看有哪几个指标然后每个指标做一些提升就当成KPI提交。

我就亲身经历过这样的KPI讨论场景

某手游交易网站的产品经理列出了5个指标用户量、成交额、用户安全、发货速度和收入然后给每个指标设定了一个增长量。

团队内部讨论的时候我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制定这些KPI

产品经理的回答是:“这些指标每个都很重要啊,你说哪个不重要呢?”

事实上,这些指标在不同的时期重要程度是不一样的,有的指标甚至是互相冲突的。

  • 如果业务目标是做到市场份额行业第一,那么用户量作为核心指标必须增长,你需要到百度买流量、补贴新用户和免交易手续费等,但这样做肯定会增加支出、减少收入。
  • 如果集团要求创新业务必须实现盈亏平衡,那么收入作为核心目标必须增长,你就不能免除交易手续费,而是要实现交易阶梯收费,但这样又会影响用户量和成交额,因为会有一部分用户会因为手续费的原因而转移到其他交易平台。

当你用OKR规划法的话需要先根据环境变化和业务发展进行判断和取舍明确业务目标然后才能基于目标分解出合理的KPI。

所以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的:OKR其实就是一种牛逼的KPI制定方法

OKR 与 KPI 的联系是什么?

虽然OKR和KPI有着本质区别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截然相反、水火不容。

前面我也提到过OKR的KR和KPI的表现形式基本一致。比如下面这个例子中的KR我们说是它是KPI也没什么问题。

**某App业务负责人的OKR**
OApp注册用户数达到5000万
KR12021全年新增用户1500万
KR2月活用户达到2500万
KR3新用户月留存率达到40%

所以OKR和KPI其实有着内在的联系我觉得它们的关系用下面这张图来形象地表示


如上图所示OKR的KR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KPI一种是里程碑。

因为KPI的要求是可以量化而OKR的要求是可以衡量,有着微妙的不同。你可以用量化的数据来衡量,也可以用里程碑式的关键节点来衡量。

量化的KR很常见比如前面提到的“2021全年新增用户1500万”。

里程碑式的KR指的是关键事项的落地难以量化但可以衡量。以索尼公司为例彩色显像管电视的开发项目立项时的KR应该是“19XX 年开发出彩色显像管电视”,这就是一个无法量化但可以衡量的结果。

互联网行业常见的里程碑KR有“某某业务上线”“完成推荐系统从0到1开发”“落地敏捷开发流程”这些。

小结

现在,我们回顾一下这一讲的重点内容。

  1. KPI的缺点有两方面一是只适合标准化的、目标稳定的工作二是会给团队带来不好的风气比如故意定低指标、只顾短期效益、一切只看指标、工作和考核本末倒置等。
  2. 技术团队的TL做团队规划有3个常见做法解决问题、优化性能和引入新技术但是因为没有结合业务目标价值很难体现。
  3. OKR规划法关注业务目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更适合快速发展的行业。
  • OKR是一种牛逼的KPI制定方法KPI是KR的一种形式。当你先明确业务目标再根据环境变化和业务发展进行取舍才能制定出合理的KPI。
  • 思考题

    这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留一道课后思考题给你吧。你完整地制定过团队或者自己的KPI吗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哪些疑惑和困难学完这一讲你有解决的思路了吗

    欢迎你把答案写到留言区,和我一起讨论。相信经过深度思考的回答,也会让你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