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ResourceRepost/极客时间专栏/大厂晋升指南/做事方法/26 | 5W根因分析法:怎么找准问题源头才能治标又治本?.md
louzefeng d3828a7aee mod
2024-07-11 05:50:32 +00:00

179 lines
11 KiB
Markdown
Raw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audio id="audio" title="26 | 5W根因分析法怎么找准问题源头才能治标又治本" controls="" preload="none"><source id="mp3"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audio/d2/77/d26068d432208a11098fcb887f8d9277.mp3"></audio>
你好,我是华仔。
上一讲我介绍了PDCA执行法它把执行过程分为四个环节。其中在检查Check环节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分析原因的时候**只看到表层的原因,而没有去深挖深层的根本原因**。
这就会导致我们给出的**解决方案治标不治本**,虽然短时间内做了应急处理,但是按下葫芦浮起瓢,相关的问题之后还会接连不断地冒出来。
## 5W根因分析法
怎么解决呢?这就要靠**5W根因分析法**了。它又叫**5Why分析法**或者**丰田五问法**,最初是由丰田集团创始人丰田佐吉提出的,后来成为丰田汽车公司获得成功的重要方法。(老板提出来的,应用也是自然的^_^
那么5W根因分析法到底是什么做的呢根据丰田汽车公司前副社长大野耐一的描述就是**重复问五次“为什么”**,问题的本质和解决办法就会变得显而易见。
大野耐一曾经举过这样一个例子:
>
<p>问题1为什么机器停了<br>
答:因为机器超载,保险丝烧断了。<br>
&nbsp;<br>
问题2为什么机器会超载<br>
答:因为轴承的润滑不足。<br>
&nbsp;<br>
问题3为什么轴承会润滑不足<br>
答:因为润滑泵失灵了。<br>
&nbsp;<br>
问题4为什么润滑泵会失灵<br>
答:因为它的轮轴耗损了。<br>
&nbsp;<br>
问题5为什么润滑泵的轮轴会耗损<br>
答:因为杂质跑到里面去了。</p>
如果到了问题1就停止追问那么工人的措施就是更换保险丝一段时间后保险丝肯定还会烧断。
如果到了问题4就停止追问那么工人的措施就是更换轮轴一段时间后轮轴又会很快坏了。
只有当追问到了问题5才能找出停机的根本原因这时工人的措施就是给润滑泵加上防杂质的滤网从而彻底解决问题。
现在5W根因分析法在其他很多企业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融入到了各种管理方法中比如**持续改善法**(日本持续改善之父今井正明提出)、**精益生产法**(美国学者研究丰田后提出的管理哲学)和**六西格玛法**(摩托罗拉提出的管理策略,杰克·韦尔奇推广到通用公司)等。
虽然它起源于生产过程中问题分析,但是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可以应用到很多场景,比如业务分析、技术学习和管理改进等。
接下来,我就针对这三类应用场景分别举例说明,这些都是我亲身经历的例子。
## 业务分析
第一个场景是业务分析。
在某交易平台的业务规划目标讨论会上我通过3个为什么了解到了业务目标背后的深层考虑。
>
<p>问题1为什么今年的业务目标是成交金额翻番<br>
答:因为只有成交金额翻番我们才能达到盈亏平衡点。<br>
&nbsp;<br>
问题2为什么今年要求达到盈亏平衡点<br>
答:因为集团要求我们的业务能够自负盈亏。<br>
&nbsp;<br>
问题3我们本质上还属于创新业务为什么集团要求我们的业务能够自负盈亏<br>
答:因为疫情的影响,集团需要开源节流,减少非盈利业务的持续投入。</p>
你可能觉得有些奇怪怎么这个例子只问了3个为什么就结束了呢
因为5个为什么只是一个形象的说法实际操作中可以是3个也可以是7个关键在于通过追问找到根本原因。
虽然在这个例子中,我们还可以继续问下去,比如:“集团为什么要开源节流,创新业务难道不重要吗?”
但这样的问题,业务团队很难得到确切答案,因为集团的决策背景和讨论信息只有高层才知道,而且就算知道答案,也不会对业务规划目标的理解有更多的帮助。
## 技术学习
第二个场景是技术学习。
在某次Netty培训课上我通过5个为什么来验证大家是否真的深入理解了Netty网络高性能的核心原理。
>
<p>问题1为什么Netty网络处理性能高<br>
因为Netty采用了Reactor模式<br>
&nbsp;<br>
问题2为什么用了Reactor模式性能就高<br>
因为Reactor模式是基于IO多路复用的事件驱动模式。<br>
&nbsp;<br>
问题3为什么IO多路复用性能高<br>
因为IO多路复用既不会像阻塞IO那样没有数据的时候挂起工作线程也不需要像非阻塞IO那样轮询判断是否有数据。<br>
&nbsp;<br>
问题4为什么IO多路复用既不需要挂起工作线程也不需要轮询<br>
因为IO多路复用可以在一个监控线程里面监控很多的连接没有IO操作的时候只要挂起监控线程只要其中有连接可以进行IO操作的时候操作系统就会唤起监控线程进行处理。<br>
&nbsp;<br>
问题5那还是会挂起监控线程啊为什么这样做就性能高呢<br>
首先如果采取阻塞工作线程的方式对于Web这样的系统并发的连接可能几万十几万如果每个连接开一个线程的话系统性能支撑不了而如果用线程池的话因为线程被阻塞的时候是不能用来处理其他连接会出现等待线程的问题。<br>
其次,线上单个系统的工作线程数配置可以达到几百上千,这样数量的线程频繁切换会有性能问题,而单个监控线程切换的性能影响可以忽略不计。<br>
第三工作线程没有IO操作的时候可以做其他事情能够大大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p>
这种场景在晋升答辩的时候也会经常发生。评委在考察申请者能力的时候,很喜欢用“夺命连环问”,连续追问为什么。如果平时没有训练和积累,你很可能被问到哑口无言的地步。
对于**方案选择**相关的问题,你可以用[第24讲](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336582)介绍的**3C方案设计法**,让自己的思考更加全面,选择更加有理有据。
而对于**技术深度**相关的问题,你可以先按照[第19讲](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331463)介绍的**链式学习法**学习某项技术,然后再搭配**5W根因分析法**来训练自己,多问自己一些为什么,把深层逻辑吃透。
这样在晋升答辩的时候,你就能从容应对,不用再害怕评委针对技术深度展开“夺命连环问”了。
## 管理改进
在某次项目延迟问题的讨论会上我通过6个为什么把项目延迟的核心原因找了出来。
>
<p>问题1为什么项目延迟了<br>
答:因为要等测试环境进行测试。<br>
&nbsp;<br>
问题2为什么要等测试环境<br>
我们只有2套测试环境2套都已经用于另外两个项目了。<br>
&nbsp;<br>
问题3为什么只有2套测试环境不能搭建多套吗<br>
现在没有机器用来搭测试环境了而且我们有将近20个子系统搭建一套可用的测试环境耗时可能要一周。<br>
&nbsp;<br>
问题4为什么会没有机器直接申请机器不就可以了<br>
答:运维今年的预算用完了,不能购买新机器了。<br>
&nbsp;<br>
问题5为什么一定要用新机器测试环境对机器性能要求高吗<br>
答:测试环境对机器性能要求不高,基本能跑就行。<br>
&nbsp;<br>
问题6那为什么不找运维申请过保机器使用超过3年的机器即使没坏也要换掉用来搭建测试环境<br>
答:之前没想过这个方案。</p>
所以解决方案很简单,直接找运维借几台过保的机器用来搭建测试环境。
不过这还只是短期的解决方案实际上在问题3的回答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另外一个问题搭建一套环境太耗时了。
于是测试开发部启动了一个基于Docker的快速搭建环境的项目项目完成后任何一个开发或者测试同学花5分钟就能生成一套全新可用的环境。
## 注意事项
通过这3个例子我想你已经理解了5W根因分析法的使用技巧。在实际应用的时候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3点
**1. 问题数量不是关键,找到根本原因才是关键**
在介绍业务分析这个例子的时候我已经提到5W或者说5个为什么只是一个形象的说法3个也可以7个也可以关键在于找到根本原因。
所以一个最简单的提问方法就是:**下一个问题是对上一个回答的进一步深入**。
虽然数量可多可少但我建议不要少于3个因为凭借3个以下的为什么大概率找不出根本原因但是也不要多于7个因为如果问了7个以上的为什么还没找到根本原因那就要审视一下问题本身是不是有问题了比如关注的焦点偏移前面问的是A后面变成了问B了。
**2. 首先要明确问题本身**
5W根因分析法起源于生产过程通常情况下问题都是比较明显的比如机器停机了或者次品率升高了。但是还有很多情况下问题本身其实是不明确的每个人的理解可能都不太一样。
如果没有明确问题就开始问为什么,无论问题多么精彩都没有意义,甚至越精彩离题越远。
比如“成交量大幅下降”这个问题就不明确到底下降10%、30%还是50%才算“大幅”?是同比下降还是环比下降?是某一个子业务下降很多,还是所有子业务都在下降?
如果这些问题都不明确就开始进行根因分析,就很可能得出一大堆似是而非的原因和改进措施。
**3. 避免变成大型“撕逼”现场**
在连续追问“为什么”的时候,如果双方没有对这个方法充分达成认识,被问的人很可能觉得你在挑战和质疑他,讨论的现场就会变成大型“撕逼”现场,最后闹得不欢而散。
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要先解释清楚待会儿将采用5W根因分析法来探讨根本原因避免挑起情绪对立引发“撕逼”。
## 小结
现在,我们回顾一下这一讲的重点内容。
1. 5W根因分析法就是通过追问5个为什么来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从而得到彻底的解决方案。
1. 5W根因分析法起源于生产过程的问题原因分析但也可以应用于业务分析、技术学习和管理改进等场景。
<li>使用5W根因分析法时要注意首先要明确问题本身问题数量不是关键找到根本原因才是关键避免变成大型“撕逼”现场。<br>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37/22/3748a2cedbyy5762dedb220f2ae35422.jpg" alt=""></li>
## 思考题
这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留一道课后思考题给你吧。
你是否经历过让自己印象深刻的挫折试试用5W根因分析法自我分析一下原因也许这次得出的答案会超出你原有的认知。
欢迎你把答案写到留言区,和我一起讨论。相信经过深度思考的回答,也会让你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br>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6f/c8/6ffedb6836e2fb2ac4bc11796a587ac8.jpeg" a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