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ResourceRepost/极客时间专栏/设计模式之美/开源与项目实战:开源实战/79 | 开源实战二(中):从Unix开源开发学习应对大型复杂项目开发.md
louzefeng d3828a7aee mod
2024-07-11 05:50:32 +00:00

8.6 KiB
Raw Blame History

我们知道项目越复杂、代码量越多、参与开发人员越多、开发维护时间越长我们就越是要重视代码质量。代码质量下降会导致项目研发困难重重比如开发效率低招了很多人天天加班出活却不多线上bug频发查找bug困难领导发飙中层束手无策工程师抱怨不断。

导致代码质量不高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代码无注释无文档命名差层次结构不清晰调用关系混乱到处hardcode充斥着各种临时解决方案等等。那怎么才能时刻保证代码质量呢当然首要的是团队技术素质要过硬能够适当地利用设计原则、思想、模式编写高质量的代码。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外在的方法可循。

今天,我就从研发管理和开发技巧的角度来带你看下,面对大型复杂项目的开发,如何长期保证代码质量,让代码长期可维护。

话不多说,让我们正式开始今天的学习吧!

1. 吹毛求疵般地执行编码规范

严格执行代码规范可以使一个项目乃至整个公司的代码具有完全统一的风格就像同一个人编写的。而且命名良好的变量、函数、类和注释也可以提高代码的可读性。编码规范不难掌握关键是要严格执行。在Code Review时我们一定要严格要求看到不符合规范的代码一定要指出并要求修改。

但是据我了解实际情况往往事与愿违。虽然大家都知道优秀的代码规范是怎样的但在具体写代码的过程中执行得却不好。我觉得这种情况产生的主要原因还是不够重视。很多人会觉得一个变量或者函数命名成啥样关系并不大。所以命名时不推敲注释也不写Code Review的时候也都一副事不关己的心态觉得没必要太抠细节。日积月累项目代码就会变得越来越差。所以我这里还是要强调一下细节决定成败代码规范的严格执行极为关键。

2.编写高质量的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是最容易执行且对提高代码质量见效最快的方法之一。高质量的单元测试不仅仅要求测试覆盖率要高,还要求测试的全面性,除了测试正常逻辑的执行之外,还要重点、全面地测试异常下的执行情况。毕竟代码出问题的地方大部分都发生在异常、边界条件下。

对于大型复杂项目集成测试、黑盒测试都很难测试全面因为组合爆炸穷举所有测试用例的成本很高几乎是不可能的。单元测试就是很好的补充。它可以在类、函数这些细粒度的代码层面保证代码运行无误。底层细粒度的代码bug少了组合起来构建而成的整个系统的bug也就相应的减少了。

3.不流于形式的Code Review

如果说很多工程师对单元测试不怎么重视那对Code Review就是不怎么接受。我之前跟一些同行聊起Code Review的时候很多人的反应是这玩意儿不可能很好地执行形式大于效果纯粹是浪费时间。是的即便Code Review做得再流畅也是要花时间的。所以在业务开发任务繁重的时候Code Review往往会流于形式、虎头蛇尾效果确实不怎么好。

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就否定Code Review本身的价值。在Google、Facebook等外企中Code Review应用得非常成功已经成为了开发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要想真正发挥Code Review的作用关键还是要执行到位不能流于形式。

4.开发未动、文档先行

对大部分工程师来说编写技术文档是件挺让人“反感”的事情。一般来讲在开发某个系统或者重要模块或者功能之前我们应该先写技术文档然后发送给同组或者相关同事审查在审查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再开发。这样能够保证事先达成共识开发出来的东西不至于走样。而且当开发完成之后进行Code Review的时候代码审查者通过阅读开发文档也可以快速理解代码。

除此之外,对于团队和公司来讲,文档是重要的财富。对新人熟悉代码或任务的交接等,技术文档很有帮助。而且,作为一个规范化的技术团队,技术文档是一种摒弃作坊式开发和个人英雄主义的有效方法,是保证团队有效协作的途径。

5.持续重构、重构、重构

我个人比较反对平时不注重代码质量,堆砌烂代码,实在维护不了了就大刀阔斧地重构甚至重写。有的时候,因为项目代码太多,重构很难做到彻底,最后又搞出来一个四不像的怪物,这就更麻烦了!

优秀的代码或架构不是一开始就能设计好的就像优秀的公司或产品也都是迭代出来的。我们无法100%预见未来的需求,也没有足够的精力、时间、资源为遥远的未来买单。所以,随着系统的演进,重构是不可避免的。

虽然我刚刚说不支持大刀阔斧、推倒重来式的大重构,但持续的小重构我还是比较提倡的。它也是时刻保证代码质量、防止代码腐化的有效手段。换句话说,不要等到问题堆得太多了再去解决,要时刻有人对代码整体质量负责任,平时没事就改改代码。千万不要觉得重构代码就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

特别是一些业务开发团队有时候为了快速完成一个业务需求只追求速度到处hard code在完全不考虑非功能性需求、代码质量的情况下堆砌烂代码。实际上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常见的。不过没关系等你有时间了一定要记着重构不然烂代码越堆越多总有一天代码会变得无法维护。

6.对项目与团队进行拆分

我们知道团队人比较少比如十几个人的时候代码量不多不超过10万行怎么开发、怎么管理都没问题大家互相都比较了解彼此做的东西。即便代码质量太差了我们大不了把它重写一遍。但是对于一个大型项目来说参与开发的人员会比较多代码量很大有几十万、甚至几百万行代码有几十、甚至几百号人同时开发维护那研发管理就变得极其重要。

面对大型复杂项目,我们不仅仅需要对代码进行拆分,还需要对研发团队进行拆分。上一节课我们讲到了一些代码拆分的方法,比如模块化、分层等。同理,我们也可以把大团队拆成几个小团队。每个小团队对应负责一个小的项目(模块、微服务等),这样每个团队负责的项目包含的代码都不至于很多,也不至于出现代码质量太差无法维护的情况。

重点回顾

好了,今天的内容到此就讲完了。我们一块来总结回顾一下,你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实际上我刚刚讲的6条方法论应该都没啥新奇的也没有葵花宝典似的杀手锏说出来感觉都很简单。而且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信息都很透明所以大方向我觉得你应该都知道具体的策略和架构各家也都差不多最后谁做得好关键在于执行和细节。

我经常听人说我们做了单元测试、Code Review啊但到最后项目还是一堆bug代码质量还是很差。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去思考一下单元测试、Code Review做得到底够不够好从决策到执行再到考核是否形成了闭环不要口号喊的100分落实到执行只有50分最后又没有很好的考核机制好坏大家也都不知道。所以一句话总结一下切忌敏于言而讷于行。

除此之外,我们刚刚讲的所有方法都治标不治本。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往往千奇百怪。要想每个问题都能顺利解决,除了理论知识和经验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公司很重视应届生招聘,希望从一开始就招聘一些有潜力的员工。找到对的人、用对好的人,打造优秀的技术文化,才是一直保持卓越的根本。

课堂讨论

从研发管理和开发技巧的角度,你还有哪些能够有效保持项目代码质量的经验,可以分享给大家?

欢迎留言和我分享你的想法。如果有收获,也欢迎你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