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
CategoryResourceRepost/极客时间专栏/从0打造音视频直播系统/WebRTC多人音视频实时通话/24 | 多人音视频实时通讯是怎样的架构?.md
louzefeng d3828a7aee mod
2024-07-11 05:50:32 +00:00

151 lines
14 KiB
Markdown
Raw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audio id="audio" title="24 | 多人音视频实时通讯是怎样的架构?" controls="" preload="none"><source id="mp3"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audio/44/66/44a276774510df0b8dafccefd995b766.mp3"></audio>
在前面的章节里我们通过大量的篇幅介绍了WebRTC 在浏览器上对实时通信的各种支持。WebRTC 本身提供的是1对1的通信模型在 STUN/TURN 的辅助下,如果能实现 NAT 穿越,那么两个浏览器是可以直接进行媒体数据交换的;如果不能实现 NAT 穿越,那么只能通过 TURN服务器进行数据转发的方式实现通信。目前来看Google 开源的用于学习和研究的项目基本都是基于 STUN/TURN 的1对1通信。
如果你想要通过 WebRTC 实现多对多通信,该如何做呢?其实,基于 WebRTC 的多对多实时通信的开源项目也有很多,综合来看,多方通信架构无外乎以下三种方案。
- **Mesh方案**,即多个终端之间两两进行连接,形成一个网状结构。比如 A、B、C 三个终端进行多对多通信当A想要共享媒体比如音频、视频它需要分别向 B 和 C发送数据。同样的道理B 想要共享媒体,就需要分别向 A、C 发送数据,依次类推。这种方案对各终端的带宽要求比较高。
- **MCUMultipoint Conferencing Unit方案**,该方案由一个服务器和多个终端组成一个星形结构。各终端将自己要共享的音视频流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端会将在同一个房间中的所有终端的音视频流进行混合,最终生成一个混合后的音视频流再发给各个终端,这样各终端就可以看到/听到其他终端的音视频了。实际上服务器端就是一个音视频混合器,这种方案服务器的压力会非常大。
- **SFUSelective Forwarding Unit方案**该方案也是由一个服务器和多个终端组成但与MCU不同的是SFU不对音视频进行混流收到某个终端共享的音视频流后就直接将该音视频流转发给房间内的其他终端。它实际上就是一个音视频路由转发器。
了解了上面几种通信架构后,接下来,我们分别论述一下这几种架构。
## 1对1通信
不过在讲解多对多架构模型之前,咱们得先回顾一下之前讲的 WebRTC 1对1通信的模型因为只有在1对1通信模型非常清楚的情况下你才能知道多对多通信模型的复杂度到底体现在哪儿。
在1对1通信中WebRTC 首先尝试两个终端之间是否可以通过 P2P 直接进行通信,如果无法直接通信的话,则会通过 STUN/TURN 服务器进行中转,如下图: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e3/68/e32cd7ea6aa175c8a64739d9c95a3968.png" alt="">
上面这张图咱们已经见过无数次了相信你对它已经十分熟悉了。实际上1对1通信模型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尽量让两个终端进行直联这样即可以节省服务器的资源又可以提高音视频的服务质量。
如果端与端之间可以直接通信,那么上图中的 STUN/TURN服务器的作用就只是用于各终端收集 reflx 类型的 Candidate 。而如果端与端之间无法直接进行通信的话那么STUN/TURN服务器就变成了中继服务器可以利用它进行端与端之间数据的中转。
## Mesh方案
1对1通信模型下两个终端可以互相连接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让多个终端互相连接起来从而实现多人通信呢理论上这是完全可行的。Mesh 方案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fe/9b/fed9792cef39fbd99e4fa1e8ffdf5c9b.png" alt="">
在上图中B1、B2、B3、B4 分别表示4个浏览器它们之间两两相连同时还分别与 STUN/TURN服务器进行连接**此时的 STUN/TURN服务器不能进行数据中转否则情况会变得非常复杂**),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网格拓扑结构**。
当某个浏览器想要共享它的音视频流时它会将共享的媒体流分别发送给其他3个浏览器这样就实现了多人通信。这种结构的优势有如下
- 不需要服务器中转数据STUN/TUTN只是负责 NAT 穿越,这样利用现有 WebRTC 通信模型就可以实现,而不需要开发媒体服务器。
- 充分利用了客户端的带宽资源。
- 节省了服务器资源,由于服务器带宽往往是专线,价格昂贵,这种方案可以很好地控制成本。
当然,有优势自然也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如下:
- 共享端共享媒体流的时候,需要给每一个参与人都转发一份媒体流,这样**对上行带宽的占用很大**。参与人越多,占用的带宽就越大。除此之外,对 CPU、Memory 等资源也是极大的考验。一般来说客户端的机器资源、带宽资源往往是有限的资源占用和参与人数是线性相关的。这样导致多人通信的规模非常有限通过实践来看这种方案在超过4个人时就会有非常大的问题。
- 另一方面,在多人通信时,如果有部分人不能实现 NAT 穿越,但还想让这些人与其他人互通,就显得很麻烦,需要做出更多的可靠性设计。
## MCU方案
MCU 主要的处理逻辑是:接收每个共享端的音视频流,经过解码、与其他解码后的音视频进行混流、重新编码,之后再将混好的音视频流发送给房间里的所有人。
MCU 技术在视频会议领域出现得非常早目前技术也非常成熟主要用在硬件视频会议领域。不过我们今天讨论的是软件MCU它与硬件MCU的模型是一致的只不过一个是通过硬件实现的另一个是通过软件实现的罢了。MCU 方案的模型是一个星形结构,如下图所示: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a2/2a/a2667e1d47f689267168078d195c8d2a.png" alt="">
我们来假设一个条件B1 与 B2 同时共享音视频流,它们首先将流推送给 MCU 服务器MCU服务器收到两路流后分别将两路流进行解码之后将解码后的两路流进行混流然后再编码编码后的流数据再分发给 B3 和 B4。
对于 B1 来说因为它是其中的一个共享者所以MCU给它推的是没有混合它的共享流的媒体流在这个例子中就是直接推 B2 的流给它。同理对于B2来说MCU给它发的是 B1 的共享流。但如果有更多的人共享音视频流,那情况就更加复杂。
MCU 主要的处理逻辑如下图所示: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3b/0f/3baa0690d21700210ffb0f0da6d9c10f.png" alt="">
这个处理过程如下所示:
1. 接收共享端发送的音视频流。
1. 将接收到的音视频流进行解码。
1. 对于视频流,要进行重新布局,混合处理。
1. 对于音频流,要进行混音、重采样处理。
1. 将混合后的音视频进行重新编码。
1. 发送给接收客户端。
那MCU 的优势有哪些呢?大致可总结为如下几点:
- 技术非常成熟,在硬件视频会议中应用非常广泛。
- 作为音视频网关,通过解码、再编码可以屏蔽不同编解码设备的差异化,满足更多客户的集成需求,提升用户体验和产品竞争力。
- 将多路视频混合成一路,所有参与人看到的是相同的画面,客户体验非常好。
同样MCU 也有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
- 重新解码、编码、混流,需要大量的运算,对 CPU 资源的消耗很大。
- 重新解码、编码、混流还会带来延迟。
- 由于机器资源耗费很大,所以 MCU 所提供的容量有限,一般十几路视频就是上限了。
## SFU方案
SFU 像是一个媒体流路由器接收终端的音视频流根据需要转发给其他终端。SFU 在音视频会议中应用非常广泛,尤其是 WebRTC 普及以后。支持 WebRTC 多方通信的媒体服务器基本都是 SFU 结构。SFU 的拓扑机构和功能模型如下图: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74/ef/740a6afe38fba9636fc9c93e3717e0ef.png" alt="">
在上图中B1、B2、B3、B4 分别代表4个浏览器每一个浏览器都会共享一路流发给 SFUSFU 会将每一路流转发给共享者之外的3个浏览器。
下面这张图是从SFU服务器的角度展示的功能示意图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2a/3e/2a147d9a934ba53c4548b00a0a06153e.png" alt="">
相比 MCUSFU 在结构上显得简单很多只是接收流然后转发给其他人。然而这个简单结构也给音视频传输带来了很多便利。比如SFU 可以根据终端下行网络状况做一些流控,可以根据当前带宽情况、网络延时情况,选择性地丢弃一些媒体数据,保证通信的连续性。
目前许多 SFU 实现都支持 SVC 模式和 Simulcast 模式,用于适配 WiFi、4G 等不同网络状况,以及 Phone、Pad、PC 等不同终端设备。
SFU 的优势有哪些呢?可总结为如下:
- 由于是数据包直接转发,不需要编码、解码,对 CPU 资源消耗很小。
- 直接转发也极大地降低了延迟,提高了实时性。
- 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网络状况和终端类型。
同样SFU有优势也有不足主要表现为
- 由于是数据包直接转发,参与人观看多路视频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不同步;相同的视频流,不同的参与人看到的画面也可能不一致。
- 参与人同时观看多路视频,在多路视频窗口显示、渲染等会带来很多麻烦,尤其对多人实时通信进行录制,多路流也会带来很多回放的困难。总之,整体在通用性、一致性方面比较差。
通过上面的分析和比较,我相信你已经对这三种多对多音视频通信架构有了一个非常清晰的认知了。综合它们各自的优劣情况,我们可以得出 **SFU 是三种架构方案中优势最明显而劣势又相对较少的一种架构方案**。
无论是从灵活性上还是音视频的服务质量、负载情况等方面上相较其他两种方案SFU 都有明显的优势,因此这种方案也被大多数厂商广泛采用。
另外,在上面介绍 SFU 方案时,我们还提到了视频的 **Simulcast** 模式和 **SVC** 模式,下面我就这两个知识点再向你做一下讲解,来看一下这两种视频的处理模式对 SFU 架构来说都带来了哪些好处。
### 1. Simulcast 模式
所谓**Simulcast模式就是指视频的共享者可以同时向 SFU 发送多路不同分辨率的视频流**(一般为三路,如 1080P、720P、360P。而 SFU 可以将接收到的三路流根据各终端的情况而选择其中某一路发送出去。例如,由于 PC 端网络特别好,给 PC 端发送 1080P 分辨率的视频;而移动网络较差,就给 Phone 发送 360P 分辨率的视频。
Simulcast 模式对移动端的终端类型非常有用,它可以灵活而又智能地适应不同的网络环境。下图就是 Simulcast 模式的示意图: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07/30/079b88b254bb11887c093464b5737630.png" alt="">
### 2. SVC模式
SVC 是可伸缩的视频编码模式。与 Simulcast 模式的同时传多路流不同SVC 模式是在视频编码时做“手脚”。
它在视频编码时将视频分成多层——核心层、中间层和扩展层。**上层依赖于底层,而且越上层越清晰,越底层越模糊**。在带宽不好的情况下,可以只传输底层,即核心层,在带宽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将三层全部传输过去。
如下图所示PC1 共享的是一路视频流,编码使用 SVC 分为三层发送给 SFU。SFU 根据接收端的情况发现PC2网络状况不错于是将 0、1、2 三层都发给 PC2发现 Phone 网络不好,则只将 0 层发给 Phone。这样就可以适应不同的网络环境和终端类型了。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ef/02/ef4e0aa7d5053e822ada4b6e8987a502.png" alt="">
## 小结
本文我向你介绍了三种多方通信的架构,分别是 Mesh、MCU和SFU。
整体来看由于各方面限制Mesh 架构在真实的应用场景中几乎没有人使用,一般刚学习 WebRTC 的同学才会考虑使用这种架构来实现多方通信。
MCU 架构是非常成熟的技术,在硬件视频会议中应用非常广泛。像很多做音视频会议的公司之前都会购买一套 MCU 设备,这样一套设备价格不菲,最低都要 50万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音视频技术越来越成熟硬件MCU已经逐步被淘汰。
当然现在也还有公司在使用软MCU比较有名的项目是FreeSWITCH但正如我们前面所分析的那样由于MCU要进行解码、混流、重新编码的操作这些操作对CPU消耗是巨大的。如果用硬件MCU还好但软MCU这个劣势就很明显了所以真正使用软MCU架构方案的公司也不多。
SFU是最近几年流行的新架构目前 WebRTC 多方通信媒体服务器都是 SFU 架构。从上面的介绍中你也可以了解到 SFU 这种架构非常灵活,性能也非常高,再配上视频的 Simulcast 模式或 SVC 模式,则使它更加如虎添翼,因此各个公司目前基本上都使用该方案。
## 思考时间
今天我留给你的思考题是:在 SFU 方案中,该如何将多路音视频流录制下来并进行回放呢?
欢迎在留言区与我分享你的想法,也欢迎你在留言区记录你的思考过程。感谢阅读,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的话,也欢迎把它分享给更多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