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ResourceRepost/极客时间专栏/大厂晋升指南/学习方法/17 | 海绵学习法:怎么找到你的10000小时?.md
louzefeng d3828a7aee mod
2024-07-11 05:50:32 +00:00

142 lines
12 KiB
Markdown
Raw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audio id="audio" title="17 | 海绵学习法怎么找到你的10000小时" controls="" preload="none"><source id="mp3"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audio/3e/f0/3efba917147274935483c383e7f161f0.mp3"></audio>
你好,我是华仔。
上一讲我简要地介绍了自己总结的一套系统的学习方法,而它的指导原则就是**10000小时定律**。
10000小时定律的走红跟畅销书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有很大的关系。2008年他在《异类》这本书里介绍了安德斯·艾利克森Anders Ericsson教授的研究成果并提炼出了这个定律要想成功就必须要有10000小时的投入。
## 10000小时定律意味着什么
### 1. 成为专家需要10年
单纯说10000小时我们可能没有一个直观的概念。其实艾利克森在“[The Role of Deliberate Practice in the Acquisition of Expert Performance](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24827585_The_Role_of_Deliberate_Practice_in_the_Acquisition_of_Expert_Performance)”这篇论文中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时,曾经提到过一个**10年定律**
如果一个作曲家从6岁开始练习那么他的第一个成名作品发表时间不会早于16岁如果他从69岁开始练习第一个成名作品会在大约22岁左右发表。
经过学者们的不断研究10年定律已经在不同的领域得到了证实包括音乐、数学、网球、游泳和长跑等。
如果我们把10000小时换算一下就会发现这两个定律基本上是一致的平均一天投入3小时一年投入365天那么10年算下来就是10950小时。
所以10000小时定律意味着**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花费10年时间。**
### 2. 5000 + 5000 不等于 10000
10000小时定律所说的“成功”或者“成为专家”是指在某一个领域而不是所有领域一通百通。
所以专业聚焦对于10000小时定律的落地非常关键如果你从A领域转行到B领域而它们的差异又比较大的话那么你分别在这两个领域投入的时间是不能累加的相当于以前在A领域的积累被浪费掉了。
换句话说分别在两个不同的领域投入了5000个小时的人才在专业度上比不过专注在某一个领域投入了10000个小时的专家。所以分清楚同一个领域和不同的领域是很重要的。
#### 互联网行业的领域划分
具体说到互联网行业的话,典型的领域划分如下图所示: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c6/ed/c6b6d8e199de8724502684e2ff2c73ed.jpg" alt=""><br>
(注意,这张图并不是完整的领域划分,比如“运营”和“测试”肯定也有各自的子领域,这里为了简洁地描述问题,只展开了“技术-开发-客户端”这条线作为例子。)
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级领域有产品、运营、技术、项目经理和市场等技术下面的二级领域有开发、测试和运维等开发下面的三级领域有前端、客户端和服务端等客户端下面的四级领域主要是iOS和Android。
一级领域的技术和运营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应该是没有争议的;二级领域的开发和测试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应该也是普遍共识。
但是像前端和客户端、iOS和Android这种它们是分别属于两个领域还是属于同一个领域不同的技能呢人们可能会有不同的意见比如最近几年流行的“全栈开发”就提倡前端、客户端和服务端的开发都要掌握。
那么我们的10000小时到底是投入到哪个级别上才最有效果呢是四级领域iOS还是要在三级领域客户端又或者是二级领域开发呢
我建议在三级领域这个级别进行投入。因为判断是不是同一个领域的方法,就是看**面对的问题和采取的思维方式是否类似**,至于工具本身,并不是区分的标准。
以客户端领域为例无论是iOS开发还是Android开发面对的问题都是如何在移动设备上做好和用户的交互都需要考虑用户交互、App性能优化和App生命周期管理等。
从这个角度来说,客户端和前端其实也可以算同一个领域,因为前端面对的问题和采取的思维方式和客户端其实是类似的。这也是现在很多团队提倡的“大前端”概念的原因,毕竟两者关注的都是“用户体验和交互”这个领域。
但是服务端就很难和客户端归为同一个领域因为这两个领域面对的问题和采取的思维方式都是截然不同的。客户端关注的是用户体验和交互服务端关注的数据处理和系统架构。这就和跑步很像短跑名将博尔特可以参加100米、200米和4*100米的短跑比赛但是他不会参加5000米或10000米的长跑比赛。
在互联网行业发展明确领域的边界非常关键。因为这将影响你的发展路线是在某个领域投入10000个小时的专家还是在好几个领域分别投入几千小时的多面手。
虽然多面手可能在某些特定场景下也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但如果你想在大公司按照职级体系正常发展的话,专注某一个领域往往会更有优势。
当然如果你已经达到了P9以上级别必须要整合跨领域的技术来打造成熟的业务作品那肯定是要在至少精通某一个领域的基础上继续跨领域学习的。
### 3. 工作时间外也要主动提升
刚才我们说到10000个小时相当于连续10年平均每天投入3个小时。
你可能会有问“我每天工作10个小时这样算下来岂不是不到4年就可以成为大牛了
很明显这是不太可能的。原因在于工作中的很多时间都是在做一些重复的事情只是让已经掌握的技能变得更熟练而已边际效益是越来越低的。所以工作1个小时不等于学习1个小时。
这就像你练小提琴每天都只练习《生日快乐歌》这个曲子就算练10年也不可能成为专业小提琴手。你必须先练习某个难度的曲谱熟练后再来练习下一难度的曲谱这样逐步提升难度最终才能成为专业的小提琴手。
同样的道理,如果你想要高效地提升自己,就必须不断地主动学习新的、复杂度更高的技能,等到工作中用得上的时候,抓住机会在实践的过程中练习,获得经验教训,进一步加深对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如此循环往复,一步一步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以我个人的经验来看1天的上班时间大约相当于2个小时的有效提升时间。当然这个数值不是绝对的对于不断拓展创新的工作大于2个小时对于重复性比较高的工作小于2个小时。
因此我建议你除了上班时间外尽量保证每天能够有1个小时的主动提升时间。
平均每天1个小时看起来好像不多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很难做到的。互联网行业的人加班累成狗感觉身体天天被掏空周末又要通过各种娱乐活动放松自己成家的还有家庭要照顾……总之就是感觉钱总是不够时间也总是不够。
很多人面对这种情况干脆就放弃学习了;也有的人意志力强一点,会强迫自己去牺牲休闲娱乐的时间投入到学习中,但他们也很难坚持,通常都是三分钟热血,劲头一过就恢复了原样。
## 海绵学习法
那么,怎么解决时间不够这个问题呢?“海绵学习法”就是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我把这个方法取名为“海绵学习法”,其实是借用了鲁迅的名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海绵学习法的关键就是“挤时间”。它既不需要我们放弃所有的休闲娱乐,也不需要在累成狗的时候强行“打鸡血”逼着自己去学,而是让我们通过长期坚持的方式,达到“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效果。
下面,我们来就看看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可以挤出时间来学习。
### 早晨30分钟
首先我们可以把起床的闹钟提前30分钟比如原来07:30的闹钟可以改为07:00。不用担心提前30分钟起床会影响休息质量习惯以后早起30分钟不但不会影响一天的精力甚至可能反而让人更有精神。
早起的时间可以用来看书30分钟基本上足够看完一本书的一个章节了。
### 通勤2小时
然后是通勤大城市的上班通勤时间在1个小时左右每天往返就有2个小时了。
你可以根据通勤方式选择对应不同的学习方式。如果做公共汽车或者自己开车上下班,可以听书籍和线上课程的音频;如果坐地铁,除了听音频,也可以看电子书和线上课程,要是有座位,还可以看纸质书。
### 上班第一个30分钟
刚到工位的第一个30分钟或者开完晨会后的30分钟这时候一般也没什么会议也很少有人来打扰大脑又是最活跃的时间所以学习的效果非常好。
不用担心这30分钟会影响项目进度一天当中总会有其他事情浪费30分钟以上的时间比如不必要的会议、低效的沟通、玩手机摸鱼等。如果担心影响项目进度你可以在别的事情上提高效率。
### 睡前30分钟
大部分人在睡前都会进行一些休闲娱乐活动来放松自己比如玩游戏、追剧、看电影、刷短视频等。对于忙碌了一天的劳动者来说适当的放松是必不可少的我们不必完全放弃这些活动只需要从中挤出30分钟就行了。
比如少玩2局王者荣耀30分钟就挤出来了从整个赛季来看完全不会影响你的段位少看一集电视剧也能够节省30分钟以上的时间至于少刷30分钟的短视频就更加没什么影响了。
### 周末2小时
大部分人周末都会安排一些耗时很长的活动比如购物、逛街、聚会、看电影、旅游和睡懒觉等。只要你有意识地挤时间很容易就能挤出2个小时比如购物、逛街和聚会的时候控制时间、早点回去减少一些“无效社交”的时间旅游的时候做好时间规划本来准备睡10小时懒觉改为睡9小时……
### 关键还是意志力
这些方法对你原来的工作和生活影响很小但只要长期坚持积累的时间规模和个人的成长速度都是非常可观的。我通过这种方式一年阅读的非技术书籍可以达到80本以上技术相关的书籍可以达到20本以上。
当然,这些方法仍然需要我们稍微克服一下人性的弱点,只是用不着“头悬梁锥刺股”这样夸张而已。但是如果你连少打一局游戏、少刷一集剧这样的意志力都没有,那么无论多么有效的方法对你来说都是没有意义的。
## 小结
这一讲我跟你分享了如何将10000小时定律具体落地的第一个关键方法海绵学习法。通过海绵学习法我们可以做到既不对工作、家庭和休闲有较大影响又能够保证足够的时间来提升自己。
现在,我们回顾一下这一讲的重点:
1. 按平均每天投入3小时计算10000小时定律意味着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花费10年时间。
1. 不同的领域,面对的问题和采取的思维方式也不同,投入的时间是不能叠加的。
1. 上班时间不能直接等价为有效的提升时间我们每天下班后还应该主动投入1个小时来学习。
<li>海绵学习法不需要完全放弃休闲娱乐也不需要强行打鸡血只需要稍微克服一下人性的弱点长期坚持积少成多。挤时间的来源包括早晨30分钟、通勤2小时、上班第一个30分钟、睡前30分钟和周末2小时等。<br>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9d/b5/9d9e58c0c74b1ded3e7de3bcac23b6b5.jpg" alt=""></li>
## 思考题
这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留一道课后思考题给你吧。分析一下你目前每天的时间分布,你觉得自己可以从哪些地方挤时间?大约能挤出多久?
欢迎你把答案写到留言区,和我一起讨论。相信经过深度思考的回答,也会让你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br>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ed/43/edc45790aea57e5534a04366cd7d5143.jpeg" a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