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
CategoryResourceRepost/极客时间专栏/如何看懂一幅画/拓展篇/拓展4 | 如何用欣赏油画的方式看电影?.md
louzefeng d3828a7aee mod
2024-07-11 05:50:32 +00:00

190 lines
18 KiB
Markdown
Raw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audio id="audio" title="拓展4 | 如何用欣赏油画的方式看电影?" controls="" preload="none"><source id="mp3"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audio/d6/87/d6f2fa338b77cc3b29d7747f1b0c9e87.mp3"></audio>
你好!我是罗桂霞。
上一讲,我们学习了如何从油画中学习穿搭技巧,我们不仅欣赏了油画,还学会了三个穿搭要点。而这一讲,我们将走进电影的世界,共同来探讨一下如何用欣赏油画的方式看电影?
你我都看过电影,也都喜欢在闲暇时用看电影来充电或者放松自己,那你有没有被一部电影感动过?被场景触动过?被某句话点醒过?被某个人设吸引过?
我有过,我是个很爱看电影的人,每次看电影时,我都会被一些情节感动得一塌糊涂,或者气得要命,再或者伤心得不得了。有时候可能会是一句话、一个动作,都会让我感触颇深。
也许,你要问了,那看电影和欣赏油画有什么关系吗?是的,有关系。我们可以把电影也看作是一种艺术,虽然它是动态的画面,但是,它的每一帧又是静止的。
**好的电影就像油画,每个画面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没有一处地方、一个事物是无用的**。那既然这样,我们就可以用我们学过的欣赏油画的方法尝试着去欣赏电影。
我今天选了三部我很喜欢的电影,分别是《永恒之门》《一片好心》和《海上钢琴师》。让我们来一起研究一下,如何在看电影被感动得一塌糊涂的情况下,还能发现其中的美。
## 光:无声表达的语言
你不用担心,我选的这三部电影你没有看过。你可以跟随我的脚步,一起来观赏。**有时候,没看过完整的电影故事,只是单纯看画面的话,你也会有一番别样的感受**,那种感受也是很真实的。
如果你有印象的话,应该还记得我们在“看懂油画”模块曾学习过九个欣赏油画的维度。这一讲,我挑了其中和电影联系最紧密的三个维度来给你讲解,就是**光、构图和艺术符号**。
首先,我们来看光。光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不仅可以**烘托气氛**,还可以侧面**传达人物心情**。
《永恒之门》是一部**关于梵高的传记类题材**电影,我们在[第3讲](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266221)说过梵高1853-1890年在法国阿尔勒曾度过一段时光电影聚焦的就是这段时光。这部电影的场景、历史还原和感情表达都很到位。
其中,有一个场景对光的运用给我的印象很深刻。这是当时梵高躺在一个山坡上反思的场景,他想的是,“当面对无限风景时,我只看到永恒,只有我能看得到吗?存在的,即合理。”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8a/f8/8af3a812c86b752e2ed2ac5308a7acf8.jpg" alt="" title="来自电影《永恒之门》">
梵高躺在山坡上,远处夕阳西下。夕阳的光撒在了他的身上,寓意着他的生命马上也要如夕阳一般,消失在地平线。但即使消失,至少自己曾经用光照耀过人间。
下一个镜头变成了特写,透过梵高脸上的偏黄色的柔和的光,我们可以看到他脸上的皱纹。虽然我们看不到他的眼神,但是能感觉到他的内心是不平静的,他似乎在**不平静地思索**着。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9c/05/9c2e3e626bfbc0d86941dedb16d76805.jpg" alt="" title="来自电影《永恒之门》">
下一个镜头是梵高翻身,画面的光突然变成了偏粉紫色的光,这个光和上面的光相比,稍显暗淡。但是,这个光映衬着梵高神情的转变,预示着他之后的命运。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a8/1b/a820d4edfbd68b17a79822f9c3483d1b.jpg" alt="" title="来自电影《永恒之门》">
《一片好心》里对光影的运用也是十分的娴熟,尤其是在**表现人物形象和内心活动**时,用光影可以很好地烘托氛围,让场外人代入自身去感受电影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比如说,下面这个场景是男主去找流浪汉时的场景。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01/de/0127eaf0cc18189ac1686bf59479dcde.jpg" alt="" title="来自电影《一片好心》">
这是一个发型不好看、肚子还有点大的男人,也是一个**因疾病折磨,对生活几近失望**的不修边幅的中年人。他的眉眼里透着无奈,但是并不服输,渴望能活下去。
背景里,我们只能看到一个孤单的路灯在那里。**柔和的灯光在整片黑暗里,显得微不足道**。但是,它却仍然发着光,就像这个男人,即使风烛残年,对生活仍有一股子信念。
下面这张图同样是这个男人,他趴在桌子前面,面前放着许多杯子,这个场景是他在教流浪汉做出口感最棒的咖啡,前面的咖啡都是失败品。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d8/cd/d83dafdf6bfe4c6a7e01ec716e9c7acd.jpg" alt="" title="来自电影《一片好心》">
单从光线的角度来说,这个场景的光线有点类似于话剧舞台上的**独幕戏的聚光**。这个光线打在了男人和面前的桌子上,周围却是一片黑暗,**突出了画面的重点**。和我们在[第4讲](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266926)看到的《杜普医生的解剖课》里的光线处理方式很像。
这样的光影处理,是为了向我们表现人物此时无奈与惆怅的内心活动。如果这里,导演用的是全亮的灯光,整个屋子都亮起来,那么,画面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所以,之后你在看电影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关注一下导演对光线的运用和把控。特别是在高潮和重要情节、以及展现人物内心矛盾时,光线一般都会作为无声的语言起到一种辅助作用。
## 构图:均衡画面的工具
我们在[第5讲](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267916)的时候,主要讲了三角形构图法,还简单地说了说其他构图法的作用。虽然,我们总强调,厉害的艺术家在绘画时,是**不会特意追求构图**的,那样就本末倒置了。
但是,构图在**均衡与和谐画面**上,还是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尤其是在电影里,一个好的构图可以在无形中将平凡普通的东西变得瞬间高大上起来,**突出主体、吸引你的视线**。
比如说,我们来看《永恒之门》里的两个画面。这两个画面都是梵高独自一个人在户外奔波的场景。无论是在花田里,还是在麦田里,在构图上都采用了**三分构图**。而梵高就位于三分构图法的中心部分,整个画面看起来不仅有质感,还有重点。
梵高就像一个艺术世界里的使徒,这个构图法突出了他这种**遗世而独立**的形象。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9c/5a/9c703f761782829bdae5f1bbd42e595a.jpg" alt="" title="来自电影《永恒之门》">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ff/6c/ff8948c3a84eac6yy280e5a9b87d846c.jpg" alt="" title="来自电影《永恒之门》">
《海上钢琴师》里也有着许多绝妙的构图画面,比如说,下面这张。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f0/45/f0a5ca7abfdcf156f45ca92d75e40d45.jpg" alt="" title="来自电影《海上钢琴师》">
这个地方用的是**引导线构图法**,就是指利用线条引导观者的目光,使我们的目光**汇聚到画面的焦点**。引导线不一定是具体的线,但凡有方向的、连续的东西,都可以称为引导线。在现实中,道路、河流、颜色、阴影甚至人的目光都可以当作引导线使用,这里使用的是窗子的缝隙。
引导线构图法一般还会用在**肖像特写**里,主要是让肖像看上去**不呆板、更艺术、更生动**。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77/9d/779c12f8e019917b82bf2a63aa71c09d.jpg" alt="" title="来自电影《海上钢琴师》">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89/f3/8974b1bb24494f739d3fbfc5eca3b8f3.png" alt="" title="来自电影《海上钢琴师》">
在公众场合,人多只有一个主角的时候,使用的则是**中心构图法**,以远处的人海做背景,用中心构图法来重点**突出画面中的主要人物**,其他人物则作为衬托。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88/08/88fdf131c65c24ce9ef6115bc18cde08.png" alt="" title="来自电影《海上钢琴师》">
中间偏左或偏右的构图法, 也可以突出重点,显得不死板。但是这种情况下,另一侧一定**要有一个重色来平衡画面**,否则画面会失重。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f2/66/f2a8782edabdbe41811e602fb0a86766.png" alt="" title="来自电影《海上钢琴师》">
下面这个镜头则使用了**对角线构图法**,人物的身体呈对角线的姿态,画面看着不会生硬。同时利用一些线条对空间进行切割,中间偏左的床柱子、最左边的柜子、右边躺着的男主,通过这几个大线条的切割,**让画面有节奏感,且不失稳定性**。
你看,再杂乱的房间,利用构图法也会让画面很温馨,杂而不乱,有生活的味道在里面。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f7/0f/f79ca5b51caec80cb2c55541ce9d3c0f.png" alt="" title="来自电影《海上钢琴师》">
只要构图合理了,一张唱片机就能让整个废墟充满艺术感。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a1/c0/a114c9ca93feayy3b9510a8fdb7e16c0.png" alt="" title="来自电影《海上钢琴师》">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一些镜头进行构图分析,把电影中最实际的东西给挪用过来。如果你能实际操作一下,比如说,拍照,时间久了,你就养成了**构图习惯**,这就会成为你自己的东西。
你要是在看任何电影的同时,都带着一个问题,就是我怎么能把他的构图用到我的生活中?你就会慢慢发现规律,发现电影画面其实**美得很有规律**。只要把握住规律了,我们也可以美起来。
## 艺术符号:理解故事的指南针
还记得在[第8讲](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271187)的时候,学习艺术符号的心理感受吗?是不是觉得,不懂艺术符号的时候,看画只是看个热闹,或者看个大概。可是懂一些艺术符号,一些本质的东西后,我们就可以在看画时,看出一些门道。电影也是这样,而且**很多电影中的场面都是从油画中借鉴过来的**。
有的借鉴是比较大的借鉴,就是**整幅油画作为一个符号**出现在了电影里,也就是说,某一个场景在一定程度上复刻了油画中的场景。
比如说《海上钢琴师》的开头有这样一个场景一艘载满了一群带着美国梦的移民者和一些上流社会的人们的轮船在海上航行着。虽然当时他们都高喊着“American”但是大家站在船头上时眼神却是迷茫的眺望着远方却没有方向。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58/87/587b1210e5bea077d0033687eb2caa87.jpg" alt="" title="来自电影《海上钢琴师》">
这个场景取自于前拉斐尔派福特·马多克斯·布朗1821-1893年的作品名为**《望英国的最后一眼》**。导演在这部作品中,用这幅画的构图作为开场白的一幕,无非是向我们传递,这批拥有美国梦的坐在游轮上的人,和之前第一次工业革命坐帆布船去美国淘金的人是一样的。**家乡,你只能望一眼,从此等待你的便只是无限的未知与迷茫**。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55/5d/55900ec7df56a4255f96a41ee51a655d.jpg" alt="" title="《望英国的最后一眼》[br]福特·马多克斯·布朗( Ford Madox Brown[br]创作于1855年[br]现存于英国伯明翰博物馆">
还有下面这个镜头,是他们当时看到纽约陆地时的一个镜头。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c1/cd/c111ecbce9672bd09e96a4ba39f7e9cd.png" alt="" title="来自电影《海上钢琴师》">
这个镜头从处理方式到构图都是在借鉴阿诺德·勃克林1827-1901年的作品**《死亡之岛》**,暗喻着美国梦并非如此简单, 轮船带你驶向的并非希望,纽约也并非真正的开始。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a1/77/a194a2f2a5103af6df4a47ca09fcb277.jpg" alt="" title="《死亡之岛》(Die Toteninsel)[br]阿诺德·勃克林Arnold Böcklin[br]创作于1886年[br]现存于德国昆山德比登博物馆">
还有这个动作,高举双臂,你应该再熟悉不过了。这个姿势我们之前提过很多次,被定义为痛苦不堪的、受尽折磨的符号。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ac/57/ac2a93cb2bd4c3eeec31a8b9ed2fbe57.png" alt="" title="来自电影《海上钢琴师》">
从一开始,各种信号都在告诉我们,**这不是一个轻松的电影**,整部电影里穿插了很多类似于上面我提到的隐喻。所以,这部电影对于我来说,是经典中的经典。
先抛开剧情,就拿画面感来说,你随便定格,每一帧都可以被我们借鉴。因为,这里面包含了美学、构图、色彩搭配和大量的隐藏信息。
我们再把视线放回到《永恒之门》里,你知道的,梵高很喜欢画向日葵。电影里自然少不了向日葵的场景,但是这些向日葵的场景借鉴的却是**基弗的作品**。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5f/dd/5fceyy4ff2c66042f2dcfbe80c9db4dd.jpg" alt="" title="来自电影《永恒之门》">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51/8a/512a28e0fb08b617d46048e6f8f38e8a.jpg" alt="" title="《向日葵》[br]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br]木刻画">
为什么借鉴基弗1945年- )的向日葵呢?因为,基弗的向日葵就是在致敬梵高。只不过,基弗的向日葵看起来有一种枯萎和凋落的感觉。向日葵的根部还有一个躺着的人,这个人就是梵高。意思是这里面的向日葵是梵高孕育出来的,所以,电影里也是为了奠定悲剧的基调、渲染悲伤的氛围。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赘述了。你可能会问,老师,我了解得不多怎么办?那岂不是在看电影的时候,会错过很多精彩的地方?还是那句话,**我们需要先有这种意识,然后培养这个习惯,慢慢地积累,就会越来越有感觉**。
《一片好心》这个电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部电影的段位其实很高,因为电影充满了暗喻,实际上是围绕着**基督教里的圣父、圣子、圣灵**来讲的。 所以,很多细节都和宗教有关。
虽然,很难有人会理解到这个层面,但是并不影响我们的整体观看。而如果我们要是理解到那一层的话,很多场景对我们来说就不言而喻,我们就会收获很多惊喜。
## 艺术是相通的
其实,看电影就是在别人的故事与生活中走了一遭。我们沉浸在一部影片中,留意着别人的生活模式,借鉴着别人的审美,来规范提高自我的审美能力,并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
我们总是会问一个问题,什么样的电影才是一个好电影?正如,我们也总问,什么样的画才是一幅好画?但其实,它们作为不同的艺术形式,背后却是相通的。
通过这一讲,我们就能够看出**艺术的确是相通的**,经典之间的对话很简单,不需要语言,只需要一个场景我们就懂了。我们说,好的电影情节有张力、叙事清晰度高、剧情结构明确、角色有深度、对话内容以及整体是风格统一的。
一幅画也是,合理的构图、绝妙的色彩搭配、故事性和整体性等等都是关键性因素。
审美能力和知识储备量高了,自然能一眼看出一部电影是否是好电影,一幅画是不是好画。
可能我的影视评论不够专业,但是我能看懂它的构图、它的灯光、它的表达,因为,我对美的感知力在影视作品上也适用。你以后也可以把我们在这个课程上学过的东西有意识地运用到各个场景、各个领域。虽然艺术是相通的,但是意识也很重要。
希望你之后在看电影的时候,会发现每一个细节都给你带来了全新的启发。
## 罗老师说
今天,我们通过简单分析三部经典的电影《永恒之门》、《一片好心》和《海上钢琴师》中的光影处理、构图法的运用和艺术符号,用欣赏油画的方式重新审视了电影。
我们发现,不管是影视业也好,还是绘画界,首先,就是画面美,其次是有内容。好的影视作品只有以上两点都符合才能算得上是经典。导演们都知道审美的精粹在哪里,所以,他们会在场景方面向油画大师们借鉴。
构图也好,灯光也罢,总是会让我们在美妙绝伦的画面里历练我们的情感。我们有时会流泪、有时会笑、有时会愤怒,可是过后呢?绝大多数人会接着看下一部,尤其是,现在大家都能在家里、在各种网站上搜到各种影视剧,但很少人会反思画面、反思情节、反思感受。
我建议大家看影视剧要看经典,看完经典以后要学会反思和多想想。有时候,我们常说戏如人生,因为有时候一部经典的电影不仅会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还会带来人生的反思。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很多时候我们还没想明白自己要什么,就被人潮或者大主流给带到了下一站。
学会用思考的视角去看问题也是这一讲我想告诉你的。
## 思考题
学完这一讲,你是否对看电影这件事有了新的看法?你有没有经典的电影想和我分享?它吸引你的点是什么呢?欢迎在留言区和我分享你的人生视角。
**油画是一幅电影,电影是一部油画**。无论是哪种形式,我们不能停止的就是对美的追求。在一次一次与艺术对话时,我们就会得到美的感受,遇见全新的自己。
等到以后再和小伙伴看电影,别人在看个热闹的时候,而你早就看出了一切,期待你的改变。
下一讲就是我们拓展篇的最后一讲了,我们来一起聊聊如何优雅地逛博物馆。下一讲见!
如果这一讲让你有了新的感受,不妨把这一讲分享给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