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
CategoryResourceRepost/极客时间专栏/如何看懂一幅画/看懂油画/14 | 为什么毕加索画的情人都是天价名画?.md
louzefeng d3828a7aee mod
2024-07-11 05:50:32 +00:00

205 lines
23 KiB
Markdown
Raw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audio id="audio" title="14 | 为什么毕加索画的情人都是天价名画?" controls="" preload="none"><source id="mp3"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audio/44/32/441af7d590fab8168ae63f0ffb18b632.mp3"></audio>
你好!我是罗桂霞。
前两讲,我们已经深入的结识两位艺术家了,一位是画风多变的戈雅,另一位是画风始终如一的莫奈。如果细心的话,你应该发现了,这两个艺术家代表的正是油画史上的两个时代。
所以当我们沿着历史车轮的痕迹在从新古典和浪漫主义时期走向印象派时期之后这一讲就要从印象派走向20世纪的艺术世界了。在20世纪这个充满奇妙变幻的时期出现了许多个性独立、追求自我的艺术家其中最出名、最有影响力的莫过于**巴勃罗·毕加索**1881-1973年
毕加索,是西班牙著名画家、雕塑家,是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人物,**他被评价为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是20世纪的一个伟大艺术天才。
毕加索有多厉害呢?毕加索的父亲也是一位画家,而且是美院教授级别。他父亲喜欢画小鸟,在毕加索十三岁的时候,他看见父亲的一幅小鸟画没画完,便帮父亲素描涂色。后来,他父亲观察了一下毕加索画的地方,觉得他儿子已经超越了他,发誓从此再也不绘画了。
下面这幅画是毕加索在十六岁时画的画,你能感受到,整个画面既有故事性,又有着精妙的技法。无论是人物的表情刻画,还是光线色彩的处理,都已经很成熟了。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bf/65/bf1cbd5a8fcac974ac137f9484060a65.jpg" alt="" title="《科学与博爱》Science and Charity[br]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br]创作于1897年[br]现存于西班牙巴塞罗那毕加索博物馆">
而且,毕加索还是唯一一位在活着的时候就能在卢浮宫看见自己作品的艺术家。
在[第9讲](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272134),我们也曾学习过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但那只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如果想要进一步了解毕加索,我们同样要去研究他的艺术历程。其实,每位艺术家的历程都可以单独出一本书,说三天三夜可能都说不完。
别人讲毕加索可能会以他的代表作品为线索。但是,今天,我们要另辟蹊径,我们这一讲则以毕加索的情感史为主线,来一起探讨毕加索的整个艺术生涯究竟是怎样的。
好,那让我们开始吧!
## 玫瑰色初恋:忧郁蓝色转向粉红色
我们为什么要以毕加索的情感史为主线呢?难道毕加索的情人很多吗?
是的据不完全统计毕加索的情人和妻子就有7个。不过**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学习鉴赏油画**,所以,我们对艺术家的私人生活不予评价。但是,毕加索的情人们真的称得上是他的缪斯女神们,因为**她们是毕加索的创作源泉,给了他无数的艺术灵感**。
毕加索的初恋是一名法国模特名字叫费尔南德·奥利维尔长得十分好看。他们于1904年在巴黎相遇并且很快就坠入爱河。也是因为这个女孩的出现让毕加索的生活充满了甜蜜。
所以,在和奥利维尔在一起的时候,毕加索画画使用的都是**橘、粉红色系**,作品**画风也很明快**。比如,我们看下面这幅《拿烟斗的男孩》,就可以明显地感受到这时期的特点。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e7/e7/e760d51b1ff73832d6390563a363cce7.jpg" alt="" title="《拿烟斗的男孩》A boy with pipe[br]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br]创作于1905年">
爱情给了毕加索最好的艺术土壤,让他的灵感和想法层出不穷。也是在这个时期,他创作了《亚威农的少女》,这是**世界上第一幅立体主义作品**,算得上是毕加索的成名作。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81/1e/8139801265df34da09e572d80f3e1b1e.jpg" alt="" title="《亚威农的少女》Chicks-from-avignon[br]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br]创作于1907年[br]现存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还记得我们在[拓展1](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270179)里,看过的塞尚的《大浴女》吗?这幅画的灵感就受到塞尚那幅画的影响。不过,这幅画在问世之初曾被指责为不道德。许多评论家发现这幅作品与塞尚的《大浴女》有相似之处,这也是有史以来第一次被评论家认为是抄袭而非致敬的案件,但其实不然。
我们来看一下这幅画,这幅画描绘的是巴塞罗那亚威农街的一家妓院里的五个妓女。你能看出来,毕加索画的每个人物都不一样。底部拉窗帘的女人头像是五个人中最立体的,三角形黝黑的鼻子和扭曲的脸部,都显得尤为特别。
这幅画中的女人,似乎是戴着面具的。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从这些女人的特征上,**我们能发现这些面具属于非洲部落的面具**。因为这一时期毕加索曾参观过莫里斯·弗拉明克工作室的非洲雕塑,这让他对非洲古老的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61/a0/618dcb9a4d0074b4d5317bdyy2e4b0a0.jpg" alt="" title="非洲人面具图">
这幅画其实可以看作是一个刻意的计划,**一个刻意吸引我们注意力的计划**。我们能观察到,画面中的五个女人目光不是一致的,而且看起来也没有交流,甚至有点互相忽视。相反,他们只关注于看客,其实这样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容易注意到他们。
有人认为面具的部分是在描绘病态,如中了梅毒一样,再加上蓝、橙色的对比,和女人们略微扭曲的造型,让整个画面看起来第一眼可能会比较惊悚。有人也说这是毕加索对疾病的恐惧,毕竟他一生换女朋友的速度还是挺快的。但是这一幅不管是从技法上、还是思想上,**都是一幅很前卫的作品**,除了高更以外,很少有人直接把外来文化直接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所以我们说,奥利维尔的爱情真的拯救了毕加索,给了他灵感。因为在这段粉红色时期之前,毕加索度过了一段时间的**“蓝色时期”**。蓝色时期与粉红色时期正好相反,蓝色时期的毕加索画画会使用大量的蓝色和黑色色调,很少使用温暖的颜色,画风阴郁,充满了忧郁的气息。
因为,那时候他的一个好朋友自杀了,这件事给了他很大的打击,让他很长时间都无法走出来。比如说,我们在[拓展1](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270179)的时候,就曾经看过一幅他蓝色时期的画。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26/d3/26f0033e0be7f3eb8b1df3d2312f1ed3.jpg" alt="" title="《蓝色房间》局部">
再比如说,下面这幅《老盲人吉他手》,同样是他蓝色时期的作品。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2a/97/2a945701716a709930b926f813f0f697.jpg" alt="" title="《老盲人吉他手》The old blind guitarist[br]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br]创作于1903年[br]现存于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
毕加索在这幅画中描绘了一位衰老的盲人乞丐。在人行道上,这把大吉他占了很大的空间,其圆度与老人的瘦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歪着头,手紧紧地抓着这个唯一可以让他有所寄托的吉他,腿部弯曲叠加的造型也让整个画面显得比较有张力。
老人蓝色破旧的衣服几乎让他和背景的墙面融为一体,显得他不那么的重要。身体的颜色苍白泛蓝,不知道他是死、是活,抱着吉他的手臂瘦骨嶙峋,和吉他的橙棕色形成对比。这一系列的安排都让画面看起来特别忧伤,**后来吉他也成为毕加索最常出现的主题之一**。
你看,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它真的可以救赎一个人。不过,好景不长,奥利维尔在毕加索成名后就离开了他。接下来,就是毕加索这一生都难以忘怀的一个女人,叫伊娃·古埃尔。
## 心中白月光:拼贴型立体主义
伊娃是一位像极了洋娃娃的女人,她娇小纤弱,柔情似水,毕加索很喜欢她。而伊娃也很听他的话,对他很服从,这段恋情让毕加索整个人也变得十分温柔和柔和,内心的恐惧也少了很多。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ed/5b/edc569e24b8607b89ac40bd07e5e165b.png" alt="" title="伊娃·古埃尔照片">
毕加索和伊娃在一起的时候,**创作了许多立体主义的作品,来向伊娃表达爱意**。可是,留下来的并不多,我们来简单看一幅画,叫《吉他》。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b3/db/b32af8e15b7be6dd56773ddb48deyydb.jpg" alt="" title="Guitar (I love Eva)[br]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br]创作于1912年[br]现存于法国巴黎毕加索博物馆">
毕加索这时候的作品已经偏向于立体主义了,不过,当时还是没有人能理解毕加索开创的这条新的艺术道路的意义。这幅《吉他》有着明显的立体风格,**从每个角度看上去,吉他都是立体的**。
但是如果你从上面看的话,会给你一种透视错误的错觉。事实上,毕加索对最初的立体主义成果也是持怀疑态度的,他和布拉克得出了所谓的拼贴型立体主义。什么是拼贴型的立体主义呢?就是**使用纸板和拼贴画去拼一幅画**。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44/28/441f84a110638ac7f80b1a5f0a3df028.png" alt="" title="Guitar[br]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br]创作于1914年">
在1914年做的这个吉他就是用纸拼贴起来的效果显而易见错综复杂的空间加上灯光的效果很容易让人迷失。
那为什么一幅画里画着吉他,就叫“我爱伊娃”呢?因为毕加索曾说过:**“我很爱她,我要把她的名字写在我的画里。”**
但是在1915年12月伊娃因为生病去世他们只在一起了三年。从此伊娃成为了毕加索心里的一抹白月光她的一颦一笑都永远刻在了毕加索的回忆里。
## 步入婚姻殿堂:转向新古典主义
伊娃去世之后毕加索就离开了巴黎去往了罗马。在罗马他遇见了一名芭蕾舞女演员叫欧嘉·科克洛娃。很快他们就在一起了并于1918年结婚这也是毕加索的第一段婚姻。
他们这段婚姻持续了十年,在这十年,毕加索享受到的不止是恋爱的甜蜜,更是家庭生活的幸福,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他的艺术想法。于是,**他从抽象和立体主义转向了新古典主义**。
在别人都发展、尝试着他所开创的现代艺术时,他却独立地走向了过去,可能是因为天伦之乐带来的一种稳定感和安全感吧。我们来看一幅《曼蒂利亚的欧嘉肖像》。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73/a6/73a237b84b40a96d0f53d2aa749583a6.jpg" alt="" title="《坐在扶手椅上的Olga》[br]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br]创作于1917-1918年[br]现存于法国巴黎毕加索博物馆">
这幅画画的是他的妻子欧嘉,我们能看到,画面中对人物的刻画笔触很细腻,和以往的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能看到古典主义的影子,但是**明显画里面充满了当代的味道和毕加索自己的想法**。
这幅画他并没有画满,而是只画了沙发、他夫人和他夫人的影子,整个后面的空间用几条潦草的线处理掉了,让这幅画更具有现代意义,而非古板的、传统的古典主义作品。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毕加索的功底有多扎实。**画自己擅长的很容易,抛开自己擅长的,不断创新才是最难的**。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03/a6/03caae3014e396e7bca6fea98ccyy6a6.png" alt="" title="欧嘉照片">
虽然这场婚姻持续了十年看似很幸福但是毕加索在1927年遇见了年轻的玛丽·瑟瑞斯·沃尔特毕加索爱上了她。而他与欧嘉的这段婚姻也就无疾而终了。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6a/02/6a1181e3d30190bc45bae2365a430f02.jpg" alt="" title="《坐着的欧嘉》Seated woman Olga[br]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br]创作于1920年">
## 与17岁女孩相遇超现实主义邂逅
1927年毕加索遇见了玛丽·瑟瑞斯·沃夫特那时的毕加索已经46岁但是沃夫特只有17岁可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忘年恋”还是开始了。
沃尔特给毕加索带来了更多的艺术灵感,**毕加索发展了超现实主义风格,尤其是对女性身体的描摹产生了新的想法和观念**。在这一阶段里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1932年创作的《梦》。<br>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8a/90/8a66406d330fa09ee3b1a0f807646c90.jpg" alt="" title="《梦》The dream[br]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br]创作于1932年[br]私人收藏">
我们先看画中女人的动态,描绘的是一个正在熟睡的女人,她自然地把手交叉放在腿上,然后头是偏向一侧。她的脸展现出很美的动态,头歪靠在肩膀上,女人的五官很圆润,给人一种柔软丰盈感,有点像我们唐朝的那种富态的感觉。
你再看她所坐的椅子,红色的椅子把他的身体线条给勾勒出来了,让人物更突出。右边的花格棕红色窗帘让气氛显得更加宁静。
这一时期的毕加索是受到亨利·马蒂斯野兽派绘画的启发,**在色彩上更加大胆,直接用红、黄、蓝这三个颜色来表示,以最原始的颜色来突出画面中女人沉睡的姿势**。绿色的门和前面的沙发也形成强烈的对比。
整个形体还是有结构变形的是沃尔特的出现让毕加索重新了解了女性的美。但是这段恋情也就持续了十年左右。1936年毕加索又喜欢上了新的女人朵拉·玛尔。
## 势均力敌的恋爱:画时间的抽象主义
和前面几个女人不同,朵拉·玛尔也是一位艺术家,不过她是一名摄影师。她和毕加索相遇后,成为了毕加索新的缪斯女神。
在他们的这段关系期间,朵拉极大地刺激了毕加索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她有独立的想法和品格,她多次帮助毕加索发展他的艺术。也正是在这段恋爱里,毕加索创作了《格尔尼卡》这幅久负盛名的作品。
毕加索也为朵拉创作了一系列的作品,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哭泣的女人”系列。**如果说《格尔尼卡》表现了民众和社会所遭遇的苦难,那么“哭泣的女人”则传达了单纯的个人苦难。**
同时,这个系列可以说是毕加索立体主义绘画生涯中最伟大的艺术品之一。那么,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个系列里最精致的一幅《哭泣的女人》。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d8/ac/d8272605394cea74d1bae4aafb3a7fac.jpg" alt="" title="《哭泣的女人》The Weeping Woman[br]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br]创作于1937年[br]现存于伦敦泰特艺术博物馆">
是不是觉得这幅画更抽象难懂了?画面让人感觉很奇怪,人怎么能是这样的呢?因为**毕加索画的画是有四维空间的**,为什么是四维空间?
**因为他是在画时间,画一个绝对抽象的东西**。你看这个女的眼睛、鼻子和嘴巴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幅画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是因为他让模特摆动作的时候是让她一直在动的,或者他就是在和模特边说边画的。
他可能在看第一只眼睛的时候看到的是一个姿势你看他第一只眼的眼睛是3/4的侧面还不是1/2的侧面就开始作画再抬头看第二只眼的时候他的动作就已经换掉了。所以第二只眼睛的位置就是1/2的侧面了鼻子也是1/2侧嘴巴是3/4侧然后底下领子就跳过去了手已经错乱到一个位置去了。
这就是时间,这就是毕加索作品的高明之处。也就是说,这幅画是在画他看女人的第一眼睛和第二眼睛,甚至是第三眼之间,**画是有时间、有动态在里面的,中间是有个时间差的**。
他的画给人的感觉就是在瞬移。你可能比较难理解,但是你带着这个概念去看,会不会看上去少了点违和感?奇怪有没有减轻?因为我们两眼中间为分割点,你把他们分开来看的话。他就是两个不同的画,完全可以成立。**他是画了两个动态,两个时空的同一个人**。
可能你会问,老师,他的颜色为啥这么五彩斑斓?这其实是一个特点了,毕加索是在通过颜色在强调形体,让它更有跳跃感。这种红、黄、绿的大纯度的颜色对比,**画家想用这种颜色来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强调时间差**。
虽然朵拉让他有了这样的灵感,但美好时光总是短暂的,相信你也知道,我要说什么了。是的,毕加索和朵拉只谈了七年恋爱。然后,他又看上了另一个女人,弗朗索瓦·吉洛。
## 画家遇上画家:灵感碰撞出多种可能
弗朗索瓦·吉洛也是一名画家,毕加索很是欣赏她。毕加索认为不仅她这个人迷人,她的画也迷人,他们会在一起聊艺术、谈艺术。他们不仅度过了很幸福的一段时间,还生了两个孩子。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幅这时期的画《生活情趣》。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8d/f2/8d6d8e0d9af209c97d85c6yy2e232af2.jpg" alt="" title="《生活情趣》Lust for life[br]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br]创作于1946年">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毕加索画女人是在画这些女人给他的一种体验感**。有的女人豪放不羁,像大江和大河,汹涌澎湃;有的女人小家碧玉,像涓涓细流,让人心情愉悦。
毕加索在她们身上窃取了宝贵的灵感,比如说,我们看上面这幅画,就是毕加索笔下的吉洛。画中间是一个在海边跳舞的女人,她的身体呈波浪形,头发是红棕色的。女人旁边像马一样、像羊一样等的生物就像是她的伴舞和奏乐演员,都围绕着她。
黄色的沙滩的前面是蓝色的海岸线,海岸线和天空一样,都是一块一块的,像晶莹剔透的冰块。这一切场景都是为了渲染整个画面的氛围,**让画面有一种纯洁而又充满生机的气氛**。画家这样画就是为了表现吉诺给他的感觉,**充满活力与俏皮**。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吉洛和毕加索在一起九年之后,主动离开了毕加索。后来,毕加索和最后一任妻子,也就是杰奎琳·罗克在一起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 毕加索:多种尝试不设限的人生
至此,我们已经分析完了毕加索这一生的情感史,通过他的情感史,我们也看到了他这一生的风格和特点也一直在变。这也是我想强调的一点,虽然我们总是把毕加索归为立体主义,或者是抽象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但是他真实的一生却是在不断改变的。
所以,**流派和学派只是专家为了观者进行区分而划分的,而艺术家自己从来不会把自己划分到某一个流派**,或者可以说,限制到某一个流派。比如说,戈雅和毕加索。
有人曾说,毕加索永远都是年轻的。因为,他一直走在时代的前面,去尝试、去体验、去感受哪种风格和画法可以帮助自己传达感情和意图。**风格和画法不过是工具,感情和意图才是一位艺术家想要表达的本质**。
那这种感情和意图是怎么来的呢?有一句话或许可以回答,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即使是像毕加索这样的天才画家,也是需要不断思考,从生活中汲取灵感的。
你看,毕加索的创作经历了那么多时期,每个时期都会有令世人赞叹的代表作。虽然,情人们是他艺术创作的一大来源,但可以肯定的是,一位优秀的艺术家除此之外,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一颗洞察世界的心。
所谓艺术二字,高超的技艺为“术”,除了“术”,“艺”也很重要。
## 罗老师说
今天,我们通过一个比较特别的基线把毕加索的一生给串联了起来。虽然他的个人生活与情史比较丰富,但是他的艺术人生也毫不逊色。他以鲜活人生做跳板,贯穿到了他的每一个艺术瞬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毕加索。
他的画风从写实,到抽象的立体主义,再到偏古典的绘画风格;从蓝色时期的忧郁,到粉红色时期的浪漫,再到超现实。无数精彩的作品,让我们应接不暇。最令我们佩服的是他的作品里是有动态的、有时间差的。如果你之后看到他晦涩难懂的作品,你可以试着找找画面里的时间差,或许马上就豁然开朗。
不管是他多情的一生也好,还是他多才的一生,毕加索都把自己的人生活成了一部史诗,一部我们可以通过每一幅画、每一笔颜色来观赏学习敬畏的书。没有谁的成功是唾手可得的,我们通过他对不同的情人态度,不同情人带给他的灵感可以看出,毕加索是一个善于观察学习的求知者。
他不把自己局限于他的小天地与小成就中,他热爱生活,热情接纳一切可以让他成长的东西。还是那句话,既然我们的人生长度有限,我们为何不活出不一样的宽度呢?
## 思考题
这一讲的思考题有点难度,又是一道油画分析题。你可以试着用我们今天学过的内容来分析一下下面这幅画,可以结合着之前我们学过的色彩、构图,包括从时间纬度来分析。欢迎在留言区和我分享你的见解。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ee/5c/eed1ee77bf27d5ef3cb49e3185e5a55c.jpg" alt="" title="Ritratto di Marie-Thérèse[br]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br]创作于1937年[br]现存于法国巴黎毕加索博物馆">
这一讲结束,代表我们就又结束了一个小模块。其实我们这一路走下来,如果你有认真在学习的话,你就会发现,不光是毕加索还是莫奈,或者是戈雅,任何一个艺术家都是一个单纯的热爱绘画、热爱这门行业的人,和你们喜欢编程、写作和唱歌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他们比我们普通人多了一点,那就是坚持,坚持走自己的路。
是不是发现艺术的世界没有那么神秘了?是不是对艺术、对真正的艺术家有所敬畏呢?这就像我刚开始和大家说的一样,让大家带着敬畏与尊重来看画。如果你也想让你的朋友揭开对艺术神秘的面纱,为何不把这一讲分享出去呢?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3b/2b/3bb95b60c6beb5bff19fe7e7bf9bb82b.jpg" alt="">
(课程研发:丁洋洋、易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