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ResourceRepost/极客时间专栏/数据结构与算法之美/基础篇/17 | 跳表:为什么Redis一定要用跳表来实现有序集合?.md
louzefeng d3828a7aee mod
2024-07-11 05:50:32 +00:00

156 lines
16 KiB
Markdown
Raw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audio id="audio" title="17 | 跳表为什么Redis一定要用跳表来实现有序集合" controls="" preload="none"><source id="mp3"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audio/cc/43/cc9a332ecc0cfc2a7ecb7ea7ce31a243.mp3"></audio>
上两节我们讲了二分查找算法。当时我讲到,因为二分查找底层依赖的是数组随机访问的特性,所以只能用数组来实现。如果数据存储在链表中,就真的没法用二分查找算法了吗?
实际上,我们只需要对链表稍加改造,就可以支持类似“二分”的查找算法。我们把改造之后的数据结构叫做**跳表**Skip list也就是今天要讲的内容。
跳表这种数据结构对你来说,可能会比较陌生,因为一般的数据结构和算法书籍里都不怎么会讲。但是它确实是一种各方面性能都比较优秀的**动态数据结构**,可以支持快速地插入、删除、查找操作,写起来也不复杂,甚至可以替代[红黑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A%A2%E9%BB%91%E6%A0%91)Red-black tree
Redis中的有序集合Sorted Set就是用跳表来实现的。如果你有一定基础应该知道红黑树也可以实现快速地插入、删除和查找操作。**那Redis为什么会选择用跳表来实现有序集合呢** 为什么不用红黑树呢?学完今天的内容,你就知道答案了。
## 如何理解“跳表”?
对于一个单链表来讲即便链表中存储的数据是有序的如果我们要想在其中查找某个数据也只能从头到尾遍历链表。这样查找效率就会很低时间复杂度会很高是O(n)。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e1/6d/e18303fcedc068e5a168de04df956f6d.jpg" alt="">
那怎么来提高查找效率呢?如果像图中那样,对链表建立一级“索引”,查找起来是不是就会更快一些呢?每两个结点提取一个结点到上一级,我们把抽出来的那一级叫做**索引**或**索引层**。你可以看我画的图。图中的down表示down指针指向下一级结点。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14/8e/14753c824a5ee4a976ea799727adc78e.jpg" alt="">
如果我们现在要查找某个结点比如16。我们可以先在索引层遍历当遍历到索引层中值为13的结点时我们发现下一个结点是17那要查找的结点16肯定就在这两个结点之间。然后我们通过索引层结点的down指针下降到原始链表这一层继续遍历。这个时候我们只需要再遍历2个结点就可以找到值等于16的这个结点了。这样原来如果要查找16需要遍历10个结点现在只需要遍历7个结点。
从这个例子里,我们看出,**加来一层索引之后,查找一个结点需要遍历的结点个数减少了,也就是说查找效率提高了**。那如果我们再加一级索引呢?效率会不会提升更多呢?
跟前面建立第一级索引的方式相似我们在第一级索引的基础之上每两个结点就抽出一个结点到第二级索引。现在我们再来查找16只需要遍历6个结点了需要遍历的结点数量又减少了。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49/65/492206afe5e2fef9f683c7cff83afa65.jpg" alt="">
我举的例子数据量不大所以即便加了两级索引查找效率的提升也并不明显。为了让你能真切地感受索引提升查询效率。我画了一个包含64个结点的链表按照前面讲的这种思路建立了五级索引。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46/a9/46d283cd82c987153b3fe0c76dfba8a9.jpg" alt="">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原来没有索引的时候查找62需要遍历62个结点现在只需要遍历11个结点速度是不是提高了很多所以当链表的长度n比较大时比如1000、10000的时候在构建索引之后查找效率的提升就会非常明显。
前面讲的**这种链表<strong><strong>加**</strong>多**<strong>级**</strong>索引的结构,就是跳表</strong>。我通过例子给你展示了跳表是如何减少查询次数的,现在你应该比较清晰地知道,跳表确实是可以提高查询效率的。接下来,我会定量地分析一下,用跳表查询到底有多快。
## 用跳表查询到底有多快?
前面我讲过算法的执行效率可以通过时间复杂度来度量这里依旧可以用。我们知道在一个单链表中查询某个数据的时间复杂度是O(n)。那在一个具有多级索引的跳表中,查询某个数据的时间复杂度是多少呢?
这个时间复杂度的分析方法比较难想到。我把问题分解一下先来看这样一个问题如果链表里有n个结点会有多少级索引呢
按照我们刚才讲的每两个结点会抽出一个结点作为上一级索引的结点那第一级索引的结点个数大约就是n/2第二级索引的结点个数大约就是n/4第三级索引的结点个数大约就是n/8依次类推也就是说**第k级索引的结点个数是第k-1级索引的结点个数的1/2<strong><strong>那**</strong>第k**<strong>级**</strong>索引结点的个数就是n/(2<sup>k</sup>)。</strong>
假设索引有h级最高级的索引有2个结点。通过上面的公式我们可以得到n/(2<sup>h</sup>)=2从而求得h=log<sub>2</sub>n-1。如果包含原始链表这一层整个跳表的高度就是log<sub>2</sub>n。我们在跳表中查询某个数据的时候如果每一层都要遍历m个结点那在跳表中查询一个数据的时间复杂度就是O(m*logn)。
那这个m的值是多少呢按照前面这种索引结构我们每一级索引都最多只需要遍历3个结点也就是说m=3为什么是3呢我来解释一下。
假设我们要查找的数据是x在第k级索引中我们遍历到y结点之后发现x大于y小于后面的结点z所以我们通过y的down指针从第k级索引下降到第k-1级索引。在第k-1级索引中y和z之间只有3个结点包含y和z所以我们在K-1级索引中最多只需要遍历3个结点依次类推每一级索引都最多只需要遍历3个结点。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d0/0c/d03bef9a64a0368e6a0d23ace8bd450c.jpg" alt="">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得到m=3所以在跳表中查询任意数据的时间复杂度就是O(logn)。这个查找的时间复杂度跟二分查找是一样的。换句话说,我们其实是基于单链表实现了二分查找,是不是很神奇?不过,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种查询效率的提升,前提是建立了很多级索引,也就是我们在[第6节](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41013)讲过的空间换时间的设计思路。
## 跳表是不是很浪费内存?
比起单纯的单链表,跳表需要存储多级索引,肯定要消耗更多的存储空间。那到底需要消耗多少额外的存储空间呢?我们来分析一下跳表的空间复杂度。
跳表的空间复杂度分析并不难我在前面说了假设原始链表大小为n那第一级索引大约有n/2个结点第二级索引大约有n/4个结点以此类推每上升一级就减少一半直到剩下2个结点。如果我们把每层索引的结点数写出来就是一个等比数列。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10/55/100e9d6e5abeaae542cf7841be3f8255.jpg" alt="">
这几级索引的结点总和就是n/2+n/4+n/8…+8+4+2=n-2。所以跳表的空间复杂度是O(n)。也就是说如果将包含n个结点的单链表构造成跳表我们需要额外再用接近n个结点的存储空间。那我们有没有办法降低索引占用的内存空间呢
我们前面都是每两个结点抽一个结点到上级索引,如果我们每三个结点或五个结点,抽一个结点到上级索引,是不是就不用那么多索引结点了呢?我画了一个每三个结点抽一个的示意图,你可以看下。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0b/f7/0b0680ecf500f9349fc142e1a9eb73f7.jpg" alt="">
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级索引需要大约n/3个结点第二级索引需要大约n/9个结点。每往上一级索引结点个数都除以3。为了方便计算我们假设最高一级的索引结点个数是1。我们把每级索引的结点个数都写下来也是一个等比数列。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19/95/192c480664e35591360cee96ff2f8395.jpg" alt="">
通过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总的索引结点大约就是n/3+n/9+n/27+...+9+3+1=n/2。尽管空间复杂度还是O(n),但比上面的每两个结点抽一个结点的索引构建方法,要减少了一半的索引结点存储空间。
实际上,在软件开发中,我们不必太在意索引占用的额外空间。在讲数据结构和算法时,我们习惯性地把要处理的数据看成整数,但是在实际的软件开发中,原始链表中存储的有可能是很大的对象,而索引结点只需要存储关键值和几个指针,并不需要存储对象,所以当对象比索引结点大很多时,那索引占用的额外空间就可以忽略了。
## 高效的动态插入和删除
跳表长什么样子我想你应该已经很清楚了它的查找操作我们刚才也讲过了。实际上跳表这个动态数据结构不仅支持查找操作还支持动态的插入、删除操作而且插入、删除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也是O(logn)。
我们现在来看下, 如何在跳表中插入一个数据以及它是如何做到O(logn)的时间复杂度的?
我们知道在单链表中一旦定位好要插入的位置插入结点的时间复杂度是很低的就是O(1)。但是,这里为了保证原始链表中数据的有序性,我们需要先找到要插入的位置,这个查找操作就会比较耗时。
对于纯粹的单链表需要遍历每个结点来找到插入的位置。但是对于跳表来说我们讲过查找某个结点的时间复杂度是O(logn)所以这里查找某个数据应该插入的位置方法也是类似的时间复杂度也是O(logn)。我画了一张图,你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插入的过程。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65/6c/65379f0651bc3a7cfd13ab8694c4d26c.jpg" alt="">
好了,我们再来看删除操作。
如果这个结点在索引中也有出现,我们除了要删除原始链表中的结点,还要删除索引中的。因为单链表中的删除操作需要拿到要删除结点的前驱结点,然后通过指针操作完成删除。所以在查找要删除的结点的时候,一定要获取前驱结点。当然,如果我们用的是双向链表,就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了。
## 跳表索引动态更新
当我们不停地往跳表中插入数据时如果我们不更新索引就有可能出现某2个索引结点之间数据非常多的情况。极端情况下跳表还会退化成单链表。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c8/c5/c863074c01c26538cf0134eaf8dc67c5.jpg" alt="">
作为一种动态数据结构,我们需要某种手段来维护索引与原始链表大小之间的平衡,也就是说,如果链表中结点多了,索引结点就相应地增加一些,避免复杂度退化,以及查找、插入、删除操作性能下降。
如果你了解红黑树、AVL树这样平衡二叉树你就知道它们是通过左右旋的方式保持左右子树的大小平衡如果不了解也没关系我们后面会讲而跳表是通过随机函数来维护前面提到的“平衡性”。
当我们往跳表中插入数据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同时将这个数据插入到部分索引层中。如何选择加入哪些索引层呢?
我们通过一个随机函数来决定将这个结点插入到哪几级索引中比如随机函数生成了值K那我们就将这个结点添加到第一级到第K级这K级索引中。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a8/a7/a861445d0b53fc842f38919365b004a7.jpg" alt="">
随机函数的选择很有讲究从概率上来讲能够保证跳表的索引大小和数据大小平衡性不至于性能过度退化。至于随机函数的选择我就不展开讲解了。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我在GitHub上的代码或者Redis中关于有序集合的跳表实现。
跳表的实现还是稍微有点复杂的我将Java实现的代码放到了GitHub中你可以根据我刚刚的讲解对照着代码仔细思考一下。你不用死记硬背代码跳表的实现并不是我们这节的重点。
## 解答开篇
今天的内容到此就讲完了。现在我来讲解一下开篇的思考题为什么Redis要用跳表来实现有序集合而不是红黑树
Redis中的有序集合是通过跳表来实现的严格点讲其实还用到了散列表。不过散列表我们后面才会讲到所以我们现在暂且忽略这部分。如果你去查看Redis的开发手册就会发现Redis中的有序集合支持的核心操作主要有下面这几个
<li>
插入一个数据;
</li>
<li>
删除一个数据;
</li>
<li>
查找一个数据;
</li>
<li>
按照区间查找数据(比如查找值在[100, 356]之间的数据);
</li>
<li>
迭代输出有序序列。
</li>
其中,插入、删除、查找以及迭代输出有序序列这几个操作,红黑树也可以完成,时间复杂度跟跳表是一样的。但是,按照区间来查找数据这个操作,红黑树的效率没有跳表高。
对于按照区间查找数据这个操作跳表可以做到O(logn)的时间复杂度定位区间的起点,然后在原始链表中顺序往后遍历就可以了。这样做非常高效。
当然Redis之所以用跳表来实现有序集合还有其他原因比如跳表更容易代码实现。虽然跳表的实现也不简单但比起红黑树来说还是好懂、好写多了而简单就意味着可读性好不容易出错。还有跳表更加灵活它可以通过改变索引构建策略有效平衡执行效率和内存消耗。
不过跳表也不能完全替代红黑树。因为红黑树比跳表的出现要早一些很多编程语言中的Map类型都是通过红黑树来实现的。我们做业务开发的时候直接拿来用就可以了不用费劲自己去实现一个红黑树但是跳表并没有一个现成的实现所以在开发中如果你想使用跳表必须要自己实现。
## 内容小结
今天我们讲了跳表这种数据结构。跳表使用空间换时间的设计思路通过构建多级索引来提高查询的效率实现了基于链表的“二分查找”。跳表是一种动态数据结构支持快速地插入、删除、查找操作时间复杂度都是O(logn)。
跳表的空间复杂度是O(n)。不过,跳表的实现非常灵活,可以通过改变索引构建策略,有效平衡执行效率和内存消耗。虽然跳表的代码实现并不简单,但是作为一种动态数据结构,比起红黑树来说,实现要简单多了。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为了代码的简单、易读,比起红黑树,我们更倾向用跳表。
## 课后思考
在今天的内容中,对于跳表的时间复杂度分析,我分析了每两个结点提取一个结点作为索引的时间复杂度。如果每三个或者五个结点提取一个结点作为上级索引,对应的在跳表中查询数据的时间复杂度是多少呢?
欢迎留言和我分享,我会第一时间给你反馈。
我已将本节内容相关的详细代码更新到GitHub[戳此](https://github.com/wangzheng0822/algo)即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