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ResourceRepost/极客时间专栏/数据结构与算法之美/基础篇/29 | 堆的应用:如何快速获取到Top 10最热门的搜索关键词?.md
louzefeng d3828a7aee mod
2024-07-11 05:50:32 +00:00

154 lines
18 KiB
Markdown
Raw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audio id="audio" title="29 | 堆的应用如何快速获取到Top 10最热门的搜索关键词" controls="" preload="none"><source id="mp3"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audio/bc/4c/bc87946a12351fe3dyy9ae33d2fb144c.mp3"></audio>
搜索引擎的热门搜索排行榜功能你用过吗你知道这个功能是如何实现的吗实际上它的实现并不复杂。搜索引擎每天会接收大量的用户搜索请求它会把这些用户输入的搜索关键词记录下来然后再离线地统计分析得到最热门的Top 10搜索关键词。
那请你思考下,**假设现在我们有一个包含10亿个搜索关键词的日志文件如何能快速获取到热门榜Top 10的搜索关键词呢**
这个问题就可以用堆来解决这也是堆这种数据结构一个非常典型的应用。上一节我们讲了堆和堆排序的一些理论知识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堆这种数据结构几个非常重要的应用优先级队列、求Top K和求中位数。
## 堆的应用一:优先级队列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应用场景:优先级队列。
优先级队列,顾名思义,它首先应该是一个队列。我们前面讲过,队列最大的特性就是先进先出。不过,在优先级队列中,数据的出队顺序不是先进先出,而是按照优先级来,优先级最高的,最先出队。
如何实现一个优先级队列呢?方法有很多,但是用堆来实现是最直接、最高效的。这是因为,堆和优先级队列非常相似。一个堆就可以看作一个优先级队列。很多时候,它们只是概念上的区分而已。往优先级队列中插入一个元素,就相当于往堆中插入一个元素;从优先级队列中取出优先级最高的元素,就相当于取出堆顶元素。
你可别小看这个优先级队列它的应用场景非常多。我们后面要讲的很多数据结构和算法都要依赖它。比如赫夫曼编码、图的最短路径、最小生成树算法等等。不仅如此很多语言中都提供了优先级队列的实现比如Java的PriorityQueueC++的priority_queue等。
只讲这些应用场景比较空泛,现在,我举两个具体的例子,让你感受一下优先级队列具体是怎么用的。
### 1.合并有序小文件
假设我们有100个小文件每个文件的大小是100MB每个文件中存储的都是有序的字符串。我们希望将这些100个小文件合并成一个有序的大文件。这里就会用到优先级队列。
整体思路有点像归并排序中的合并函数。我们从这100个文件中各取第一个字符串放入数组中然后比较大小把最小的那个字符串放入合并后的大文件中并从数组中删除。
假设这个最小的字符串来自于13.txt这个小文件我们就再从这个小文件取下一个字符串放到数组中重新比较大小并且选择最小的放入合并后的大文件将它从数组中删除。依次类推直到所有的文件中的数据都放入到大文件为止。
这里我们用数组这种数据结构,来存储从小文件中取出来的字符串。每次从数组中取最小字符串,都需要循环遍历整个数组,显然,这不是很高效。有没有更加高效方法呢?
这里就可以用到优先级队列也可以说是堆。我们将从小文件中取出来的字符串放入到小顶堆中那堆顶的元素也就是优先级队列队首的元素就是最小的字符串。我们将这个字符串放入到大文件中并将其从堆中删除。然后再从小文件中取出下一个字符串放入到堆中。循环这个过程就可以将100个小文件中的数据依次放入到大文件中。
我们知道删除堆顶数据和往堆中插入数据的时间复杂度都是O(logn)n表示堆中的数据个数这里就是100。是不是比原来数组存储的方式高效了很多呢
### 2.高性能定时器
假设我们有一个定时器定时器中维护了很多定时任务每个任务都设定了一个要触发执行的时间点。定时器每过一个很小的单位时间比如1秒就扫描一遍任务看是否有任务到达设定的执行时间。如果到达了就拿出来执行。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b0/e7/b04656d27fd0ba112a38a28c892069e7.jpg" alt="">
但是这样每过1秒就扫描一遍任务列表的做法比较低效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任务的约定执行时间离当前时间可能还有很久这样前面很多次扫描其实都是徒劳的第二每次都要扫描整个任务列表如果任务列表很大的话势必会比较耗时。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就可以用优先级队列来解决。我们按照任务设定的执行时间,将这些任务存储在优先级队列中,队列首部(也就是小顶堆的堆顶)存储的是最先执行的任务。
这样定时器就不需要每隔1秒就扫描一遍任务列表了。它拿队首任务的执行时间点与当前时间点相减得到一个时间间隔T。
这个时间间隔T就是从当前时间开始需要等待多久才会有第一个任务需要被执行。这样定时器就可以设定在T秒之后再来执行任务。从当前时间点到T-1秒这段时间里定时器都不需要做任何事情。
当T秒时间过去之后定时器取优先级队列中队首的任务执行。然后再计算新的队首任务的执行时间点与当前时间点的差值把这个值作为定时器执行下一个任务需要等待的时间。
这样定时器既不用间隔1秒就轮询一次也不用遍历整个任务列表性能也就提高了。
## 堆的应用二利用堆求Top K
刚刚我们学习了优先级队列我们现在来看堆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场景那就是“求Top K问题”。
我把这种求Top K的问题抽象成两类。一类是针对静态数据集合也就是说数据集合事先确定不会再变。另一类是针对动态数据集合也就是说数据集合事先并不确定有数据动态地加入到集合中。
针对静态数据如何在一个包含n个数据的数组中查找前K大数据呢我们可以维护一个大小为K的小顶堆顺序遍历数组从数组中取出数据与堆顶元素比较。如果比堆顶元素大我们就把堆顶元素删除并且将这个元素插入到堆中如果比堆顶元素小则不做处理继续遍历数组。这样等数组中的数据都遍历完之后堆中的数据就是前K大数据了。
遍历数组需要O(n)的时间复杂度一次堆化操作需要O(logK)的时间复杂度所以最坏情况下n个元素都入堆一次时间复杂度就是O(nlogK)。
针对动态数据求得Top K就是实时Top K。怎么理解呢我举一个例子。一个数据集合中有两个操作一个是添加数据另一个询问当前的前K大数据。
如果每次询问前K大数据我们都基于当前的数据重新计算的话那时间复杂度就是O(nlogK)n表示当前的数据的大小。实际上我们可以一直都维护一个K大小的小顶堆当有数据被添加到集合中时我们就拿它与堆顶的元素对比。如果比堆顶元素大我们就把堆顶元素删除并且将这个元素插入到堆中如果比堆顶元素小则不做处理。这样无论任何时候需要查询当前的前K大数据我们都可以立刻返回给他。
## 堆的应用三:利用堆求中位数
前面我们讲了如何求Top K的问题现在我们来讲下如何求动态数据集合中的中位数。
中位数,顾名思义,就是处在中间位置的那个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把数据从小到大排列,那第$\frac{n}{2}+1$个数据就是中位数注意假设数据是从0开始编号的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的话那处于中间位置的数据有两个第$\frac{n}{2}$个和第$\frac{n}{2}+1$个数据,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随意取一个作为中位数,比如取两个数中靠前的那个,就是第$\frac{n}{2}$个数据。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18/b6/1809157fdd804dd40a6a795ec30acbb6.jpg" alt="">
对于一组**静态数据**,中位数是固定的,我们可以先排序,第$\frac{n}{2}$个数据就是中位数。每次询问中位数的时候,我们直接返回这个固定的值就好了。所以,尽管排序的代价比较大,但是边际成本会很小。但是,如果我们面对的是**动态数据**集合,中位数在不停地变动,如果再用先排序的方法,每次询问中位数的时候,都要先进行排序,那效率就不高了。
**借助堆这种数据结构,我们不用排序,就可以非常高效地实现求中位数操作。我们来看看,它是如何做到的?**
我们需要维护两个堆,一个大顶堆,一个小顶堆。大顶堆中存储前半部分数据,小顶堆中存储后半部分数据,且小顶堆中的数据都大于大顶堆中的数据。
也就是说如果有n个数据n是偶数我们从小到大排序那前$\frac{n}{2}$个数据存储在大顶堆中,后$\frac{n}{2}$个数据存储在小顶堆中。这样大顶堆中的堆顶元素就是我们要找的中位数。如果n是奇数情况是类似的大顶堆就存储$\frac{n}{2}+1$个数据,小顶堆中就存储$\frac{n}{2}$个数据。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08/99/08c29d3e014a4baf5f8148c2271e6099.jpg" alt="">
我们前面也提到,数据是动态变化的,当新添加一个数据的时候,我们如何调整两个堆,让大顶堆中的堆顶元素继续是中位数呢?
如果新加入的数据小于等于大顶堆的堆顶元素,我们就将这个新数据插入到大顶堆;否则,我们就将这个新数据插入到小顶堆。
这个时候就有可能出现两个堆中的数据个数不符合前面约定的情况如果n是偶数两个堆中的数据个数都是$\frac{n}{2}$如果n是奇数大顶堆有$\frac{n}{2}+1$个数据,小顶堆有$\frac{n}{2}$个数据。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从一个堆中不停地将堆顶元素移动到另一个堆,通过这样的调整,来让两个堆中的数据满足上面的约定。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ae/b1/aee4dcaf9d34111870a1d66a6e109fb1.jpg" alt="">
于是我们就可以利用两个堆一个大顶堆、一个小顶堆实现在动态数据集合中求中位数的操作。插入数据因为需要涉及堆化所以时间复杂度变成了O(logn)但是求中位数我们只需要返回大顶堆的堆顶元素就可以了所以时间复杂度就是O(1)。
实际上,利用两个堆不仅可以快速求出中位数,还可以快速求其他百分位的数据,原理是类似的。还记得我们在“[为什么要学习数据结构与算法](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39972)”里的这个问题吗“如何快速求接口的99%响应时间?”我们现在就来看下,利用两个堆如何来实现。
在开始这个问题的讲解之前我先解释一下什么是“99%响应时间”。
中位数的概念就是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处于中间位置就叫中位数这个数据会大于等于前面50%的数据。99百分位数的概念可以类比中位数如果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这个99百分位数就是大于前面99%数据的那个数据。
如果你还是不太理解我再举个例子。假设有100个数据分别是123……100那99百分位数就是99因为小于等于99的数占总个数的99%。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bb/2d/bbb043d369eeef1bb7feadd28c6ea32d.jpg" alt="">
弄懂了这个概念我们再来看99%响应时间。如果有100个接口访问请求每个接口请求的响应时间都不同比如55毫秒、100毫秒、23毫秒等我们把这100个接口的响应时间按照从小到大排列排在第99的那个数据就是99%响应时间也叫99百分位响应时间。
我们总结一下如果有n个数据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之后99百分位数大约就是第n*99%个数据同类80百分位数大约就是第n*80%个数据。
弄懂了这些我们再来看如何求99%响应时间。
我们维护两个堆一个大顶堆一个小顶堆。假设当前总数据的个数是n大顶堆中保存n*99%个数据小顶堆中保存n*1%个数据。大顶堆堆顶的数据就是我们要找的99%响应时间。
每次插入一个数据的时候,我们要判断这个数据跟大顶堆和小顶堆堆顶数据的大小关系,然后决定插入到哪个堆中。如果这个新插入的数据比大顶堆的堆顶数据小,那就插入大顶堆;如果这个新插入的数据比小顶堆的堆顶数据大,那就插入小顶堆。
但是为了保持大顶堆中的数据占99%小顶堆中的数据占1%在每次新插入数据之后我们都要重新计算这个时候大顶堆和小顶堆中的数据个数是否还符合99:1这个比例。如果不符合我们就将一个堆中的数据移动到另一个堆直到满足这个比例。移动的方法类似前面求中位数的方法这里我就不啰嗦了。
通过这样的方法每次插入数据可能会涉及几个数据的堆化操作所以时间复杂度是O(logn)。每次求99%响应时间的时候直接返回大顶堆中的堆顶数据即可时间复杂度是O(1)。
## 解答开篇
学懂了上面的一些应用场景的处理思路我想你应该能解决开篇的那个问题了吧。假设现在我们有一个包含10亿个搜索关键词的日志文件如何快速获取到Top 10最热门的搜索关键词呢
处理这个问题有很多高级的解决方法比如使用MapReduce等。但是如果我们将处理的场景限定为单机可以使用的内存为1GB。那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因为用户搜索的关键词,有很多可能都是重复的,所以我们首先要统计每个搜索关键词出现的频率。我们可以通过散列表、平衡二叉查找树或者其他一些支持快速查找、插入的数据结构,来记录关键词及其出现的次数。
假设我们选用散列表。我们就顺序扫描这10亿个搜索关键词。当扫描到某个关键词时我们去散列表中查询。如果存在我们就将对应的次数加一如果不存在我们就将它插入到散列表并记录次数为1。以此类推等遍历完这10亿个搜索关键词之后散列表中就存储了不重复的搜索关键词以及出现的次数。
然后我们再根据前面讲的用堆求Top K的方法建立一个大小为10的小顶堆遍历散列表依次取出每个搜索关键词及对应出现的次数然后与堆顶的搜索关键词对比。如果出现次数比堆顶搜索关键词的次数多那就删除堆顶的关键词将这个出现次数更多的关键词加入到堆中。
以此类推当遍历完整个散列表中的搜索关键词之后堆中的搜索关键词就是出现次数最多的Top 10搜索关键词了。
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上面的解决思路其实存在漏洞。10亿的关键词还是很多的。我们假设10亿条搜索关键词中不重复的有1亿条如果每个搜索关键词的平均长度是50个字节那存储1亿个关键词起码需要5GB的内存空间而散列表因为要避免频繁冲突不会选择太大的装载因子所以消耗的内存空间就更多了。而我们的机器只有1GB的可用内存空间所以我们无法一次性将所有的搜索关键词加入到内存中。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
我们在哈希算法那一节讲过相同数据经过哈希算法得到的哈希值是一样的。我们可以根据哈希算法的这个特点将10亿条搜索关键词先通过哈希算法分片到10个文件中。
具体可以这样做我们创建10个空文件000102……09。我们遍历这10亿个关键词并且通过某个哈希算法对其求哈希值然后哈希值同10取模得到的结果就是这个搜索关键词应该被分到的文件编号。
对这10亿个关键词分片之后每个文件都只有1亿的关键词去除掉重复的可能就只有1000万个每个关键词平均50个字节所以总的大小就是500MB。1GB的内存完全可以放得下。
我们针对每个包含1亿条搜索关键词的文件利用散列表和堆分别求出Top 10然后把这个10个Top 10放在一块然后取这100个关键词中出现次数最多的10个关键词这就是这10亿数据中的Top 10最频繁的搜索关键词了。
## 内容小结
我们今天主要讲了堆的几个重要的应用它们分别是优先级队列、求Top K问题和求中位数问题。
优先级队列是一种特殊的队列优先级高的数据先出队而不再像普通的队列那样先进先出。实际上堆就可以看作优先级队列只是称谓不一样罢了。求Top K问题又可以分为针对静态数据和针对动态数据只需要利用一个堆就可以做到非常高效率地查询Top K的数据。求中位数实际上还有很多变形比如求99百分位数据、90百分位数据等处理的思路都是一样的即利用两个堆一个大顶堆一个小顶堆随着数据的动态添加动态调整两个堆中的数据最后大顶堆的堆顶元素就是要求的数据。
## 课后思考
有一个访问量非常大的新闻网站我们希望将点击量排名Top 10的新闻摘要滚动显示在网站首页banner上并且每隔1小时更新一次。如果你是负责开发这个功能的工程师你会如何来实现呢
欢迎留言和我分享,我会第一时间给你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