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
CategoryResourceRepost/极客时间专栏/职场求生攻略/职业选择篇/16 | 答疑篇:为啥你工作八年,只抵别人一年?.md
louzefeng d3828a7aee mod
2024-07-11 05:50:32 +00:00

105 lines
11 KiB
Markdown
Raw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audio id="audio" title="16 | 答疑篇:为啥你工作八年,只抵别人一年?" controls="" preload="none"><source id="mp3"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audio/24/49/24ec8ae5da00035b8b297eb06162ed49.mp3"></audio>
你好,我是臧萌。转眼之间第二个模块也结束了。我在这个模块里,讲了我们职业生涯中可能遇到的各种职业选择的问题。
职业选择可以说是个大话题了,这个模块也是整个专栏中篇幅最大的一个。围绕着公司、行业、经理、外包外派、面试、跳槽、转管理、创业等等话题,我们聊了很多,举了很多例子,很多同学也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也有很多同学提出了很多很好的问题,总结了很多经验。我觉得有些内容非常值得一起分享一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员工为啥会“水土不服”?
**@大土豆** 同学问道:“我见过很多在之前公司表现极为优异的人,换到另一家公司就表现平平,甚至有些人的表现竟然差到要被末位淘汰,这个点感觉很有深入的意义,老师认为是什么原因呢?是否可以举个例子?”
作者答:这个对比比较强烈,说出来确实会对很多同学有参考价值,更证明了选择合适公司的重要性。
真正的原因可能很复杂。我根据自己的见闻,来说说我的理解。我觉得主要原因是,在不同的公司文化和价值观影响下,对工程师行事风格的要求不一样。
每个公司的风格不同,对每个员工的期待值也不同。有的公司的风格更倾向于稳稳的、慢慢的、妥妥的。有的公司的风格更倾向于快糙猛。就好像一个米其林三星的厨师,去食堂当厨师,并不能惯性地靠自己之前的行事方式,来赢得当时在米其林三星餐厅的地位和荣誉。虽然都是做饭,但是米其林三星和食堂对做饭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厨师在食堂里,跟大家分享了一个“在包子馅儿里加入橄榄油并充分搅拌,放进冰箱冷藏三个小时后使用,可以让包子馅的口感更润滑”的经验。这个厨师肯定会收获同事们的一顿奚落:“得嘞您呐,照您这么来,咱们一天光做包子就忙不轻。”但是,他在米其林三星餐厅里,就是一天只负责做几笼完美到无可挑剔的包子啊,可为啥到了食堂就不被认可了呢?当初他的包子馅的各种创新,可都是得到厨师长的点名表扬了呢。为什么呢?还是那句话,米其林餐厅和食堂对做饭这件事有着不同的评价标准。
公司也是一样的,比如说,有的公司倾向于让员工专心做一件事情,做到极致,有的公司倾向于让员工成为多面手,什么都要能搞定。而每个人自己适合哪种风格,是否能改变自己的风格,适应公司的风格,这都是影响人才继续发光发热的因素。
老牛适合拉车,快马适合跑快递。都是运输,风格不同。
## 沟通不高效,试试一对一?
很多同学也都提到了和经理一对一会议对自己的帮助。也有同学提到之前公司没有一对一会议,现在公司有了,对比之下才觉得现在公司更人性化。
这里我再提一提,一对一会议真的不只是表面形式。一对一会议运用得当,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会议会提供一个私密的环境,让人敞开心扉地交流,拉近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在一对一会议时,生硬的上下级关系会变得温和,因为彼此之间,不再是纯粹的工作关系,更像是朋友在一块探讨事业与人生。
如果同学们现在的公司没有一对一会议,而你正好是个经理,我建议你可以试一试,没准效果超乎你的想象。
## 大厂的经历对于职场生涯有何意义?
**@天凉好个秋**同学问:“老师觉得有必要为了镀金而想方设法跳槽去大厂吗?有人说去大厂好几年,用惯了大厂的各种工具,出来会很不适应,也有人说大厂的边缘部门也很惨,老师如何看待好多人‘迷信’大厂的现象呢?”
作者答:我觉得这些看法都有道理。你去大厂可以镀金,搞得好的话还能成金。就好像你说的“迷信”大厂。大厂之所以能大,而且能撑得住这个大的规模,肯定是有其过人之处的。只要姿势对,去大厂,尤其是头部的大厂,肯定可以学习到更多的东西。从这个角度说,我觉得这个不能叫迷信,因为人家大厂确实是干得好嘛。当然如果是一些走下坡路,吃老本的大厂,可能实际上已经被淘汰了,这种情况徒有其表,那就是另说了,可以说是“迷信”。
你在大厂能用的工具是很多,出来工具没有了确实不顺手。但是这种不适应不也是一种机会吗?可以在新公司搞新系统呀。去大厂不就是为了长见识,然后用在合适的地方吗?
有的大厂的边缘部门机会比较少。我建议你去之前还是先问清楚。但是机会都是自己创造的,我也见过一个组把非常没前途的系统,愣是给怼成了明星项目。公司存在这个组,就有它的意义。能把这个需求解决得明明白白的,就是价值。
## 定期出去面试真的好吗?
**@Newbie** 同学问到:“老师怎么看待‘跳不跳的另说,每年出去看看外面的行情’这种说法。这种没有强烈跳槽目的的面试有必要吗?”
作者答:我觉得,这个做法没有必要。这样做既耗费双方的精力,还可能会影响自己的名声。我来具体为你分析一下。
1. 行情可以和同学朋友聊,没必要非自己跑一趟。
1. 面试需要充分的准备如果不是抱着我要换工作的决心很难准备得很好。如果状态不好那么面下来也可能拿不到自己应该达到的水平所对应的offer。
1. IT圈子其实很小面试过早晚会传出来。除非你真的是个小透明。
1. 你会被拉黑。如果你面试过了拿到offer又不去。那么很可能会上公司的黑名单。面试其实是一个非常耗费公司资源的过程。从工程师到经理到HR每个人都要放下手里的工作把面试者面一轮。再加上前前后后的准备各种审批结果公司给你发了offer你又不来一方面可能耽误别的想来的人另一方面也浪费了公司的资源。
关于被拉黑多说一点。很多公司会考虑将发了offer但是没有什么理由就是不来的人拉入黑名单以后不再面试或者把发 offer 的优先级向后排。这里一般有几种可能。
1. 一种是你说的,就是出来看看。
1. 一种是count offer拿着一个offer去继续面试要求下一个公司给更高的offer。
1. 一个是拿着offer和现在的公司谈要更高的薪资。
无论是哪种情况,只要面试者不入职,那就都是在浪费面试公司的资源。公司也有足够的理由拉黑这些面试者。
所以,如果你想出去谈谈、看看,不妨跟对方公司直说,就说自己来的意愿不大,面试看看情况。如果这样对方可以接受,或者相信可以打动你,那你们再接着往下谈,双方会聊得更深。正所谓打开天窗说亮话嘛。
## 为啥我工作八年,只顶别人一年?
总体来说,大家还是比较认可外包和外派不适合做太久的。在自己的能力提升之后,应该跳出自己的舒适圈,找个更对得起自己能力的工作。
同时,做外包比较容易陷入不需要自我提升的陷阱。因为自己按照公司要求完成工作,公司也对自己没更高的要求,感觉这样就可以了。这里借 **@每天晒白牙同学** 的一句精华: “一年经验用了8年而不是8年工作经验”。如果你做外包外派的时候感觉自己的技能树很久没长过了那就要多多提醒自己在生活中去有计划地提升自己跳出舒适圈。
## 技术和管理,哪个才能让你感觉更安全?
**@bigben** 同学说:“做管理没有安全感,还是做技术心安,技术在手说走就走。”
作者答:我觉得,技术够硬,管理够软。其实各有各的优势,也各有各的难处。
技术的优势就是简单,干活靠自己,够硬。到哪儿都能靠技术干活出活。就像上面说的,技术在手,说走就走。反正是干活嘛,靠技术,没毛病。
技术和管理这么一比,就显出了管理的劣势。基层管理靠的是各种软技能。虽有套路,但是对公司、对环境、对团队、对周围人脉的依赖都是有的,靠自己没法出活。很多时候,公司裁员也会优先选择裁中低层的管理人员。
但是反过来说,技术也有劣势。技术的劣势就是随时可能被淘汰,要一直学习新的技术,要时刻关注各种技术的发展方向。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 Web 井喷式发展之前JQuery 可以说是统治了前端。然后 Web 开始井喷式发展各种框架层出不穷。现在呢JQuery 已经在新的项目里寻不着踪迹了,很多老的项目也在迁移。
可以说发展越迅猛的方向技术更迭越快比如前端。而发展迟缓或者本身就不适合市场的技术方向整个可能被替代比如Java中的EJB现在就被 Spring 替代了。
对比之下,管理的优势就是技能和经验,不会被淘汰。
技术招聘上会有各种专项技术要求,比如“使用 Java 多少年”“使用C多少年”“精通性能调优”等等。但是招聘管理的时候就不会写“有多少年管理Java 程序员”的经验。只是会要求多少年管理研发团队经验。当然,偶尔还会对行业有要求。
硬,容易折了,折了就得换新的。软,不容易折了,但是要有依托。
最后补充一句,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就是定海神针,既稳,又硬。比如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等等,这些都是看不到被淘汰的可能的。
## 总结
关于这个模块,最后总结两句话送给你。第一,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第二,不想被淘汰,必须不断成长。
关于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当下的疫情就是一个例子。当然没人能预测到这么一个黑天鹅事件,在这个事件里,没人能独善其身。但是从方向来说,互联网是趋势。无论是在线教育、在线办公、在线购物,还是更底层的在线支付,都是未来的方向,受到的波及也更小。相信经过这一波,不少老年人都学会了在线支付和在线购物,不少小朋友也都经历了在线教育。
同时,从大行业上来说,软件行业受到的波及也更小。至少绝大部分程序员都可以在家办公。程序员的饭碗不至于因为不能出门而受到直接的影响。
关于成长,无论是做技术,还是做管理,都别躺在舒适区一动不动。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精力是肯定会下降的。如果不能拿时光换能力,支撑起更好的明天,而只是拿时光换舒适,那以后的舒适,就没有支撑了。
以上就是答疑篇的内容,不知道有没有解决你的困惑呢?
欢迎你在评论区与我交流一下你的想法,也欢迎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你的朋友或者你的同事,一起来交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