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
CategoryResourceRepost/极客时间专栏/邱岳的产品实战/模块一:增长你的产品:一款产品的诞生与增长/15 | 增长执行时,需要哪些关键的能力?.md
louzefeng d3828a7aee mod
2024-07-11 05:50:32 +00:00

76 lines
8.0 KiB
Markdown
Raw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audio id="audio" title="15 | 增长执行时,需要哪些关键的能力?" controls="" preload="none"><source id="mp3"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audio/8f/0a/8f6fe18f886a87c75d47d1aefe89210a.mp3"></audio>
极客时间专栏读者你好,我是邱岳,今天我们聊聊增长的执行。
上一次我们围绕增长过程中的试错,谈到怎样建立合理的预期,以及怎样提高成功率等话题。在分阶段分享具体的方法策略之前,我这次想再聊一聊与增长执行相关的能力和素养。
这些内容来自我对自己的反思,也有身边前辈和朋友给我的建议,还有一些是阅读了书籍后的沉淀,我在这里分享出来,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 1. 自愈力:动态完善策略的重要战术素养
第一个想说的素养是自愈力。我曾经向“便利蜂”的吴永强老师请教过:“如何在组织内识别和选拔人才。”他给我的建议是:**去寻找那些拥有自愈能力的人,然后将资源向他倾斜并适当施加压力。**
后来,我自己回来琢磨了很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并观察身边优秀同事的表现,我发现自愈力确实是支撑个人和业务快速发展的重要素养。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个人情绪和心态上的自愈,另一方面是业务方案与规划的自愈。
前者是个人的修养,是说自己能否将工作中可能的各种压力、挫败和郁闷自行消化掉,恢复积极的情绪和工作状态。
有个朋友曾经半开玩笑地跟我说:什么是好员工,**好员工就是有什么事儿想不通,自己晚上下班街边烧烤摊吃个烧烤喝两瓶啤酒就理顺了,第二天又能充满热情地去上班,还能积极地带动和影响别人。**
我过去对此不以为然,现在却逐渐理解了他的话,并且由衷地感觉能够自己处理好情绪,确实是一种难得的能力。
这个东西跟产品增长策略似乎没什么太大关系,有点跑题,我们就不展开了。总之,不论工作还是生活中,能够在遭受到情绪挫败的时候,自己能够跟自己对话,快速恢复积极状态,都会让我们受益良多。
业务上的自愈和我在上次分享中提到的试错也有一定的关系,贝佐斯在给股东的信中曾经提到过这一点,最重要的不是收集大量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而是能够在快速尝试的过程中识别和修复错误。([7 Lessons from Jeff Bezos Annual Letters to Shareholders](https://medium.com/@wooyi/7-lessons-from-jeff-bezos-annual-letters-to-shareholders-d2b795201c16)在这里可以看到贝佐斯过往每年的信)
我们说在业务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有自愈能力,首先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团队足够皮实,不会轻易被挫败打乱阵脚。其次就是能快速修正,持续前进。
我就见过一个典型的有自愈能力的小团队,因为业务调整,他们先后被调入不同的事业部,去做完全不同的业务方向。这样一来,在每次调整之后,整个团队的经验基本归零。质疑他们的声音很大,也很多;但就算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依然每次都做出了非常优异的业绩。
我从旁观的角度总结了他们的几个特点。
第一个就是他们总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快速推出第一版产品,可能就一两周时间,这一版通常看起来即外行又粗糙,会被很多人鄙视。
第二个特点是在这个阶段,他们脸皮看起来都特别厚(褒义),像是铁板一块,针插不进,水泼不进。周围有些讨论其实说得还挺难听的,但他们好像并不怎么反驳辩解,别人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听着。
然后就是快速的迭代,这是他们第三个特点。我感觉他们的状态非常饱满,学习能力极强。
并且随着第一波质疑声逐渐的弱下去,产品已经开始走向正轨,而且开始有一些正向的反馈。这个过程中,通常团队就有了几个具备行业背景的人加入了,于是看起来团队成员不都是外行了。
快速迭代几个版本之后,他们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更新,看起来像是推翻了重做,但是据我了解,这主要是样式和外观上,基础架构和概念模型还是维持着。一系列迭代之后,再去做内核上的重构,这之后,整个业务和产品看上去已经很专业了。
**我觉得这就是业务上有自愈力的一些典型表现:第一版发布早,持续迭代速度快,脸皮厚,能够稳住自己的节奏。**
池老师一直告诫我,优秀的创业者应当是一个踏服的人,踏服音译自 tough意思是坚韧的不屈不挠的这个词还挺有画面感好像是把一切不服和不忿都踩在脚下。
## 2. 决断力,增长迭代过程中的关键能力
我第二个想说的能力是决断力。我觉得各种各样的软硬技能其实都是可以习得的,最终关键的挑战就在于决断力。关于如何训练和培养自己的决断力,我有两个想要分享的点。
**首先就是要敢于拿主意。**去给一件事下决策,我们最容易犯错误的地方就是过度慎重,认识到这一点其实至关重要。其实,很少有某一个孤立的决策能够左右一个产品的兴衰和发展。大部分的决定都是可以回溯的,也就是说,发现错了还可以有补救的余地,所以千万不要害怕拿主意。
而且在工作中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一群人凑在一起,一开始大家都差不多,当遇到事情的时候,有一些人敢站出来拿主意担责任,另一些人怕犯错不愿意出头,久而久之,会发现那些敢拿主意的人逐渐成了主心骨,遇到问题大家会习惯于听他的。这也就是领导力和影响力的原点。
其实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朋友几个一起聚会,吃什么玩什么,总会有个别人喜欢担事做决定。一次两次之后,大家就习惯了依赖他的安排,一旦他不在,大家就不知道该干吗了。
**其次是“决策得快”比“决策得好”更重要。**前文中,我们提到贝佐斯写给股东的信中,他将决策分成两种,一种是单向的,一旦作出决定,便没有回头路。另一种则是可以回头的,决定了,发现有问题可以再退回到原点。
他认为随着公司的发展,大家会倾向于把所有的决策都当做第一类决策来处理,必须在严谨的分析、收集信息和讨论权衡之后才决定,他认为缓慢的决策会给公司带来很大麻烦,如果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学习,有可能会让竞争对手走在了自己的前面。
在贝佐斯的判断中,第二类的决策收集到 70% 左右的信息就可以动手了,如果要等到 90% 以上的信息才做决定,就意味着太迟了。不要瞻前顾后,很容易错失良机,这一点也体现在亚马逊的领导力准则上面。
我也一直认为,对于决策来说,难的不是把每个决策都做到一百分,而是能够在单位时间快速做出多个八十分的决策。尤其是对于刚才说到的第二类决策,当断则断是很重要的。
## 总结
好了,以上就是我今天想跟你分享的内容。我们简单总结一下,今天主要分享了两个内容。
第一个是关于自愈力,一方面是个人情绪的自愈,自己能安顿和消化挫败和郁闷,另一方面是团队能够扛得住挑战,学习能力强,迭代和修正的速度快。
第二个内容是决断力,一方面是要养成敢拿主意的习惯,另一方面则是学会快速给出较优解,而不是花很多精力去找最优解。
这些内容看似与增长相关,又好像与增长无关,像是产品经理的软技能;但我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帮助。接下来的内容,我打算把 AARRR 的各个环节分开,跟你分享我的观察、思考和经验。
关于今天的内容,如果你有任何想法或补充,欢迎在评论中留言,感谢你的收听,我们下次分享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