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
CategoryResourceRepost/极客时间专栏/邱岳的产品实战/模块四:产品会客厅——场景化处理你的产品疑难杂症/产品会客厅 | 从流量型平台转到资源匮乏平台,如何应对业务变化?.md
louzefeng d3828a7aee mod
2024-07-11 05:50:32 +00:00

76 lines
6.5 KiB
Markdown
Raw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 写在前面的话
产品会客厅是一个实战问答的板块,我想要创造的是一个集思广益,共同探讨问题、答疑解惑的互动环境。
在前面的“产品会客厅”中,我们聊到了面试的话题,一些朋友也给我留言,在谈及了面试之余,也引出了新工作业务变化的话题。在这整个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就是,在更换平台时,遇到了资源的变化时,我们应该如何处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
## 第十一期问题
恭喜幸运用户@Eric Kong你的提问被抽取成为本周的实战问题。极客时间将送出价值68元的极客福袋一份。1个工作日之内工作人员会与你取得联系。
用户@Eric Kong留言:
>
二爷好,想请教个不太切题的问题,当产品或者运营从一个流量型平台跳到流量资源相对匮乏(或者很匮乏)的平台之后,做业务的核心逻辑会出现怎样的变化,另外你在经历的过程中,感受最深刻的是什么?
## 邱岳回信
我理解了一下你的问题,感觉你是希望表达这样的意思:刚开始的时候,产品经理或运营负责的产品已经拥有可观的流量,或能够通过公司其他的流量型产品拿到流量。后来他换了一份工作,或换了产品线,不再有充足的流量供应,此时他做业务的核心逻辑会出现怎样的变化,以及有哪些相关感受。
先讲一个故事吧。当我还在大公司的时候,有位创业的朋友曾经私下跟我抱怨,说他从大公司招了几个运营,工资很高,履历也光鲜,结果却很难落地,经常做一些很大的规划,公司不断投入资源,实际却没什么效果。他说他看了那些规划,不能说错,只是觉得好像处处透着大公司的气质,需要依靠已经成规模的流量和品牌。
他后来得出一个有趣的结论,说这些大公司来的运营是优秀的飞行员,但目前他的团队还在泥地里拉人力车,所以技能对不上。
当时的我并不同意他的观点,我争辩说这些运营既然能在大公司做成事情,说明本身是有运营感觉的,一旦能够把场景和环境切换过来,就能够生猛地将团队带上正轨。而且他们有大公司的见识,可以避免发展中的一些弯路。
朋友不置可否,我自己对这个观点也深信不疑。直到后来的某一天,我自己离开大公司,进入一家垂直领域的准创业团队之后,我才理解这两者之间的落差和切换的难度。
**首先是规模的不同。** 当时,我新接手产品的全年用户量,跟曾经负责过的产品一两天的量差不多。这种规模的差异带来了一系列的产品逻辑变化。比如同样的单元收益,由于规模不同,导致了投入产出比的天壤之别。
举个例子,同样是投一百块钱优化页面,将转化率提高 1%如果原来的收入是一百万1% 就是一万的增量那你一定毫不犹豫会去做。可是如果原来的收入只有一百块1% 的增量只有一块钱,恐怕你就要掂量一下了。
**其次,规模的差异还会带来质量要求和谨慎程度的差异。**大规模一个特性动辄影响十万百万用户,不确保质量稳定不会上线,有些方案都已经做好了,也可能会被再三权衡甚至被枪毙,资源浪费得起,但错误决不能犯。
小规模产品则会相对轻松一点,可能连专职 QA 都没有,大家交叉测一下就上线,万一出了问题再改,没有那么严肃。
大规模产品有先行者包袱,宁愿自己做错,也不愿自己错过,愿意向各个方向投资源做尝试,大不了关掉。而小规模产品则会更尖锐,我们需要对方向更加谨慎,要把钢用在刀刃上,每一步都尽量不踏错。
**再次是产品的流量结构也完全不同。** 在大公司要流量,一个重要工作内容是在集团内找不同的产品部门,不断谈合作、谈置换,如果能在当红流量产品上开个天窗,不管是文字连接还是图片连接,都能立竿见影哗哗地来流量。
小团队当然没有这样的条件,整个公司有多少流量可以在一张桌子上数完,而且也别想着抱别人取暖,只能自己发光发热。
**除了这些客观业务的差异,最后剩下的就是自己主观感受的落差了。** 从一个动辄百万用户的产品经理变为一个以万为单位产品的产品经理,手中的资源决定了达成的事情可能截然不同,成就感也许会一落千丈,起初可能会觉得自己“虎落平阳”,会感到明显的失落。
**其实大可不必,能在不同规模不同时期的产品中找到路径,本来就是产品经理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森林中,大象和昆虫一样都有自己的空间,也有自己的挑战和精彩,没有高级低级之分。**
**最后还有一点提醒,就是这样的工作调整之后,千万不要看不起新的小团队的同事,处处以大公司背景自居。**
我们千万不要误将平台影响力当成了自己的能力,以前在业务上的指点江山可能只是恰巧站在了鲲鹏的肩膀上。而在脱离了平台赋予你的强大支援之后,我们能做成多大的事情,才是衡量自己能力真正的标尺。
并且,在新的环境里,我们自己才是学徒。摆正心态尽快融入才是正确的态度。事实上,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你便会发现,在这样的环境中能把事情做成,或许才是更有挑战的一件事。
如果你也面临类似的职业选择,我想,最后这一条是我能给你的最重要的建议。
希望能够解答你的问题,祝好。
邱岳
2018.10.18
## 精选留言
恭喜幸运用户 @于勃- Robert @脑壳疼你的留言被抽取成为本周的精选留言。极客时间将送出价值68元的极客福袋一份。1个工作日之内工作人员会与你取得联系。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0a/a1/0a2b1170baee1e9685b0bd46ef75aba1.jpeg" alt="" />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4b/bf/4b5c5126ce8b2aa42eefe2e66ef158bf.jpeg" alt="" />
## 本期讨论
你在面临工作更换时,遇到了哪些业务上的变化,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你想与二爷一起真正实战,并肩打造“千万级用户”的产品吗?<br />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2b/57/2b57a8035c1ac028ac35c483c3ba8657.jpeg" al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