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
CategoryResourceRepost/极客时间专栏/邱岳的产品实战/模块四:产品会客厅——场景化处理你的产品疑难杂症/产品会客厅 | 极客时间产品规划大揭秘.md
louzefeng d3828a7aee mod
2024-07-11 05:50:32 +00:00

106 lines
9.8 KiB
Markdown
Raw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 【写在前面的话】
产品会客厅是一个实战问答的板块,我想要创造的是一个集思广益、共同探讨问题、答疑解惑的互动环境。
在上一期我分享了“Readhub”和“抽奖助手”产品规划的一些经验也看见了很多朋友都留言分享了自己在产品规划上的一些体会与思考还有朋友留言谈到了自己在实际工作中遇见的困惑与难题。
建立这样的一种实战的模拟场景是需要我们一起共同来创造与经营的,感谢写下留言的每一位同学,也希望大家都可以把工作中遇到的具体案例与经验分享出来,我们一起去讨论解决,一起获得成长。
在留言中,我看到了很多朋友对“极客时间”的诞生过程也十分好奇,所以这一次,我们邀请池老师来回答一下大家关于极客时间的一些问题。
## 【第二期问题】
恭喜第二期的幸运用户@毛毛毛毛白@ sylan215 @ 时间之树 成为了本期的实战问题的提供者极客时间将为以上的几位用户每人送出价值68元的极客福袋一份。一个工作日之内工作人员会与你取得联系。
### 用户留言
>
“极客时间”是一款提供付费知识产品的App如果你也想做同类型的产品如何完成这个创意的沙盘推演呢
这一类型的知识产品,用户量和收入更多是取决于内容质量,功能和体验反倒是次要,那么作为它的产品经理,需要注重的部分是哪些,获得的成就感又是来自哪里呢?
在这类产品开发中,如果有些功能特性经过验证后发现效果达不到预期,会被下线,那如果一个专栏或课程各方面的数据指标不理想, 是否应该将其下线呢?
### 池建强回信
关于第一个问题:
“极客时间”是一款提供付费知识产品的App如果你也想做同类型的产品如何完成这个创意的沙盘推演呢
做为极客时间的出品人来回答这个问题,似乎有点事后诸葛亮。目前极客时间已经完成了从零到一,无论是产品、内容、用户和收入,都在逐步上扬的过程中。而重新回忆这些东西,势必对事实进行或多或少的美化。我尽可能在还原事实的基础上,讲一下做这款产品的初衷和思考。
2017 年 3 月,我和极客邦科技 CEO 霍太稳规划极客时间这款产品的时候,有的朋友好心告诉我,这个领域太垂直了,用户群少,又过于理性,你能搞出什么花样呢?
其实这个领域的人群并不算少。参考 GitHub 官方数据及年度报告、IDC 报告和中国统计年鉴,预测目前国内 IT 技术从业者应该在 700 万到 1000 万左右。假设年增长率为 30%,同时考虑编程教育进一步普及,未来可是人人都需要懂一点编程的时代,我们预计,在 2022 年这一人群将达到 3000 万人,甚至更多。
另外,这个领域中最有价值的就是技术和掌握了这些技术的人群。驱动商业世界和人类社会前行永远是最底层和最先进的技术,技术的价值就蕴藏在这个领域的人群中。为他们提供产品和服务,当然是价值最大化的事情。
有了市场数据,还需要分析自身的优势,极客邦的优势在哪?
- 第一、我们积累了大量的专题资源,包括视频、演讲稿、课件、各种类型的技术文章。
- 第二、我们积累了大量的高端技术人员和互联网领域的 Kol可以成为专栏作者和讲师输出更新鲜更专业的内容。
- 第三、我们有非常强的线上和线下运营能力。
另外,网络支付的便捷性和 IT 人群对知识付费的认可程度,也是这个产品成立的前提条件之一。事实上我自己做过一些付费订阅和付费社群实验,收到的反馈相当不错。
有了这些分析、推演和实践,我们才开始用 MVP 的方式推进极客时间的研发。然后就是产品发布,高开低走,继续迭代、运营,在一条狭长的隧道里左冲右突,东奔西走,总算活下来了,然后开始爬坡,这个阶段又会经历多次平台期,然后进行螺旋式上升。如果螺旋没玩好,咔嚓掉下来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从去年 2017 年 11 月开始,我们在黑暗的隧道中摸索爬行了三个月,产品、数据、内容、传播,从各个层面进行突破,到了 2018 年 3 月份,极客时间才开始迎来了第一轮迅猛增长,然后继续迭代,然后是第二轮。
总结一下这个过程分析和推演非常重要这是做产品的前提但最重要的是能把产品做出来并完成从零到一的成长。2017 年 10 月我们发布极客时间的时候,其实没有几个人看好这个产品,也没人想到技术类知识产品能有几万的付费订阅,更不会想到专栏作者的收入可以到百万级别。
几个最好的朋友非常支持我,他们说你做吧,我全力支持,万一成了呢?当时我还处在盲目自信的阶段,听成了:“肯定能成!”
如果一个东西全世界的人都看懂了,看好了,不一定是好事。大家都看好的事,那得有多少人去做啊,哪里还会轮到你呢?正如二爷在专栏中所言:有时候我们还需要给自己的直觉一个机会。
关于第二个问题。
“这一类型的知识产品,用户量和收入更多是取决于内容质量,功能和体验反倒是次要,那么作为它的产品经理,需要注重的部分是哪些,获得的成就感又是来自哪里呢?”
极客时间这样的产品,最重要的因素包括产品、内容和运营,三架马车缺一不可。内容当然是重中之重。没有差异化的精品内容,极客时间这款产品是不能成立的,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那什么是好的内容呢?
第一,口语化。口语化的对立面是教条主义和照本宣科。对于用户而言,他们希望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高效地获取知识。所以,极客时间预设的内容场景是在一个周末午后的咖啡厅里,作者喝了一杯浓浓的美式咖啡,然后抿抿嘴,开始向坐在对面的朋友讲述某一个知识点,作者的声音抑扬顿挫,朋友则陶醉其中。
第二,场景化。带着问题找答案,这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也是最好的教学方式。简单来说,可以分为三步,包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在单篇文章或者整个的系列中,可以沿着这个思路来写。这些知识点,用户看完就可以立马分享给自己的小伙伴。
第三,交付。知识产品同样需要交付,共创者们需要保证产品的体验。极客时间的专栏作者都有足够丰富的知识储备,都是某一个专业领域的专家。那如何把作者已经烂熟于心的知识完美传递给用户呢?这里就涉及了交付方式,包括内容组织思路、行文思路等等。
有了高质量的内容,是否意味着产品特性就可以马马虎虎六十分交差呢?显然是不行的。极客时间之所以能做到现在这个程度,就是在新的设备上用新的技术给这些内容做完美的呈现,帮助用户去做场景化的学习,并培养用户的学习和使用习惯。
在这个过程里,产品的迭代速度和更新频率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比如,如何更好的呈现音频和图文的展示,如何有别于传统的视频课,如何建立作者和读者的连接,如何推荐内容,如何实现高效的订阅流程,如何完成用户的学习闭环,如何承载更多的内容形式。
除此之外,还要考虑产品的自传播特性,如何让用户更好的展示自我,如何让用户把产品和内容推荐给朋友等等。这里面产品经理要思考和设计的事情太多了。
没有任何产品是靠某个单一方面就能成功的,成功构建在协作之上。所以,无论是内容编辑还是产品经理,都不会缺乏成就感。
关于运营,二爷曾经对我说,你们现在这个阶段,运营可能比产品和内容更重要,因为这是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以后有机会,我会在这个会客厅和大家探讨运营相关的内容。
最后来说说第三个问题。
“ 在这类产品开发中,如果有些功能特性经过验证后发现效果达不到预期,会被下线,那如果一个专栏或课程各方面的数据指标不理想, 是否应该将其下线呢?”
功能特性如果达不到预期可以下线,但是内容不行。微信的订阅号做成了信息流浏览的方式,如果数据不好看,微信可能会下掉这个功能,但是订阅号的内容都在。极客时间提供的是付费内容,更加不可能下线。除此之外,我们的考虑是:
第一,极客时间现阶段的目标是打造 IT 知识技能图谱,有些专栏和课程的数据指标不理想,可能是受众人群比较小,也可能是现阶段接受度不够,但这部分知识是图谱的一部分,我们一定会做。即使现在只有几千人订阅,也说明这个知识产品帮到了这几千个人,也是有价值的。
第二,极客时间的知识产品不是孤立的,随着图谱的丰富,我们会做出技能树和学习路径,在那个阶段,这些相对小众的知识产品,会重新焕发生机。
希望我的回复能够解答你的问题,感谢大家的支持,我们下期再见。
池建强
2018.08.17
极客邦科技/极客时间<br />
<br>
## 【精选分享】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46/08/4671ef68a29d698549de0e8d361aed08.jpg" alt="" />
## 下期问题
这是一位产品经理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案例,大家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一起帮助他解决问题。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ce/f6/ced57e28c1882994297f7a997e5f6bf6.jpg" al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