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ResourceRepost/极客时间专栏/黄勇的OKR实战笔记/结束语/结束语 | OKR助我一路成长.md
louzefeng d3828a7aee mod
2024-07-11 05:50:32 +00:00

87 lines
7.0 KiB
Markdown
Raw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audio id="audio" title="结束语 | OKR助我一路成长" controls="" preload="none"><source id="mp3"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audio/24/be/2437ca26a17b71f827da84426156f9be.mp3"></audio>
你好,我是黄勇。十多年前,我开始在大学校园里思考自己未来的职业,我想成为一名程序员,通过代码去改变世界。毕业后,我来到陌生的上海,加入了一家小型软件公司,成为了一名 Java 程序员,我为此而感到满足。
当我做了几年程序员后发现,我们程序员不知何时竟然变成了“码农”,甚至大家将我们的工作比喻为“搬砖”。
仔细想想自己的工作,也确实如此,或许这是我们程序员对自身的一种无奈和自嘲吧,其实我更喜欢别人称呼我们是“工程师”。
所以,我有时就在想,我们程序员的价值到底在哪里,难道只是为了写代码?只是为了做“码农”?
后来,我想明白了一件事儿:**既然改变不了世界,那就改变自己吧。**
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包工头”,努力改善我们这些码农们的搬砖效率。因此,我为自己立下了一个成长目标:
>
在未来一年内,成为一名项目经理。
由于当时公司里没有“项目经理”这个岗位,但我自己也非常向往从事项目管理方面的工作,为了能够让自己具备项目经理的能力,我给自己制定的目标中增加了两条衡量标准:
>
<ol>
- 至少带领 3 个项目,并确保顺利上线。
- 总结出 1 套适合公司的项目管理流程。
</ol>
我心里想,如果我能将这两条“衡量标准”都做到了,自己也就基本具备了项目经理的能力,那么我的目标也就实现了。
当我为自己制定了个人目标后,未来我所有的精力都聚焦在这个目标上。我主动去学习项目管理方面的相关技能,主动向公司经验丰富的业务同事学习,虚心向公司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们请教,并时刻等待着能让我一展身手的机会。
正所谓,**“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由于我的业务和技术等综合能力俱佳,因此老板给了我一次带项目的机会,我十分珍惜,通过不断的努力以及团队成员对我的信任,我终于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个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带领团队交付项目成果,也学会了不同场景下与客户打交道的各类技巧。
项目管理工作让我收获满满,但成长过程中也伴随着一些艰难,比如,项目进度推进不下去、需求出现频繁变化、项目成员突然离职……最终这一切难题能得到解决,都要归功于我所制定的那个目标,它也是我对自己的承诺。努力想办法解决问题,坚信目标一定能实现。
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我实现了自己当初制定的目标,成为了公司第一位项目经理,公司给我任命了正式的职位,我也有了自己的第一张名片。
回头想想自己的收获,其实很大一部分因素来源于我对自己个人目标的管理,这套“目标管理方法”一直伴随着我,它让我的工作变得更加聚焦,并驱动着我围绕自己所要追求的目标,不断前行。
不过,当我做了一年项目经理工作后,由于长期不写代码了,感觉自己离技术越来越远,有种莫名的危机感。
作为一名程序员出身的项目经理,在这个人才济济的时代下,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我的核心竞争力到底在哪里?我再次使用自己的目标管理方法,为自己制定下一个阶段目标与衡量标准做准备:
成长目标:
>
在未来一年内,成为一名 Java 架构师。
衡量标准:<br>
>
<ol>
- 学习 Spring 框架源代码,并为核心代码作注解。
- 自己动手写 1 个 Java Web 框架。
</ol>
经过一年的努力,我完成了自己的目标,成为了一名 Java 架构师。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合理地选择技术和工具来解决业务的各种需求,也明白了架构设计对于改善程序员的工作效率有何帮助,做架构让我成长飞快。
在后续的几年中,我持续使用这套目标管理方法,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陆续获得了一些新的成就:
- 发布了自己的技术博客,吸引了上百万读者,结识了大量技术专家。
- 开源了一款名为 Smart 的轻量级 Java Web 框架,深入理解到 Java 的底层原理。
- 经历了一段阿里巴巴的架构师工作,接触到了大数据与大型系统的架构技术。
- 写作了《架构探险:从零开始写 Java Web 框架》,成为了一名畅销书作者。
- 加入了特赞科技公司并担任 CTO从 0 到 1 地打造了一支强大的技术团队。
- 带领团队将原有生产系统升级为微服务架构,让我们成为了国内第一批成功落地微服务的团队。
- 写作了《架构探险:轻量级微服务架构(上、下)》两册,由此我也收到了许多企业的内训邀请。
- 在 InfoQ 网站上写过文章,在 QCon 大会上做过讲师和出品人,加入了高端技术社群 TGO 鲲鹏会。
直到 2015 年,我才知道自己过去使用的目标管理方法其实就是 OKR 工作法,因为核心思想是一样的,它们都关注目标及其实现方式,并通过挑战自我才能完成目标。
当我了解到 OKR 在国外如此受欢迎时,我几乎为此感到疯狂。原来 OKR 由 Objectives目标与 Key Results关键结果两部分构成它是一种目标管理的最佳实践方法来源于企业管理过程可应用于工作与生活等多方面。当你希望实现一个目标时希望能够成就自我、服务团队、高效协同、激励伙伴、达成共识此时你就能用 OKR。
正是由于OKR 对我个人以及我所在的企业帮助极大,因此,我才想借助极客时间这个平台,为大家分享我所知道的关于 OKR 的一切,希望 OKR 也能助你一路成长。
最后我想说的是:如果你学会了 OKR但只是把 OKR 当成一种目标管理工具,用它来管理自己或团队的目标,那么 OKR 的价值也将变得十分有限。
如果你能将OKR 转化为一种思维模式形成一种“OKR 思维”那么我相信OKR 一定会让你终生受益。**If you have a different mindset, you will have a different outcome.**
在此,**我想将感谢留给你 —— 坚持阅读本专栏的读者们,**每当我看到你的留言,不论是认可我的观点,还是对文章提出问题,这些都是对我莫大的支持和鼓励。希望你能将我所讲内容中对你有用的部分全部拿走,也希望我的经验和观点,能够为你在未来的 OKR 实践之路上带来一些启发,期待我们未来有机会能在极客时间上继续探讨。谢谢你!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57/c2/57f7a0e666cfdd674591a8287b13b4c2.jpg" alt="unpreview">](https://jinshuju.net/f/P87PL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