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ResourceRepost/极客时间专栏/黄勇的OKR实战笔记/OKR活学活用/23 | 人才激励方式众多,哪种方式最有效?.md
louzefeng d3828a7aee mod
2024-07-11 05:50:32 +00:00

117 lines
11 KiB
Markdown
Raw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audio id="audio" title="23 | 人才激励方式众多,哪种方式最有效?" controls="" preload="none"><source id="mp3"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audio/c2/24/c2e1b6a3381003b4d5e58da63cf96524.mp3"></audio>
你好,我是黄勇。在进入今天所要探讨的内容之前,我想问你一个问题:给团队发奖金,能起到长期激励效果吗?
有人说:“不能,因为如果以后不发奖金了,或者奖金减少了,势必会影响团队士气,从而导致‘负激励’。”
还有人说:“能,如果持续给团队发奖金,奖金也有增不减,一定能起到长期激励效果。” 试问,哪家公司能做到持续给员工发奖金,还有增无减呢?我通常会问他们一句:“贵公司还招人吗?”
可见,要想持续性激励人才产出更多价值,光靠金钱激励恐怕是远远不够的。那么,除了金钱激励以外,还有哪些激励方式呢?比如,福利、特权、参与、成长、贡献、荣誉、认同、期权、工作等,这些都是有效的激励方式吗?哪种激励方式最有效呢?
## 哪种激励方式最有效?
我微信朋友圈有 5000 名好友,绝大多数都是互联网圈内人士。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非常喜欢在圈内进行互动。
有一天,我在微信朋友圈中发布了一条调查问卷:到底什么才是有效激励?我将自己认为的有效激励方式全部放入该调查问卷中,经过 1 天时间,我收到了 382 名好友反馈,其中:
- HR共 12 名,占比 3.1%
- CEO/老板:共 5 名,占比 1.3%
- CXO/高层管理:共 52 名,占比 13.6%
- 总监或经理/中层管理:共 128 名,占比 33.5%
- 普通员工:共 185 名,占比 48.4%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fa/85/fa223b719f83c1f3d3a5a708fc0f2885.png" alt="">
以下便是这次的调查结果,为了便于展示关于各层级人群反馈的对比,我用排序后的柱状图来呈现: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96/6a/96ae0f46a6e36d49c078671fad6e146a.png" alt="">
排行第一的是金钱,其次是成长和认同。可能是我收集到的调查样本数不够多,但我认为这仍然可以说明一定的问题。所以,针对以上调查结果,我做了一个简单的分析:
1.超过 30% 的 HR、老板、员工都认为金钱是最有效的激励方式。可见我们往往认为金钱能够满足自己的生存问题金钱才是最简单且最直接的激励手段。但我认为这种激励手段虽然很强烈但激励效果却比较短暂很难做到持续性。
2.超过 30% 的 HR 认为提升员工个人成长是非常有效的激励方式,管理者比老板和员工更加认同。可见,在员工培养方面,管理者显得更有意愿,庆幸的是,在部分职场里,好领导还是比较多的,我想知道,你身边的领导会在意你的成长吗?
3.超过 15% 的 HR、管理者、员工都认为认同感是有效的激励方式但老板却不太认同因为老板都希望员工能认同自己。毫无疑问多数人都希望他人认同自己所以认同一定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但往往比较难于做到其中涉及到大量的技巧。
4.将近 20% 的老板和员工都认为福利能起到激励作用,但 HR和管理者却不太认同。为何会出现截然不同的两种反馈呢也许福利本身就无法成为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也许它更多的只是“保健因素”是每家公司必须具备的。
5.大约 20% 的老板认为期权可以起到激励作用,但 HR 却不以为然而且级别越高的员工反而越觉得起不到激励作用。可见级别越高的员工越了解期权难于兑现的事HR 也许更清楚,所以期权只能作为一种面向未来的激励手段,短期内的激励效果可能不太显著。
6.管理者和员工都比较在意荣誉感,希望荣誉感能成为一种激励方式,高层管理者更需要获得荣誉感。我认为,荣誉感是存在感的最高表现形式,它属于精神层面的激励方式,用金钱往往是无法衡量的,我们都是人,是人都好这口。
7.中层管理者在提高自己参与感方面,显得比较活跃。什么是参与感?简单说来,就是当你参与到某项工作中时,所能体会到的快乐与愉悦感。如果不让你参与进来,你也许会感到不满和委屈,人性就是这样,我们不喜欢孤独,希望可以参与到与他人的互动行为之中。
8.管理者和员工都希望自己有特权,但它并非是主要的激励方式。在公司什么人会有特权?说句实在话,也许除老板以外,其他人都没有特权,因此我们也不会过于奢望拥有特权。此外,特权还会让人感到被特殊对待,从而很难与他人平等合作。
9.提高员工贡献度作为激励方式,大家普遍认为有效不明显。我想大家可能不知道如何衡量贡献度,所以认为贡献度不容易产生激励效果,如果自己每天做了哪些工作,能给团队或组织带来哪些收益,并能通过可视化层面进行表现,我相信激励效果可以显著提升。
10.将近 10% 的 HR 认为工作本身就能起到激励作用个别员工表示认可其他人都不太认同。HR 认为工作有激励作用,因为他们想抓绩效?其实,绩效才能说明人力资源的投入和产出,但多数员工认为:我付出了时间,完成公司交给我的工作,拿到合理的报酬即可。
我认为,**任何激励方式都有它的局限性,最有效的激励方式来源于自己对激励本质的认识。**学会这些激励方式不难,难点在于将这些激励方式融会贯通,知道在合适的场景下使用合适的激励方式。你也许会感到焦虑:激励方式如此之多,我应该如何使用呢?
接下来,我将为你设计一个框架,不论哪种激励方式,都能在这个框架中都能进行对标,找到自己的坐标,该框架我将其命名为“激励四象限”。
## 如何理解“激励四象限”?
我们不妨对以上众多激励方式分为两大类:
- **物质激励:**金钱、福利
- **精神激励:**成长、认同、期权、荣誉、参与、特权、贡献、工作
可见,精神激励比物质激励更具有多样性。物质激励可以理解为“外在激励”,它是外界环境或他人对自己的一种激励行为;精神激励可理解为“内在激励”,它是自己的内在动机所引发的激励表现。
其实,物质激励一般作为“短期激励”手段,它的激励效果明显,但无法持久;精神激励通常作为“长期激励”手段,它激励的是未来价值,持久性较强。接下来,我们通过以下所展示的“激励四象限”图来看一下: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5b/e8/5b728a81d17ef54ab4af0f932b514ce8.png" alt="">
我认为,仅用物质激励显然不够持久,只用精神激励显然也不够刺激,**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才能产生更强烈、更持久的激励效果。**
接下来,我们需要从“激励四象限”中深入理解激励的本质,我将为你分享自己领悟到的“激励三要素”,掌握了这三要素,激励才会变得更加有效。
## 如何理解“激励三要素”?
我认为,激励需要使用正确的方法,才能保证激励有效性。那么有效的激励方式包括哪些要素呢?我对有效激励概括为三大要素,简称“激励三要素”,即激励及时性、激励多样性、激励差异性。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cd/cb/cddba2bd649adc3a258709b0363ca2cb.png" alt="">
### 1. 激励及时性
**激励越及时,激励效果越好。**当你看到团队有实际产出时,需要做到及时激励。此外,**需要针对具体人和事进行激励,激励越具体越好。**
比如,在执行 OKR 过程中,当你发现有位伙伴的某个 KR 完成了,并对 O 产生了推进作用,此时你就可以对他进行及时的激励,可以针对他所完成的 KR 进行夸赞。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让团队伙伴们及时知道他通过努力所做出了成绩,对团队产生了贡献。
### 2. 激励多样性
**激励方式越多,使用上灵活性也更强。**作为领导者,你需要学会多种激励方式,并且灵活使用。
更重要的是,**你要像产品经理那样去理解和挖掘人才的“需求”,**对于技术人员而言,大家的需求普遍包括:提升技术专业能力、提升技术管理能力、提升工程师软技能、增强成就感、增强参与感、提高贡献度、加快成长速度、产出高价值等。
可见,这些需求可与 OKR 完全融合,你需要首先了解“被激励对象”的诉求,通过领导力去引导其制定并完成 OKR从而获得他们期望的结果。
### 3. 激励差异性
**激励要有差异,也要有个性。**全员激励等于没有激励,比如公司发年终奖,如果每人都一样,激励效果将大打折扣。
我认为,**往往“差异化”才是激励的精髓,**因为我们都希望自己比他人优秀,自己能脱颖而出,我们都想得到稀有资源,从而实现自己的独特价值,这是人性,管理要符合人性,激励更要符合人性。
比如,在 OKR 复盘会议后,针对个人 OKR 完成情况较好的伙伴,为其授予“季度 OKR 之星”的称号,一个团队只有一人能得到此殊荣。
以上便是我总结的“激励三要素”,学会这三要素,并在实践 OKR 过程中有效结合多种激励方式,激励效果一定更上一层楼。
## 总结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多次提到过OKR 一定不要用于绩效考核,也不要跟金钱激励挂钩,这是基本原则。那么如何做激励呢?我在今天的这篇文章中,和你分享了关于我对激励的理解,以及如何在 OKR 中灵活使用激励技巧。今天我最核心的观点,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条:
1. **没有完美的激励方式,理解激励的本质,并灵活使用激励,才能使得激励效果最大化。**
1. **为了理解激励底层原理和精髓,你需要掌握“激励四象限”的奥秘。**
1. **为了让激励变得更加有效,你需要学会“激励三要素”的技巧。**
其实,与其说我们是领导者,倒不如说我们是激励者,相信真正卓越的领导者,他一定也是一位“激励大师”。在 OKR 实践过程中,你会非常自然地锻炼自己的领导力,让自己成为那位“激励大师”。
## 思考时间
你通常会用哪些方式来激励你的团队成员呢?期待你的分享。
最后,如果这篇文章让你有所收获,请把它分享给你的朋友,我们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