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ResourceRepost/极客时间专栏/项目管理实战20讲/硬技能篇/10 | 风险管理:如何系统化应对风险?.md
louzefeng d3828a7aee mod
2024-07-11 05:50:32 +00:00

119 lines
12 KiB
Markdown
Raw Blame History

This file contains ambiguous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Unicode characters that might be confused with other characters. If you think that this is intentional, you can safely ignore this warning. Use the Escape button to reveal them.

<audio id="audio" title="10 | 风险管理:如何系统化应对风险?" controls="" preload="none"><source id="mp3"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audio/fc/6c/fc1aced71262c57a342625d89fc47a6c.mp3"></audio>
你好,我是雷蓓蓓,今天我们来聊一聊风险管理。
其实,项目风险是一种不确定的事件或条件,一旦发生,就会对至少一个项目目标造成影响,比如范围、进度、成本、质量等,项目风险也可能对**组织或组织的目标**造成影响,比如财务、声誉等。
项目从构思的那一刻起,就存在着风险。而应对风险的方式,并不总是规避。如果风险给项目造成的威胁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并且与可能得到的收获是相平衡的,那么这个风险就是可以接受的。
要想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大环境下取得成功,组织应该致力于在整个项目期间,积极而又持续地开展风险管理。
## 系统化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的主体,应该包含项目中的团队成员在内的各方干系人**,而不只是项目经理。组织中的每个层级,都必须有意识地积极识别,并有效管理风险。**系统化的风险识别,是一个反复进行的过程,应该从构思阶段开始,贯穿项目规划和执行的始终**。
结合执行中常见的各类风险,我给出了一份项目典型风险列表,你可以在[网盘](https://pan.baidu.com/s/1PsjWdNi2A-UwIrcLkMnycA)中获取提取码是q45a。你可以对照这个风险清单对你的项目情境下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概率及影响程度的量化分析从而形成你自己的初始风险清单。
识别风险过程的主要输出,就是初始的风险登记册,**包括已识别的风险清单,以及潜在应对措施清单。对于已识别的每个风险,都要评估其概率和影响,并进行优先排序**。
其中,风险概率是指每个具体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影响则是风险对于项目目标(进度、成本、范围、质量)的潜在影响。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61/19/618f09c0f15d71f34fcaa51d356de119.jpg" alt="">
>
图片来源:《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
上图是《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中给出的风险对项目目标影响程度的评估量表。其中造成成本增加大于40%、进度拖延大于20%的风险,就属于最高影响程度级别的风险。
你可以通过访谈或会议的形式来进行风险概率和影响的评估,参与人员包括熟悉相应风险类别的人员,以及项目外部的经验丰富人员。以下是一个风险登记册的示例:
<img src="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04/14/04afc55480897f0fa5d1a1aa85e7d214.jpg" alt="">
## 冰山下的风险
实际上,执行中最大的风险,不是那些显而易见的、冰山上的风险,那些冰山下看不见的风险,往往才是最要命的。通常,项目组中最坏的情况是,大家对项目里的风险避而不谈,避谈风险的原因可能是:
- 缺乏风险的沟通渠道
- 提出来也没有用
- 老板会认为自己没能力管好当前的项目
试想一下,你的项目中鼓励坦诚沟通风险吗?你的项目中有恰当的程序和渠道,可以让你跟干系人沟通项目风险吗?
**没有人反馈风险,不代表没有风险**。我曾经见过一个项目组在某个时间段他们的业务迅猛扩张临时招了一大批实习生从事内容基础建设工作。日常工作时管理者只是把任务交待下去跟这些实习生缺乏深度沟通。由于业务繁忙很少有人带这些实习生于是他们逐渐形成了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小集体。直到一次重要里程碑交付前大量实习生离职影响到了部门重要KPI的达成这个群体才引起了部门管理层的关注。
如果一个项目经理只能依靠正常的渠道识别项目风险,这类问题就不可避免。那么,如何识别冰山下的风险呢?
其实,当寻常的渠道不管用的时候,就要看项目经理的信息网络了。项目经理一定不能脱离团队。如果没有群众基础,只是坐等着别人给你上报风险,那你的工作就远远没有做到位。
一个优秀的项目经理,必须是一个优秀的“情报人员”,上至最高的项目发起人及组织的各层决策者,下至项目最边缘的人群,比如外包、实习生、短期借调支持人员等,你都要跟他们建立广泛且深入的联系。
你可能会问:“我不擅长人际交往,是不是就没办法做到这些呢?”当然不是。有很多内向型的项目经理,也做得非常好。其实,**你需要的是一颗真诚交流的心,去关注项目中的每个角色、每个成员的需求,理解他们的困难,愿意为他们提供发展的机会,帮助他们去获得更大的成功,仅此而已**。
如果说,你还需要一个简单有效的办法,**那你就先去观察一下,在吃饭的时候,你的团队分成了哪些群体**。这些自然划分的群体,哪些是你经常交流的?哪些是你缺少交流的?在工作之余,你要多关注和你缺少交流的群体,抽时间和他们多吃饭多沟通,让自己站在他们的视角想问题。这样一来,很快你就可以扩展自己对于冰山下项目风险的理解。
**记住,你识别出的风险越多,项目的风险就越低。**
## 风险应对措施
接下来,你需要为识别出的每个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对于发生概率很高的严重风险,一定要提前准备风险应对方案和危机应急预案**。一旦风险和危机来临,应急预案就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的损失和危机带来的灾难。
比如“双十一”之前的故障演练应急预案,你就需要针对每一种可能发生的线上突发状况,提前确定好处理步骤、责任人、预计时长,甚至是每一步的指令或脚本,以免在出现突发问题时,手忙脚乱导致出错。
同时,**在项目排期时,你要确保有相应的故障演练计划,并且做好充分的准备**。也许有些风险预案永远也用不上,但是这并不是说它们是多余的。在风险降临的危机关头,它们的价值就会凸显出来。
在项目执行期间,已识别的风险会不断地变化,新的风险也会产生。你需要在每周的项目状态同步会议上,对风险进行再评估,并通过**周期性的风险审查,来识别新的风险**。
## 树立正确的风险观
###
**1.治未病,建立系统性保健机制**
举世瞩目的“阿波罗”登月计划,让项目管理开始风靡全球。当时的肯尼迪航天中心,流传着两个很有意思的“黑话”:沙包、打伞。“沙包”指的是把任务的延期藏起来,不到最后一刻不做汇报;“打伞”是说虽然你延期了,但还有更倒霉的家伙也延期了,而且率先被暴露了出来。你看,即便在“阿波罗”计划里,瞒报延迟、寄希望于他人“打伞”也是无法杜绝的事情。
可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瞒报呢?因为在当时,及时汇报延期往往只会招来一顿责骂。实际上,越是严格控制的系统,越是有问题都窝着藏着,很可能一出问题就是大问题。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为了防止风险演变成问题,就要在项目早期,建立系统性的保健机制。所谓的“治未病”,就是说要未病先防,**事后不如事中控制,事中不如事前控制。**
“春江水暖鸭先知”,关于执行中的风险,群众永远是最有发言权的。如果这个系统是健康的,一定是可以自行去呈现和反馈风险的。而建立系统性保障机制的关键就在于,**你要致力于持续改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品质,提升项目团队的健康度。**
经常做**匿名的问卷收集或访谈**,定期做一场坦诚布公的复盘会,都是系统性保健的好方法。
做调查问卷,是项目经理了解团队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每个重要版本结束时,你都可以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大家的意见,其中有两个典型的问题:
- 对这个版本研发过程的综合评分(包括迭代方式、工作量、工作压力、团队配合、时间管理等各个方面),这反映了过程满意度;
- 对这个版本功能设计的满意度,即产品认可度。
**你要坚持在多个版本中反复使用,积累数据**。这样一来,你就可以通过各个版本的数据变化,看到团队状态的起伏和健康度的走势。当团队对产品的发展方向产生疑虑或不认可,抑或是对过程中的管理方式或协作状态不满的时候,你要允许团队各抒己见,充分沟通表达。事先预防永远胜过事后纠正,如果你有意识地在团队中构建这样的常规反馈渠道,系统性风险提示和保健的作用就会逐渐发挥出来。
上医治未病,如果你还不具备“望闻问切”的功力,那么匿名问卷,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措施,你一定可以做到。
###
**2.积极管理致命风险**
其实,项目经理不是只要管理好常规执行风险就可以了,真正会导致项目失败的致命风险,往往在项目一开始就埋下了。比如,公司高层对于项目的态度和预期、项目目标与组织战略目标的一致性、项目所依赖的重要资源方的合作关系、竞争对手及行业市场状况的变化、政策变化、监管风险等。
我作为项目经理的第一个项目,开工半年多就被紧急叫停,这让我对项目的致命风险有了深刻的体感。要管理好这些致命风险,确实不是仅凭项目经理一人之力就可以做到的。但是,如果我们只是一直做容易的事,做会做的事,对这些致命风险视而不见,就会把项目置于危险的境地。
一旦致命风险真的发生,很可能会回天乏力。有经验的项目经理,可以从过往经历的失败中,敏锐地嗅到危险的味道。那么,项目经理可以做些什么呢?
- 第1步**挖掘出这些致命风险,把它们变为可见的、可谈的**。很多管理者非常关心执行中的风险,却对于这类致命风险讳莫如深,只留在自己脑子里,这样反而是最危险的。致命风险的挖掘,通常会让我们对项目背景的理解更加透彻,并对那些影响到项目生死存亡的关键要事,有更加清晰的认知和规划部署。
- 第2步**正视风险,不存侥幸心理**。你要和发起人一起想办法,发动核心团队,合力去制定应对策略。
- 第3步**在项目的核心团队中,周期性地梳理和同步风险状态**。
其实,在互联网领域,成功突围者大多都是一路坎坷,从各种致命风险中爬出来的,堪称九死一生。致命风险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警醒。**加速构建核心能力,不断拓宽“护城河”,才是最根本的应对之道**。
## 总结
总结一下,今天,我给你介绍了系统化风险识别的方法,以及项目典型风险列表。根据风险概率和影响,你需要召集项目组成员完成风险登记册以及风险具体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及应急预案,同时对冰山下的风险保持敏感。
实际上,风险是一种不确定的事件或条件,用辩证的眼光看,风险的另外一面就是“机”。互联网领域的产品创新,大多是一场跳进未知的冒险,这给传统的风险观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步步为营的风险管理之外,积极把握不确定性带来的机会,提升系统的反脆弱能力,达到最优的效果,是项目经理需要持续修炼的功课。
## 畅所欲言
最后,我想请你来聊一聊,你自己所在的项目组中,是否存在冰山下的风险?你有哪些识别风险的好办法吗?
欢迎你畅所欲言,我在留言区等你,也欢迎你把文章分享给你的朋友。